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樂豪

中國工程院院士

龍樂豪,男,漢族,1938年7月4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漢陽縣,運載火箭與航天工程技術專家,有中國金牌火箭之稱的長三甲系列火箭總設計師。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國家月球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商丘工學院名譽校長。

1984年4月8日,長征三號火箭成功將我國“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廣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第一顆靜止軌道同步通信衛星,中國人從此告別了只能租用外國衛星看電視、聽廣播的歷史。這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先進低溫火箭技術的國家。

人物經歷


1938年7月,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漢陽縣一個貧農家庭。
1958年9月—1963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學自動控制專業學習,畢業后獲得學士學位。
1963年8月—1965年5月,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字742部隊工作。
1965年5月—1971年2月,擔任七機部一院一部工程組長。
1971年2月—1984年9月,先後擔任七機部一院一部室副主任、主任。
1984年9月—1991年3月,擔任七機部一院一部主任。
1986年8月—1989年12月,擔任航天一院CZ-3A副總設計師。
1989年12月—2004年6月,擔任航天一院CZ-3A系列總設計師。
1993年11月—2000年1月,擔任航天一院副院長。
2000年2月—2004年4月,擔任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一院科技委主任。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2004年3月—2009年4月,擔任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國家月球探測工程副設計師。
2006年6月,擔任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國工程院諮詢委委員。
2019年12月12日,受聘為商丘工學院名譽校長。
龍樂豪 3張
龍樂豪

個人作品


名稱出版時間出版社作者
《世界航天運載器大會(第二版)》2007年宇航出版社龍樂豪

獲得榮譽


時間獲獎項目名稱榮譽
2009年繞月探測工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1998年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1998年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
1995年長征三號甲冷氦增壓系統總體設計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
1985年長征三號總體設計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
1999年-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第一屆)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首屆“五一”勞動獎章
200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部級勞模
--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首屆“百一”勞動獎章
--IAF名人堂獎

主要成就


科研綜述

據2020年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龍樂豪主持和參加五項國家重點工程中運載火箭的研製,取得重大成就。在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研製時,提出並確定火箭總體技術方案及51項新技術課題,主持攻克8項重大技術關鍵,倡導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設計原則,經濟快捷地研製成功我國主力、世界一流的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已將70餘顆國內外航天器送入預定軌道;參加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頂層研究、設計與實施,獲得成功;主持我國運載火箭及相關航天工程長遠發展戰略研究,提出發展思路、技術途徑與實施方案建議,為主管部門決策起了重要支撐作用。
20世紀60年代,龍樂豪參加中國遠程導彈總體方案設計,提出末速修正方案,提高了導彈的命中精度。
20世紀70年代初,龍樂豪力主研製液氫液氧火箭。
據2020年何梁何利基金官網顯示,1974年起,龍樂豪協助總設計師主持中國第一枚採用液氫液氧推進劑運載火箭的總體方案論證工作,主持氫氧級火箭輸送系統自生增壓、滑行段推進劑管理、防爆安全設計、動力系統地面試車以及全箭低頻動力學環境的控制設計等多個具有開創性的設計技術方案,在試驗階段,負責三級動力系統試車與落實“縮火故障”解決措施並獲成功;負責發射場的發射合練並解決控制系統受射頻干擾問題;4次任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發射現場的二崗“0l”號指揮員,履行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職責;主持落實首次飛行中二次啟動故障的解決措施,在70天內再次發射成功。
1984年底起,龍樂豪組織長征三號甲及其發展型運載火箭的技術途徑與方案探討工作。
1985年,經方案論證與初步設計量化分析,龍樂豪提出在長征三號基礎上“上改下捆”、“先改后捆”以及模塊化、系列化、組合化與總體優化的思路研製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為此,長征三號甲、乙、丙火箭分別採用了99項、9項和l項新技術,其中重大關鍵技術8項。作為總設計師兼總指揮,龍樂豪主持提出總體技術方案與50項支撐性技術課題,其中最主要的是:①採用15噸級推力且可調節混合比與雙擺的氫氧發動機,消除混合比、加註量偏差等影響,以提高運載能力;②採用高壓氦氣瓶置於液氫箱中的冷氦增壓技術,以防止因長時間滑行影響二次啟動,減少結構重量約200千克;③採用四軸慣性平台與小型化控制系統,減重約200千克並改善使用性能(大姿態角運動);④用氫氣作能源的雙擺伺服機構,減重約90千克;⑤加大三級箭體直徑至3米,以適應系列火箭的發展需要。此外龍樂豪提出方案設想並決策採用凹口螺釘扁平鋼管——導爆索星罩縱向連接解鎖、低傾角超同步轉移軌道發射、慣性器件工具誤差實時補償以及4米直徑大型星罩輕型包裝鐵路超限運輸等多項技術。以上技術課題的解決再加上捆綁技術的應用,使中國高軌道火箭運載能力從1.5噸提高到5.1噸。
在研製實施階段,龍樂豪主持全箭各大系統間的技術協調與攻關:首次提出用一枚火箭連續進行三次動力系統試車的技術方案,主持其實施與現場重大故障排除工作,縮短了一年多的研製周期,節省數千萬元經費;採用并行工程理論,主持工程實施,倡導“一品多試,一試多效”原則,提出將模樣、合練、振動與靜力四大試驗合用一枚火箭的方案,縮短了一年以上的研製周期,節約上億元經費;採取高空風補償軌道設計方案,制定相應的火箭放飛準則,從而顯著減少了火箭飛行中承受的彎矩與氣動雜訊,改善了箭上儀器設備的工作環境,增加了火箭飛行可靠性;提出用加溫器的技術方案解決了雙擺伺服機構中氫氣氣動機在二次啟動時容易卡死的故障。
龍樂豪等配合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超前向國際市場推銷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從1992年4月以來,長征三號乙、丙火箭分別承攬了5個和3個外國衛星發射合同,合同金額達到數億美元,龍樂豪主持火箭與多種外國衛星的技術協調,解決了星箭機械、電磁電氣、力與熱環境等方面多個介面問題,特別是衛星推進劑貯箱晃動阻尼係數過小、衛星射頻輻射能量過大以及確定臨射前配合衛星方在發射塔上排除重大故障的工作程序等問題,確保了多顆衛星發射成功;龍樂豪多次參加發射現場指揮部的領導工作,履行總設計師職責,特別是長征三號乙第三、四次發射中遇到衛星轉電故障危及發射窗口,雷雨襲擊造成箭上部分電路漏電等重大險情。

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龍樂豪認為,在科研之路上,愛國是內核,奉獻是信念,自主是根本,協同是大局,攀登是目標。航天事業中,10000-1=0,任何一項偉大的成就,都少不了小小零件付出的努力,只有團結一心,凝聚力量,才能聚沙成塔,奪得桂冠,龍樂豪還號召同學們要大力學習弘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航天精神,嚴於律己,惜時如金,確立為國擔當,精忠報國的情懷,抓住機遇,砥礪奮鬥,時刻準備著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龍樂豪希望學生,一是愛祖國,勤奮學習;二是重修養,提素質;三是愛科學,快成才,早日成為“(知識+能力)×品德”的德才兼備的新型人才。
龍樂豪勉勵青少年,要學好、學懂、學精科學知識,努力提高動手能力,並將所學知識廣泛應用到生活實踐當中。

社會活動


● 講座報告
2018年5月31日晚7點,龍樂豪做客清華大學“時事大講堂”,以《中國的火箭與航天》為主題,在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講述中國長征火箭的發展歷程與成就,講解航天基本知識,展望中國航天未來發展。
2019年10月,龍樂豪來到南昌航空大學,作為學校“航空講壇”首期開講嘉賓,為師生帶來了一場以“走向航天強國”為主題的報告。
2020年1月6日,南京理工大學錢學森學院特邀龍樂豪在科技會堂做錢學森論壇系列講座第五場報告“走向航天強國”。

社會任職


龍樂豪兼任華中科技大學雙聘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空間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宇航學會、北京宇航學會理事,商丘工學院名譽校長。

人物評價


龍樂豪是中國長征三號甲系列大型運載火箭的倡導者和主要實踐人之一,他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嚴謹踏實、勇於創新,具有無私奉獻精神。(何梁何利基金評)
龍樂豪院士在親歷戰爭后立志報國,選擇投身國防事業的方向,他勇於攀登,攻堅克難,取得了巨大的科學成就,同時他著力於教育和培養下一代的工作。(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評)
龍樂豪的研究成果不僅為中國高軌衛星應用和深空探測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擴大對外交流和影響、推動中國航天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評)
龍樂豪是中國低溫推進劑火箭的倡導者和開創者之一,也是構建中國航天運輸系統新藍圖的導師,他的研究成果為中國航天技術發展及走向世界做出了歷史性、創造性的貢獻。(南京理工大學錢學森學院外事兼教學秘書王雨瀟評)
龍樂豪 3張
龍樂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