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宮

貴州省貴陽市三元宮

徠貴陽三元宮位於今貴陽美術館旁,大西門金鎖橋東側。前臨市西河,過去規模宏大,殿閣重重。三元宮始建於清代,其主樓明文閣是一幢三層結構的樓閣,每層均有8個翹角,古色古香,典雅壯觀。三元宮是舊時貴陽道教三大道觀之一。其中“三元”是指所祀的天、地、水,道教亦稱“三官”。

簡介


三元宮原名三官廟,建於清朝嘉慶年間(1796年至1820年),用於祭祀道教的“三官”:天、地、水,后因年久失修毀壞。光緒十四年(1888年),貴陽人許義宗等組成樂善堂,將舊廟改建為三元宮。當時修建的三元宮是一座三層大殿,大殿兩側建有鐘鼓樓。先建大殿三層,堂開五楹,下層供三官、地藏;中層供關羽、呂洞賓;第三層供玉皇,兩廊則為鐘鼓樓,形成三進大院。光緒十八年(1892年)時,在大殿左側建樂善祠和眾樂亭。民國6年(1917年),又建高約20米的三層八角閣樓,取名“明文閣”。閣八面八角,高三層,達二十多米,內祀孔子、文昌、魁星。民國8年(1919年),在閣旁修一船樓,塑真武聖像於內。至此,歷經50餘年,建成了有大殿、鐘鼓樓、眾樂亭、明文閣、船樓等樓閣為主體建築群。曾是貴陽最大的道教活動場所。民國24年(1935年)國民政府在三元宮內開設旅社、餐館、浴室等行業。解放后,三元宮改為單位宿舍。20世紀50年代,由於疏通市西河,拓寬河面,拆除了大部分三元宮建築,現僅存明文閣和船樓。
三元宮
三元宮

維修


徠1989年,貴陽市政府撥專款對其進行過維修。明文閣的屋面糟朽漏雨、油漆褪色脫落。這次維修全面整修屋面,對樓閣進行重新刷漆。2003年12月月下旬,貴陽市文物管理所花費15萬元對作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三元宮進行了保護性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