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陣攣性癲癇

肌陣攣性癲癇

肌陣攣性癲癇以肌陣攣為主要表現的癲癇,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肌陣攣性癲癇病因複雜,可能與遺傳、神經系統損傷等有關。肌陣攣多發生在清醒時,主要表現為短暫、反覆發生、無節律、不自主的肌陣攣抽動,肌肉就像受到“電擊”一樣收縮,常見於肩部和上肢,發作時手中物體可跌落,下肢抽動時可突然跌倒。本病需進行藥物治療,癲癇發作時要避免呼吸道阻塞和分泌物誤吸。癲癇長期頻繁發作,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可引起不良情緒和自卑心理;癲癇發作時有窒息的可能。一般經積極治療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或內科

病因


● 肌陣攣性癲癇病因複雜,可能與遺傳、神經系統損傷等有關。以下情況可能會誘發肌陣攣性癲癇。
● 缺乏睡眠。
● 疲勞。
● 情緒激動。
● 大量飲酒。
● 對光敏感的兒童也可能由閃光刺激所誘發。如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等。

癥狀


● 肌陣攣性癲癇多在清醒時發作,發作可以是單側也可以是雙側,常見於肩部和上肢。
● 主要表現為短暫、反覆發生、無節律、不自主的肌陣攣抽動,肌肉就像受到“電擊”一樣收縮。
● 發作時手中物體可跌落,下肢抽動時可突然跌倒。
● 發作時不伴有明顯的意識障礙。

檢查


● 確診肌陣攣性癲癇需要做腦電圖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腦電圖檢查

● 可了解患者有無異常的腦電波,有助於診斷癲癇,判斷癲癇類型,以及定位致癇灶。

影像學檢查

● 做CT、磁共振、腦血管造影等可了解患者顱內有無畸形、腫瘤、血管異常及腦發育異常等,有助於明確病因,及確定病灶。

診斷


● 醫生根據癥狀、腦電圖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可以診斷肌陣攣性癲癇。
● 出現短暫、反覆、無節律、不自主的肌陣攣抽動。
● 腦電圖檢查有異常。
● 影像學檢查可無異常。

鑒別診斷


● 肌陣攣性癲癇一般癥狀比較典型不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 如果出現短暫、反覆、無節律、不自主的肌陣攣抽動,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診斷疾病,不可以自行診斷用藥。
● 醫生通過檢查可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對於只出現過一次癲癇發作者,應盡量避免誘發因素的刺激,預防癲癇的發作,可以暫時觀察,不用治療。對於一些反覆發作者,可採取藥物治療、神經調控治療、手術治療、飲食治療等。

藥物治療

● 是肌陣攣性癲癇的主要治療方法,常用的抗癲癇藥物是丙戊酸鈉或者左乙拉西坦,可以有效控制的癲癇發作。

手術治療

● 對於經過長期規範的抗癲癇藥物治療,癲癇仍然頻繁發作,致癇灶只局限於腦部非重要功能區時,可以手術切除致癇灶。

神經調控治療

● 最常用的神經調控治療方法是迷走神經刺激器植入術,這種方法是一種新的治療手段,適用於以下幾種情況。
● 按照國際標準聯合用藥治療1~2年仍不能控制的耐藥性癲癇。
● 外科治療失敗。
● 不適合手術切除顱內病灶的耐藥性癲癇。

飲食療法

● 生酮飲食是一種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適量蛋白質的飲食方案,可降低癲癇發作頻率。用於6個月~12歲的兒童肌陣攣發作。

危害


● 癲癇長期頻繁發作,會引起認知障礙,表現為記憶障礙、智力下降、性格改變等,逐漸喪失學習能力甚至生活能力。
● 癲癇發作可使青少年產生不良情緒和自卑心理。
● 青少年肌陣攣性癲癇有遺傳傾向,可能會遺傳給後代。
● 癲癇發作增加了意外傷害的風險,會出現跌倒摔傷、意外車禍或溺水等情況。
● 癲癇發作可出現喉痙攣,或口腔分泌物增多,會導致窒息,甚至猝死。

預后


● 一般積極治療,預后較好。

預防


● 生活規律,按時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疲勞等。
● 有些藥物可能會誘發癲癇發作,如抗焦慮葯、抗抑鬱葯、喹諾酮類葯、青霉素等,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