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

第二次東征

國民政府第一次東征和平定楊劉叛亂后,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初步鞏固。但是,在東征軍回師廣州之際,第一次東征中敗退粵閩邊境的軍閥陳炯明又捲土重來,於1925年9月重新佔領東江地區,並集結重兵於惠州,與江北的熊克武和粵南的鄧本殷勾結,企圖奪取廣州。

國民政府決定舉行第二次東征。9月28日,國民政府委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蔣介石為東征軍總指揮,汪精衛為黨代表,周恩來為總政治部主任,蘇聯羅加覺夫為軍事顧問,東征軍總兵力約3萬餘人。在周恩來的領導下,東征軍組織了政治宣傳隊,制定了《戰時政治宣傳大綱》。政治宣傳隊通過講演、散發傳單、張貼標語等多種形式,發動民眾,鼓舞士氣。10月6日,東征軍從廣州出發。13日下達總攻擊令,以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為骨幹的“攻城先鋒隊”以死傷官兵400餘人的代價,於14日攻克素稱“天險”的惠州。

惠州攻下后,各縱隊在當地民眾的大力支持下,連戰連捷,於11月底在閩粵邊全殲陳炯明殘部,第二次東征歷時一個多月勝利結束。

戰爭將領


東征軍組織領導者及將領:
蔣介石,廣州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黃埔軍校校長,東征軍總指揮。
周恩來,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東征軍政治部主任。
汪精衛,國民政府主席委員、軍委會主席、東征軍黨代表。
胡漢民,國民政府常務委員、軍委會委員。
何應欽,第一縱隊縱隊長,東征軍中路指揮。
李濟深,第二縱隊縱隊長,右路指揮。
程潛,第三縱隊縱隊長,左路指揮。一次東征5月20號時被任命為東江討賊總指揮
劉堯宸,第四團團長。在進攻惠州時不幸中彈陣亡。
陳炯明“救粵軍”將領:
陳炯明,救粵軍總司令
劉志陸,救粵軍總指揮。
李易標,前敵總指揮。
洪兆麟,指揮。
葉舉,指揮。
林虎,東路總指揮,第一軍軍長
洪兆麟,東路軍副總指揮
劉志陸,第二軍軍長
李易標,第四軍軍長
謝文炳,左路指揮。
王定華,中路指揮。
林烈,右路指揮。

戰爭過程


1925年9月,原已被打敗的廣東軍閥陳炯明殘部,乘東征軍主力回師廣州,平叛楊希閔、劉震寰叛亂之機,再次叛亂,重占潮州、汕頭;盤踞廣東東南部的軍閥鄧本殷也與其配合,企圖向廣州進攻。廣州國民政府為徹底消滅廣東省的軍閥勢力,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遂決定進行第二次東征。東征軍轄第1、第2、第3縱隊,由總指揮蔣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率領,向東江地區陳炯明殘部發動進攻。10月14日,東征軍在省港罷工工人、東江農民的配合下攻佔惠州,爾後,兵分三路,向東江腹地繼續進攻。11月4日,東征軍收復潮州汕頭,28日後,又攻佔五華、興寧、梅州市梅縣區、大埔,乘勝追擊殘部,直至閩邊永定一帶。至此,陳炯明殘部流竄於閩贛邊,再也無力襲擾東江。與此同時,國民革命軍另一部又先後消滅了鄧本殷在高州、雷州及海南島的部隊,使廣東革命根據地基本趨於統一,為國民革命軍舉行反對北洋軍閥的北伐,奠定了較為可靠的後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