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山牡荊的結果 展開

山牡荊

山牡荊

山牡荊(Vitex quinata (Lour.) F. N.Williams)是馬鞭草科、牡荊屬的一種常綠喬木,高可達12米,小枝四棱形,掌狀複葉,對生,小葉片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兩面除中脈被微柔毛外,其餘均無毛,聚傘花序對生於主軸上,排成頂生圓錐花序式,苞片線形,花萼鍾狀,花冠淡黃色,下唇中間裂片較大,花絲基部變寬而無毛,子房頂端有腺點。核果球形或倒卵形,5-7月開花,8-9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日本、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180-1200米的山坡林中。

山牡荊的木材適於作桁、桶、門、窗、天花板、文具、膠合板等用材。

形態特徵


山牡荊
山牡荊
常綠喬木,高4-12米,樹皮灰褐色至深褐色;小枝四棱形,有微柔毛和腺點,老枝逐漸轉為圓柱形。掌狀複葉,對生,葉柄長2.5-6厘米,有3-5小葉,小葉片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頂端漸尖至短尾狀,基部楔形至闊楔形,通常全緣,兩面除中脈被微柔毛外,其餘均無毛,表面通常有灰白色小窩點,背面有金黃色腺點;中間小葉片長5-9厘米,寬2-4厘米,小葉柄長0.5-2厘米,兩側的小葉較小。
聚傘花序對生於主軸上,排成頂生圓錐花序式,長9-18厘米,密被棕黃色微柔毛,苞片線形,早落;花萼鍾狀,長2-3毫米,頂端有5鈍齒,外面密生棕黃色細柔毛和腺點,內面上部稍有毛,花冠淡黃色,長6-8毫米,頂端5裂,二唇形,下唇中間裂片較大,外面有柔毛和腺點;雄蕊4,伸出花冠外,花絲基部變寬而無毛,子房頂端有腺點。核果球形或倒卵形,幼時綠色,成熟后呈黑色,宿萼呈圓盤狀,頂端近截形。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產地生境


山牡荊
山牡荊
山牡荊分佈於中國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日本、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也有分佈。生長於海拔180-1200米的山坡林中。

栽培技術


選材定植

山牡荊
山牡荊
基材選擇:遵循“鄉土化,適地適樹”的原則,移植目標樹的選擇除滿足培育前途需求外,更需滿足樹木生物學、生態學特性要求。以適應當地自然環境條件和管理能力。移植試驗的山牡荊樹木為當地五顯鎮天然次生林中胸徑小於50米的下層木,要求其再生能力強、抗逆性好、無病蟲害、生長健壯。
切根:移植樹的根系長應保留樹頭直徑的3-4倍,切口要平,盡量帶土球。
截干:苗木挖起放倒后,應立即進行截干處理,截干高度一般為整株樹高的1/2,一般保留1.5-2.5米,以減少水分蒸發,有條件的可用濕地毯或麻布覆蓋。
山牡荊
山牡荊
樹冠控制:樹冠的保留以整株樹的冠型來確定大小,一般以主幹為中軸向四周保留1.0-1.2米的冠幅。
定植:定植方法有2種:一種是直接定植於圃地。根據土球大小,挖穴(穴的面寬、深度比樹頭大20-30厘米),並放一些黃心土,輕輕把樹放人穴內,回表土壓實;另一種是移植於美植袋內,袋子的大小以口徑大於土球的20-30厘米為宜。種植土以黃心土為好,因黃心土保水通氣性比較好,且通常無病原菌,可防根系受病蟲害危害或通氣、保水不良而影響成活率。此外,可用過磷酸鈣或鈣鎂磷0.1-0.2千克/株,在種植前和種植土攪拌均勻,以促進移植樹生根。苗木定植前可用500米克/千克生根素溶液噴淋樹頭或在種植后澆灌。定植后可用草繩、包裝氈包裹樹榦。特別是夏、秋、冬季移植水之後用農用地膜包紮(白色透明地膜為好),以防氣候乾燥而脫水,影響成活率。如有需要(根據樹冠大小、移植樹的自立穩定情況)可用木棍支撐,支撐高度以樹高的1/3-1/2高為好。此外,定植后澆透定根水。

定植管護

山牡荊
山牡荊
水分控制:根據季節和天氣情況。一般定植后1周澆透水1次,此後1個月內每天對苗木主幹及側枝噴水2-4次,以防脫水。
除萌櫱:定植后15-30天芽就會長出,長出后15天應及時定芽,抹去多餘的芽。一般在主幹高度1.5米以下的芽全部抹除,1.5米以上的芽根據芽的數量和培育目標而定。如果是培育採種樹則新梢生長過旺的要進行摘心控梢,促發分枝,以儘快形成結果枝組,提早結果;如果是培育綠化樹,則留3-4個芽,並根據抽梢長勢及時修剪定型。
肥水管理:在中國福建閩南地區,春季、夏季、秋初都是樹木生長旺期,個時期需要大肥大水。其中大田苗木,春初、秋初各施1次農家肥,即在每株樹苗周圍開深20厘米的環溝,施農家肥2-5千克后覆土(如是美植袋移植苗,因為容器袋的體積有限則無法實施);春夏之交施氮肥1次,每株施尿素100克;夏初施1次複合肥,每株100克。此外,還可根據生長情況,配合施人人畜糞肥和過磷鈣等肥料。同時,結合施肥鋤草、鬆土。夏季氣溫超過30℃時,每天噴水保持土壤濕潤。

主要價值


材用:山牡荊的木材適於作桁、桶、門、窗、天花板、文具、膠合板等用材(《海南植物志》)。
藥用:民間用山牡荊的葉煮水喝,治肝病;搗爛敷,治毒蛇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