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艾青創作的現代詩

《生命》是1937年4月創作的現代詩,作者是艾青。本詩闡述了作者對“生命”的理解,用一首自己寫的詩去定義生命的意義。

作品原文


有時
我伸出一隻赤裸的臂
平放在壁上
讓一片白堊的顏色
襯出那赭黃的健康
青色的河流鼓動在土地里
藍色的靜脈鼓動在我的臂膀里
五個手指
是五支新鮮的紅色
裡面旋流著
土地耕植者的血液
我知道
這是生命
讓愛情的苦痛與生活的憂鬱
讓它去擔載罷,
讓它喘息在
世紀的辛酷的犁軛下,
讓它去歡騰,去煩惱,去笑,去哭罷,
它將鼓舞自己
直到頹然地倒下!
這是應該的
依照我的願望
在期待著的日子
也將要用自己的悲慘的灰白
去襯映出
新生的躍動的鮮紅。
1937年4月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生命,是文學家的永恆主題,當然,也是詩人們的永恆主題。自古以來,中國的詩人們幾乎無不對生命作過謳歌。生命在與社會、自然的撞擊中,呈現出的千姿百態,無不在詩人們的創作中作出反映。凡是有頭腦的詩人,無不對生命作出自己的思考……
艾青在年輕的時候,就對生命作過深入的思考,對於生命的種種神態,有著自己的獨立見解。生命之活力,生命之光,在他的許多詩中都閃爍著光彩。就是在他的《詩論》里,也時時流露出對於生命的思考。他說:“我們永遠不能停止對於自然的歌唱,因為我們永遠不會停止從自然取得財富的緣故。——這有如我們永遠愛著哺育我們的母親一樣。”人歌唱自然,歸根結底,無一不是從生命的角度來出發的……
《生命》,就是艾青直接抒發自己對生命思考的一首詩,寫於1937年4月。從寫作時間看,《生命》這首詩是和《春》寫在同一個月份里。這兩首詩有什麼內在聯繫,我們不得而知,但從兩首詩的境界上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春》,寫了五烈士的生命為養育春天而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他們的生命偉大,他們的生命化作桃花在春天裡開放著……那麼,“我”的生命呢?詩人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詩人在詩中說:“也將要用自己的悲慘的灰白/去襯映出新生的躍動的鮮紅。”《生命》中的這一信念,和《春》中所表達的信念,有著共同的崇高性……
《生命》這首詩的含意是明確的。
問題是這首詩的含意是如何表現的。
明快,是詩人對詩的一種理解,也說是對詩的一種要求。艾青說:“明快,不含糊其詞,不寫為了費解的思想。決不讓讀者誤解和墜入五里霧中。”詩人認為,明快,是詩美的一個要素。
不錯,詩是講究含蓄的。但含蓄並不等於費解,讓人摸不著頭腦。艾青堅決反對晦澀,他說:“晦澀是由於感覺的半睡眠狀態產生的;晦澀常常因為對事物的觀察的忸怩與退縮的緣故而產生。”他熱烈呼籲“用可感觸的意象去消泯朦朧晦澀的隱喻!”
明快,也不同於直白,這完全是兩回事。明快,是詩美的要求,而直白,是詩美的大忌。明快,猶如晴朗的天空,清晰而深邃;直白,猶如失去生命的敗葉,枯黃而輕飄……
《生命》這首詩,就寫得清晰而深邃,明快而含蓄。在明快之中能使人感到深邃而博大的思想,這才是高手的傑作,而這一點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有時/我伸出一隻赤裸的臂/平放在壁上/讓一片白堊的顏色/襯出那赭黃的健康//青色的河流鼓動在土地里/藍色的靜脈鼓動在我的臂膀里//五個手指/是五支新鮮的紅色/裡面旋流著/土地耕植者的血液”。
赤裸的臂,藍色的血管,五個手指……詩人刻劃得多麼鮮明生動!這裡並無炫耀的華詞,並無對於生命的慷慨激昂的讚美,更沒有晦澀難懂的隱喻。而是實實在在的描繪。而正是在這樣平易的描繪中,滲透著詩人對於生命的理解。
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詩人寫生命,詩中只精心地刻劃了一隻手臂。沒有寫人的臉,更沒有寫其他部分。這種以點帶面的創作方法,在這首詩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下面,詩人寫自己對生命的感慨了,幾句詩,便形象地概括出生命的歷程:
“我知道/這是生命/讓愛情的苦痛與生活的憂鬱/讓它去擔載罷,/讓它喘息在/世紀的辛酷的犁軛下,/讓它去歡騰,去煩惱,去笑,去哭罷,/它將鼓舞自己/直到頹然地倒下!”
這裡,詩人也並未全面地去闡述生命的真諦,而主要是寫了兩個方面,一個是生命的重載,一個是生命的奮進。這樣對生命的理解是很精到的。
最後,詩人進一步道出了生命的意義:
“這是應該的/依照我的願望/在期待著的日子/也將要用自己的悲慘的灰白/去襯映出/新生的躍動的鮮紅。”
《生命》這首詩不長,卻有實有虛,極其深刻地描繪出了生命的價值、生命的偉大。具有著撼動人心的力量。
詩的生命也和人的生命一樣,應該有“藍色的靜脈”,應該有“重載”,應該“去襯映出新生的躍動的鮮紅。”

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原名蔣海澄,曾用過林壁等筆名。他出生於浙江金華鄉間一個地主家庭,但由一個貧苦婦女的乳汁養育長大,從幼年起心靈便濡染了農民的憂鬱。艾青青年時期主要興趣在繪畫,曾就學於杭州國立西湖藝術院,1929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回國后,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同年7月被國民黨政府逮捕,監禁三年之久。1937年抗戰爆發后,艾青立刻投身於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之國。他以自己的作品,悲憤地訴說著民族的苦難。四十年代初,艾青從國統區奔赴延安,在解放區的新天地里生活、創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詩人又積極投身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又擔任了文藝界的一些行政領導工作。但無論是在炮火紛飛的日子,還是繁忙的行政事務中,詩人始終堅持創作不輟,甚至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被下放的時日里,他的詩心也仍然在躍動。1976年“四人幫”粉碎后,詩人冤案平反,再次煥發創作青春,寫作並發表了《魚化石》等優秀作品。1979年詩人自己編定《艾青詩選》,交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詩選收錄了詩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詩人的創作歷程和風格特徵。
艾青
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