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油

巴豆油

巴豆油,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種仁的脂肪油。分佈於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等地。具有通關開竅,峻下寒積之功效。常用於厥證,喉痹,寒積腹痛。

入葯部位


種仁的脂肪油。

功 能


通關開竅,峻下寒積。

主 治


厥證,喉痹,寒積腹痛。

用法用量


外用:紙包巴豆壓取油作胝捻搐鼻;或點燃巴豆油紙后吹滅,以油煙熏。

相關配伍


治中風痰厥,氣厥,中惡,喉痹;一切急病,咽喉不通,牙關緊閉:以研爛巴豆綿紙包,壓取油作捻,點燈吹滅,熏鼻中,或用熱煙刺入喉內,即時出涎或惡血便蘇。又舌上無故出血,以熏舌之上下,自止。(《本草綱目》)

生理特性


灌木或小喬木,高3-6米;嫩枝被稀疏星狀柔毛,枝條無毛。葉紙質,卵形,稀橢圓形,長7-12厘米,寬3-7厘米,頂端短尖,稀漸尖,有時長漸尖,基部闊楔形至近圓形,稀微心形,邊緣有細鋸齒,有時近全緣,成長葉無毛或近無毛,干后淡黃色至淡褐色;基出脈3(-5)條,側脈3-4對;基部兩側葉緣上各有1枚盤狀腺體;葉柄長2.5-5厘米,近無毛;托葉線形,長2-4毫米,早落。總狀花序,頂生,長8-20厘米,苞片鑽狀,長約2毫米;雄花:花蕾近球形,疏生星狀毛或幾無毛;雌花: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約2.5毫米,幾無毛;子房密被星狀柔毛,花柱2深裂。蒴果橢圓狀,長約2厘米,直徑1.4-2厘米,被疏生短星狀毛或近無毛;種子橢圓狀,長約1厘米,直徑6-7毫米花期4-6月。

分佈區域


產於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和雲南等省區。分佈於亞洲南部和東南部各國、菲律賓和日本南部。

生長環境


生於村旁或山地疏林中,或僅見栽培。

採集加工


取巴豆種仁,研爛,壓取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