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日常生活》是2010年11月1日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阿格妮絲·赫勒(AgnesHeller)。

本書是20世紀興起的生活世界理論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是迄今所見有關日常生活的比較系統和比較完整的專著。它代表著赫勒早年從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和人道主義理論出發所開展的社會批判。

內容簡介


《日常生活》是阿格妮絲·赫勒的代表作之一,該書寫於20世紀60年代末,1970年在匈牙利第一次發表,迄今已出版義大利文版、西班牙文版、德文版、塞爾維亞文版、英文版和中文版。盧卡奇曾親自為《日常生活》的匈牙利文版作序。《日常生活》也是20世紀興起的生活世界理論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
赫勒在《日常生活》中談到日常生活批判的宗旨時指出:“日常生活如何能在人道的、民主的和社會主義的方向上得以改變是《日常生活》的實際爭端。
《日常生活》提供的答案表達了這樣的信念,社會變革無法僅僅在宏觀尺度上得以實現,進而,人的態度上的改變無論好壞都是所有變革的內在組成部分。”
赫勒揚棄了傳統馬克思主義的宏觀經濟分析和階級分析,從微觀結構上探索社會的民主化和人道化途徑,提出了“人類需要論”和“日常生活革命”的構想。赫勒繼承了盧卡奇《審美特性》中關於日常生活世界和藝術、科學的關係的基本思想,強調微觀層次上的改變,即日常生活的人道化的重要性。

作品目錄


在研究當代各種思潮中發展馬克思主義——為《國外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研究叢書》的出版而作中文第二版譯序中譯者序言英文版序言
第一編 特性、個性、社會和類本質第一章“日常生活”的抽象概念第二章“個人”:概念解析一“個人”範疇:(一)特性
二“個人”範疇:(二)個性第三章 個人和他的世界一 作為階級單元的個人二 團體和個體
三 個人和群伙四 個體和共同體五 為我們意識第二編 日常與非日常
第四章 日常生活的異質性一“總體的人”的對象化二 日常思維和非日常思維三 日常生活和社會結構
四 同質化第五章 從日常到類一 工作二 道德
三 宗教四 政治與法五 科學、藝術和哲學第三編 日常生活的組織架構
第六章“自在的”對象化和“自為的”對象化一“自在的”類本質對象化二“自為的”類本質對象化三“自在與自為”
四“為我們存在”第七章“自在的"類本質活動第八章“自在的"類本質對象化的共同特徵一 重複
二“規則一特徵”和規範性三 符號系統四 經濟五 情境性
第九章“自在的"類本質對象化的特殊屬性一 對象世界二 習慣世界三 語言
第十章 日常生活的行為與知識的一般圖式一 實用主義二 可能性三 模仿
四 類比五 過分一般化六 單一性事例的粗略處理第四編 產生於日常生活之中的,有助於“自為的”類本質的需要和對象化的根基
第十一章 日常知識一 日常思維的內涵二 日常知識的人本學特徵三 當我們斷言“認識某物”時意味著什麼?
四 日常思維的理論態度的類型第十二章 日常交往一 作為社會關係的基礎和反映的日常交往:平等與不平等二 日常交往的模式
三 日常交往中的定向性情感(愛和恨;依戀)四 日常空間五 日常時間六 日常生活的衝突
七 日常“滿足”:它的成分第十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個性(276)一 個性同日常生活結構的關係二 作為個體“自為存在”的個性
三 日常生活的“為我們存在”

作者簡介


作者:(匈牙利)阿格妮絲·赫勒(Agnes Heller)叢書主編:徐崇溫
阿格妮絲·赫勒(Anes Heller),1929年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中產階級的猶太人家庭,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布達佩斯學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被公認為該學派的發言人。
赫勒已經發表40餘部著作,其中大部分被譯成英、法、德、意、日、西班牙、丹麥、葡萄牙、塞爾維亞、中文等多種文字,主要有《文藝復興的人》、《日常生活》、《馬克思的需要理論》、《激進哲學》、《論本能》《情感理論》、《歷史理論》、《對需要的專政》、《羞愧的力量》、《超越正義》、《普通倫理學》、《後現代政治狀況》、《道德哲學》、《現代性能夠倖存嗎?》、《歷史哲學片斷》、《生態政治學:公共政策和社會福利》、《現代性理論》、《混亂的時代》、《審美哲學》等。
赫勒的研究涉獵眾多領域:早期她主要通過本能、情感、需要、道德、人格、歷史等六個方面的研究而創立“社會人類學”,提出並創立了“以第二本性”為核心的本能論、人類需要論、激進哲學、日常生活革命論,等等;後來她轉向了政治哲學,對於現代性和後現代性、後現代的政治狀況、生態政治學、等,做了廣泛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