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四驅兄弟的結果 展開

四驅兄弟

日本動漫

《四驅兄弟》是日本漫畫家越田哲弘在日本著名雜誌《快樂龍》上連載(台灣於漫畫雜誌《王牌小子》上連載,香港於《co-co!》上連載)的經典漫畫,並以此為架構製作而成的超人氣動畫,是以玩具(迷你四驅車)、動畫、電影、遊戲、CD、收集卡、貼紙等各種媒介熱銷的動漫作品。

整套動畫共由三部分(《爆走兄弟Let’s&Go!!》(第一部)、《爆走兄弟Let’s&Go!!WGP》(第二部)、《爆走兄弟Let's&Go!!MAX》(第三部)並在電視上連續播放了三年,每年各講述一個“四驅”故事,曾幾度引發收視狂潮。此外,動畫版主題歌還邀請了JAM Project成員影山浩宣等許多歌手獻唱。原作漫畫於2014年10月再度連載,故事是發生在第一部二十多年之後的故事。

劇情簡介


第一部

小烈和小豪是模型四驅車的愛好者,小小年紀的他們已經懂得了很多模型四驅車的知識,加上有模型四驅車專家土屋博士的幫助,他們的四驅車已經在各種比賽中屢屢獲獎。然而,最近突然出現了一些極具毀滅性的賽車,它們不僅擁有絕對的速度優勢,而且能將對手的四驅車壓得粉碎!原來,這是邪惡的大神博士研發的新一代的四驅車。為了捍衛榮譽,打敗大神博士的車隊,小烈和小豪開始對他們的四驅車開始進行徹底改造!

第二部

本篇的背景由日本國內大賽移轉到世界大賽,以與前一部相同的主人公展開續篇。內容是烈和豪與日本杯時的對手們組成隊伍,與世界各地的強隊對戰的故事。在1997年7月5日上映了劇場版動畫——《爆走兄弟Let's&Go!!WGP-暴走迷你賽車大追擊》

第三部

講述的是與前作同一世界中的其他故事。內容是一文字豪樹和一文字烈矢兄弟倆對培育戰鬥車手的Borzoi School(波爾佐學校)的方針感到疑惑,與學校的車手們比賽的故事。其中第2話、第44話、第51話有前作的角色登場,第1話出現了世界盃車手的片段。

劇場版

劇場版名為《四驅兄弟Let's & Go WGP-暴走迷你賽車大追擊》,1997年7月5日上映,由網野哲郎(gjc監督)監督完全負責劇本跟監督一職。故事發生在第一屆迷你賽車世界盃期間,一輛裝有新型GP晶片的超級賽車“冒險之星”因不受控制而暴走。軍隊想要毀滅它。車的主人里昂和小豪等人為拯救“冒險之星”踏上了追捕的道路。賽車與賽車之間,車手與車手之間在追捕的過程中產生了真摯的友情。

角色介紹


  • 星馬豪(Seiba Go)

    星馬豪(Seiba Go)

    配音池澤春菜

    對玩賽車方面的弱點:對於彎道方面的零件不甚了解,修理四驅車時候慢吞吞的

  • 星馬烈(Seiba Retsu)

    星馬烈(Seiba Retsu)

    配音淵崎有裡子

    作為兄長的星馬烈,沉穩細心、冷靜做事穩紮穩打,笑容溫和謙卑,是個很可靠少年。小烈的韌性很強,在那個獨屬於少年的時代的恣意和輕狂里,他用自己的方式書寫青春的序章。追逐著四驅車的小小身影,稚氣未脫的笑容里彰顯的是憧憬和夢想。不同於弟弟星馬豪,星馬烈的熱血是隱藏於內心的,在外人面前表現的十分沉穩,卻又鋒芒畢露。

  • 三國藤吉

    三國藤吉

    配音神代知衣

    自信認真,開發新賽車時候廢寢忘食一絲不苟。智慧活潑,熟悉電腦設計過程。偶爾過於驕傲自負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雖然經常被妹妹無視,但仍然很關心妹妹千子。

設定解說


世界盃

隊伍
日本TRF勝利隊隊長及隊員
日本代表隊
隊名:TRF VICTORYS(中譯:日本TRF勝利隊) 
隊長:星馬烈
隊員:星馬豪、鷹羽龍、J(大陸譯成“阿吉”)、三國藤吉
車子:Hurricane Sonic(中譯:颶風音速)/Buster Sonic(中譯:強棒音速);CycloneMagnum(中譯:旋風衝鋒)/Beat Magnum(中譯:躍動衝鋒);Neo Tridagger(中譯:新三角箭);Proto Saber EVO(中譯:原始戰神進化者);Spin Cobra(中譯:疾速眼鏡蛇)/Spin Viper(中譯:疾速蝮蛇)
美國宇宙漫遊者隊隊長及隊員
美國代表隊
隊名:NA ASTRORANGERS(中譯:美國宇宙漫遊者隊)
隊長:Brett(中譯:布雷特)
隊員:Edge(大陸譯成“J”)、Jo(中譯:喬)、Miller(中譯:米勒)、Hammer-D(中譯:哈瑪)
車子:Buck Blader 1~5(中譯:跳躍者)(車號順序與隊員順序相同)
德國鐵狼隊隊長及隊員
德國代表隊
隊名:EISEN WOLF(中譯:德國鐵狼隊)
隊長:Michael(中譯:海爾)
隊員:Schmidt(休米)、Erich(葉利)、Adolf(阿道夫)、Hassler(黑斯拉)
車子:Berg Kaiser(鐵狼號)(分Berg Kaiser-L和Berg Kaiser-R兩種型號)
義大利羅索史特拉達隊隊長及隊員
義大利代表隊
隊名:ROSSO STRADA(中譯:義大利羅索史特拉達隊)
隊長:Carlo(卡羅)
隊員:Luchino(盧奇,后被驅逐)、Giulio(李歐)、Leone(歐尼)、Zola(左拉)
車子:Diospada(神劍號)
俄國CCP銀狐隊隊長及隊員
俄羅斯代表隊
隊名:ССР SILVER FOX(中譯:俄國CCP銀狐隊)
隊長:Yuri(尤力)
隊員:Fox1(銀狐一號)、Fox2(銀狐二號)、Fox3(銀狐三號)、Fox4(銀狐四號)
車子:Omega 01、Omega1~4(在大陸版里只出現了隊長的車子譯名“奧米加01”,不過其他四輛怎麼翻譯大家也應該都知道……)
註:該隊是唯一一個從頭到尾都沒有透露除了隊長之外的四位隊員的姓名的隊伍,不過官方的周邊有給出。Fox1~4的名字分別是:Sergei(謝爾蓋)、Aleksei(阿列克謝)、Vladimir(弗拉基米爾)、Anton(安東)
中國光蠍隊隊長及隊員
中國代表隊
隊名:小四驅行走團 光蠍
隊長:阿東
隊員:何望、阿南、阿碰、阿胡
車子:空龍(官方給出的寫法是KONG LONG,譯成“庫倫號”純屬錯誤,除何望之外四人使用)、Shining Scorpion(大陸翻譯:天蠍座;台灣翻譯:閃亮蠍子號)
註:光蠍雙子不是姐妹而是姐弟,阿碰為姐姐,阿胡為弟弟;中國隊隊員的昵稱是由麻將牌用語而來
隊員全名依次為:李東聞、陳何望、何子明、蔡文姬、蔡文遠
北歐奧丁隊隊長及隊員
北歐代表隊
隊名:ODINS(中譯:北歐奧丁隊)
隊長:Waldegald(瓦爾)
隊員:Nieminen(聶明)、Janet(珍娜)、Margareta(瑪格麗特)、Johnson(約翰遜)
車子:White Night(白夜號)
註:北歐隊全隊來自挪威
非洲代表隊
非洲代表隊隊長及隊員
隊名:SAVANNA SOLDIERS(大陸譯法:熱帶代表隊,直譯應該是“熱帶稀樹草原戰士隊”)
隊長:Juliana(茱莉安)
隊員:Salima(莎莉)、Vicky(薇琪)、Michel(蜜雪兒)、Clementina(克蕾夢緹娜)
車子:Savanna Zebra(沖田海當教練之前)、BS Zebra(蜘蛛王斑馬號)
註:熱帶隊其實是非洲的代表隊,全部來自坦尚尼亞
澳洲AR回力標隊隊長及隊員
澳大利亞代表隊
隊名:AR BOOMERANGS(中譯:澳洲AR回力標隊)
隊長:Jim(吉姆)
隊員:Cinnamon(悉拿蒙)、Berny(邦尼)、Willy(威利)、Rolan(羅蘭)
車子:Native Sun(土著太陽號)
註:澳洲隊其實就是澳大利亞代表隊 
牙買加代表隊隊長及隊員
牙買加代表隊
隊名:COOL CARIBEANS(中譯:牙買加代表隊,直譯應該是“清涼加勒比海隊”)
隊長:Picco(皮哥)
隊員:Rita(莉塔)、Montey(蒙地)、Tamtam(塔姆塔姆)、Patty(帕蒂)
車子:Jammin RG(牙買加RG號)
註:牙買加在地理學的角度上屬於北美洲,拉丁美洲不是地理學中的大洲,和南美洲不是一個概念。

四驅車

TRF日本勝利隊隊員賽車簡介(括弧內為港譯粵語名)
星馬 烈
1.音速戰神(超音號)
2.先驅音速(先驅超音)裝備:高扭力馬達
3.音速600 為奪回先驅音速,使用普通的戰神600改裝而成
4.颶風音速(暴風超音)絕技:改變風力方向、改變氣流(颶風強力迴流);裝備: GP晶元、仿ZMC車身、高扭力馬達(即V2馬達)
5.強棒音速(炮彈超音)絕技:強棒迴轉等;裝備:大口徑輪胎、GP晶元、仿ZMC車身、高扭力馬達(即V2馬達)、前輪吸震器
星馬 豪
1.衝鋒戰神(麥林號)
2.勝利衝鋒(勝利麥林)絕技:勝利衝鋒龍捲風;裝備:高轉速馬達
3.衝鋒600 為奪回勝利衝鋒,使用普通的戰神600改裝而成。後來送給了徒弟南條隼人,南條將其重新塗色 成為黑帶戰神。WGP篇中,小豪依然擁有一部一模一樣的衝鋒600,更名旋風衝鋒2號,作為賽前練慣用車。
4.旋風衝鋒(旋風麥林)絕技:旋風衝鋒龍捲風;裝備:高轉速馬達(即V2馬達)、GP晶元、仿ZMC車身
5.躍動衝鋒(快拍麥林)絕技:躍動炸彈;裝備:大口徑輪胎、高轉速馬達(即V2馬達)、GP晶元、ZMC底盤、仿ZMC車身、避震器、可變式尾翼
鷹羽 龍
1.三角箭(火鳥X)絕技:走牆壁(即爬牆功);裝備:高轉速馬達
2.新三角箭ZMC(新火鳥ZMC)絕技:走牆壁(即爬牆功);裝備: GP晶元、ZMC車身、高轉速馬達(即V2馬達)、避震器
3.旭日之箭ZMC 第三部出現
三國藤吉
1.疾速斧頭(電斧號)絕技:閃電跑法;裝備:全金屬造等
2.疾速眼鏡蛇(電動眼鏡蛇)絕技:閃電跑法、電光跑法;裝備:全金屬造、GP晶元、仿ZMC車身、高扭力馬達(即 V2馬達)等
3.疾速腹蛇(電動腹蛇)絕技:閃電跑法、電光跑法 裝備:全金屬造、GP晶元、仿ZMC車身、高扭力馬達(即V2馬達)、避震器
阿吉 (阿J)
1.原始戰神(JB快刀號)絕技:空氣炮;裝備:遙控器
2.原始戰神進化者(改革快刀號)絕技:海豚跑法、改變車身等;裝備:GP晶元、仿ZMC車身、海豚系統、高扭力馬達(即V2馬達)、避震器、液態吸震器

播出信息


國內篇及WGP篇
2006年7月25日至2006年10月3日:每周一至周五於八大綜合台播出,播放時間為下午三點至五點,每次播放兩集。2006年12月9日至2007年6月2日:每周六、日於八大綜合台播出,播放時間為下午四點至五點,每次播放兩集。2007年9月10日至2008年1月29日:每周一至周五於八大綜合台播出,播放時間為下午五點至五點半,每次播放一集。
香港
1997年於翡翠台播出國內篇及WGP篇,2000年於翡翠台播出MAX篇。2009年5月再於無線兒童台重播。當中,國內篇第32集沒有播出,估計原因是有PG成份。
篇章首播時間
國內篇1997年03月11日
WGP篇1997年09月20日
MAX篇2000年11月22日
台灣
四驅兄弟的版權屬於三立電視台所有,國內篇首度於1997年10月17日在華視播出(但華視僅播出國內篇),三立都會台也於1997年12月5日首次播出,並於1998年4月29日引進播出WGP篇,此後數年間三立也多次輪流重播國內篇與WGP篇。但1997年八大電視台亦取得國內篇及WGP篇的版權,故亦得以在八大綜合台播出。
此外,東森電視台於2004年春季,播出爆走兄弟Max版本,並數度重播。

動畫製作


製作人員

原作:こしたてつひろ(越田哲宏,小學館/月刊コロコロコミック・別冊コロコロコミック・小學四年生・てれびくん)
系列構成:星山博之
人物設計:高見明男(國內篇及WGP擔當)、石原滿(MAX擔當)
技工設計:企畫デザイン工房 戰船
美術監督:朝倉千登勢
攝影監督:杉山幸夫(國內篇及WGP擔當)、金澤章男(MAX擔當)
音響監督:田中英行
配樂:つのごうじ(原名津野剛司)
今泉洋(國內篇擔當/ただし音樂はWGP編まで使用)
上畑正和(國內篇擔當/同前)
助監督:星合貴彥
色彩設計:關本美津子
編集:正木直幸
音樂製作人:吉田隆、前山寬邦(MAX擔當)
動畫製片人:下地誌直、佐藤徹、丸川直子(MAX擔當)
動畫製作:XEBEC
製片人:小林教子、中澤利洋
監督:アミノテツロー(國內篇擔當)、加戶譽夫(WGP - MAX擔當)
迷你四驅顧問 - 吉川兆二
聯合製作:東京電視台、讀賣廣告社、小學館

配音演員

星馬烈——淵崎有裡子(粵語配音:袁淑珍)(大陸版配音:趙麗)
星馬豪——池澤春菜(粵語配音:區瑞華)(大陸版配音:劉娜)
鷹羽龍——高乃麗(粵語配音:陸惠玲)(大陸版配音:宋照明)
三國藤吉——神代知衣(粵語配音:林丹鳳)(大陸版配音:王艷梅)
阿吉——渡邊久美子(粵語配音:沈小蘭)(大陸版配音:馬希鳳)
佐上純——西村千奈美(粵語配音:梁少霞)(大陸版配音:王英)
三國千子——矢島晶子(大陸版配音:馬希鳳)
海爾——安達 忍
業利——三木真一郎
休米——石田 彰
卡羅——結城比呂
盧奇——上田佑司
歐尼——櫻井孝宏
二郎丸——大谷育江(大陸版配音:王英)
土屋博士——江原正士(粵語配音:黎偉明)(大陸版配音:蔣瑞徵)
尤力——今井由香
布雷特——伊藤健太郎
四驅鬥士——森久保祥太郎(粵語配音:郭志權)(大陸版配音:譚希和)
米勒——菊池英博
哈瑪——鈴木琢磨
土方令——木藤聰子
沖田海——今井由香
喬——矢島晶子

關聯作品


相關遊戲

迷你四驅車閃亮蠍子號Let's & Go!!(ミニ四駆シャイニングスコ―ピオン レッツ&ゴー!!)(1996年、超級任天堂、ASCII)
是‘爆走兄弟’的第一款遊戲,初版附送閃亮蠍子號的車身,遊戲附送的版本有別於之後發售的款式,本體顏色用珍珠白成形(之後發售的成形色是純白色)。這輛車後來在漫畫、動畫版本篇里也有登場。遊戲基本上是以RPG的方式遊玩,可在街上贏得比賽並儲存點數來交換新零件。故事舞台只到動畫版的國內篇為止,主角為玩家自創的原創角色。所有預購的消費者都會贈送金色電鍍的閃亮蠍子號車身(之後在活動會場也有以限定零件的方式販售)。
迷你四驅車GB Let's & Go!!(ミニ四駆GB Let's&Go!)(1997年、Game Boy、ASCII)
與輕量化的超速齒輪特別限定款式同梱販售,本遊戲也是以國內篇為故事舞台,有點類似神奇寶貝,一樣採用收集零件和連線交換的系統。
迷你四驅車超級工廠(ミニ四駆スーパーファクトリー)(1997年、SEGA Saturn、Media Quest)
附送鋼布拉斯塔XTO(GUNBLUSTER XTO)電鍍藍車身。由於沒有故事模式,所以變成一款美中不足的遊戲,預購者都會獲贈超級FM底盤的特別限定款式。
四驅兄弟WGP 極速賽事(爆走兄弟レッツ&ゴー!! WGPハイパーヒート)(1997年、PlayStation、阿吉ALECO)
附躍動衝鋒TRF車身,部分貼紙和販售版的躍動衝鋒不同。玩家扮演日本勝利隊的第6位賽車手,步步贏得世界冠軍。在遊戲中可以設定迷你四驅車,但無法進行操縱。比賽方式不是採用動畫版的5人戰,而是從隊伍中選出3人進行比賽;決定冠軍的方式也和動畫版不同,不是由前四強的隊伍參加總決賽,而是由前二強的隊伍進行決賽來決定冠軍。決賽對手根據從頭到尾的獲勝概率會有所不同,是美國宇宙漫遊者隊、德國鐵狼隊或中國光蠍隊的其中一支隊伍,不會碰上義大利羅索史特拉達隊。
迷你四驅車GB Let's & Go!! 全明星賽MAX(ミニ四駆GB Let's&Go! オールスターバトルMAX)(1998年、Game Boy、ASCII)
玩家要扮演日本勝利隊的第6位賽車手,在重現世界盃的“超級盃大賽(GBC)”出場。系統基本上承襲前作“迷你四驅車GB”,另外也導入了GP晶元等系統。破關后的附加要素多如牛毛,甚至連MAX篇的角色都會登場。所有預購者皆會獲贈閃亮蠍子號X的車身,閃亮蠍子號X後來以風暴驅逐者(STORM-CRUISER,服部龍平&楠大梧的車)配套發售。
四驅兄弟 永恆之翼(爆走兄弟レッツ&ゴー!! エターナルウイングス)(1998年、PlayStation、阿吉ALECO)
人物角色重於遊戲要素,是瞄準女性同好市場的遊戲。遊戲中的登場人物也都是由同好投票表決,實現了人物之間在動畫版中絕不可能出現的交談和比賽。有別於前作‘極速賽事’的模擬遊戲(只能設定不能直接操縱),本作改成了駕駛遊戲(可直接操縱賽車)。登場車種超過50台,可使用人物有20名(破關後有隱藏人物)。故事是要在鮑索主辦的大會獲得冠軍,內容並不長,遊戲內容則是以破完所有人物為目標。包含主題曲畫面,收錄了許多由人物設定高見明男先生描繪的圖像。
若以CD播放機來播放遊戲光碟,可以聽到星馬兄弟與一文字兄弟的隱藏小短劇。
四驅兄弟 POWER WGP2(爆走兄弟レッツ&ゴー!!POWER WGP2)(1998年、超級任天堂、任天堂)官方網站
遊戲定位在動畫WGP篇的後續劇情,是任天堂公司難得一款以動畫為基礎的遊戲,玩家將操縱日本勝利隊在第2屆世界盃大賽里不斷獲勝。遊戲形式為RPG,以刷新比賽記錄的方式取得經驗值,慢慢讓賽車提升等級。
故事中反映了動畫的細微設定,成為一款受同好歡迎的遊戲。秘魯和法國是在第2屆世界盃首次參賽的遊戲原創隊伍,秘魯是劇場版的里昂所率領的隊伍,法國隊有土方令登場。豪樹與烈矢則是以特殊事件角色登場。
不過,遊戲並不是動畫的正統續篇。有別於動畫的設定,第2屆世界盃大賽也是在日本舉辦(動畫的設定里是在美國舉辦);在動畫版第2屆參賽的鮑索隊在遊戲中也沒參賽;動畫版MAX篇在鮑索博士身邊開發迷你四驅車的長了頭髮的大神博士,遊戲中仍然是光著頭在幕後控制埃及隊,跟動畫版算是平行世界。

音樂原聲


曲目名稱演唱備註
《ウィニング・ラン! 〜風になりたい〜》山形幸生片頭曲
《FLESH & BLOOD 〜二つの想い〜》G-CRISIS
《ヨ! ブラザー》Boggie Man片尾曲
《傷つくこともできない》梶谷美由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