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川水庫

位於平和縣安厚鄉東川村

東川水庫位於平和縣安厚鄉東川村,屬漳江上游支流東川溪。集雨面積17.55平方公里,總庫容1605萬立方米,正常庫容1259萬立方米。是平和縣第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

竣工


水庫於1965年6月動工興建,1967年9月竣工。1979年10月建成壩后電站。工程總投資461.95萬元,其中國家補助202.5萬元。共使用勞力287萬工日,完成工程量150.3萬立方米,其中石方12.49萬立方米。

規模


水徠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高36.53米,壩頂長208米。溢洪道設置於大壩右側,基礎為強風化花崗岩,採用開敞式,堰頂凈寬20米,最大泄洪流量208立方米/秒。輸水涵洞原為鋼筋混凝土涵洞直徑1.3米。1979年襯套鋼管,直徑1.2米,最大輸水流量8.8立方米/秒。總乾渠長0.5公里,流量3.2立方米/秒;左乾渠15.9公里,右乾渠16.1公里,流量均為1.6立方米/秒;支渠5條長12公里。渠道有渡槽15座、隧洞1座。引水渠道電站裝機1×64千瓦。壩后電站裝機2×125千瓦。

功用


工程建成后,灌溉安厚鄉14個村和安厚農場6個作業區共15620畝耕地,最大灌溉面積曾達到18340畝。庫區養魚水面981畝,並發展農業、茶果、畜牧、加工等綜合經營。
壩后電站和庫上電站裝機3台,合計314千瓦。電站年發電量70萬千瓦時。整個工程共投入173萬工日,國家投資200萬元包干,實際投資159萬元(不含投工折款,下同),節餘部分用於興建楓埔水電站和其他水利建設。庫區淹沒土地840畝,移民175戶。受益於該水庫的安厚鄉13個村,面積15600畝,使旱區變成米糧區。1975年開始綜合經營,利用水庫水面980畝養魚,獲得一定成效。1976年7月,水電部及中央新聞電影隊曾拍攝該庫建設成果的新聞紀錄片。1978年3月,管理處主任賴良士出席全國水利管理先進代表會。
東川水庫
東川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