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型熱電偶

溫度感測器

K型熱電偶是一種溫度感測器,K型熱電偶通常和顯示儀錶,記錄儀錶和電子調節器配套使用。K型熱電偶通常由感溫元件、安裝固定裝置和接線盒等主要部件組成。

介紹


高清K型熱電偶圖片
高清K型熱電偶圖片
K型熱電偶作為一種溫度感測器,K型熱電偶通常和顯示儀錶,記錄儀錶和電子調節器配套使用。K型熱電偶可以直接測量各種生產中從0℃到1300℃範圍的液體蒸汽和氣體介質以及固體的表面溫度。
K型熱電偶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廉金屬熱電偶,其用量為其他熱電偶的總和。K型熱電偶絲直徑一般為1.2mm~4.0mm。
正極(KP)的名義化學成分為:Ni:Cr=90:10,負極(KN)的名義化學成分為:Ni:Si=97:3,其使用溫度為-200℃~1300℃。
K型熱電偶具有線性度好,熱電動勢較大,靈敏度高,穩定性和均勻性較好,抗氧化性能強,價格便宜等優點,能用於氧化性惰性氣氛中廣泛為用戶所採用。
K型熱電偶不能直接在高溫下用於硫,還原性或還原,氧化交替的氣氛中和真空中,也不推薦用於弱氧化氣氛。
K型熱電偶
K型熱電偶

測溫原理


熱電偶溫度計示意圖
熱電偶溫度計示意圖
熱電偶測溫必須由熱電偶、連接導線及顯示儀錶三部分組成。下圖是最簡單的熱電偶測溫示意圖。按右圖組成的熱電偶蕊及測溫電偶絲1 ,如果將熱電偶的熱端加熱,使得冷、熱兩端的溫度不同,則在該熱電偶迴路中就會產生熱電勢,這種物理現象就稱為熱電現象(即熱電效應)。在熱電偶迴路中產生的電勢由溫差電勢和接觸電勢兩部分組成。接觸電勢:它是兩種電子密度不同的導體相互接觸時產生的一種熱電勢。當兩種不同的導體A和B相接觸時,假設導體A和B的電子密度分別為Na和Nb並且Na>Nb,則在兩導體的接觸面上,電子在兩個方向的擴散率就不相同,由導體A擴散到導體B的電子數比從B擴散到A的電子數要多。導體A失去電子而顯正電,導體B獲得電子而顯負電。因此,在A、B兩導體的接觸面上便形成一個由A到B的靜電場,這個電場將阻礙擴散運動的繼續進行,同時加速電子向相反方向運動,使從B到A的電子數增多,最後達到動態平衡狀態。此時A、B之間也形成一電位差,這個電位差稱為接觸電勢。此電勢只與兩種導體的性質相接觸點的溫度有關,當兩種導體的材料一定,接觸電勢僅與其接點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導體中的電子就越活躍,由A導體擴散到B導體的電子就越多,接觸面處所產生的電動勢就越大,即接觸電勢越大。

特點


綜述

檢出(測溫)元件熱電偶是工業上最常用的溫度檢測元件之一。必須配二次儀錶,其優點是:
K型熱電偶
K型熱電偶
①測量精度高。因熱電偶直接與被測對象接觸,不受中間介質的影響。
②測量範圍廣。常用的熱電偶從-50~+1600℃均可連續測量,某些特殊熱電偶最低可測到-269℃(如金鐵鎳鉻),最高可達+2800℃(如鎢-錸)。
③構造簡單,使用方便。熱電偶通常是由兩種不同的金屬絲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開頭的限制,外有保護套管,用起來非常方便。
2根據溫度測量範圍及精度,選用相應分度號的熱電偶
使用溫度在1300~1800℃,要求精度又比較高時,一般選用B型熱電偶;要求精度不高,氣氛又允許可用鎢錸熱電偶,高於1800℃一般選用鎢錸熱電偶;使用溫度在1000~1300℃要求精度又比較高可用S型熱電偶和N型熱電偶;在1000℃以下一般用K型熱電偶和N型熱電偶,低於400℃一般用E型熱電偶;250℃下以及負溫測量一般用T型電偶,在低溫時T型熱電偶穩定而且精度高。
測量範圍及允許誤差範圍
熱電偶類別代號分度號測量範圍基本誤差限
鎳鉻-康銅WRKE0-800℃±0.75%t
鎳鉻-鎳硅WRNK0-1300℃±0.75%t
註:t為感溫元件實測溫度值(℃)電場強度越高,因而接觸電勢也就越大。這樣將1產生的溫差熱電勢通過連接導線2在顯示儀錶3中顯示出來。

時間常數

熱惰性級別時間常數(秒)熱惰性級別時間常數(秒)
90-18010-30
30-90<10
熱電偶公稱壓力:一般是指在工作溫度下保護管所能承受的靜態外壓而破裂。
熱電偶 最小插入深度:應不小於其保護套管外徑的8-10倍(特列產品例外)
絕緣電阻:當周圍空氣溫度為15-35℃,相對濕度<80%時絕緣電阻≥5兆歐(電壓100V)。具有防濺式接線盒的熱電偶,當相對溫度為93± 3℃ 時,絕緣電阻≥0.5兆歐(電壓100V)
高清熱電偶圖片
高清熱電偶圖片
高溫下的絕緣電阻:K型 熱電偶在高溫下,其熱電極(包括雙支式)與保護管以及雙支熱電極之間的絕緣電阻(按每米計)應大於下表規定的值。
規定的長時間使用溫度(℃)試驗溫度(℃)絕緣電阻值(Ω)
≥60060072000
≥ 80080025000
≥100010005000

分度表

溫度單位:℃ 電壓單位:mV) 參考溫度點:0℃(冰點)
溫度-10-20-30-40-50-60-70-80-90-95-100
-200-5.8914-6.0346-6.1584-6.2618-6.3438-6.4036-6.4411-6.4577
-100-3.5536-3.8523-4.1382-4.4106-4.669-4.9127-5.1412-5.354-5.5503-5.7297-5.8128-5.8914
-0.3919-0.7775-1.1561-1.5269-1.8894-2.2428-2.5866-2.9201-3.2427-3.3996-3.5536
溫度 10203040506070809095100
0.39690.79811.20331.61182.02312.43652.85123.26663.68193.88924.0962
1004.09624.50914.91995.32845.73456.13836.54026.94067.347.73917.93878.1385
2008.13858.53868.93999.34279.747210.153410.561310.970911.382111.794712.001512.2086
30012.208612.623613.039613.456613.874514.293114.712615.132715.553615.97516.18616.3971
40016.397116.819817.243117.666918.091118.515818.940919.366319.792120.218120.431220.6443
50020.644321.070621.497121.923622.3522.776423.202723.628824.054724.480224.692924.9055
60024.905525.330325.754726.178626.60227.024927.447127.868628.289528.709628.919429.129
70029.12929.547629.965330.382230.798331.213531.627732.04132.453432.864933.070333.2754
80033.275433.684934.093434.50134.907535.313135.717736.121236.523836.925437.125837.3259
90037.325937.725538.12438.521538.91839.313539.70840.101540.493940.885341.080641.2756
100041.275641.664942.053142.440342.826343.211243.595143.977744.359344.739644.929345.1187
110045.118745.496645.873346.248746.622746.995547.366847.736848.105448.472648.655648.8382
120048.838249.202449.565149.926350.285850.643951.000351.355251.708552.060252.235452.4103
130052.410352.758853.105853.451253.795254.137754.478854.8186

產品資料


K型熱電偶選型資料
WR規格內容
N鎳鉻-鎳硅 K
K鎳鉻-銅鎳(鎳鉻-康銅)E
1無固定式裝置式
2固定螺紋式
-3活動式法蘭
4固定法蘭式
5活動法蘭角尺形式
6固定螺紋錐形保護管式
2防濺式
3防水式
4隔爆式
16mm金屬保護管
120mm金屬保護管
安裝固定形式接線盒形式216mm瓷保護管
320mm瓷保護管
425mm瓷保護管
WR-
ITS-90國際溫度標準(JIS C 1602-1995,ASTM E230-1996,IEC 584-1-1995)
熱電偶安裝注意點
(1)熱電偶應盡量垂直裝在水平或垂直管道上,安裝時應有保護套管,以方便檢修和更換。
(2)熱電偶的冷端應處在同一環境溫度下,應使用同型號的補償導線,且正負要接對。
(3)測量管道內溫度時,元件長度應在管道中心線上(即保護管插入深度應為管徑的一半)。
(4)溫度動圈表安裝時,開孔尺寸要合適,安裝要美觀大方。
(5)高溫區使用耐高溫電纜或耐高溫補償線。
(6)要根據不同的溫度選擇不同的測量元件。一般測量溫度大於100℃時,應選擇熱電偶,小於100℃時選擇熱電阻
(7)接線要合理美觀,錶針指示要正確。

響應時間測量


測量K型熱電偶的熱響應時間實際上是比較複雜的,不同的試驗條件會產生不同的測量結果,這是由於受周圍介質的換熱率影響,換熱率高,則熱響應時間就短。
為了使熱電偶的熱響應時間具有可比性,國家標準規定:熱響應時間應在專用水流試驗裝置上進行。該裝置的水流速度應保持0.4±0.05m/s,初始溫度在5-45℃的範圍內,溫度階 躍值為40-50℃。在試驗過程中,水的溫度變化應不大於溫度階躍值的±1%。被試熱電偶的置入深度為150mm或設計的置入深度。
由於熱電偶在室溫附近熱電勢很小,熱響應時間不容易測出,因此國家標準規定可採用同規格的K型熱電偶的熱電極組件替換其自身的熱電極組件,然後進行試驗。
試驗時應記錄熱電偶的輸出變化至相當於溫度階躍變化50%的時間T0.5,必要時可記錄變化10%的熱響應時間T0.1和變化90%的熱響應時間T0.9。所記錄的熱響應時間,應是同一試驗 至少三次測試結果的平均值,每次測量結果對於平均值的偏離應在±10%以內。此外,形成溫度階躍變化所需的時間不應超過被測試熱電偶的T0.5的十分之一。記錄儀器或儀錶的響 應時間不應超過被試熱電偶的T0.5的十分之一。

四大定律


均質導體定律

熱電偶絲由同一種均質材料(導體或半導體)兩端焊接組成閉合迴路,無論導體截面如何以及溫度如何分佈,將不產生接觸電勢,溫差電勢相抵消,迴路中總電勢為零。
可見,熱電偶必須由兩種不同的均質導體或半導體構成。若熱電極材料不均勻,由於溫度梯存在,將會產生附加熱電勢。

中間導體定律

在熱電偶迴路中接入中間導體(第三導體),只要中間導體兩端溫度相同,中間導體的引入對熱電偶迴路總電勢沒有影響,這就是中間導體定律。
應用:依據中間導體定律,在熱電偶實際測溫應用中,常採用熱端焊接、冷端開路的形式,冷端經連接導線與顯示儀錶連接構成測溫系統。
有人擔心用銅導線連接熱電偶冷端到儀錶讀取mV值,在導線與熱電偶連接處產生的接觸電勢會使測量產生附加誤差。根據這個定律,是沒有這個誤差的!

中間溫度定律

熱電偶迴路兩接點(溫度為T、T0)間的熱電勢,等於熱電偶在溫度為T、Tn時的熱電勢與在溫度為Tn、T0時的熱電勢的代數和。Tn稱中間溫度。
應用:由於熱電偶E-T之間通常呈非線性關係,當冷端溫度不為0攝氏度時,不能利用已知迴路實際熱電勢E(t,t0)直接查表求取熱端溫度值;也不能利用已知迴路實際熱電勢E(t,t0)直接查表求取的溫度值,再加上冷端溫度確定熱端被測溫度值,需按中間溫度定律進行修正。初學者經常不按中間溫度定律來修正!

參考電極定律

這個定律是專業人士才研究、關注的,一般生產、使用環節的人士不太了解,簡單說明就是:用高純度鉑絲做標準電極,假設鎳鉻-鎳鉻熱電偶的正負極分別和標準電極配對,他們的值相加是等於這支鎳鉻-鎳鉻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