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腦血管畸形

先天性腦血管畸形

先天性腦血管畸形是一類少見的先天性腦血管病,包括動靜脈畸形、海綿狀血管畸形、靜脈畸形和毛細血管擴張症等類型。不同類型的患病率不同,為0.1%~0.7%。腦血管在胚胎形成過程中,血管壁存在發育異常,導致血管畸形形成。動靜脈畸形和海綿狀血管畸形可能產生癲癇、頭痛及突發腦出血后癥狀,包括偏癱、失語、昏迷等,毛細血管擴張症和靜脈畸形一般不產生臨床癥狀。治療方法:動靜脈畸形、有癥狀的海綿狀血管畸形原則上需要手術治療,穩定的海綿狀血管畸形、毛細血管擴張症和靜脈畸形一般不需要治療。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主要與畸形血管團破裂出血、畸形血管團部位、累積範圍相關。

就診科室


● 神經外科(腦外科)

病因


● 此類疾病是先天性疾病,目前尚未發現明確與此疾病相關的危險因素。

癥狀


● 動靜脈畸形和海綿狀血管畸形,初始癥狀可表現為癲癇,或頭痛。
● 毛細血管擴張症和靜脈畸形並無明顯癥狀。
● 突發癥狀:一旦發生肢體活動障礙、意識不清、昏迷等情況,提示有可能發生腦出血。

檢查


● 確診先天性腦血管畸形需要進行顱腦CT、MRI、腦血管造影、腦電圖檢查。

顱腦CT

● 用於判斷是否存在顱內出血,以及出血量和部位特徵。

顱腦MRI和MRA

● 動靜脈畸形和海綿狀血管畸形在MRI上有明確特徵表現,可作為篩查手段,毛細血管擴張症和靜脈畸形需要特殊參考特殊序列判斷。

腦血管造影(DSA)

● 動靜脈畸形和靜脈畸形可以通過DSA明確診斷,判斷血流動力學特徵。海綿狀血管畸形和毛細血管擴張症在DSA上並無特殊表現。

腦電圖

● 用於判斷癲癇致癇灶。

診斷


● 先天性腦血管畸形可能有癲癇、頭痛等表現,也可能沒有癥狀,因此診斷主要依據影像學檢查結果。
● 動靜脈畸形:診斷金標準依靠腦血管造影,可提示病灶大小、累積範圍和血流動力學信息,如發生急性期出血,需要參考顱腦CT結果判斷。
● 海綿狀血管畸形:診斷依靠顱腦MRI,可以清楚的在T2序列上分辨含鐵血黃素環,也有部分急性出血的病例,需要顱腦CT輔助診斷。
● 靜脈畸形:腦血管造影可出現典型的海蛇頭樣表現,髓周靜脈向中心匯聚。
● 毛細血管擴張症:在顱腦MRI檢查中,可在GRE序列中表現為信號缺失。

鑒別診斷


● 因為先天性腦血管畸形很多並沒有明確癥狀,有些患者可能出現突發腦出血的相應癥狀,包括偏癱、失語、意識不清、昏迷等。需要緊急至醫院就診,進行相關檢查。
● 硬腦膜動靜脈瘺:為獲得性疾病,有時表現為頭痛、波動性耳鳴、突眼癥狀,需要進一步進行腦血管相關檢查,才能明確診斷。
●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多長期患有高血壓,主要表現為偏癱、失語、昏迷。不能僅以癥狀判斷疾病類型,需要至醫院就診,進一步檢查影像學判斷。
● 動脈瘤破裂致蛛網膜下腔出血:表現為突發劇烈頭痛,也可伴隨意識模糊,昏迷等情況,需要腦血管相關檢查以排除。同時亦有動靜脈畸形伴發動脈瘤的情況。
● 特發性癲癇:表現為癲癇發作,需要做腦電圖等檢查明確,同時需要顱腦MRI及MRA排查可能導致癲癇的腦器質性病變。
● 偏頭痛等:是臨床最常見的原發性頭痛類型,以搏動樣頭痛為主要表現,頭痛多為偏側,可伴有噁心、嘔吐,光、聲刺激或日常活動均可加重頭痛。需要進行頭MRI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

怎樣治療先天性腦血管畸形


● 先天性腦血管畸形治療方案不同,需要根據疾病類型、血流動力學狀態綜合分析。

動靜脈畸形

● 原則上需要手術治療,但需要根據病灶位置、大小、累及範圍、血流動力學情況決定手術治療方式。

海綿狀血管畸形

● 無癥狀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療,反覆出血引起神經功能缺陷、明確導致癲癇病灶需要手術切除,但需仔細評估手術風險和獲益。

毛細血管擴張症

● 無需治療。如合併大量出血,需手術清除血腫。

靜脈畸形

● 無需治療。如合併大量出血,僅需手術清除血腫,術中務必保留靜脈。

危害


● 先天性腦血管畸形可表現為癲癇、神經功能障礙(包括偏癱、偏盲、語言功能障礙等),引起生活、工作不便。
● 先天性腦血管畸形最嚴重的危害在於顱內出血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可出現突發出血,導致患者昏迷、死亡。
● 毛細血管擴張症和靜脈異常,並無明顯危害。

預后


● 治療效果和多方面因素相關,治療目的主要是消除潛在的出血風險,改善現有癥狀和治療癲癇,已長期存在的神經功能缺陷需要康復鍛煉逐漸恢復。

怎樣預防顱內動靜脈畸形


● 因為此類疾病是先天性疾病,並無明確有效的預防措施,控制血壓、避免過度勞累可能降低病變出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