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金雄的結果 展開

金雄

朝鮮人民軍高級將領

金雄上將(1910—1956),男,朝鮮慶尚北道人,朝鮮人民軍高級將領。

1徠944年1月協助李成鎬組建了朝鮮義勇軍的華中支隊。1945年任東北民主聯軍朝鮮義勇軍第1支隊支隊長。1950年參加朝鮮戰爭。1956年3—4月將率人民軍代表團訪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出生於韓國慶尚北道,30年代初來到中國。
1933年9月考入了南京中央軍官學校(註:她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黃埔軍校),在第十期步兵班學習,化名王信虎。
1936年畢業后前往中國的紅色之都——延安
1937年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軍旅生涯

1940年10月作為軍事教員隨八路軍第2縱隊南下蘇北,後來又成為新四軍第3師敵工科的幹部,每天忙著偵察、審俘、破譯。
1941年和同為敵工科幹部的朝鮮人李成鎬建立了華北朝鮮青年聯合會在蘇北根據地的分會。
1942年擔任了抗日大學第五分校的教育長,並分管外籍學員隊(主要是朝鮮人)。
1942年8月華北朝鮮青年聯合會發展為朝鮮獨立同盟,自動轉為獨立同盟的成員,擔任過3師8旅作訓科副科長、科長、22團參謀長;參加過鹽阜地區反“掃蕩”作戰、黃營戰鬥、單家港戰鬥,以及討伐偽軍徐繼泰部戰役;翻譯過日軍的《步兵射擊教程》。
1944年1月協助李成鎬組建了朝鮮義勇軍的華中支隊。
1946年2月所部易名李紅光支隊,任司令員,率部參加東北剿匪,后奉命返回祖國朝鮮,任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兼訓練局局長,被授予少將軍銜。
1徠950年6月10日被任命為第1軍團長(轄1、3、4、6師),朝戰爆發后率部一直打到洛東江,部下的3、4、6師都是人民軍的王牌。仁川登陸后,部隊被打散,但仍率軍部走小路,安全回到三八線以北。12月4日任中朝聯合司令部副司令員,在東線組織金雄指揮部,指揮人民軍2、3、5三個軍團,率部參加了以後每次戰役。
1946年2月16日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決定將該支隊易名為李紅光支隊,任命金雄為司令員,崔仁為副司令員。當中國內戰全面開始后,金雄率領該支隊主要在南滿進行獨立作戰。
1947年4月該部參加了東北民主聯軍的夏季攻勢,從三源浦、柳河出發,進攻沈長鐵路中段之敵。為了保證南滿3縱9師解放山城鎮,在梅河口阻擊敵國民黨182師,最終保證了9師全殲守敵,並且控制了清源至梅河口之間的鐵路100餘里,切斷了瀋吉線敵人相互之間的聯絡。戰役過後不久,由於朝鮮人民軍建設急需軍事幹部,金雄把支隊留給了自己的老戰友,奉命踏上了回國的旅程。回到朝鮮后,主要擔任了人民軍的訓練工作。
1948年2月人民軍成立後任總參謀部的少將訓練局長。為了躲開蘇聯顧問的干擾,金雄萬般無奈之下,只得經常下基層,設法影響那些年青的下級軍官。
1950年6月10日人民軍召開師長以上將領的秘密會議,部署了解放戰爭的計劃,並組成第一軍團司令部,金雄被任命為中將軍團長,採取大迂迴戰略,結果失敗。之後被任命為西線司令官。
此後的近兩年時間裡,繼續指揮前線人民軍和志願軍密切配合,基本上人民軍陣線前未發生較大規模的戰鬥。1953年2月5日晉陞為大將,出任民族保衛省副相。
1956年3—4月將率人民軍代表團訪華,中國方面派張愛萍上將接待他。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156年4月遭暗殺,傷重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