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沙

紫金沙

紫金沙,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五匹青Pternopetalum vulgare (Dunn) Hand.-Mazz.的根或全草。分佈於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散寒理氣,通絡止痛,止咳安神之功效。常用於胃脘冷痛,胸脅痛,風濕痹痛,頭痛,咳嗽,失眠。

入葯部位


根或全草。

性味


味辛、微苦,性微溫。

功效


散寒理氣,通絡止痛,止咳安神。

主治


胃脘冷痛,胸脅痛,風濕痹痛,頭痛,咳嗽,失眠。

相關配伍


治胃痛、腹痛:紫金沙根、長毛細辛根(烏金草根、美麗細辛)各等量。共研細末,每次用開水或白酒送服3-6g,每日3次,或單用紫金沙根3g嚼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泡酒、研末。

使用注意


忌生冷食物。

採集加工


夏季採挖,除去莖葉,洗凈,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5-50cm。根莖有節,粗糙,細圓錐形,肉質。莖單生,或2-3,管狀,中空,疏生短毛。基生葉葉柄長10-20cm,基部有寬膜質葉鞘;葉片輪廓三角狀卵形,長3-7.5cm,一至二回三出分裂,裂片紙質,卵形或長卵形,長2-5.5cm,寬2-5cm,常2-3裂,基部楔形或截形,全緣,先端短尖,沿葉脈和葉緣有粗伏毛;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有短柄或無柄。復傘形花序;無總苞片;傘輻15-30,近絲狀;小總苞片1-4,線狀披針形,大小不等;小傘形花序有花2-5;萼齒大小不等;花瓣白色至淡紫色,長圓形至倒卵形;花柱基圓錐形,花柱直立。雙懸果長卵形,基部寬而圓鈍,長3-5mm,寬2-3mm,果棱有絲狀細齒,每棱槽內有油管1-3。花、果期4-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400-3500m的山谷、溝邊、林下陰濕地帶。分佈於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

性狀鑒別


根近圓柱形,長10-25cm,下部有多條支根。根頭類球形,直徑1.5-5cm,有紫褐色或黃綠色莖、葉殘基。表面黃褐色至棕黑色,具多數縱皺紋及橫長皮孔。主根多扭曲,表面縱皺紋密集,縱溝較深;支根3-10條,上粗下細,多彎曲。質較硬,微木質化。斷面黃白色至黃棕色,有裂隙,形成層明顯,皮部有棕色油點。氣香特異,辛香清涼。味甘、辛辣,微苦。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散寒,理氣,止痛。主治胃痛,腹痛,胸脅痛。”

附註


《中國神農架中藥資源》記載紫金沙又名土羌活,除本種外,還有傘形科當歸屬植物拐芹(白根獨活)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的根。《湖北植物志》記載紫金沙為傘形科當歸屬植物拐芹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