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病
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病
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病指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相關性疾病。幽門螺桿菌是定植於人類胃黏膜的一種彎曲桿菌,其毒性與致病性強,可損傷胃黏膜,觸發炎症和潰瘍等。中國是幽門螺桿菌高感染國家,感染率為50%~60%。自然環境中,人是唯一的傳染源,可以通過消化道傳播,以及被幽門螺桿菌污染的水源傳播。所有人均有可能感染幽門螺桿菌,無年齡和性別的差異。多數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無臨床表現,在感染數年後發展成不同疾病。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有利於胃黏膜炎症程度的減輕。幽門螺桿菌感染已被公認為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及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素。與某些胃腸外疾病的發病相關,報道較多的是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和皮膚病等。積極治療,一般預后良好,但易複發。
● 消化內科或內科
● 幽門螺桿菌感染后促胃液素和生長抑素調節失衡導致胃酸分泌異常。
● 目前幽門螺桿菌感染與4種胃腸道疾病有關,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 多數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多為隱痛,進食后加重,有胸骨后燒灼感、腹脹、噁心、反酸,潰瘍嚴重者可有消化道出血,多表現為黑便,可有嘔血。
● 出血量多者可有心悸、暈厥、煩躁、血壓下降等。
● 醫生根據通過細菌分離培養和¹³C或¹⁴C-尿素呼氣試驗可明確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幽門螺桿菌和其他細菌有顯著區別,診斷難度不大。
● 本病細菌學檢查需與存在於胃黏膜的其他細菌鑒別,如人胃小螺桿菌和彎曲樣細菌-Ⅱ。
● 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病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
● 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 ● 目前倡導的聯合方案為含有鉍劑的四聯方案,即1種PPI+2種抗生素和1種鉍劑,療程10~14天。常用抗菌藥物為甲硝唑、克拉黴素、阿莫西林,其次呋喃唑酮及左氧氟沙星等。
● 對症治療
● ● 可用藥物適度抑制或中和胃酸,促動力劑或酶製劑緩解動力不足或消化酶不足引起的腹脹等癥狀,黏膜保護劑有助於緩解腹痛與反酸等癥狀。
●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避免熬夜。
● 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病的不良預后是胃癌。胃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人死於胃癌。
● 及早發現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病,經過根除幽門螺桿菌可治癒。但易複發。
● 幽門螺桿菌主要在家庭內傳播,應防止交叉感染。
● 注意飲食習慣,避免偏食,注意補充多種營養物質;不吃霉變食物;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食物,多吃新鮮食品;避免過於粗糙、濃烈、辛辣食物及大量長期飲酒、吸煙。
● 保持良好心理狀態及充足睡眠。
● [1]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內科學. 第9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潘國宗。中華醫學百科全書:消化病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