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鹼反應

酸鹼反應

在酸鹼電離理論中,酸指在水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為H⁺,鹼指在水中電離出陰離子全部為OH⁻,酸鹼反應的實質是H⁺與OH⁻生成水的過程。在人體中,酸鹼反應又稱為尿液酸鹼度(pH),簡稱尿酸度,指尿中能解離的H⁺的濃度,反映體內酸鹼平衡情況和腎臟的調節功能。

簡介


● 檢驗別稱:尿液酸鹼度、尿酸度
● 英文簡稱:pH
● 標本類型:尿液
● 所屬項目:尿常規檢查
● 相關疾病:
● 升高:鹼中毒、膀胱炎、腎盂腎炎、嚴重嘔吐、腎小管性酸中毒等
● 降低:酸中毒、發熱、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通風、白血病、呼吸性酸中毒等

適合檢查的人群


● 懷疑酸鹼代謝紊亂患者。
● 腎臟疾病患者。

標本採集


● 採集方法:晨尿、隨機尿。

檢查時

● 應該清潔尿道口,且保持尿道口乾燥,注意不要污染尿杯。
● 定要留清潔中段尿,即在尿液不間斷時棄去前面的那段,用尿杯接取中間的那段尿液。
● 及時送檢。

參考區間


● 正常飲食條件下:晨尿,多偏弱酸性,pH 5.5~6.5
● 隨機尿:pH 4.5~8.0
● (數據來源:熊立凡。臨床檢驗基礎。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臨床意義


● 尿液酸鹼度檢測是臨床上診斷呼吸性或代謝性酸中毒、鹼中毒的重要指標。

尿酸性(pH值降低)

● 生理性,見於劇烈運動、應激、飢餓、出汗等。
● 病理性,見於酸中毒、發熱、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痛風、白血病、呼吸性酸中毒、低血鉀性鹼中毒等。
● 藥物影響,見於服用氯化銨、氯化鉀、氯化鈣、稀鹽酸等藥物。

尿鹼性(pH值升高)

● 生理性,見於餐后鹼潮等。
● 病理性,見於鹼中毒、膀胱炎、腎盂腎炎、嚴重嘔吐、腎小管性酸中毒等。
● 藥物影響,見於碳酸鉀、碳酸鎂、枸櫞酸鈉等藥物。
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必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病史、癥狀、體征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全面綜合分析判斷。

參考文獻


● [1] 叢玉隆。實用檢驗醫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 [2] 府偉靈。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 [3] 潘祥林,王鴻利。實用診斷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4] 熊立凡。臨床檢驗基礎。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