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五月

一般在陽曆六月前後

農曆五月,即一年中第五個月,為仲夏之月。午,中夏之位,後天八卦離卦正南。

簡介


農曆五月
農曆五月
從二十四節氣來看,農曆五月已走到夏季的中間,所以稱五月為“仲夏”、“中夏”。最主要的節日是五月初五端午節。

別稱


鳴蜩
《詩經》上記載“五月鳴蜩”,蜩即是蟬。意思是在五月知了們紛紛破土上樹,開始了夏天的第一聲清音歌鳴,因此五月別稱“鳴蜩”。
午月
古代中國人民還用十二地支與十二個月相匹配,五月又稱為“午月”。
端陽端月
五月初五,是“重午”,是中國傳統佳節之一的端午節,所以五月又叫“端陽”、“端月”。
惡月鬱蒸
中國民間傳說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陰陽之氣相爭,陰氣勝出,邪祟、鬼魅、百毒(故又稱“毒月”)、瘟疫將隨著酷暑的到來而慢慢猖獗,於是五月又稱為“惡月”,因此要用各種方式攘災避惡。其實古代中國人民之所以會有“惡月”的說法,是因為五月氣候溫熱多雨,有時還會乍暖還寒,所以古代中國人民也稱五月為“鬱蒸”,意思是氣壓低、濕度大、氣溫高。
蒲月
農曆五月
農曆五月
五月百草茂盛,《紅樓夢》中“鬥百草群芳各逞才”說的就是民間鬥百草的活動。而五月百草之盛當屬菖蒲。菖蒲作為“花草四雅”之一,生長在水岸河邊,亭亭玉立,碧翠含香,深受人們的喜愛。喝菖蒲酒、插菖蒲葉也成為農曆五月初五驅邪的重要習俗。人們把五月又叫做“蒲月”。
得名於五月石榴花盛極,韓愈有“五月榴花照眼明”的詩句。古時五月初北京城內的小姑娘以橙色或大紅的石榴花為發簪插滿頭,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後來把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為“女兒節”。

另外別稱


農曆五月
農曆五月
皋月、天中、小刑、蕤賓、建午、蒲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