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貫真

金貫真

金貫真(1902—1930),原名家濟,永嘉岩頭人。少時就讀於岩頭小學,1919年春入浙江省立第十師範學校。五四運動爆發,和蔡雄等組織血波社、宏文會。1923年,又和李得釗等組織青年策進會、溪山學友會,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和新文化運動。1924年,任十師附小教師,由謝文錦介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轉為中共黨員,成為中共溫州獨立支部的主要成員。

簡介


1923年,又和李得釗等組織青年策進會、溪山學友會,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和新文化運動。1924年,任十師附小教師,由謝文錦介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轉為中共黨員,成為中共溫州獨立支部的主要成員。1925年,“溫獨支”組織五卅慘案後援會,發動募捐、遊行、罷工、罷市、罷課,支持上海工人鬥爭,貫真是領導人之一。同年9月,進上海大學聽課。不久被黨派遣參加國民革命軍軍事訓練;1926年秋,被委為北伐軍東路軍總指揮部秘書兼黨團書記。1927年秋,被選派赴蘇聯中山大學學習。1929年8月歸國,被任命為浙南溫台地區巡視員。1930年1月回到家鄉,巡視各地,進行考察,先後在永嘉、瑞安、平陽、玉環、黃岩、溫嶺等地召開中心縣委會議和各類大小支部會議,並在瑞安肇平垟主持召開了溫屬各縣幹部會議,傳達中央六屆二中全會精神,決定在浙南廣泛發動鬧荒鬥爭,組建紅軍,開展游擊戰爭。3月上旬,與胡公冕、陳文傑等以永嘉西楠溪農民武裝為基本隊伍,建立了浙南紅軍游擊隊。后經中央軍委批准在永嘉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貫真任政委,胡公冕任軍長,陳文傑任政治部主任。為貫徹中央指示,搞好建軍工作,糾正小股農民武裝中存在的不良傾向,主持召開中共浙南特委第五次擴大會議,對紅十三軍的軍事、政治等工作作出了幾項重要決定。
1930年5月18日,從平陽布置任務后回溫州,在虞師里聯絡點被特務包圍,負傷被捕,當夜慘遭殺害,年僅28歲。
金貫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浙南傑出的革命戰士。他為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作出了貢獻。他先後擔任過黨中央巡視員、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政委等重要職務。

探索實踐


金貫真,原名家濟,一九〇二年十二月十五日生於永嘉縣楠溪岩頭一個農民家庭。家庭雖貧寒,父母還是千方百計送他上學。一九〇九年起,先在岩頭私塾讀書,后入岩頭高小。一九一九年二月,考進溫州省立第十師範。他學習勤奮,並在進步教師的指導下,積極投入新文化運動。如饑似渴地閱讀《新青年》、《共產黨宣言》等革命書刊,探索革命真理。常與人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將何以使社會燦爛光華?我將何以使人群快樂無涯?" "五四"運動爆發后,他和蔡雄、蘇淵雷等組織"血波社"、"宏文會"等新文學研究團體,一九二三年秋,邀請朱自清先生擔任指導。他還同楠溪的李得釗、金省真等同學一起,組織"青年策進會"、"溪山學友會",為在楠溪山鄉開展新文化運動而努力。由於他品學兼優,堅持正義,追求真理,勇於鬥爭,校長金嶸軒為他改名"貫真",激勵他為實踐真理而奮鬥終身。金貫真的老師、共產黨員謝文錦經常從上海給金貫真來信,鼓勵他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此時,金貫真除參加愛國學生運動外,還利用假期,團結和帶領楠溪在溫讀書的學友深入山鄉進行演出、宣傳。他還籌集資金購買進步書刊,在岩頭"文昌閣"籌辦"溪山第一圖書館",傳播新文化、新思想。
一九二四年,他受聘在十師附小任教。這年秋天,謝文錦和胡公冕相繼抵溫,從事革命活動。金貫真在他們的幫助教育下,思想覺悟很快提高。一九二五年春,謝文錦介紹金貫真參加了"SY",同年轉黨,並成為浙南最早的黨組織――中共溫州獨立支部的主要成員。謝文錦寫給黨中央的報告中,對金貫真的評語是:"人極誠實可靠,對於現社會的情況及現政治的狀況頗能了解,並知道病源的所在及改革的方法,這是因為他多讀我們出版物的結果"。
一九二五年"五卅"慘案發生后,金貫真和"溫獨支"的其他成員,組織了"五卅慘案後援會",領導和組織遊行示威,發動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還發動募捐,支持上海工人的罷工鬥爭。嗣後,得到謝文錦的幫助,金貫真和李得釗兩人去上海,進上海大學聽講。不久,黨組織派金貫真到國民革命軍參加軍事訓練。一九二六年秋,他在北伐軍中擔任東路軍總指揮部政治部秘書兼黨團書記。

堅持原則


一九二七年秋,中央選派金貫真等一百多人赴蘇聯學習,進入中山大學(后改稱中國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當時,王明等人控制學校黨組織"共產黨支部局"。金貫真和俞秀松等堅持原則,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一九二九年八月,金貫真等二十六人離蘇回國。偏袒王明的"中大"校長米夫,以第三國際東方部的名義,寫信給我黨中央,說這一批回國的人員中,多數有參加托洛斯基反對派活動的嫌疑。我黨中央為了考察了解這批回國人員的政治態度,在上海開辦了特別訓練班。學習結束后,中央認為多數同志"沒有反對派嫌疑的真確證據",遂派金貫真為浙南巡視員。

忘我工作


一九三〇年一月中旬,金貫真受命到達浙南,在白色恐怖十分嚴重的情況下,他不怕艱險,忘我工作,深入各地進行巡視考察。他以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的觀點,調查研究了溫州、台州等城鄉的社會情況。從一月中旬到二月底的四十多天時間裡,行程達數千里。在溫州地區三十多天,先後在永嘉、瑞安、平陽等地召開大小會議二十一次。在台州地區十二天,在海門、黃岩、路橋、玉環、溫嶺等地分別召開中心縣委會議二次,縣、區及農村支部、工人支部、保衛團支部等大小會議十四次。工作極為緊張、繁忙。他在給李得釗的信中說,"有時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有時搞不到吃的東西,還要提防敵特的盯梢、內奸的破壞和軍營的盤查。
金貫真深切關懷和同情勞動人民的生活疾苦。他在一九三〇年二月二十八日寫給黨中央的報告中說,"去年溫屬奇荒","勞苦民眾實無法可以生活下去。只有平陽的江南鄉豐收,但'陪荒'的痛苦比多荒的更厲害,米價和別處是不相上下的,因為地主將米都偷運到各縣,致有錢買不到米來。佃農所收的東西除交新租外,還要交陳租。結果還是糧食十分缺乏。現在溫州起碼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戶口都巳無米糧,有三十餘萬人巳完全陷於待斃的境地。國民黨政府不管群眾的苦痛,拚命的實行土地陳報加佃糧,加村裡制特捐,加保衛團捐。怨聲載道,群眾鬥爭的情緒自然一天天提高起來"。在報告中詳細敘述了饑民的鬧荒鬥爭、驅逐土地陳報丈量員、燒毀土地陳報單以及揭竿而起進行暴動等革命行動,並為此叫好。他寫道:"溫州群眾鬥爭情緒的高漲,在被捕和被殺同志中也可以看出來,在六、七十被捕殺的同志中,雖經過殘酷奇刑拷打,但始終沒有一人揭出一個同志和一個機關來。"他的巡視工作報告不僅是生動、樸實地反映當時浙南人民革命鬥爭的工作報告,也是一曲歌頌浙南農民革命運動"好得很"的熱情讚歌。
黨中央的重託,工農階級兄弟的苦難生活和鬥爭熱情,使金貫真忘我地工作,無暇顧及家裡的親人。一九三〇年春節前夕,同志們勸他:"你離家五年多了,四處奔波,這次從蘇聯歸來,該到家過一個團聚的年節了"。他說:"敵人花天酒地過年,正是我們工作的好時機"。後來他妻子鄭玉釵正月初二趕到溫州,倆人各自訴說了別後情況,就在當天深夜,金貫真聽到了輕輕的敲門聲,對妻子說,"我有事要去。等溫州解放了,那時接你來!明天你先回家吧!"說著,披衣起來,開門外出,迎著寒風,踏雪而去,又投入了緊張的革命鬥爭。誰曾料到,這次以勝利相見為約的分手,竟成了這一對年輕夫婦的永別!

紅軍政委


一九三〇年一月下旬,金貫真在瑞安肇平洋主持召開了溫屬七縣幹部會議,傳達黨中央六屆二中全會精神,研究了黨組織的整頓和發展工作,並作出了發動鬧荒鬥爭和建立紅軍、發展游擊戰爭等重要決定。會後,舉辦了縣區負責人參加的政治訓練班。在會上金貫真深入淺出地宣傳講解共產主義理想與當前鬥爭任務以及路線、策略、工作方法,使大家受到深刻教育。
他還經常同工人、農民談話。他常說,"他們確實是積極勇敢的,和他們個別談話,他們實能解決實際問題,講出許多實際的辦法","要動員一切同志做群眾工作。"他很強調注意培養訓練幹部。認為"首先要把區委和支書訓練得好","要多分配給積極分子工作,多開活動分子大會,在鬥爭中吸收同志(黨員),在鬥爭中培養幹部。"
他很重視政治宣傳工作。要求"各支部要經常的做木炭隊、白筆隊、黑油隊、標語隊的工作。"他讚揚了"二月初間有個支部的同志將內河所有的橋間柱上都以黑油大書主要口號","甚至在敵保安司令部門口,都寫出我們的口號來,縣黨部揭示板上我們的口號宣言貼了半日,方有警察去摘掉,看的人真不知有多少。"他對紅軍政治工作制度的建立,也曾提出了很有見地的設想。一九三〇年三月下旬,他到上海向黨中央彙報工作。黨中央於三月三十一日給浙南黨發了關於工農兵運動的策略路線、建立紅軍、組織問題的指示信。信中指出:"黨應當以浙南的永嘉、台州為中心,組織地方暴動,建立紅軍。"信最後指明:"特委工作的布置,已與金貫真同志當面討論。"於是,他擔負著組織地方暴動,組建浙南特委和建立紅十三軍之使命,從滬返溫。四月上旬,他和中央軍委派來的胡公冕、陳文傑等,以永嘉楠溪的五尺為據點,以楠溪的農民武裝為基本隊伍,並匯合瑞安、溫玲、永康、縉雲等縣的農民武裝,經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胡公冕任軍長,金貫真任政委,陳文傑任政治部主任。
為了貫徹中央指示,搞好建軍工作,金貫真主持召開會議,對紅軍的軍事、政治工作作了重要決定,一是建立永嘉、台州、永康三個獨立團,在擴大紅軍方面,計劃將紅軍向有群眾組織的地方發展;二是發揚軍事民主,建立士兵委員會,三是加強黨務工作,每分隊建立黨小組,每中隊建立黨支部,一星期開一次黨員大會,四是提出政治綱領,主要內容是,1、殺豪紳、地主,2、沒收土地,實行土地革命,3、焚燒契據及土地陳報單,4、分殷戶米穀財產給貧民,5、推倒村裡制,6、建立蘇維埃政權,7、組織工農糾察隊、赤衛隊。但由於金貫真同志會後不久被捕犧牲,加上立三路線的影響,紅十三軍成立后,集中出擊中心城鎮,上述各點未能完全付諸實施。
紅十三軍這支人民武裝的崛起,有力地打擊了當時浙南國民黨反動政權和封建勢力。他們攻處州、打平陽、克縉雲、奪甌渠、戰烏岩,活動於溫、台、處三州的永嘉、樂清、瑞安、平陽、文成、玉環、黃岩、仙居、縉雲、永康、麗水、青田等縣,後來還影響浙西浙北地區,隊伍最多時曾發展到六千人,影響深遠。黨中央機關報《紅旗》報一九三〇年四月二十六日蘇維埃特號《全國紅軍概況》一文中,把紅十三軍列入當時全國十四支紅軍序列之一。蘇聯《真理報》還報道了紅十三軍攻打平陽的消息。
浙南革命武裝力量的發展,使國民黨反動派極為恐慌。他們調集部隊,對紅十三軍進行堵截"圍剿",併到處設暗探,派特務,懸重金,緝捕我紅軍將領。一九三〇年五月,金貫真到平陽預先布置攻城任務。五月十八日完成任務返回溫州,被特務跟蹤包圍,不幸被捕,被解送國民黨永嘉縣政府。縣長問他,"你為什麼要去當匪?"他大義凜然,怒斥群醜,"你們國民黨才是匪,我是為被壓迫階級的解放而奮鬥的。"使那些與人民為敵的豺狼們噤若寒蟬。他們深怕遲延有變,就在當天夜裡秘密殺害了金貫真同志。時年僅二十七歲。
金貫真的犧牲,是我黨的重大損失。《紅旗》報一九三〇年六月十一日刊登了當時在中央軍委、上海臨時中央局擔任重要工作的李得釗寫的悼文,稱"貫真同志是布爾什維克黨員的模範!"一九三〇年八月,周恩來同志在莫斯科接見留蘇學生時,講到王明、米夫過去對留蘇回國同志的錯誤結論時說,"留蘇回國的好多同志,表現很好,例如金貫真同志,浙江人民說他是'浙江的金龍'。他已經為中國的蘇維埃政權貢獻出年輕的生命,在浙江領導農民鬥爭中壯烈犧牲了。"
一九四〇年,黨中央派金省真給金貫真烈士的家屬送贈了撫恤金,並轉達黨中央的慰問,鼓勵親屬堅持革命,撫育好烈士遺孤。金貫真烈士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烈士墓地


金貫真烈士墓位於岩頭鎮嶼山南麓。始建於1973年,1985年重修。墓坐北朝南,進深15.8米,面寬12.7米,佔地200平方米。墓前山麓北側有74級石階通往墓陵。墓室后靠正中上方豎立墓碑,高7.55米,原先體正面青石板上鐫刻原國防部長張愛萍題署“金貫真烈士永垂不朽”9大字。1984年列為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金貫真(1902-1930),又名家濟,岩頭人,1925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轉為中共黨員,為溫州獨立支部主要成員。北伐時任東路軍總指揮部秘書兼黨團書記。1927年秋赴蘇聯中共大學深造。1929年8月回國任中央巡視員,浙南特委書記,紅十三軍政委,1930年5月18日返溫時被捕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