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泉街道
隸屬於南京市浦口區
湯泉街道隸屬於南京市浦口區,位於浦口區西北部,有湯泉八景、惠濟寺、老山森林公園、“珍珠泉”等旅遊景點。
湯泉街道是中國溫泉之鄉、全國環境優美鎮、全國重點中心鎮,以溫泉而得名,以苗木而著稱,素有“十里溫泉帶、百畝九龍湖、千年古銀杏、萬畝苗木林”的獨特景觀,2011年湯泉街道被評為首批“中國溫泉之鄉”,是江蘇省唯一擁有此殊榮的鄉鎮。
2010年26950人(2010年)。2013年,湯泉街道總面積109平方公里,轄9個社區、5個村,村(居)民小組231個,總戶數14709戶,總人口42925人。地區生產總值19.2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7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62億元。
湯泉街道
上古至西周時期,湯泉地屬古揚州(古代九州之一)。
春秋戰國,地屬楚,后入吳,吳亡入越,楚滅越,仍屬楚。
秦、漢時,湯泉屬九江郡東城縣烏江亭。
三國鼎立之際,湯泉屬孫吳。晉時,地屬歷陽郡烏江縣。
東晉時,湯泉屬秦郡尉氏縣。
隋朝,湯泉屬和州烏江縣。
唐五代晉、漢間,湯泉屬南唐。
北宋置鎮,為湯泉鎮,屬淮南路西路和州歷陽郡烏江縣。
元代,湯泉立寨,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淮西江北道廬州路和州烏江縣。
明洪武九年(1376年),湯泉行政區劃單位為鄉、里。同年六月,朱元璋改革地方行政機構,置江浦縣,湯泉屬江浦縣任豐鄉,后明太祖改湯泉為香泉,湯泉鎮又稱香泉鎮。
清雍正四年(1726年),區劃單位為鄉、保,湯泉屬北鄉,共轄四保:湯泉保、白塔營保、青石崗保、孟澤嘴保。湯泉屬江浦縣北鄉。
清咸豐十年至同治三年(1860年-1864年),湯泉屬太平天國天浦省。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北鄉改為永寧鄉,名稱雖改,湯泉轄保如舊,湯泉屬永寧鄉。
民國元年(1912年),沿襲清代鄉、保制。
民國三年(1914年),為省、道、縣三級制,縣以下實行區鄉制,湯泉分屬江蘇省金陵道江浦縣第四區和第五區。
民國六年(1927年)4月,道制廢除,湯泉屬江蘇省江浦縣第五區。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除保制,改組新村制。城鎮日街,鄉僻日村。嗣後,實行區自治制,永寧鄉改為永寧區,區下設里、村。湯泉屬永寧區。
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永寧區改為五區,湯泉遂屬五區,區劃單位以鎮、村代之里、村,里改稱鎮、村改稱鄉,湯泉地區共劃分為l鎮7鄉,即湯泉鎮。白塔營鄉、惠濟鄉、鳳凰鄉、司河鄉、藍壩鄉、山夏鄉、太平鄉。鎮以下區劃單位為間、鄰,五戶編一鄰,五鄰編一閭。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擴並鄉鎮,廢閭鄰制,推行保甲制。原7鄉合併為2鄉,即太平鄉和清平鄉。鄉鎮以下區劃單位為保、甲,太平鄉轄4保,清平鄉轄6保,湯泉鎮轄8保,湯泉地區共轄l鎮2鄉18保229甲。湯泉分屬江蘇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江浦縣第四區和第五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5月,中共江和全工委成立,湯泉屬江和全工委赤鎮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月,皖北和含專員公署在和縣北鄉與江浦地區建立江(浦)全(椒)辦事處,湯泉屬中共皖江區黨委江全辦事處北山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0月,淮南路東專員公署在江浦、六合、來安三縣交界處建立江浦辦事處,湯泉屬中共淮南區委江浦辦事處(次年5月改稱江浦縣抗日民主政府,11月復稱辦事處)漢河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鎮以下區劃單位仍為保、甲。編並后的湯泉鎮由原來的l鎮2鄉18保229甲,變為1鎮10保149甲。撤區並鄉,原屬五區的湯泉鎮、清平鄉及四區的太平鄉編並為湯泉鎮。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21日,江浦全境解放。湯泉鎮改設湯泉鄉,隸屬江浦縣湯泉區。
1949年4月21日,江浦全境解放,縣以下設區、鄉(鎮)兩級制,湯泉地區為湯泉區湯泉鄉。初期數月間,鄉以下區劃沿用原來的保甲制。結合夏征、秋征工作建立農會組織后,全部廢除舊的保甲制,鄉以下區劃單位為村、組。
1949年6月,湯泉屬滁縣專署。同年8月撤銷湯泉區,改設星甸區、永寧區,湯泉分屬星甸區和永寧區。湯泉為永寧區所轄的湯泉鄉、泉西鄉。湯泉鄉轄吳高村、陳橋村、陡門村、常周村;泉西鄉轄鳳凰村、三黃村、光榮村、張夏村、佃農村、偉大村。
1950年4月,撤銷星甸、永寧區,恢復湯泉區,湯泉屬湯泉區。
1951年5月,湯泉區的湯泉鄉、泉西鄉改劃為湯泉鄉、瓦殿鄉、七聯鄉、余沖鄉、陳橋鄉。
1952年5月,撤銷湯泉區,改劃為星甸、永寧兩個區。湯泉地區分屬星甸區和永寧區,屬星甸區的有湯泉鄉、瓦殿鄉、七聯鄉;屬永寧區的有餘沖鄉、陳橋鄉。當年冬,改村組製為代表區制,一般15,25戶為一個選舉區,2—6個選舉區為一個代表區,5鄉共划30個代表區。
1953年1月,湯泉改屬揚州專區。
1954年,第一次小鄉並大鄉,湯泉街道改設湯泉山北鎮,轄湯泉街、永寧街和西葛街,湯泉街周圍成立泉東鄉(隸永寧區),泉西鄉(隸星甸區),鄉以下代表區逐步改為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5年8月,湯泉鄉人民政府改稱湯泉鄉人民委員會。
1956年2月,湯泉改屬鎮江專區。同年3月,撤銷區制,第二次擴並鄉鎮,設湯泉鄉,由萬壽鄉圩區4個社及七聯、湯泉、余沖、瓦殿、陳橋等鄉編並為新的湯泉鄉。8月,鄉以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逐步上升為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社以下設生產隊。全鄉共轄15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分別是:高華社、陡門社、西龍社、九一社、九二社、九三社、九四社、灣塘社、七聯社、黃庄社、三泉社、三合社、聯合社、瓦殿社、陳庄社。
1957年1月,湯泉改屬揚州專區。增設趙鄂社,全鄉共轄16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8年7月,湯泉復屬南京市。同年9月4日,撤銷湯泉鄉建制,成立幸福人民公社。公社以下區劃單位為生產大隊和生產隊。同年10月,經江蘇省農林廳與江浦縣協商將原屬湯泉鄉的七聯社划入湯泉農場;原九三、九四社合併為余沖大隊;原九一社、九二社合併為九一大隊;原高華社改為高華大隊;原西龍社和陡門半個社合併為施橋大隊;原黃庄社和陡門半個社合併為黃庄大隊;原三泉社改為三泉大隊;原三合社改為三合大隊;原聯合社、灣塘社合併為聯合大隊;原陳庄社改為陳庄大隊;原瓦殿社、趙鄂社合併為瓦殿大隊。全公社共轄10個大隊62個生產隊。
1960年2月,江浦縣委決定將老山人民公社併入湯泉人民公社。三合大隊泰來河西片兩個生產隊併入湯泉農場。全公社增建大埝、永果大隊以及大埝果場、永寧果場、老山林場、瓦殿果場。全社共轄12個大隊,4個場。同年3月12日,三泉、三合、聯合、高華、施橋、黃庄並為三泉農場;余沖、九一併入老山林場;陳庄、瓦殿並人瓦殿果場。
1961年7月,原老山人民公社從湯泉人民公社劃出,大隊由12個變成10個,三泉農場、老山林場、瓦殿果場的建制隨之取消。7月30日幸福人民公社更名為湯泉人民公社,中共湯泉人民公社委員會根據中共中央關於《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按照“有利生產、有利經營管理、有利團結、有利領導”的原則,對大隊區劃規模進行調整,大隊由原來10個劃為14個,其中余沖大隊劃為余沖大隊、長頃大隊;瓦殿大隊劃為瓦殿大隊、趙鄂大隊;九一大隊、高華大隊劃為九一大隊、高華大隊、平坦大隊;施橋大隊、黃庄大隊劃為施橋大隊、黃庄大隊、陡門大隊,共76個生產隊。
1962年,生產大隊由原來的14個調整為11個,即:長頃、余沖、九一、高華、施橋、黃庄、三合、聯合、三泉、陳庄、瓦殿大隊,生產隊由原來的76個調整為93個。同6月,湯泉改屬揚州專區。
1966年3月,湯泉划屬六合專區。10月,為合力開墾馬圩,三泉、三合、聯合三個大隊合併為東方紅大隊,共22個生產隊。
1967年上半年。東方紅大隊劃分為4個片,其中原屬聯合大隊的第二、三、四、五、六、七、八生產隊為第一片;原屬聯合大隊的第九生產隊和原屬三泉大隊的第十、十一、十二、十三生產隊為第二片;原屬三泉大隊的第十四、十五、十六、二十一、二十二生產隊為第三片;原屬聯合大隊的第一生產隊和原屬三合大隊的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生產隊為第四片。全公社共轄9個生產大隊。
1968年3月,湯泉人民公社成立革命委員會,各生產大隊隨之改為大隊革命委員會。生產隊改為革命領導小組。
1971年3月,湯泉復屬南京市。
1975年,東方紅大隊更名泉西大隊。
1981年5月,恢復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行政區劃未變。
1983年5月,開始政社分治,恢復鄉建制,建立湯泉鄉人民政府。政府以下行政區劃仍為大隊、生產隊。1984年12月5日,泉西大隊劃為聯合、泉西、三泉、三合4個大隊(即原泉西大隊的4個片).全鄉大隊區劃由原來9個增至12個。
1985年2月7日,實行村民自治,建立村民委員會,原12個生產大隊改建為12個村民委員會,並確定村標準名稱。12個村的標準名稱分別為:長塤村、余沖村、九龍村(原九一大隊)、施橋村、黃庄村、鳳凰村(原聯合大隊)、灣塘村(原泉西大隊)、泰來村(原三泉大隊)、三王村(原三合大隊)、陳庄村和瓦殿村。原生產隊改稱村民小組。全鄉轄97個村民小組。
1986年2月,撤鄉建鎮,撤銷湯泉鄉,建立湯泉鎮,實行鎮管村體制,行政區劃未變。同年12月18日,江浦縣人民政府轉發南京市人民政府批複,同意湯泉鎮建立東關巷、黃家巷兩個社區。
2000年3月,機構改革,全縣撤併鄉鎮。湯泉鎮行政區劃未變,村級區劃除陳庄和瓦殿村外,其餘10個村都作了調整。調整后全鎮轄泉東、九龍、高華、三泉、泉西、陳庄、瓦殿7個村、57個村民小組,東關巷、黃家巷2個社區。
2007年12月,湯泉鎮撤鎮改街。
2012年8月,經區劃調整,原屬星甸鎮的龍山社區、龍井社區、龍華社區、大黃村、新金社區等5個村社劃歸湯泉街道。至此,湯泉街道區域總面積由原先的45平方公里,增加到109平方公里;總人口由2.4萬人,增加到4.1萬人。
湯泉街道位於南京市浦口區西北部,南依老山,與老山林場搭界,北臨滁河,與安徽省滁州市毗鄰,西連湯泉農場,西南與星甸街道、東北與永寧街道接壤。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80°26′、北緯32°4′,總面積109平方公里。
湯泉街道屬揚子地層區,以元古界淺變質岩係為基底,經過加里東、海西造山運動,震旦繫上統地層隆起。形成老山山系,老山以北相對下坳,形成沉降帶,湯泉及其滁河一帶位於沉降帶東南邊緣。
湯泉地處老山山脈西段北側山麓,地勢順老山之勢,由南東向北西傾斜,南高北低。南部山嶺起伏,北部圩田平坦,兩者之間為一帶狀崗地。構成低山、丘崗、平原三個地貌單元。沿老山北麓還有窪、沖的地貌,主要由於洪流切割或冰川等侵蝕風化作用所成。
湯泉街道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無霜期長,嚴寒季節短,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由於地處老山以北,常年平均氣溫較浦口區低1℃左右,年均降水量略少於浦口區平均值。年平均氣溫15.4℃,年降水量1047.9毫米,年無霜期227天,年平均氣壓1015.15MP,年相對濕度79%。常年主導風向西南風。
湯泉街道有石英石、石灰石、紅砂等礦藏,儲量大,品位高,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石英石主要分佈在老山一帶,石英石含si0299.64%,含Fe2030.018%,是良好的玻璃原料。石灰石主要分佈在老山一帶的大馬山、大黃泥山、大灰山及瓦殿村小牛山,石灰石含鈣量54%。紅砂分佈於施橋村玉帶庄一帶,東從施橋村一組,西到高華村八組,直徑300多米;南從九龍村一組,北到施橋電灌站,長2000米,厚層1米,儲量豐富,可供冶鍊鑄造之用。
湯泉街道地熱資源豐富,有“十里溫泉帶”之稱,溫泉泉眼分佈呈東西向,總流量達4590噸/日,最高水溫達47℃,含有3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湯泉街道植物資源包括短穗竹、桂竹、闊葉箬竹、棕竹、文竹等竹類;銀杏、金錢松、白玉蘭、合歡等木類;茉莉花、白蘭花、紅花繼木、美人蕉、牡丹等花類;明黨參、柴胡、何首烏、杜仲、南沙參、丹參等藥材類植物。
湯泉街道動物資源包括鱖魚、扁魚、烏魚、甲魚、螃蟹,還有引進的淡水白鯧、美國大口胭脂魚、非洲鯽魚、彩虹雕、水貂等水產類;燕子、畫眉、黃鶯、大雁、白鷺、鷹等飛禽類;烏公蛇、火赤鏈、泥鰍毒、烏鳳梢等蛇類;狼、獐、狐狸、豬獾等野獸類。
截至2013年,湯泉街道下轄共9個社區、5個村,村(居)民小組231個。
社區 | 金泉社區 | 九龍社區 | 高華社區 | 三泉社區 | 泉西社區 | 龍山社區 | 龍井社區 | 龍華社區 | 新金社區 |
村 | 泉東村 | 陳庄村 | 滴水珠村 | 瓦殿村 | 大黃村 |
2000年,湯泉街道總戶數7540戶,總人口21062人;2012年,湯泉街道總戶數16935戶,總人口40407人; 2013年,湯泉街道總戶數14709戶,總人口42925人。
湯泉街道居民歷來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湯泉街道有回族、苗族、仡佬族、滿族、壯族、土家族、藏族、哈尼族8個少數民族。
湯泉街道在南京鎮街分類考核中,定位為現代服務業主導型。
2012年,湯泉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6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6.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2.3%;第二產業增加值5.9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3.7%;第三產業增加值7.3億元,比上一年增長20.7%。財政收入3.1億元,比上一年增長7.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0.1%。
2013年,湯泉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26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6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3.6%;第二產業增加值6.78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6.4%;第三產業增加值8.62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7.8%。實現財政收入3.17億元,比上一年增長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27億元,比上一年增長6.8%。
湯泉農貿市場
2012年,湯泉街道實現農業總產值5.6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2.39%,其中苗木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1億元,漁業實現銷售收入4360萬元。
2013年,湯泉街道實現農業總產值6.07億元,比上一年增長8%。其中,苗木產業實現銷售收入4.51億元,漁業實現銷售收入4796萬元。
湯泉街道的工業以江標集團和大吉集團為主導,以生產輸變電鐵塔產品為主,大吉集團是中國單體生產鐵塔最大企業,江標集團位於中國單體生產風力塔架前三名企業,湯泉街道正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亞洲地區最大的鐵塔生產製造基地,在中國佔據較大市場份額,產品多次獲獎,應用於長江三峽等諸多國家重點工程,並出口到蘇丹、塞普勒斯、越南、芬蘭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2年,湯泉街道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2.7億元,銷售收入14.8億元,利稅14763萬元;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6億元。
2013年,湯泉街道工業總產值21.34億元,利稅1.97億元,增減率23%、22.7%;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3.41億元、銷售收入17.76億元。湯泉街道工業園區重點發展科技密集型項目,入駐企業19家,職工796人;實現建築業產值15.08億元。
2012年,湯泉街道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億元,比上一年增長21.4%;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8.4億元;旅遊直接收入19080萬元,比上一年增長31.59%;景區接待量16.8萬人次,比上一年增長60%。
2013年,湯泉街道服務業增加值8.62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7.8%;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5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7.2%;實現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9.36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1.9%;實現旅遊直接收入2.48億元,比上一年增長30%;實現景區接待量22萬人次,比上一年增長30%;新增服務業從業人員2030人。
寧合高速、寧連(雲港)高速、寧合(肥)城際快鐵、京滬高速鐵路穿境而過。南京長江三橋、南京長江隧道、南京揚子江隧道等城市快速通道,使湯泉與南京主城融為一體。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僅30分鐘車程藉助長江黃金水道,距南京新生圩港、龍潭港僅30公里,形成了高效快捷的水路空立體交通格局。
湯泉小學
2013年,湯泉街道支持中小學、幼兒園改善校舍校車、安保監控等辦學配套,投入30萬元為龍山幼兒園配備校車一輛。有浦口區湯泉小學1所小學;浦口區湯泉中學1所中學。
湯泉敬老院
2013年湯泉街道結合喜迎南京亞青會,開展“我與亞青有個約會”、“幸福舞動湯泉夢”、家庭才藝大賽、青少年徵文演講比賽等活動。重要節日期間,深入敬老院、市民廣場和社區開展文藝演出,全年開展群眾文化活動50場,放映電影170場。
湯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012年,湯泉街道有衛生服務站8家。
2015年,湯泉街道有衛生服務中心1家,衛生服務站13家。
湯泉街道擁有得天獨厚的“山、水、泉、林、寺”等旅遊資源,域內森林覆蓋率達68%,空氣中富含負氧離子。老山橫貫東西,山勢峻峭,古樹參天,有植被330種,野生動物276種,是南京的綠肺、湯泉的天然生態屏障。蘇皖界河—滁河緩緩流過,龍井湖、九龍湖、百子嶺水庫、唐沖水庫等湖泊散落境內,為生態湯泉平添了靈秀之氣。
湯泉溫泉
湯泉溫泉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南朝宋大明七年就有關於“宋主孝武帝如尉氏觀溫泉”的記載,湯泉溫泉品質優良,泉水最高溫度52℃,日自涌量4050噸,含有3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明太祖朱元璋曾御賜湯泉為“香泉”。
惠濟寺
惠濟寺位於湯泉以北,始建於南朝,初名為“湯泉禪院”。北宋初年,易名為“惠濟院”,北宋元年佑初,高僧忠鏡將惠濟院改為“惠濟寺”。明代,惠濟寺已成為“江北第一游觀之所”。清道光年間,邑人毛麟、蘇兆奎與寺內創辦“英華書院”。寺院於書院緊密結合這在全國是不多見的。清咸豐年間,這座千年古剎毀於太平天國的戰火之中。惠濟寺雖飽經滄桑,卻保留下三棵距今1500多年古銀杏樹,至今仍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老山國家森林公園
老山國家森林公園東西向蜿蜒,連綿十里,佔地面積2000多公頃,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共有蕨類和種子植物148科726種,其中野生的有586種,尤以馬尾松、銀杏、楓香、絲棉木、楸樹、櫸樹為古、大、珍稀樹種。山上的七佛寺景區,有老鷹山遊覽區、蛇園、鷺園三大景點和狩獵場、森林浴場。其中鷺園聚集的萬隻白鷺。老山獅子嶺有始建於清代的兜率寺,寺內有三聖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十多座建築,依山勢起伏錯落。四周深山老林里,有文殊洞、天門洞、羅漢跡等名勝。
湯泉八景之龍洞觀雲
龍洞位於鎮東南,龍洞山巔,天崖石洞,傳說神龍窿宅。白雲出岫,山雲忽合,龍口吞雲吐霧。龍洞天然而成,洞口上方奇石峭立,形似雕工流暢、造型精美的龍首。進洞是一大敞廳,面積約100平方米,高約35米。洞穴幽冥清靜,其深莫測,洞頂石乳滴汁,其聲叮咚,且有蝙蝠懸臂。穿廳探幽,岔洞旁出,傾斜而下,杳無窮盡,至今無人達到洞底。
湯泉八景之鳳山積雪
鳳凰山,位於鎮西南,傳說曾落鳳凰,主峰古松,行若鳳冠,冬令瑞雪,翠白相間,山巒起伏,酷似鳳凰。鳳凰山呈西南東北走向,形如鳳凰。清代,山上多長青松翠柏,主峰上有三株古松,粗壯高大,其中一株性若鳳冠。每逢冬令瑞雪之時,松枝翠柏上的落雪或有或無,翠白相間。
湯泉八景之千佛晚照
千佛庵,鎮西隅,建於明代,紅牆青瓦,佛像千尊。夕陽西下,佛光反照,交相輝映。千佛庵東、南、西三面溪水環流,庵房有前後兩進,東西兩廡為僧寮,殿廳中有如來、觀音、地藏王等大佛,並有哼哈二將、四大天王、五百羅漢、共有大小佛像千尊。庵東北有太平橋,距千佛庵約百步。庵北有竹園。
湯泉八景之惠濟曉鍾
惠濟寺位於鎮北,規模宏大,僧侶百千,寺內懸架巨鍾,瞢鼓晨鐘,鐘聲悅耳,縈鄉十里。“惠濟曉鍾”,為惠濟寺內一口生鐵鑄鐘,據傳該鐘是清朝秀才張業樵於光緒年間捐募所鑄,鐘上並鑄有若干捐資者的姓名。鍾懸掛寺內三根粗木支架之上。鐘的兩邊掛有條幅,其中一幅有“晨鐘警醒”語。
湯泉八景之石壩飛濤
惠濟寺四北,天然石壩,怪石嶙峋,山洪傾泄,浪擊水拍,玉花飛濺,濤聲如雷。石壩系一龐大崖石,寬約6米,長約10米,整個壩身凹凸不平,怪石嶙峋,橫堵山渠之上。山渠承接老山大小十餘處山坳之水。汛期,滂沱大雨之後,山洪匯合山渠,洶湧澎湃,衝擊石壩,濺起萬丈飛濤。飛濤捲起珠簾,洪水從上游帶來的紗石,浪擊水拍,飛過石壩。
湯泉八景之溫泉吐霧
景色
湯泉八景之尚書故宅
明代張瑄,正統壬戌進士,官拜尚書。故宅相沿僧舍,僧剎頂石之上鐫字“尚書故宅”。尚書故宅為張瑄未出仕時所建,有前後兩進,前進為“平室二楹”,後進為“樓宇三楹”,樓中有張瑄遺像。庭院中有古桂一株,故設“桂香書屋”,為張瑄題名。屋內設几榻,置金剛經數卷。尚書故宅轉以居浮屠后,其後裔仿原宅重建,故此處之宅亦稱“尚書故宅”。
湯泉八景之寄老茅閹
北宋孫覺,字莘老,高郵進士,愛其地勝,於惠濟寺旁誅茆夷土,規以為庵,寄老湯泉。寄老庵位於惠濟寺東約300米處。寄老庵建於宋熙寧十年(1077),庵成后,秦觀特作《寄老庵賦》,對寄老庵地理環境作了記述。蘇東坡並為寄老庵題詞。
榮譽稱號 | 榮獲時間 |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 2016年7月 |
江蘇省和諧社區建設示範街道 | 2014年1月 |
南京市殘疾人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 2011年 |
南京市級森林鎮街 | 2011年 |
江蘇省名牌產品(湯泉牌雪松) | 2011年 |
江蘇省鄉村公路管理養護及安保工程示範單位 | 2011年 |
江蘇省交通安全示範鄉鎮 | 2011年 |
中國溫泉之鄉(全國首批、江蘇省首家) | 2011年10月 |
南京市殘疾人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 2010年 |
南京重點鄉村旅遊街鎮 | 2010年 |
南京市11個重點建設特色鎮 | 2010年 |
江蘇省新型城鎮建設示範鎮 | 2010年 |
江蘇省鄉村公路及安保工程管養示範鄉鎮 | 2010年 |
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示範單位 | 2010年 |
南京市食品安全示範街道 | 2009年 |
江蘇省五星級文化站(湯泉街道文化站) | 2009年 |
江蘇省級衛生先進單位 | 2009年 |
江蘇省級教育現代化和社區教育試驗區 | 2009年 |
江蘇省級示範性養老機構 | 2009年 |
南京市環境衛生示範街道 | 2009年 |
江蘇省重點苗木基地 | 2009年 |
全國環境優美鎮 | 2007年 |
全國重點中心鎮 | 2005年 |
江蘇省重點中心鎮 | 2003年 |
江蘇省新型示範小城鎮 | 2001年 |
江蘇省文明鎮 | 2000年 |
南京市科普文明鎮 | 1999年 |
江蘇省百家名鎮 | 1999年 |
江蘇省花木之鄉 | 1999年 |
南京市新型小城鎮 | 1999年 |
南京市雙擁模範鎮 | 1998年 |
江蘇省安全文明鎮 | 1998年 |
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鎮 | 時間資料暫缺 |
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 時間資料暫缺 |
南京市村民自治模範鎮 | 時間資料暫缺 |
建設南京先進單位 | 時間資料暫缺 |
江蘇省新型示範鎮 | 時間資料暫缺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