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衣蠟蟬
蠟蟬科的昆蟲
斑衣蠟蟬(學名:Lycorma delicatula)是同翅目蠟蟬科的昆蟲,民間俗稱“花姑娘”、“椿蹦”、“花蹦蹦”、“灰花蛾”等。屬於不完全變態,不同齡期體色變化很大。小齡若蟲體黑色,上面具有許多小白點。大齡若蟲身體通紅,體背有黑色和白色斑紋。成蟲后翅基部紅色,飛翔時可見。成蟲、若蟲均會跳躍,成蟲飛行能力弱。在多種植物上取食活動,吸食植物汁液,最喜臭椿。斑衣蠟蟬是多種果樹及經濟林樹木上的重要害蟲之一,同時也是一種藥用昆蟲,蟲體曬乾后可入葯,稱為“樗雞”。
體長15-25毫米,翅展40-50毫米,全身灰褐色;前翅革質,基部約三分之二為淡褐色,翅面具有20個左右的黑點;端部約三分之一為深褐色;后翅膜質,基部鮮紅色,具有黑點;端部黑色。體翅表面附有白色蠟粉。頭角向上捲起,呈短角突起。翅膀顏色偏藍為雄性,翅膀顏色偏米色為雌性。
長圓柱形,長3毫米,寬2毫米左右,狀似麥粒,背面兩側有凹入線,使中部形成1長條隆起,隆起的前半部有長卵形的蓋。卵粒平行排列成卵塊,上覆1層灰色土狀分泌物。
初孵化時白色,不久即變為黑色。1齡若蟲體長4毫米,體背有白色蠟粉形成的斑點。觸角色,具長形的冠毛。2齡若蟲體長7毫米,冠毛短,體形似1齡。3齡若蟲體長10毫米,觸角鞭節小。4齡若蟲體長13毫米,體背淡紅色,頭部最前的尖角、兩側及複眼基部黑色。體足基色黑,布有白色斑點。
東北、華北、華東、西北、西南、華南以及台灣等地區。
斑衣蠟蟬
以成蟲、若蟲群集在葉背、嫩梢上刺吸危害,棲息時頭翹起,有時可見數十頭群集在新梢上,排列成一條直線;引起被害植株發生煤污病或嫩梢萎縮,畸形等,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和發育。
斑衣蠟蟬
1.建園時,不與臭椿和苦楝等寄主植物鄰作,降低蟲源密度減輕危害。
2.結合疏花疏果和采果后至萌芽前的修剪,剪除枯枝、叢枝、密枝、不定芽和蟲枝,集中燒毀,增加樹冠通風透光,降低果園濕度,減少蟲源。結合冬剪刮除卵塊,集中燒毀或深埋。
在低齡若蟲和成蟲危害期,交替選用30%氰戊·馬拉松(7.5%氰戊菊酯加22.5%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5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混加0.1%洗衣粉、10%氯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50%殺蟲單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
若蟲和成蟲發生期,用捕蟲網進行捕殺。
斑衣蠟蟬以臭椿為原寄主,在危害嚴重的椿林內,應改種其它樹種或營造混交林。
保護和利用寄生性天敵和捕食性天敵,以控制斑衣蠟蟬,如寄生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