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費曼
原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
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出生於紐約市皇後區小鎮法洛克衛Far Rockaway,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
1965年諾貝爾物理得主。提出了費曼圖、費曼規則和重正化的計算方法,是研究量子電動力學和粒子物理學不可缺少的工具。代表作品是《費曼物理學講義》、《物理之美》。
1988年2月15日不幸因癌症逝世。
大事件
1918-05-11
出生
1918年5月11日出生於紐約市皇後區小鎮法洛克衛Far Rockaway。
1943
加入曼哈頓計劃
1943年進入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參加了曼哈頓計劃。是曼哈頓計劃天才小組成員之一,該研究小組負責研製原子彈。
1941
與阿琳·格林鮑姆結婚
1941年,費曼與阿琳·格林鮑姆結婚。
1945-06-16
在康奈爾大學任教
1945年6月16日開始在康奈爾大學任教。
1965
獲諾貝爾物理獎
1965年費曼因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貢獻與施溫格(Julian.Schwinger)、朝永振一郎一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1988-02-15
因癌症逝世
1988年2月15日不幸因癌症逝世。
R.P.Feynman
1918年5月11日,費曼出生於美國紐約,父親是麥爾維爾·阿瑟·費曼,母親是露茜爾·菲利浦,他父母都是猶太人,他的妹妹瓊,比他小9歲,兩個人的關係非常親密,瓊後來也成了一名物理學家。費曼在長島南岸的法羅克維長大。
父親對他早年的訓練對費曼的教學生涯來說是無價之寶。最重要的是,麥爾維爾在他身上灌注了一種對於大自然的美的讚歎和欣賞,並使他產生了與他人分享這種感受的灼人的慾望。
時間 | 院校 | 專業 | 學位 |
1935年 | 麻省理工學院 | 數學,物理 | |
1939年 | 麻省理工學院 | 學士 | |
1942年6月 | 普林斯頓大學 | 理論物理學 | 博士 |
1946年,第二排左起第四個為費曼,在奧本海默旁邊。
1945年6月16日開始在康奈爾大學任教。
1951年轉入加州理工學院。
1961年9月至1963年5月在加州理工學院講授大學初等物理課程。
費曼和阿琳的合影
1942年6月29日,在去醫院的路上,一位治安官員主持了他們的結婚儀式。儘管這時理查德已經在忙於曼哈頓計劃的研究工作,他還是盡心竭力地照顧阿琳。從他們結婚那天直到阿琳去世,她一直在醫院裡卧床休養。
1945年6月16日她永遠的閉上了眼睛,那時他們結婚才三年,離第一次核爆炸只有一個月了。
1960年再婚
1962年兒子出世
1968年收養女兒米歇爾·費曼。
1988年2月15日不幸因癌症逝世。
論文
QED和創造它的人:戴森,費曼,施溫格,朝永振一郎 (普林斯頓物理學系列) (Silvan S. Schweber)
量子電動力學被選論文 (費米, Jordan,海森堡,戴森, Weisskopf, Lamb,迪拉克,歐本海默, Retherford,泡利, Bethe, Bloch, Klein,施溫格, Tomonaga,費曼, Wigner等) (Julian Schwinger (編輯))
The Beat of a Different Drum: The Life and Science of Richard Feynman (by Jagdish Mehra)
《量子力學中的一個最小作用量原理》(即1948年在《現代物理學評論》月刊上發表的《量子力學的路徑積分方法》)
研究領域
費曼主張在物理學習和研究中大膽探索和創新;物理教學中要理論聯繫實際;物理教學目標的多維度。熱愛學生,熱愛教學;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追求教育教學的創新性;追求科學原創,強調理論聯繫實際;正確地探究自然的方法;依據這種方法所獲取的知識,增加了做新事情的能力。費曼總結了學習物理學的五個理由:第一是學會測量和計算,及其在各方面的應用(培養工程師);第二是培養科學家,不僅致力於工業的發展,而且貢獻於人類知識的進步;第三是認識自然的美妙,感受世界的穩定和實在;第四是學習由未知到已知的、科學的求知方法;第五是通過嘗試和糾錯,學會有普遍意義的自由探索的創造精神。
《費曼講物理》(即《費曼物理講義》)。
對這個領域的主要貢獻是全面發展了將量子理論應用到當代前沿研究領域所使用的獨特的方法,並且由此對這個領域的當代圖景產生重大的影響。費曼路徑積分、費曼圖和費曼規則都屬於現代理論物理學家所用的非常基本的工具之列,這些工具是將量子理論的規則應用到各個具體領域如電子、質子和光子的量子理論時所必需的,它們構成了使量子規則與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的要求相一致的處理方法的基本要素。儘管這些概念沒有一個是輕易就搞得懂的。費曼量子力學路徑積分方法一種“歷史累加”的方法,意義重大。傳統的量子力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薛定諤的基於波的形式,另一種是海森堡的基於粒子的形式,而費曼找到了量子力學的第三種形式——基於作用量的路徑積分形式。路徑積分的思想能夠對事情的行為給出一種物理直覺,提供一個鮮明的智力圖像。這種形式不但能得出與另兩種形式相同的答案,而且它對經典力學同樣有效,使人能夠看出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之間清晰的連接,意味著在更高的層次上二者其實是統一的世界觀中的一部分。
量子電動力學(QED)講座()
微小的機器(Tiny Machines)——費曼說納米(加州理工大學)
《別鬧了,費曼先生》(Surely You're Joking,MR.Feynman!)
《發現的樂趣》(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 : the best short works of Richard P.Feynman)
《費曼傳》(James Gleick)
《費曼的彩虹頻道》(Leonard Mlodinow)ISBN 0-446-69251-4
《費曼手札:不休止的鼓聲 》 Michelle Feynman ( ISBN 0-7382-0636-9, 2005年4月)
費曼6堂相對論
費曼物理學講義完整錄音
量子力學第一卷
高等量子力學第二卷
《從晶體結構到磁》第三卷
電磁性能第四卷
費曼物理學講義:能量和運動 第五卷
費曼物理學講義:動力學和熱 第六卷
費曼講義:Science and Vision 第七卷
費曼講義:引力 相對論和電磁 第八卷
經典物理學基本概念第九卷
量子物理學基本概念第十卷
BBC:The Fantastic Mr. Feynman
理查德·費曼
沃爾夫岡·泡利:“為什麼這個聰明的年輕人談吐像個無業遊民呢?”
費曼學生:“正如他喜歡談論的原子微粒一樣總是處於動態之中,像個舞蹈演員,昂首挺胸地走來走去,雙手畫出複雜而優美的弧線。”
紐約時報:"the impossibl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physicist barker, all body motion and sound affect."
漢斯·貝特:世界上有兩種天才:“普通的天才完成偉大的工作,但讓其他的科學家覺得,如果自己努力的話,那樣的工作他們也能完成;另一種天纔則像表演魔術一般。而後一種天才,就是費曼。”;“模仿布魯克林口音和作派”來故意“掩蓋他那其實很脆弱的靈魂。”;“費曼憂鬱的時候也比任何其他人興高采烈的時候還要高興。”
玻爾:“費曼自信且正直,不畏懼權威,這是唯一一個不怕我,敢於指出我的錯誤的人。”
奧本海默:“他是這裡最才華橫溢的年輕物理學家,他有著非常吸引人的性格與個性,他是一個優秀的教師,對物理學的各個方面都有著熱烈的感情。”
萊頓(費曼好友):”費曼個性鮮明、特立獨行,思想如天馬行空,喜歡自辟蹊徑,且從不固執,求知慾極強,主張做自己的思想領袖增強自我辨析能力。“
威廉·福勒:“你只要告訴他一些線索,他就能在思想和圖解上產生飛躍,他是非常有益於人和給人以激勵的人,他對每件事都有興趣,真正的非同小可。”
古德斯坦:“費曼的科學貢獻既不平凡而又意義深遠,它們與其他人的貢獻沒有相似之處,他用他的人格和觀點來影響科學世界;他重新系統地闡述了量子力學,而實際上是重新發明了它。而且他是以一種如今仍在整個理論物理的每一領域廣為應用的形式提供給我們的。”
1988年2月16日,費曼去世后的第二天,學生們在加州理工學院10層高的圖書館頂樓掛起一條橫幅,上面寫著:“我們愛你,迪克”。
時間 | 獎項全稱 | 具體獎項 | 獲獎作品 | 頒獎機構 |
1965年 | 諾貝爾物理學獎 | |||
1972年 | 奧爾斯特教育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