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江蘇大學二級學院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Jiangsu University Jingjiang College)是1999年由江蘇大學成立的公有民辦二級學院,2005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為由江蘇大學和江蘇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共同舉辦的獨立學院,現已撤銷建制,原址現為江蘇大學京江校區。

江蘇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位列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首批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全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全國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優秀高校、首批全國來華留學生質量認證高校。

江蘇大學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劉坤一、張之洞等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1960年由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分設獨立為鎮江農業機械學院,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大學之一,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982年及1994年先後更名為江蘇工學院和江蘇理工大學,2001年8月與鎮江醫學院、鎮江師範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江蘇大學。

截至2020年3月,學校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

獲得榮譽


2016屆畢業生英語四級通過率84.78%,在校生畢業班四級通過率目前已達85.03%;學生在省級及以上期刊公開發表論文92篇,科研立項264項,省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15項,星光杯作品競賽1項;報考研究生達國家線300餘人,海外學習項目人數達到159人,國際化辦學成果顯著,實現歷史性突破;學院黨委被授予“江蘇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一項黨建成果獲教育部第四屆全國民辦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成果一等獎;院人才培養質量顯著,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新華日報》、《江蘇教育報》、中國新聞網、團中央官網等主流權威媒體分別報道了學院人才培養創新舉措和團學工作成效。
學院與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的高校建有長期合作關係,互相選派國際交流生,學院歷屆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0%以上。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學校目前有六個學院和一個教學部,分別是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財經學院、管理與人文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材料與土木工程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和基礎課程教學部。 
二級學院(部)設置一覽表
院(部)名稱覆蓋專業(課程)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電子工程
能源與動力工程(電廠)
能源與動力工程(流體)
能源與動力工程(動力)
車輛工程
交通運輸
財經學院會計學
財務管理
統計學
能源經濟
國際經濟與貿易
管理與人文學院市場營銷
工業工程
物流管理
公共事業管理(醫療保險)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人力資源管理
質量管理工程
電子商務
藝術設計
英語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自動化
電子信息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通信工程
軟體工程
通信工程(嵌入式培養)
軟體工程(嵌入式培養)
材料與土木工程學院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
金屬材料工程
安全工程
土木工程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醫學檢驗技術
護理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化學工程與工藝
基礎課程教學部大學英語
大學數學
大學物理
思想政治理論
體育

師資隊伍

正高級職稱師資:
趙喜倉 尹志國王國林 路正南 陳志剛毛翠雲
胡白香 王正明 阮鴻雁
副高級職稱師資:
范艷華宗伯君 陳衛平章平蔣豪 潘凌理
何煒王邦兆宋昌才 葛一兵 朱春英陳彪 
陳勇星 張愛龍張征 杜家益李文超周新雲
馬長華袁昕史曉亮王立軍趙愛傑趙桂芹

人才培養

教學大樓
教學大樓
面對高等教育大眾化、國際化的新形勢,江蘇大學京江學院將緊緊依託江蘇大學雄厚的辦學資源,堅持育人為本、質量立院、特色興院,繼續推進導師制,實行主輔修制,完善學分制,構建科學嚴格的質量監控體系和充滿生機活力的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切實增強學生立足社會、走向未來的競爭能力和適應能力。
辦學質量優良、人才培養特色鮮明、贏得社會廣泛讚譽的江蘇大學京江學院正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和江蘇省教育廳有關文件精神,積極探索和實踐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多元化發展模式,努力建設成為以工科為主,文、管、經、法、醫多學科協調發展,國內一流的獨立學院。

科學研究


科研成就

辦學以來,學院不斷改革創新,人才培養碩果累累。榮獲江蘇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在國家級和省級各類學科、專業競賽中,每年均有200多人分獲一、二、三等獎。學院學子參加2019中國工程機器人大賽暨國際公開賽獲得一等獎,在“中聯重科”杯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智能農業裝備創新大賽並獲得二等獎,在“學創杯”2019年全國大學生創業綜合模擬大賽獲得一等獎,在“移動杯”第五屆江蘇省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暨全國選拔賽獲得一等獎,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獲得二等獎。學生每年在省級以上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公開發表論文100餘篇。近幾年,學院畢業生CET-4通過率穩定在85%以上。畢業生考研上線人數逐年上升、屢創新高,部分優秀學生進入境內外名校深造,2020屆畢業生考研達線480人,達線率近24%。學院與十多個國家的高校建有長期合作關係,互相選派國際交流生。學院歷屆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0%以上。

學術交流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承國際化辦學傳統,倡導以國際化引領高水平大學建設的辦學理念,積極組織實施國際交流生與合作培養項目,為學生未來發展打造多途徑、寬口徑的“立交橋”,正在實現國際化事業新的跨越。
為加快推進國際化進程,擴大學校的國際影響力,近年來,學院在國際合作研究、國際合作辦學、學生的國際流動、教師隊伍國際化、課程國際化和來華留學生教育等方面開創了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嶄新局面。
學術會議
學術會議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與美國明州西南州立大學、義大利教育中心、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德國沃爾姆斯應用科技大學、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聖貝納迪諾分校、美國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學、法國雷恩商學院、英國林肯大學、美國印第安納理工學院、日本京都情報大學院大學、韓國牧園大學、韓國國立群山大學、法國達芬奇大學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學院每年選撥數名經管專業的同學赴德國沃爾姆斯應用科技大學參加一學期或一學年的交換生項目,回國以後學院可以認可轉換學生在德國的獲得學分。每年有近百名學生赴韓國、美國、英國等合作院校參加寒暑期語言文化交流項目。目前學院設立中韓文化交流中心,每年有多位同學赴韓交流學習。另外學院每年定期舉辦國際文化節,積極推進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爭取在未來實現更大的發展突破。
2021年6月8日,江蘇大學發布公告:經學校研究決定,終止江蘇大學京江學院與高職院校的合併轉設工作,不再轉設為職教本科。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趙喜倉
黨委書記尹志國
黨委副書記吳立平、陳立勇
紀委書記陳立勇
副院長王國林、吳立平、范艷華、陳明軍
參考資料:

校園環境


校內環境

化學實驗室
化學實驗室
江蘇大學京江校區南門
江蘇大學京江校區南門
學術交流中心
學術交流中心

學生活動

學生主題黨日活動
為了迎接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進一步激發學生黨員的愛國熱情,發揮先鋒模範作用,2009年8月14日,江蘇大學團委組織了“尋訪紅色記憶共賀六十華誕”紅色之旅實踐服務團深入句容茅山抗日根據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江蘇大學京江學院10多名大學生黨員也參加了本次紅色之旅;學生黨員和老紅軍共同參觀茅山革命區新四軍紀念館,聆聽老紅軍講述革命故事;隨後,新老黨員一起來到句容市革命烈士紀念碑,該院學生代表向紀念碑獻花,在該院學生黨員代表張恆可的領誓下,20多名新黨員在紀念碑前重溫入黨誓詞,共同緬懷先烈。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2009年暑假,江蘇大學京江學院"科普之旅"暑期社會實踐服務團在其團長、院團委副書記張恆可同學的帶領下,參觀了鎮江蔬菜研究所,並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對研究所中農作物進行了深入的了解;此圖為工作人員為大學生介紹名為"鶴首"的觀賞蔬果;該團隊被評為2009年度江蘇省大中專院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團隊榮譽稱號。
2009年度,江蘇大學京江學院被評為“江蘇大學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學校共7家單位獲得);“感受非物質文化魅力,剪紙共迎六十華誕”社會實踐服務團、“大學生花卉基地長見識”社會實踐服務團、“蔬菜研究所里學農技”社會實踐服務團、“夢溪園裡學科學”社會實踐服務團和“尋訪紅色記憶,同賀六十華誕”社會實踐服務團獲得了社會實踐先進團隊稱號;223名同學被榮獲“江蘇大學社會實踐積極分子”榮譽稱號,張恆可同學的《常熟市中小服裝企業信息化建設研究》、《“愛里斷線的風箏”——對鎮江市象山鎮長江村留守兒童調查的分析與建議》和《關於國電鎮江諫壁電廠節能減排的調研報告》等三篇調查報告被評為優秀調研報告;從這些榮譽可以看到江蘇大學京江學院在2009年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輝煌成績。
青年志願者活動
青年志願者活動
青年志願者活動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擁有為數眾多的青年志願者,江蘇大學京江學院青年志願者委員會在院團委的指導下,每年都組織上百次的志願者活動,社區,企事業單位,學校等等,都留下了京江青年志願者的辛勞足跡,2009年度學院青志委被評為"江蘇大學優秀青年志願者委員會"的榮譽稱號。
學生社團活動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共有20多個學生社團(協會),是江蘇大學各個學院中擁有學生社團數目最多,種類最廣的學院,學生社團活動在豐富大學生課餘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真正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2007年度,法宣社“與法同行”活動被評為2008年度江蘇大學十佳學生社團活動,2008年度,法宣社被評為江蘇大學優秀學生社團,2009年度,雨楓文學社獲得江蘇大學優秀學生社團,同時,雨楓文學社舉辦的“繪江大畫卷,展鎮江風采”獲得江蘇大學十佳學生社團活動,靈動舞協策劃的“秋之韻”舞會活動獲得了江蘇大學優秀學生社團活動,與此同時,江蘇大學京江學院兩屆社團中心主任張恆可和奚雯同學分別在08和09年度獲得江蘇大學“十佳學生社團幹部”榮譽稱號,這些榮譽充分展示了該院學生社團工作開展的延續性,創新性,豐富性。
體育運動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學子在江蘇大學的各項體育比賽中擁有傳統強勢,在江蘇大學第八屆田徑運動會中,江蘇大學京江學院運動健兒們發揮出色,佳績頻傳,一舉獲得江蘇大學第八屆運動會田徑比賽的體育道德風尚獎,教職工廣播操比賽一等獎以及團體亞軍的歷史最好成績,右圖為賽后合影,學院連續三屆被評為“江蘇大學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文藝表演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大學生文藝天賦優越,在江蘇大學校園文化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每年特有的兩場大型文藝晚會(雙旦晚會,送畢業生晚會)總是吸引廣大江蘇大學學生的前往觀看,該院學生會截止到2012年度已經連續六年獲得“江蘇大學優秀學院學生會”榮譽稱號。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校徽

精神文化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牢固確立“依託母體、立足江蘇、面向全國、服務經濟、高起點、創特色、爭一流”的辦學思想,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江蘇大學京江學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榮獲江蘇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獨立學院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獲江蘇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
學院充分發揮、優化組合“公有”優勢和“民辦”活力,按照“基礎紮實、知識面寬、素質高、能力強”的要求培養造就了大批基礎理論紮實、專業知識結構優化、實踐能力突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社會責任心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辦學以來,學院不斷改革創新,人才培養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