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方式
經濟增長方式
經濟增長方式,狹義指GDP增長方式,即把GDP增長作為經濟增長的目標與指標的增長方式;廣義指社會財富的增加(包括量的增加與質的提高)方式,即價值(包括能夠用貨幣來計算的與不能用貨幣來計算的社會財富,既包括社會財富的量,也包括社會財富的質)的增長方式。根據經濟要素在經濟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迄今為止人類的經濟增長方式從低級到高級依次經過了資源運營—產品運營—資產運營—資本運營—知識運營增長方式、要素驅動型—投資驅動型—創新驅動型增長方式;根據經濟主體和經濟客體的關係,迄今為止人類的經濟增長方式從低級到高級依次經過了資源配置型—資源再生型增長方式、外延擴張型—內涵開發型增長方式。知識運營增長方式、創新驅動型增長方式、資源再生型增長方式、內涵開發型增長方式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經濟增長方式,也是新常態經濟的經濟增長方式。人類經濟增長方式由低級向高級轉化提升,既是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也是經濟主體性提高、經濟主體自覺能動性發揮的結果,其中創新驅動是經濟增長方式由低級向高級轉變的根本動力。在知識經濟時代,政府宏觀調控是一國經濟增長方式由低級向高級轉化的必要一環。低級增長方式和高級增長方式不是對立;低級增長方式是高級增長方式的基礎,高級增長方式包容提升主導低級增長方式。增長方式屬於宏觀經濟範疇。廣義的增長方式是GDP增長方式向發展模式轉化的中間環節。
經濟增長方式,狹義指GDP增長方式,即把GDP增長作為經濟增長的目標與指標的增長方式;廣義指社會財富的增加(包括量的增加與質的提高)方式,即價值(包括能夠用貨幣來計算的與不能用貨幣來計算的社會財富,既包括社會財富的量,也包括社會財富的質)的增長方式。根據經濟要素在經濟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迄今為止人類的經濟增長方式從低級到高級依次經過了資源運營—產品運營—資產運營—資本運營—知識運營增長方式、要素驅動型—投資驅動型—創新驅動型增長方式;根據經濟主體和經濟客體的關係,迄今為止人類的經濟增長方式從低級到高級依次經過了資源配置型—資源再生型增長方式、外延擴張型—內涵開發型增長方式。知識運營增長方式、創新驅動型增長方式、資源再生型增長方式、內涵開發型增長方式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經濟增長方式,也是新常態經濟的經濟增長方式。人類經濟增長方式由低級向高級轉化提升,既是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也是經濟主體性提高、經濟主體自覺能動性發揮的結果,其中創新驅動是經濟增長方式由低級向高級轉變的根本動力。在知識經濟時代,政府宏觀調控是一國經濟增長方式由低級向高級轉化的必要一環。低級增長方式和高級增長方式不是對立;低級增長方式是高級增長方式的基礎,高級增長方式包容提升主導低級增長方式。增長方式屬於宏觀經濟範疇。廣義的增長方式是GDP增長方式向發展模式轉化的中間環節。
經濟增長方式
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
依靠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通過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使用效率,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提高資金、設備、原材料的利用率而實現的增長。這種經濟增長方式的實質是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經濟效益為核心。粗放型和集約型的增長的區分依據是從經營的角度劃分的。如果從生產規模擴大的實現方式看,可以分為外延的擴大再生產和內涵的擴大再生產。
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
在生徠產要素質量、結構、使用效率和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依靠生產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擴張實現經濟增長。這種經濟增長方式的實質是以數量的增長速度為核心。
粗放型經濟是與集約型經濟相對的。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在生產規模不變的基礎上,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進機器設備、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來增加產量,這種經濟增長方式又稱內涵型增長方式。在當代,提倡的是集約型經濟。比如東北牧業的發展方向,就是發展集約化。
經濟增長方式
在現代,主要的粗放型經濟形式有兩種:一是遷移農業,二是游牧業。遷移農業主要分佈於森林一類 的地方。比如在亞馬孫熱帶雨林,土著人就有這種經濟形式;游牧業當然主要分佈在草場草地一類的地方,比如我國西藏部分地區
其基本特徵是依靠增加生產要素量的投入來擴大生產規模,實現經濟增長。以這種方式實現經濟增長,消耗較高,成本較高,產品質量難以提高,經濟效益較低。
其基本特徵是依靠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利用效率,來實現經濟增長。以這種方式實現經濟增長,消耗較低,成本較低,產品質量能不斷提高,經濟效益較高。
經濟增長方式
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即增加投資、擴大廠房、增加勞動投入,來增加產量,這種經濟增長方式又稱外延型增長方式。
方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是指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增長方式為主轉向集約型增長方式為主。這種轉變是漸進的,需要有一個過程,是全局性的,不排斥某些地區、城市、企業在某些條件下實行粗放型增長。各地區和城市受其所處環境、市場條件、技術發展水平以及就業狀況等因素的制約,經濟增長方式可能存在很大差異,增長方式的轉變也不會步調一致。
經濟增長方式的選擇應堅持以下三條原則:(1) 是否有利於持續、協調的經濟增長;(2) 是否有利於投入產出效益的提高;(3) 是否有利於滿足社會需要,即有利於經濟結構優化、社會福利改善和使環境得到保護等。
經濟增長方式
第一,加快科技進步,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經濟集約增長的實質是低投入、低消耗、高產出、高效益,而這關鍵取決於科技進步。科技進步可以改進產品、工程的設計,可以更新機器、設備,降低能耗,提高物資利用率,從而節約物化勞動的投入和使用。同時,科技進步可以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或者在同樣的時間內生產更多的產品,從而降低單位產品的活勞動含量,節約活勞動,提高勞動生產率。此外,科技進步還能提高產品的質量,增加產值,提高效益,從而實現經濟增長的低投入、低消耗、高產出、高效益。因此,科技進步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的前提。當今業已實現經濟集約化增長的國家和地區,在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時,都具有了較高的科技水平,並且都十分重視科學技術的進步。例如,1956年,日本政府的《經濟白皮書》提出了把發展科技作為經濟集約化增長的重要戰略方針。1959—1979年,日本從西方其他發達國家引進的技術達33854項,居世界第一位。日本在引進西方技術的過程中,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而是充分注意消化、吸收和創新。這正是日本經濟自20世紀60年代后實現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日本的勞動生產率也迅速提高。1955—1966年,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近10%,其中,56%源於設備更新、改造所實現的效率增長,44%則是由於採用新工藝、新產品所致。
第二,提高勞動者素質,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經濟增長方式
第三,完善競爭性市場體系。
實現集約型經濟增長的微觀基礎是有效的市場競爭,因而完善市場結構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是因為,市場結構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競爭行為,進而決定市場競爭的效果。只有在合理的市場結構下,才能充分發揮市場競爭在優化資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資源方面的基本功能。可見,市場結構與有效競爭密切相關。
經濟增長方式
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推動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表現在主要通過擴大投資規模、過多依靠各種資源的大量消耗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由此導致了效率不高、效益相對低下和環境壓力明顯加大,以及發展本身的不可持續性。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且人均資源相對貧乏的發展中大國,現實的國情不允許人們繼續走粗放增長的發展道路,否則能源、資源將加速枯竭,生態環境將不堪重負,經濟健康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而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正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內容和切入點,是保障中國經濟安全和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從生產要素配置、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等基礎環節入手,加大治本的力度。第一,加快科技進步,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科技進步可以改進產品、工程的設計,更新機器、設備,降低能耗,提高資源利用率,節約生產要素的投入和使用;還能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效益,從而實現經濟增長的低投入、低消耗、高產出、高效益。第二,提高勞動者素質,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1.努力提高“要素生產率”,這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因素。
2.在積極推進集約型增長方式的同時,在中國要繼續開闢適合於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以便更多地吸收日益增長的勞動力。
3.注意充分發揮規模經濟的效益。
4.協調要素在部門、地區間的配置,以便取得優化產業部門結構和地區結構的宏觀效益。
5.防止經濟增長率大起大落式的波動,使投入產出效益逐步穩定提高。
6.以體制轉變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