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村社區
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轄社區
四村社區地處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新行政文化中心區內,在廣深鐵路塘廈段西面2公里處,社區由福基圍、西布圍、江上、廟嶺四個自然村組成,總面積2.5平方公里,本地人口1061人,新莞人口約8850人。2010年總收入1781萬元,居民可支配收入1865萬元。
清朝乾隆初期(1733~755)築成協隆圍、姐圍、眼鏡圍;后逐漸形成涌尾、連仕圍、順泰圍、沙角環、鵝嘴等圍。1949年前稱十四堡,后稱十四村。1952年屬同勝鄉,1961年析出建十四村大隊,1962年又合至同勝大隊,1974年重新析出稱十四村大隊,1983年稱十四鄉,1986年12月稱十四村管理區,2001年10月後稱十四村社區居民委員會至今。2005年有順泰、沙角、協隆、沖尾四個自然村,轄鵝咀、增棚、沙東、沙西、低圍、姐圍、協隆、順泰、眼鏡、芳草、連仕、源泰、官圍、沖尾14個村民小組。
十四村社區
解放前,十四村社區是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村,勞動人民長期過著饑寒交迫的悲慘生活。解放后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農業合作化的道路,逐步擺脫貧窮落後的面貌。改革開放以來十四村社區黨總支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發展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走奔康致富的道路,從單一農業經濟發展到以集體工業為主體。
社區內各種設施齊備,有十四村小學、十四村幼兒園、衛生服務站、十四村市場、十四村老人中心、社區農家書屋等公共設施;有各類飲食店、私營商店等便民設施,其中以私營商店為最,共有各類商業設施一千多家。村內交通網路完善,村內建築多為鋼筋混凝土樓房。生活小區有潤達小區、金手指小區、百花小鎮小區、綠楊居小區、龍光小區、中澳小區等。
十四村社區
自90、92年土地被徵收后,走工業發展道路,並於1985年開辦村內工業,自建廠房5000平方米,1986年嘉鏈手袋廠是第一間進駐我村的村辦企業。多年來大力發展工業,加快經濟轉型步伐,社區現有駿景玩具廠、泰豐紙品廠、奧之寶玻璃纖維有限公司等多家規模企業。外來務工人員約3萬人。
十四村原有耕地4469畝,主產稻穀和甘蔗,次為花生和塘魚。隨土地被徵收后,農業逐漸減少,主要盛產塘魚、蔬菜,現有可耕面積約1300畝。實行了村統一核算后,十四村社區的耕地統一調配,使土地資源得到統一和有效利用。
為了改善投資環境,加速經濟發展,十四村社區領導班子下大力氣,投入巨資,認真搞好交通,通訊、水利、治安、衛生、綠化等基礎設施。
交通方面:新建混凝土道路多條,所有道路裝上路燈照明,路旁種上各種綠化樹木,形成社區內四通八達的道路網。
通訊方面:積極開通程式控制電話,做到村村廠廠有電話,並基本普及到所有家庭。
水利方面:加固基圍建設,不斷疏深河道,做到不旱不澇。
治安方面:建立治保會,加強治安巡邏隊伍建設。設專職治安巡邏隊員30人,做到24小時全天侯站崗、巡邏執勤,確保一方平安。
衛生方面:社區內共有環衛工人約80人及相應的設備設施專門負責轄區內的環境衛生及綠化工作。2003年,十四村成功創建為省衛生村,使十四村社區綠、靜、美,給群眾一個優越的工作、生活環境。
教育方面:重建十四村幼兒園,為下一代的學前教育打下良好基礎。自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以來,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社區內的十四村小學設有多媒體電教室、語音機室等先進教學設施。十四村小學獲得“四優學校”光榮稱號。
醫療方面:易地重建社區衛生服務站,2006年實現居民醫療保障體系全覆蓋。
文體方面:建設老人娛樂中心,標準籃球場2個;還有社區農家書屋,共藏書2千多冊、鹹水歌音樂曲藝隊、醒獅武術隊等群眾性文體活動的組織、場所。
福利方面:2010年全社區居民由農保成功轉為城保,老人退休有養老金及津貼費,每個有股份的股民有分紅。做到幼有所教,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充分顯示集體的優越性。
十四村社區位於中山市坦洲鎮的東面,東界珠海市前山鎮,2001年成立十四村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內街道寬闊,交通方便,工廠、企業、酒樓、餐廳、商店遍布大街小巷,學校、幼兒園、衛生站等公共福利設施也一應俱全。轄區總面積5300畝,其中耕地面積4843畝,共有常住人口約2858人,共轄14個生產隊,包括鵝咀生產隊、增棚生產隊、沙東生產隊、沙西生產隊、低圍生產隊、姐圍生產隊、協隆生產隊、順泰生產隊、眼鏡生產隊、芳草生產隊、連仕生產隊、源泰生產隊、官圍生產隊、沖尾生產隊。70-80年代該社區以甘蔗、稻穀、香蕉、蔬菜為主,90年代以蔬菜為主。90年代后,該社區憑藉靠近珠海的地理優勢,確立“築巢引鳳”招商引資,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工作思路,放手發動群眾,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建有標準廠房8幢,簡易廠房35700平方米,簡易商鋪1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49000平方米。現有皮革、制衣、電子、刺繡、印刷、絲花、化工、鋁材等工業企業65家,較大的企業有中山駿景玩具有限公司、嘉宏制衣廠、中山永昌古典家私廠、中山美之美電子有限公司等企業。2007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 21024萬元,農村人均收入14600元。該社區在發展經濟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先後獲廣東省衛生村、中山市文明社區、中山市先進治保會、中山市先進調解委員會榮譽稱號。於1999年通過了省、市衛生村的檢查驗收。2005年實現全員參加農村基本養老保險;2006年實現全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住院醫療保險。今天的十四村從貧窮落後到富庶文明所取得的成就,全賴於:一是有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正確領導;二是有黨強國富民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三是十四村有一個好黨總支領導班子;四是有一支好的黨員幹部隊伍;五是有勤勞著稱,勇於創新的居民;六是有一種好的革命精神,就是“一心為公,艱苦創業,拼搏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
十四村社區
在黨的領導下,十四村社區將竭力把黨員幹部教育好,把村民群眾教育好,把集體經濟發展好,把社區建設好,把群眾生活改善好。為鄉親父老,為客戶客商創造一個更加美麗,更加文明的生產、生活環境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