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龍鳳岩的結果 展開

龍鳳岩

江西省廣昌縣東華山龍鳳岩佛宇

龍鳳岩位於廣昌縣城西北15公里的東華山下,坐落在苦竹鎮大陵村範圍內。是廣昌歷史悠久的佛教寺院,又是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

古代傳說


龍鳳岩[江西省廣昌縣東華山龍鳳岩佛宇]
龍鳳岩[江西省廣昌縣東華山龍鳳岩佛宇]
關於龍鳳岩的來由,在民間有一個美妙動人的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雲遊僧人路過大凌,在群山環繞、綠樹成蔭的峽谷里,發現一個能容納千餘人的岩洞,這裡四周古樹參天,環境幽靜,正是修身養性之處,遂結草為廬,駐腳山岩。次年春天,在荒野的水草地上撒出聖果—蓮子。不久,這蓮子便發牙、生根、長葉、開花。荷葉青翠,蓮花婷婷,芳香四溢,猶如蓬來仙境,、吸引眾多鄉民前來觀看,面對碧波蕩漾,彩霞飛流,它們如痴如醉,青龍在岩洞的左邊卧下,金鳳在岩石右邊棲立。
附近山民得知和尚結廬岩洞,潛心佛事,遂紛紛捐助銀兩,興建佛宇。和尚為感激龍、鳳真情,將岩洞取名為“龍鳳岩”。

景點介紹


龍鳳岩分為前岩(普陀岩)、中岩(羅漢岩)、後上岩(七星岩),后岩是主岩,慣稱該岩東西兩翼有岩壁相蟠,猶如龍飛鳳舞,故習慣稱該岩為龍鳳岩;又因其飛泉瀑布如青雨紛飛,故稱“青雨岩”,青雨寺就建在岩洞內,現在正殿門上仍有這十分清秀的“青雨古剎”四個字。
龍鳳岩[江西省廣昌縣東華山龍鳳岩佛宇]
龍鳳岩[江西省廣昌縣東華山龍鳳岩佛宇]
龍鳳岩方圓十多公里,奇峰、怪石、山泉、樓宇均具物色。樓亭梵宇依岩而設,東西石壁相蹯踞,狀如龍鳳騰翔。越小橋入外岩(普陀岩),高8-10米,寬30-53米,長5-10米,一座木質梵 宇依岩而建。沿曲折山徑和蜿蜒溪流進入峽谷,行200米抵中岩(羅漢岩)。岩高10-12米,寬50-93米,長10-50米。拾級而上200餘米處,一株古桂立於古松關側,秋天濃香撲鼻。穿關過鳴春橋,便到后岩。后岩為龍鳳岩的主體,三峰鼎峙,勢凌霄漢。岩在中峰(剪雲峰)下,面臨溪壑,石壁相蟠,左似游龍,右像鳳翥,故把岩洞和寺廟命名為"龍鳳岩"。入春,岩頂飛泉瀑布如青雨紛飛,晴天也散雨,故把岩、寺稱為"青岩","青雨寺"。后岩高30-40米,寬40-56米,長10-22米。青雨寺建於明弘年間(1488-1505),清初毀於兵亂,后復遭火焚而幾經修繕,1934年重修。三層佛殿隨洞而設,以岩壁為殿頂。前殿以磚砌牆,磚木飛檐,二樓為梵宮,分正偏兩殿,有禪房100間,三樓殿內三尊大佛和十八羅漢雕塑精美。茶石岩、巷裡岩位於后岩東,出正殿右後,越岩頂可抵岩上岩,因有7個不規則石洞而得名"七星岩"。
龍鳳岩主建——青雨古寺,始建於明弘治年間(公元488年),明、清時代經重建、整修和擴建,前後兩殿,中架層樓,連成三層,房共百間,佔地1500平方米,有古楹聯、古磚雕、古名墨。
龍鳳岩[江西省廣昌縣東華山龍鳳岩佛宇]
龍鳳岩[江西省廣昌縣東華山龍鳳岩佛宇]
近夏曾無暑,看山尚及春。洞穴四周群山突起,氣勢磅礴,蒼松翠竹,語花香,風景秀麗。自明朝始,遊人日增,慕名前來的不僅有鄰省的香客和商人,而且還有遠道而來的名宦顯吏,明朝鎮江司理沈宜、吏部尚書何文淵、刑部尚書何喬新等人曾寫有龍鳳岩遊記、詩文。古人讚美,詩云:“岩穴千般險,迂迴一線通;天圍青帳里。人在畫其中”等等。龍泉水澄澈如鏡,質純味美。“高山雲霧孕好茶”,馬欄坑早年盛產龍鳳茶,就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這四絕而著稱;人們使用龍泉水沖泡龍鳳茶,氣味清郁異常,真所謂“泉美茶香異”;龍鳳茶歷史上在明朝曾被稱為“貢茶”,今人也曾交口稱讚;“龍泉烹鳳茶,古今遊人誇。”據《廣昌縣誌》記載:明朝弘治年間(公元一四八八年)僧慧慶發起募捐集資創建龍鳳岩 室,梵宇而設,主要建有大雄殿,天王殿、觀音殿、毗蘆殿、方丈室、客堂等,其建築面積達一千五百平方米,門楣上“天然佛地”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兩側龍鳳呈祥、瑰麗眩目的泥塑浮雕圖案,仍然顯出左龍右鳳,栩栩如生。現在的佛殿共分三層,一樓為小客廳,迎接各方賓客。二樓左右兩殿為禪房,供僧人居住;三樓為大雄寶殿,殿宇椽摩棟接,堂皇秀麗,大殿上香煙繚繞,帷帳低垂,釋迦牟尼站立中央,彌陀、藥王侍立兩旁。三尊大佛雙臉微微下垂,兩旁十八金身羅漢,雕刻精細,情態逼真。
龍鳳岩的著名景點除上述四岩外,還有古松關、鳴春橋、龍泉瀑、羅漢拜月、湖譚魚躍、馬欄坑、神女峰等勝景,爭妍競秀,交相輝映

鼎盛時期


龍鳳岩
龍鳳岩
龍鳳岩佛宇從明朝弘治年間慧慶法師募捐創建開始,經歷了清初鏡徹僧、雍正七年秒渠僧、乾隆二年寂僧等先後重建重修。五百年來,屢經戰亂,盛衰交替,歷經滄桑。但它卻一直為贛閩邊境佛教聖地,鼎盛時期曾一度有“三十尼姑二百僧”之謂。一九四七年(民國三十六年)六月,龍鳳岩舉行了大傳戒,有尼500餘人,僧800餘人,參加聖典。此外來自福建、廣東、浙江等七省受戒人(戒子)達672名,歷時四十二天,足見其盛況和影響之大。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全面落實,一九八0年縣委統戰部對龍鳳岩進行了修復;一九四八年六月,龍鳳岩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列為全省三十六個重點寺觀之一,撥出專款對龍鳳岩寺院進一步修復。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經過十多年的修復和擴建,整個寺院面貌煥然一新。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為了適應旅遊需要,還新建軍了山門、整修了膳堂、禪房,增設了齋食館、小賣部、照像部、住宿部,架設了電燈線路,安裝了自來水設備,還添置了一百多張床和五十多張餐桌。每年接待四方遊客和香主萬人以上。
現在的龍鳳岩,無論是寺內僧尼的早晚功課,還是白天來自各方的信士朝拜,都不斷傳出一陣又一陣抑揚悅耳的誦經之聲。他們在流金溢彩的佛像前,不斷尋求著一種寄託,一種期待,祈禱世界和平,國家昌盛,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