膩苔

膩苔

膩苔,顆粒細膩緻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脫,舌面上有一層油膩狀粘液的苔質。膩苔多是濕濁內盛,陽氣被遏所致,因此其主病為濕濁、痰飲、食積、濕熱、頑痰等,

簡介


● 英文名稱:Slimy Fur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望診
● 常見病證:濕濁內蘊證、食積證

古籍摘選


● 牙黃色苔,胃中濁腐之氣始升,牙黃無孔,謂之膩苔,中焦有痰也。(《重訂通俗傷寒論·傷寒要義·六經舌苔》)

名詞解釋


● 苔質顆粒細小緻密,緊貼舌面,不易刮脫,並在舌的中根部較厚,邊尖部較薄的舌象。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膩苔是一種病理性舌象,屬於舌苔異常的情況。

舌診意義

● 人體舌的具體表象變化迅速而又鮮明,猶如人體內髒的一面鏡子,人體臟腑的虛實、疾病的嚴重程度、人體津液的盈虧、氣血是否旺盛等,都可以通過舌質和舌苔的變化表現出來。
● 舌診是中醫特色診法之一。中醫認為,舌苔可以反應體內病邪的淺深、津液的存亡、正氣邪氣的消長以及胃氣的盛衰等,因此,對於舌苔的厚薄、潤燥、腐膩等所代表的意義都有詳細的論證,對於臨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癥狀表現

● 膩苔是舌象中的一種,具有以下特點:舌面苔質緻密細膩,融合成片,緊貼於舌面上,猶如塗了一層油膩的物質,並且舌面舌苔中部較厚,邊緣較薄,用刮舌板刮的時候,舌苔不易刮脫。

主病

● 濕濁內蘊證:舌苔膩,臨床常伴有熱勢纏綿、午後熱高、神志昏沉、胸脘痞滿、不思飲食、身重疲乏、大便黏膩不爽、小便不利或黃赤,或黃疸等。
● 食積證:舌苔膩,多見於小兒。臨床多以腹脹噯腐,不思乳食,大便酸臭或便秘為特徵。

病因病機

● 膩苔的出現,代表體內有濕濁之邪作祟,體內陽氣被濕濁之邪遏制的現象。提示濕濁、痰飲、食積、頑痰等疾病。
● 舌苔色黃厚膩,則提示體內濕邪伴有熱邪共同發病,常見的原因是痰熱、濕熱、暑溫、濕溫、飲食積滯化熱等,還常見於濕痰之邪內結於腸腑導致腑氣不利,大便不通等。
● 苔色白滑膩,則提示體內有濕邪伴有寒邪的共同致病,常見的原因為寒濕、寒痰、寒飲、寒食積滯胃腸等。
● 舌苔厚膩,白如積粉,多見於傳染性疾病發作的時候。
● 舌苔色白膩且苔質不幹燥,並且自覺胸悶,身體困重疲累,多是脾氣虧虛,濕氣阻滯於體內導致的。
● 舌苔白厚並且黏膩,口中發甜,是脾胃中有濕氣,濕氣化熱從而濕熱之氣上泛於舌所導致。
● ● 另外,有時因飲食原因也會導致“膩苔”,比如吃花生、瓜子、豆類、桃仁、杏仁等富含脂肪的食品,往往在短時間內可以使舌面上附著黃白色渣滓,看起來就像腐膩苔一樣。這種情況應予以鑒別。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朱文鋒。中醫診斷學.1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