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頭村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下轄村

灣頭村位於博興縣城南約三公里處,通過淘寶等網站,向外界銷售本地特產草柳編,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淘寶村。

地理


博興縣出發,出縣城向南行,大約3公里,就是灣頭村。
從地理位置上看,灣頭村水資源豐富,位於素有“北國江南”美譽的魯北最大的淡水湖———麻大湖湖畔,同時又有小清河、支脈河縱貫,濕地較多。
適宜的環境,讓野生的蘆葦、蒲草生長的十分茂盛。而這些植物的莖葉都可以用來做編織材料,這些取之不盡的無本寶藏成為當地草柳編盛行不可缺少的基因。

草柳編歷史


博興草柳編的歷史可追溯到清代,據文字記載,清代博興境內草編技藝就形成了一定規模,編製的防寒蒲鞋暢銷京城。“就是靠著這門祖傳手藝,才能生存下來,”灣頭村上了年紀的安大爺坦言,“早些年,家裡窮,那時候老婆就在家編筐籃子,我拿出去賣,換來的錢買糧食,才沒被餓死。”
據了解,灣頭村由於缺少耕地,編織,外出打工和做生意成為主要的謀生方式,而草柳編手藝能夠傳承至今,跟灣頭村人多地少有一定的關係。“過去,上至七八十的老太太,下至七八歲的小姑娘,人人都會編織。”村民周小芹告訴記者,村裡上了年紀的婦女幾乎人人都會草柳編織,“對灣頭村女人來說,草柳編是一種習俗和本能。以前我們女孩兒到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跟大人學編織,幫大人打下手。”周小芹告訴記者,現在村裡的80后、90後幾乎都不學草柳編了,作為70后編織能手,她也是村裡為數不多的。
奧運之後名聲大震 草柳編重獲認識。
“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村裡的草柳編工藝一下子紅了,”說這話的是村民賈培曉,他告訴記者,奧運會那年不僅是濱州市、在山東省甚至全國,都能看到草柳編的產品,博興草柳編成了消費者爭相選購的禮品。
“我們村裡進進出出拿貨的人越來越多,”賈培曉表示,當時他和媳婦在城裡打工,掙的錢還不如老家編筐籃子的奶奶多。他認為作為傳統的編織工藝,草柳編正是因為搭上了北京奧運會的快車道,被外界熟知,也引起了年輕人的重視,“現在很多80后、90后都離開城裡,回村裡創業了。”這其中也包括賈培曉。
80后的賈培曉從小看著奶奶和媽媽編織筐籃,在他眼裡不稀罕的“土東西”,竟然有那麼多人喜歡爭相購買,更讓他沒有料到的是,從小就立志去城裡工作生活的他又扎回農村,還做起了草柳編銷售的生意。
當村民開始意識到編織可以賺錢時,草柳編產業在灣頭村迅速發展起來。
周蘭蘭是村裡最先“覺醒”的一批人之一,“以前村裡沒有加工廠,都是村裡信息比較靈通的人在外面跑訂單,跑來后,組織村裡編織的老人婦女一起編,”周蘭蘭向記者坦言,因跑保險自己結識了一些人脈,就在高人的指點下,08年她率先開辦了草柳編加工廠,如今村裡已經開辦了七八家加工廠,有的做外貿,有的做貼牌。
隨著草柳編的復興,掘金草柳編工藝的人越來越多,運輸、包裝等周邊產業也在灣頭村興起。灣頭村的村民人人都在享受著草柳編工藝帶來的紅利。走進老賈的店鋪,30平方大小的屋子,貨架上擺放著各種編織、加工和包裝運輸所需要的材料及工具。他經營的是一家配件店,“村裡加工廠、開店的人多了,他們需要的東西從我這裡都能買到。”

現狀


“嫁接”電子商務 灣頭村成草編“矽谷”
走在灣頭村的大街上,紅磚瓦房,綠蔭成行……從外觀上看典型的北方農村的模樣,然而仔細一看牆上的標語,處處彰顯信息化時代給這個小村莊帶來的巨大變化。“在外東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寶”、“編出美麗鄉村,淘來幸福生活”……在灣頭村,此類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國內外對於草柳編織品的認可和喜愛,讓這個傳統手工藝得到了復興,得益於電子商務。”灣頭村的會計安寶忠表示,淘寶的興起讓灣頭村農民從手工加工角色升級為銷售者。改變了當地草柳編的產業模式。安寶忠是灣頭村最早一批學會電腦和上網的村民。在安寶忠的帶動下,灣頭村村民開始接觸電子商務,2008年,灣頭村網店開始大規模地湧現。
賈培曉就是在2008年棄城回鄉開網店賣家鄉的草柳編產品的。2010年年銷售40多萬,2011年年銷售150萬,2012年年銷售300多萬,不到五年的時間,賈培曉網店的銷售數字一路上漲,他已經由一名菜鳥成長為村裡淘寶店主的榜樣。“2013年雙11,一天就賣了20多萬。”
1989年出生的安娜,畢業后在城裡找不到合適的工作,2011年回到村裡開網店,“去年銷售收入100多萬元,今年到七月底已經完成了82萬元,”安娜表示。隨著人們對草柳編的認知提高,網上生意越來越紅火。
在灣頭村,像賈培曉安娜這樣的網店有500多家,依託人流、物流、信息流,灣頭村成了草編工藝集散地,儼然已成行業“矽谷”。據淘寶數據顯示,年銷售額在100萬以上的有二三十家,2012年灣頭村銷售收入達8884萬元。
除此之外,有205國道、濰高路貫穿其中的灣頭村,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也為灣頭村的草柳編產業加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