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尼菲青黴病

馬爾尼菲青黴病

馬爾尼菲青黴病是由馬爾尼菲青黴菌引起的一種深部真菌病。馬爾尼菲青黴病比較罕見,主要分佈於東南亞地區,特別是泰國的北部和我國的南方地區。馬爾尼菲青黴病由馬爾尼菲青黴菌引起。臨床表現呈慢性漸進性過程,最常見的表現是發熱、皮膚蒼白、咳嗽、體重明顯下降和乏力等。多數患者會出現皮膚和皮下損害,最常見的皮損為多發性軟疣樣丘疹,中央有壞死、臍凹,還可以出現痤瘡樣小膿皰、結節、多發性無痛性皮下膿腫、皮膚慢性潰瘍等。皮疹好發於面部、頸部,也可發生於軀幹、四肢。馬爾尼菲青黴病以藥物治療為主,包括抗真菌治療和對症支持治療。馬爾尼菲青黴病是可治之症,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足量、足療程長,完全可以治癒。但由於發病隱匿,極易誤診而延誤治療,致使病情危重而威脅生命。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感染科

病因


● 本病由馬爾尼菲青黴菌引起。
● 馬爾尼菲青黴菌存在於自然界中,可通過消化道或呼吸道進入人體而致病。
● 人暴露於該病流行地區時,患本病的概率較大。
● 艾滋病患者比一般人群更容易患本病。

癥狀


● 馬爾尼菲青黴病的臨床表現呈慢性漸進性過程,可以分為全身癥狀、皮膚癥狀和呼吸系統癥狀。
● 全身癥狀
● ● 發熱、寒戰、盜汗
● ● 皮膚蒼白
● ● 體重下降
● ● 乏力
● 皮膚癥狀
● ● 多發性軟疣樣丘疹,中央有壞死、臍凹
● ● 痤瘡樣小膿皰、結節
● ● 多發性無痛性皮下膿腫
● ● 皮膚慢性潰瘍
● 呼吸系統癥狀
● ● 咳嗽、咳痰、咯血
● ● 胸痛
● ● 呼吸困難

檢查


● 確診馬爾尼菲青黴病的檢查主要有體格檢查、真菌培養、外周血塗片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
● 體格檢查
● ● 通過視診、觸診、壓診、刮診等,可以對皮膚病損的特徵進行判斷,有利於初步診斷。
● 真菌培養
● ● 取患者的骨髓或淋巴結組織進行真菌培養,可以判斷是否有馬爾尼菲青黴菌,可以協助診斷。
● 外周血塗片檢查
● ● 取靜脈血做塗片,並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判斷是否有馬爾尼菲青黴菌,也有利於診斷。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 取病變處的皮損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其發生的病理改變,有利於明確診斷。

診斷


● 主要通過臨床表現、真菌培養、外周血塗片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來診斷。具體診斷依據如下:
● 居住在東南亞地區,或者曾到該地區旅遊。
● 有發熱、畏寒、消瘦、乏力、咳嗽、咳痰、皮疹、皮下結節、膿腫和潰瘍等癥狀。
● 真菌培養發現:馬爾尼菲青黴菌陽性。
● 外周血塗片檢查發現:中性粒細胞胞質內以及細胞外均可見新月體狀酵母樣真菌,病原體內可見酒紅色顆粒,過碘酸雪夫染色結果為陽性。
● 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見:化膿性與肉芽腫性病變,病變組織中巨噬細胞內有病原體存在。
● PCR:重要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方法。培養物中提取DNA即可用PCR技術鑒定馬爾尼菲青黴。

鑒別診斷


● 莢膜組織胞漿菌病與馬爾尼菲青黴病有著相似的癥狀,累及臟器時需與肺結核、肺膿腫、肝膿腫等鑒別,因此,如果出現發熱、咳嗽、咯血、胸痛、體重下降、呼吸困難、皮膚結節、皮膚潰瘍等癥狀,避免盲目用藥,建議儘快到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及時治療。

治療


● 本病以藥物治療為主,包括抗真菌治療和對症支持治療。
● 抗真菌治療
● ● 常用兩性黴素B、氟胞嘧啶、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藥物進行治療,可以抑制真菌生長,改善癥狀。
● 對症支持治療
● ● 營養不足的患者,需要接受營養支持,可以多進食一些高蛋白、高營養食物,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 ● 因噁心、嘔吐不能進食的患者,需要通過靜脈補液的方式接受營養支持。
● ● 發熱患者,可以通過物理方式降溫。
● ● 咳嗽、咳痰患者,可以使用止咳化痰藥物,並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

危害


● 本病臨床表現複雜,起病隱匿,若未儘早發現,及時診治,極易致使病情危重。面部、頸部和四肢等暴露部位的皮損,會影響美觀。
● 本病的病情發展較快,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高。

預后


● 馬爾尼菲青黴病是可治之症,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藥量足、療程長,完全可以治癒。

預防


● 馬爾尼菲青黴是條件致病菌,僅於免疫功能低下時易於感染致病。因此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功能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 艾滋病等易感患者,應避免進入本病流行區域。
● 避免捕食竹鼠等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