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華

羅布泊遺骸之一

李中華,男,巴州區龍背鄉人,羅布泊徠遺骸之一。

1949年12月與妻子鄧光明結婚。上世紀60至70年代在新疆若羌縣失去聯繫。2016年10月,一名撿石愛好者在茫崖大浪灘撿石過程中,發現了一具已經白骨化的屍體。2016年12月12日,DNA檢驗結果證實,茫崖大浪灘遺骸身份系李中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53年,李中華抗美援朝1年後,因負傷回到家裡,為了家裡13口人吃飯,李中華做起了織布和染布的工作。
幾年後,從家裡不辭而別。
1958年,李中華離開家后,去了貴州,與隔房哥哥李中斗在鐵路上干過一段時間,后又轉到一磚瓦廠工作。
1959年左右,前往的新疆。

失去聯繫

上世紀60至70年代在新疆若羌縣失去聯繫。
2016年10月,一名撿石愛好者在茫崖大浪灘撿石過程中,發現了一具已經白骨化的屍體。
2016年12月12日,DNA檢驗結果證實,茫崖大浪灘遺骸身份系李中華。

人物事件


2016年12月2日,一具在大漠里孤單躺了50餘年的遺骸,經過青海、四川兩地警方的協調配合和走訪調查,最終確定這具遺骸極可能是一名叫“李中華”的四川巴中男子。
根據青海茫崖警方整理遺骸隨身遺物發現,除了書信外,還有一份1960年的《洛陽日報》引發更多關注,有人表示,這具疑似“李中華”的遺骸背後,似乎還有其他的秘密。12月1日,從當天的《洛陽日報》內容來看,似乎並無特別之處,報紙上的內容暫時也很難與李中華聯繫起來。
茫崖警方和巴中警方表示,為了進一步確定這具荒漠里的遺骸是否就是李中華本人,兩地警方接下來將做DNA鑒定。
茫崖警方根據死者穿棉工衣、信件郵戳和隨身攜帶的《洛陽日報》,推測“李中華”死亡時間為1960年9月至1961年4月。
一具在大漠里孤單躺了50餘年的遺骸,經過青海茫崖、四川巴中兩地警方的協調配合和走訪調查,確定這具遺骸極可能是一名叫“李中華”的四川巴中男子。12月12日19時30分,經青海省公安廳DNA檢驗,最終認定茫崖大浪灘遺骸身份,確系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龍背鄉失蹤人員李中華。
兩地警方合作 開展DNA檢驗
今年10月23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行委公安局接到3名撿石愛好者在花土溝鎮境內大浪灘干鹽湖發現人體白骨遺骸的報警后,立即指派副局長唐拓華帶領法醫董宏濤及刑警大隊民警趕往現場。經現場勘驗,遺骸位於東經90°51.476′、北緯38°14.860′、海拔2679米,距大浪灘鉀肥工區直線距離10公里左右。遺骸仰面露在地表,完全白骨化,男性。現場還發現信件、報紙、手電筒、防風鏡和一個淺黃色帆布包等遺物。民警提取了部分有辨認價值的遺物后,為保護遺骸的完整性及原始狀態,對遺骸進行了就地掩埋。經茫崖行委公安局對遺物多次分析研究,推斷遺骸的死亡時間可能為1961年4月之後。
11月28日,多方查找無果后,茫崖行委公安局官方微信公眾號“平安茫崖”發布了遺骸“尋親信息”,成都商報也對此事進行過連續追蹤報道。經過青海茫崖警方和四川巴中警方配合走訪調查,最終查到遺骸可能是巴中市龍背鄉失蹤人員李中華,並聯繫到了其家人。
為了進一步確認遺骸是否是李中華,青海、四川兩地公安機關同步開展了DNA檢驗的相關準備工作,由青海省公安機關負責遺骸檢驗比對工作。12月2日,茫崖行委公安局民警再次來到大浪灘干鹽湖現場,在檢察院和民政局工作人員的見證下,提取了遺骸DNA檢材。12月7日,茫崖行委公安局收到巴中市公安局快遞寄來的DNA比對樣本,並於當日派員將檢材送到青海省公安廳進行DNA檢驗鑒定。
檢驗結果:確系巴中人李中華
12月12日晚,成都商報記者從青海警方獲悉,經青海省公安廳刑事科學技術研究管理中心DNA室的法醫們晝夜不停檢驗鑒定,克服遺骸長期暴露在高海拔野外鹽鹼地等困難,於12月12日19時30分,做出DNA檢驗結果,認定遺骸確系巴中市巴州區龍背鄉失蹤人員李中華。
李中華的三女兒李秀蘭稱,她還暫未收到有關DNA鑒定結果的消息。本月初,巴中警方到李秀蘭的家裡,抽取了李秀蘭和大姐以及母親的血液,準備寄往青海做DNA鑒定。自此之後,李秀蘭一家便開始焦急等待結果。
“現在終於定了,其實我們之前也有心理準備了。”電話里,李秀蘭的語氣很平靜。李秀蘭說,前段時間得知有關父親李中華的消息后,她和母親還有大姐就已經商量,不管父親李中華是否還活著,家人都願意前往青海將李中華帶回家,至少要讓後人知道還有一位長輩存在。
徠李秀蘭說,準備在接到巴中警方的鑒定結果通知后,再和家人商量前往青海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