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宮頸炎

慢性子宮頸炎

慢徠性子宮頸炎是已婚女性最常見的一種婦科炎症。多見於經產婦女。常因急性宮頸炎未治療或治療不徹底轉變而來,也可由各種理化因素、炎性分泌物長期刺激、病原體持續感染而致病。根據病理類型可分為慢性宮頸管黏膜炎、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多數患者沒有癥狀,少數患者可有陰道膿性分泌物增多、性交后和月經間期出血等癥狀。不同病變治療方法不同,主要包括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本病可併發陰道感染、尿道感染、不孕、子宮內膜炎、盆腔炎等。及時有效的治療,一般可治癒。

就診科室


● 婦科或婦產科

病因


● 慢性子宮頸炎常因各種病原體感染宮頸部位,急性宮頸炎遷延不愈發展而來,也可由各種理化因素、炎性分泌物長期刺激而來。
● 病原體包括:外源性病原體(淋病奈瑟菌、衣原體、陰道滴蟲及皰疹病毒等)和內源性病原體(細菌性陰道炎的病原體過度增生感染宮頸)。
● 多次人工流產、宮腔手術以及分娩造成宮頸撕裂和外傷后治療不徹底。
● 多發生於性活躍年齡,例如過早年齡性生活、性生活頻繁及多個性伴侶,性病史或引導感染未及時治療等。
● 個人衛生及性衛生意識薄弱,免疫力低下等。

癥狀


● 慢性子宮頸炎多數無明顯癥狀,少數患者可出現非特異性癥狀。
● 陰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黃色或膿性。
● 性交后和月經間期出血。
● 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陰瘙癢或不適。

檢查


● 診斷慢性子宮頸炎主要依據陰道鏡檢查、婦科檢查、宮頸塗片或活檢。
● 陰道鏡檢查
● ● 主要是為了觀察陰道和宮頸的具體病變情況,可協助診斷。
● 婦科檢查
● ● 主要是為了觀察宮頸口分泌物性狀,是否有宮頸肥大、贅生物,可輔助診斷。
● 宮頸塗片或活檢
● ● 宮頸口取樣檢查主要是為了排除惡性病變,是否存在病原體感染,可明確診斷。

診斷


● 醫生主要依據臨床表現、陰道鏡檢查、婦科檢查、宮頸塗片或活檢確診慢性子宮頸炎。
● 陰道出現大量淡黃色或膿性分泌物,可引起外陰瘙癢或不適。性交后和月經間期出血。
● 陰道鏡可見宮頸有亮紅色細顆粒糜爛區及頸管分泌膿性黏液樣白帶。
● 婦科檢查可發現子宮頸呈糜爛樣改變,或有黃色分泌物覆蓋子宮頸口或從子宮頸口流出,也可表現為子宮頸息肉或子宮頸肥大。
● 宮頸塗片或活檢顯示為慢性炎症。

鑒別診斷


● 慢性子宮頸炎需與子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和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子宮頸腺囊腫、子宮惡性腫瘤相鑒別。
● 這些疾病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分,患者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會根據臨床經驗、婦科檢查、宮頸塗片或活檢等檢查結果,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通常根據具體病變情況和嚴重程度,針對性治療,不同病變治療方法不同,主要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

藥物治療

● 藥物治療主要是用來控制感染、緩解癥狀,或作為物理治療的輔助治療。
● 抗感染的藥物,包括用一些中藥栓劑;結合西藥及干擾素協同治療。
● 有明確病原體感染時,患者的性伴侶也需要及時檢查和治療。

物理治療

● 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行物理治療。
●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物理療法有微波、激光、冷凍或者聚焦超聲等。
● 物理治療需要在月經結束后的3~7d內進行,且期間無急性炎症、無性生活。

手術治療

● 對於有息肉樣改變者,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況下,可通過手術摘除息肉。
● 宮頸肥大未伴有其他病變一般無需治療。
● 對於癥狀比較嚴重而且治療后反覆發病者,如無生育要求,可考慮用LEEP刀治療。

危害


● 慢性子宮頸炎引起的外陰分泌物增多、性交后和月經間期出血等癥狀,可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 宮頸炎嚴重時妨礙精子進入宮腔,導致不孕。
● 引發多種合併症,如子宮內膜炎、慢性盆腔炎等,還會對宮頸部位的正常結構和功能造成損害,並有增加宮頸癌變的風險。

預后


● 慢性宮頸炎一般情況下是可以治癒的,但有複發的可能性。無論採用何種治療方法,都需要定期複查。

預防


● 注意性生活衛生,杜絕性生活年齡過早、過頻和多個性伴,避免經期性交,避免高危性行為。
● 採取有效的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產和引產的概率。
● 經期較長者有增加宮頸感染的概率,應積極治療。
● 如果有宮頸急性感染需及時治療,應定期做婦科檢查,並注意做宮頸癌前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