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凱語

魯凱語

徠魯凱語屬於南島語系,是台灣高山族使用的語言,音系包括21個輔音。

簡介


魯凱語
魯凱語
魯凱語是台灣高山族自稱為魯凱(Rukai)人說的語言。主要分佈在台灣阿里山以南,大武山以北地區,包括高雄縣茂林鄉;屏東縣三地,霧台鄉;台東縣卑南鄉。人口約6千。魯凱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台灣排灣語組,是一種多音節的粘著性語言。可分為霧台、大武、大南、茂林、多納、萬山6個方言。大南方言分佈在台東縣卑南鄉大南村,大武方言分佈在大武村,這兩個方言音系最接近;霧台方言分佈在屏東縣霧台鄉五村,大南、大武、霧台三個方言可合為一個方言? 。茂林、多納、萬山分佈在高雄縣茂林鄉下三社,這3個方言合為一個方言群,茂林和多納比較接近。

語言分區


萬山魯凱語是分歧性最高的魯凱方言。李壬癸院士(2001)將魯凱語分為幾個分支如下:
魯凱語
萬山 (Mantauran) 250–300人
(主要分支)
(1)馬加–多納
(2)馬加 (Maga)
(3)多納 (Tona)
霧台–大南(主要魯凱語)
(1)霧台 (Budai)
(2)大南 (Tanan;亦稱 Taromak)
李壬癸院士認為魯凱語是第1個從原始南島語分裂出來的南島語言。下列為李壬癸院士所評估出來的台灣南島語的分裂時期。
原始南島語:公元前 4,500年
1.魯凱語:公元前 3,000年
2.鄒語:公元前 2,500年 (大約在公元前 1,000年分裂為北鄒語群及南鄒語群)
3.其他大多數台灣南島語分裂時期:公元前 2,000年 至 0年
4.西部平原台灣南島語:公元 1,000年

語音


魯凱語音系包括21個輔音(vc);輔音+母音+輔音(cvc)4種。重音一般落在最後一個音節上。魯凱語的詞大多是多音節的,詞根前,后可加附加成分,詞根第一個音節輔音和母音之間可加中加成分。此外詞的重疊也是一重要的構詞手段。

語法


詞從語法上可以分成名詞、代詞、數詞、形容詞、動詞、副詞、連詞、介詞、助詞9類。名詞有主格和賓格;代詞有人稱、數、格;動詞有體、時、態、式等語法範疇。句子的基本語序是謂語在前,主語在後,賓語在主語后。
構詞
基本上萬山魯凱語音節採用一種基本的(C)V 構詞,通常詞構有2到4個音節(Zeitoun 2007)。有4種構詞程序。
加詞綴(affixation)
語根修飾(stem modification)
重複詞(reduplication/RED)
複合詞(compounding)
下列重複範式是產生在霧台魯凱語里(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Dictionary):
重複名詞語根
N + RED '大量'
N(數詞、或時段) + RED '延長一陣子...'
重複動詞語根
V + RED '繼續,繼續做,重複做'
V + RED '未來式'
徠V (靜態詞) + RED '強烈,比較大'
在霧台魯凱語里,附著式的語根重複能夠被用來產生若干基本的名詞及動詞,比如:'打雷'、'山' ,以及 '刮擦' 。
功能詞
下列萬山魯凱語功能詞來自齊莎莉(Zeitoun (2007)。
la – 和、與
mani – 然後、接著
代詞
魯凱語代詞有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等。且人稱代詞也兼具有格位標記之功能。台灣南島語除鄒語及巴宰語等之外,絕大多數無第3人稱(單複數)主格附著格式。下列代名詞表來自齊莎莉(Zeitoun 1997)。要注意的是萬山魯凱語經常使用附著式。
萬山魯凱語人稱代詞
人稱代名詞形式 主題格 主格 斜格 屬格
第1人稱單數 iɭaə -ɭao, nao- -i-a-ə -li
第2人稱單數 imiaʔə -moʔo i-miaʔ-ə -ʔo
第3人稱單數(視界) ana – -i-n-ə -(n)i
第3人稱單數(非視界) ðona – -i-ð-ə -ða
第1人稱複數(包括式) imitə, ita -mita, -ta -i-mit-ə -ta
第1人稱複數(排除式) inamə -nai -i-nam-ə -nai
第2人稱複數 inomə -nomi -i-nom-ə -nomi
第3人稱複數(視界) ana-lo – -i-l-i-n-ə -l-i-ni
第3人稱複數(非視界) ðona-lo – -i-l-i-ð-ə -l-i-ða
霧台魯凱語人稱代詞
人稱代名詞形式 主題格 主格 斜格 屬格
第1人稱單數 kunaku -(n)aku, naw- nakuanə -li
第2人稱單數 kusu -su musuanə -su
第3人稱單數(視界) kuini – inianə -ini
第3人稱單數(非視界) kuiɖa – – –
第1人稱複數(包括式) kuta -ta mitaanə -ta
第1人稱複數(排除式) kunai -nai naianə -nai
第2人稱單數 kunumi -numi, -nu numianə -numi
第3人稱複數(視界) kuini – inianə -ini
第3人稱複數(非視界) kuiɖa – – –
馬加魯凱語人稱代詞
人稱代名詞形式 主題格 主格 斜格 屬格
第1稱單數 i kɨkɨ ku-, kɨkɨ ŋkua -li
第2人稱單數 i musu su-, musu sua -su
第3人稱單數(視界) i kini kini nia -ini
第3人稱單數(非視界) i kiɖi kiɖi ɖia -ɖa
第1人稱複數(包括式) i miti ta-, miti mitia -ta
第1人稱複數(排除式) i knamɨ namɨ-, knamɨ nmaa -namɨ
第2人稱複數 i mumu mu-, mumu mua -mu
第3人稱複數(視界) i kini kini nia -ini
第3人稱複數(非視界) i kiɖi kiɖi ɖia -ɖa
動詞
下列為萬山魯凱語的動詞詞綴來自齊莎莉(Zeitoun 2007)。
動態動詞:o-;較稀少的表示為 om- and m-
靜態動詞:ma-
否定前綴:ki-
使役式:pa-
ʔini-Ca- "(一個人)自身"
mati- "好的…"
k-in-a ... aə "…較多"
ʔako- "勉強地,僅僅"
ka- "事實上"
mata ... aə "確切地"
句法
不像大多數其它台灣南島語言,魯凱語為主賓格語言(accusative language)、而不是典型的南島語配列之作格語言形式 (Zeitoun 2007)。魯凱語也是台灣南島語里唯一沒有焦點系統的語言。在萬山魯凱語有兩種句型:
名詞化
動詞化
補語化採用4種策略(Zeitoun 2007):
零策略(zero strategy,比如:並列補語)
動詞連續化(verb serialization)
名物化(nominalization)
使役動詞化(causativization)
限定受詞在主動及被動句子里均可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