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新人
有理想、道德、文化、紀律的人
“四有新人”是1980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給《中國少年報》和《輔導員》雜誌的題詞:“希望全國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立志為人民作貢獻,為祖國作貢獻,為人類作貢獻。”中演變而來的。
四有新人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四有”是國家對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內容。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素質。這種素質的好壞,決定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成就和進步。因此,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培養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推進現代化建設。
“四有”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其中的理想和紀律特別重要。我們這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國家,靠理想,靠紀律,組織起來才有力量。否則,就會像一盤散沙,不僅革命和建設不會成功,還會遭人宰割。
《人民日報》1982年5月4日發表的社論《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中把鄧小平的題詞延伸為“培養青年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強健體魄的新一代。這不僅是學校和共青團的責任,而且要靠所有家庭和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1985年,全國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加強和改進新時期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四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培養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從此,做“四有”新人的口號和以此為主題的活動(如1985年“祖國在我們心中,做四有新人”、1991年“學雷鋒精神,做四有新人”)在全國各行各業展開。
即要把自己的理想放到共產主義的大的背景當中去,並使之成為內心中的精神支柱,在思想上牢固地樹立起共產主義的信念,困難面前能夠百折不撓,奠定正確的思想基礎,有為共產主義大目標奮鬥的決心,有為這個事業獻身的勇氣。
就是要把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融合到一起,和大目標融合到一起,而且個人要服從集體。道德觀要樹立在既熱愛集體又熱愛國家這一集體的基礎上,把個人、集體、國家的利益緊密地聯繫到一起。
文化包括多方面。文化要為實際工作服務。應根據需要學以致用。要為自己制訂一個長計劃短安排的計劃,一步步地去完成。文化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學習是如此,工作也是如此,要時時刻刻算賬(檢查),虧了早點補,賺了要總結經驗,有了成績要找不足。這樣我們就能年年新、月月新、日日新,文化素質也會一步步更加提高。所謂“文化”就是要以文(思想)來化(當然不能脫離物質的東西),把自己真正化成一個有利於社會的人,真正用正確的社會主義思想去開展工作。
紀律是約束人的行為的。我們要在教育的基礎上讓人們自覺地遵守紀律。我們的意識中存有必須迅速消除的不正確的東西,不符合社會或集體要求的東西,要通過紀律去約束它,不能任其自由泛濫。當你能自覺地執行紀律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感到自己自由了。
黨員幹部要爭做“四有新人”
“四有”要求,是新時期好乾部標準的進一步深化、細化,是一種標準與尺度的理論,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承前啟後、繼承創新,來自實踐、指導實踐。
執位一程,權責相依。縣委書記主政一方,管理著少則幾萬、多則百萬老百姓的吃穿住行與發展大計,權力很大,責任也很重。如何使用好手中的權力,履行好位上的職責,總書記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像師長一般非常清晰親切地教導了大家。心中有黨,就是要做一個忠誠、老實、無私的人;心中有民,就是要做一個勤政、務實、愛民的人;心中有責,就是要做一個擔當、熱忱、無悔的人;心中有戒,做一個敬法、守紀、乾淨的人。
一個縣恰如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濃縮,縣委書記就是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的形象代言人,縣委書記怎麼做,成千上萬的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就會跟著做、照著辦。因此,縣委書記的肩頭,不僅有發展的重任,更有凝聚人心、鮮明導向、弘揚正氣的作用,其一言一行都要做社會的楷模、民眾的標桿。
當然,不僅僅是縣委書記要堅決執行,其他市長、縣長、鄉長等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普通黨員同志,也要牢牢遵循“四有”要求,爭做新時代的“四有新人”。把“四有”要求作為強化思想的銳利武器,作為指導實踐的行動指南,作為做官做人的立身之本。時刻牢記自己是黨的人,始終堅定政治立場、永遠跟黨走;時刻牢記自己來自人民,一心為民是為官的第一要義;時刻牢記肩頭的責任,有多大的擔當才能幹多大的事業;時刻牢記法紀的利劍,無論多大的官、多大的貢獻在法律面前都一視同仁。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最現實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不斷深化學習以“四有”要求為代表的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深學細悟、研機析理,更好地掌握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做到知之深、信之篤、行之實,用“四有”要求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讓“四有”要求入腦入心、蔚然成風,成為廣大黨員幹部的重要遵循和時代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