雙電層
雙電層
任何兩個不同的物相接觸都會在兩相間產生電勢,這是因電荷分離引起的。兩相各有過剩的電荷,電量相等,正負號相反,相與吸引,形成雙電層。雙電層的厚度隨溶液中離子濃度和電荷數而不同。熱運動使液相中的離子趨於均勻分佈,帶電錶面則排斥同號離子並將反離子吸引至表面附近,溶液中離子的分佈情況由上述兩種相對抗的作用的相對大小決定。斯特恩層中吸附離子的電性中心構成斯特恩平面,它與溶液內部之間的電勢差稱為斯特恩電勢,一般用Ψd表示。雙電層中的電勢變化如圖所示。在兩種不同物質的界面上,正負電荷分別排列成的面層。在溶液中,固體表面常因表面基團的解離或自溶液中選擇性地吸附某種離子而帶電。由於電中性的要求,帶電錶面附近的液體中必有與固體表面電荷數量相等但符號相反的多餘的反離子。帶電錶面和反離子構成雙電層。
雙電層
熱運動使液相中的離子趨於均勻分佈,帶電錶面則排斥同號離子並將反離子吸引至表面附近,溶液中離子的分佈情況由上述兩種相對抗的作用的相對大小決定。根據O.斯特恩的觀點,一部分反離子由於電性吸引或非電性的特性吸引作用(例如范德瓦耳斯力)而和表面緊密結合,構成吸附層(或稱斯特恩層)。其餘的離子則擴散地分佈在溶液中,構成雙電層的擴散層(或稱古伊層)。由於帶電錶面的吸引作用,在擴散層中反離子的濃度遠大於同號離子。離表面越遠,過剩的反離子越少,直至在溶液內部反離子的濃度與同號離子相等。
雙電層
式中κ的倒數稱為雙電層厚度,與溶液內部各種離子濃度(單位體積中的離子數目)及價數Zi有以下關係:
式中 e為電子電荷;ε為溶液的電容率;k為玻耳茲曼常數;T為熱力學溫度。上式表明,增加溶液中的離子濃度與價數均使雙電層變薄,擴散層內的電勢降也因此加快。另一方面,更多的反離子進入斯特恩層,ζ電勢也因此降低。高價或大的反離子甚至可能使ζ電勢呈反號。
溶膠粒子帶電,這些電荷的主要來源是從水溶液中選擇性地吸附某種離子:吸附正離子膠粒帶正電,吸附負離子帶負電,但整個溶液是電中性的,故還應有等量的反離子存在。固粒表面吸附的離子和溶液中的反離子構成雙電層。
反離子在溶液中受到兩個方向相反的作用:
1.固粒表面被吸附的離子的引力,力圖將它們拉向界面;
雙電層
其結果使反離子在固粒表面外呈平衡分佈:靠近界面處反離子濃度大些;隨著與界面距離的增大,反離子由多到少,形成擴散分佈,如圖3-7所示。MN代表粒子的平表面,設它吸附負離子,則電量相等的正離子擴散分佈,就好象大氣層中氣體分子按高度分佈的狀態。直到界面負電荷電力所不及處,過剩離子濃度等於零。帶電錶面及這些反離子,就構成擴散雙電層。雙電層的厚度隨溶液中離子濃度和電荷數而不同。
實驗證明,溶膠粒子在電場下與溶液發生相對移動時,分界面不是在固液界面MN處,而是有一層液體牢固地附在固體表面,並隨表面運動。按電泳算出的就是此滑動面上的電勢,稱電動電勢或€-電勢。
€-電勢除受決定電勢的離子濃度影響外,還與溶液中其它電解質的濃度有關。當電解質濃度增加時,擴散層被壓縮、變薄;同時某些具有特異性吸附能力的離子加入后,還可使€-電勢符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