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石樓
黃素石樓
黃素石樓(俗稱“土樓”,又名“定樓”)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前黃鎮前黃村西南面,始建於清乾隆六年(1741年),是福建省唯一一座純粹的石築土樓。系黃素、黃堂官父子歷時三十多年建成的。樓內有房三十六,樓外有屋七十二,取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佔地面積5400平方米,石樓內部防備森嚴,是福建眾多土樓里最獨特的一座,200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勇勇編)
黃素石樓(俗稱“土樓”,又名“定樓”)位於福建省泉 州市泉港區前黃鎮前黃村西南面,始建於清乾隆六年(1741年),是福建省唯一一座純粹的石築土樓。系黃素、黃堂官父子歷時三十多年建成的。樓內有房三十六,樓外有屋七十二,取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佔地面積5400平方米,石樓內部防備森嚴,是福建眾多土樓里最獨特的一座,200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素石樓哨樓(陳勇勇\傳)
石樓外圍古建築群(陳勇勇\傳)
石樓門匾(陳勇勇\傳)
石樓內部結構(陳勇勇\傳)
大樓與樓埕的正面(即西面),有一道磚屏牆,兩旁各有一個拱形的小磚門;屏牆的邊沿各敞開一個缺口,作為通道。通道的對面,各有一個長方形石大門。石大門與圍繞大樓的東西南北廂房連成一體。西南石大門的南側,自西往東有一長列配有天井、庭院的外南廂房。
石樓古井(陳勇勇\傳)
大樓的主人黃素,建土樓的經過頗富傳奇色彩。據說黃素早年窮困潦倒,無以棲身,全家住在一間廢棄的破屋裡。其妻日夜飛梭織布以聊補家用。有一天,她在紡紗時發現一隻白老鼠叼著一團紗鑽進天井的一塊石縫裡,只露一條尾巴。她伸手一抓,鼠尾巴馬上縮進去,她一停手,鼠尾巴又伸出來。她發狠非抓住白老鼠不可,拿把钁頭撬起石板,挖了下去,約挖二尺許,突然“嘩啦”一下,地面塌陷了,她跌進一個內分三格的大石坑內,身邊儘是耀眼眩目的金銀珠寶。
原來此地窖乃是明萬曆、天啟年間任四川合州知州兼督金使(監督淘金沙鑄金的地方官吏)黃文惠的藏金之所。黃文惠妻子早逝,他又忙於政務,三個兒子疏於管教整天嫖賭濫飲,黃文惠傷透了心,唯恐自己處心積慮攢下的偌大家業被幾個敗家子揮霍一空,便在居屋的地下暗築了內分三格的地窖,分別藏匿這些金銀珠寶。後來他突然病逝,這個秘密也就無人知道了。直至一百多年後,黃文惠這座廢棄的古屋竟成了黃素的發跡之地。
黃素一生為窮所苦,今日天賜橫財,不由躊躇滿志,就向鄰村埕邊購買土地,有意大興土木,以顯示奢富。大樓動工不久,黃素便不幸去世,就由其子堂官全盤負責。大樓竣工之日,黃堂官大擺筵席慶賀。席間,一個曾經為盜的朋友建議:第三層的四個牆角,應各加修一個稍為外凸的角樓,以作為防盜的槍樓之用。黃堂官以為朋友醉后戲言,並不採納。於是,這個朋友當場表演,用丈二麻布沾著灰水,順著牆角攀上樓屋頂,並從屋頂翻到樓內三樓上,把桌上供奉的菩薩裝在身上,又攀上屋頂,順著牆角溜了下來,當面將菩薩交給黃堂官,眾人皆驚奇喝彩,黃堂官也驚呆了。不久之後,大樓就加建四個角樓。
這座大樓的三樓上緊靠牆壁處有一道約寬兩米左右的可通達四面或哨樓的走廊,舊稱“跑馬道”,既寬敞明亮,又通風透氣;不論春夏秋冬,只要登臨於此憑窗極目遠眺,滿目風光,說不盡的詩情畫意,令人心曠神怡。近代著名詩人、書法家黃朝棟也曾寫詩為贊:“戶對帽山山不老,門迎芹水水長流。十二欄桿時得月,萬千氣象始登樓。”恰如其分地點明此處觀賞景物之特色。
黃正元(陳勇勇\傳)
明天啟七年舉人,詩文多有可觀處,《詠虎岩》一詩,有“山開疑見月,樹隱半為雲”這樣的佳句;
明崇禎十五年舉人,清順治十二年進士,歷明清二朝,任陝西隴州知州、京城員外郎。
康熙五十六年舉人;
雍正十三年舉人,乾隆元年會魁。
康熙十一年武解元(武舉人第一名)
黃正元之子黃朝棟,民國初年曾任福建省清鄉處行營咨議、首任惠安縣電信局局長。
台灣的八世裔孫黃祖彝,系美國文學博士、音樂博士、中華閩南音樂研究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