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季康

趙季康

趙季康 筆 名:季康 性 別:女 出生年月: 1931 民 族:漢族 浙江嘉善人。1949年參加解放軍,歷任廣州四兵團文工團創作員,《戰士報》編輯,中國作家協會雲南分會、杭州市文化局及市文聯專業作家。1950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電影文學劇本《五朵金花》(已拍攝發行)等。

簡介


《五朵金花》 的巨大成功讓趙季康收穫了成功的喜悅。作為一個作家,作品得到黨和人民群眾的喜愛和認可,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譽!沉浸在喜悅和幸福中,趙季康和同為作家的丈夫王公浦度過了生命中短暫而美好的快樂時光。
然而,快樂總是短暫而炫目的。在可怕的政治運動中,《五朵金花》成了“宣揚資產階級情調”的大毒草,趙季康因之受到了迫害,殘酷的政治運動扭曲了真實的人性。1966年,趙季康與丈夫王公浦離婚了,結束了夫唱婦和、比翼雙飛的甜蜜時光。趙季康一人帶著兒子開始了生命中最黯淡的時光。每次批鬥的拳打腳踢中,趙季康的身體受到了摧殘,理想信念的支柱開始動搖,她開始懷疑曾經對人生的執著追求、對文學事業的痴愛是否錯誤?
1968年,趙季康被押送到昆明“五七”幹校勞動,一次次的毒打摧殘了身心健康。趙季康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已經無法正常勞動,身心俱瘁的趙季康再也無法忍受這種陰暗無光的生活了!
美麗的七彩雲南給了趙季康事業的成功和愛情的甜蜜,但伴隨著殘酷的政治運動,這片美麗的紅土地也給趙季康留下了心靈中難以痊癒的傷痕。離開王公浦,趙季康再婚後又離婚。1978年,趙季康孤獨地離開了她曾經深深愛過又深深恨過的七彩雲南,回到家鄉浙江。1984年,53歲的趙季康獨自到了美國,開始了旅美寫作生涯。

”五朵金花“


領受任務

趙季康 (1931~)
趙季康 (1931~)
1959年初,文藝界掀起向新中國成立10周年獻禮的熱
潮。周恩來十分看重這些為國慶趕出來的作品,對送上來的作品親自過目。他對當時電影界存在缺少美感、輕鬆愉快影片的狀況很不滿意,將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夏衍找來說:“你不久前不是去過雲南大理嗎?是否寫一部以大理為背景、反映邊疆少數民族載歌載舞的喜劇影片?”
夏衍說:“我不熟悉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但可以推薦一個人來寫。”
夏衍要推薦的那個人就是女編劇趙季康。趙季康是浙江嘉善人,16歲考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學中文系,堪稱一代才女。1949年參加解放軍,歷任文工團創作員,昆明軍區《國防戰士報》記者、編輯。1950年開始發表作品,曾寫過《兩個巡邏兵》《摩雅傣》等電影文學劇本,她的作品多反映西南少數民族生活,筆調細膩委婉。
1959年4月的一天,趙季康、王公浦夫婦接到通知說:“你們明天趕快去昆明寫劇本,不能耽擱,一天都不能耽擱。”雲南省委宣傳部長根據夏衍的指示,在作了一番簡短的說明后,對他倆說:“給你們一個禮拜的時間,趕快編個故事,要是編不出來,國慶就趕不上了。”

抓緊創作

“一個禮拜?這麼短的時間能寫出來嗎?”趙季康聽了有些急。好在她和丈夫早在1955年曾經去過大理,趕過“三月街”,對“三月街”的賽馬和其他風俗很熟悉,兩人便決定用賽馬作為電影的開場戲,並以此為基礎,寫成了電影劇本提綱。中旬,趙季康赴北京寫稿,王公浦則到大理進一步搜集創作素材。
在北京的招待所里,趙季康買了兩個干饅頭放在那兒,筆不停地寫,兩天兩夜寫完劇本初稿的時候,她累得筆一扔,鞋也沒脫就睡著了。
趙季康完成的劇本初稿為《十二朵金花》。劇本交到夏衍那裡,夏衍給予了充分肯定,但也就某些故事情節及藝術表達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對趙季康說:“這個劇本可以拍3部電影了。一部電影只有105分鐘,你應該心中有數。劇本拍成電影,還得花大力氣修改。”

修改劇本

《五朵金花》電影
《五朵金花》電影
根據夏衍的指示,趙季康對劇本進行了大量修改,從“十二朵
金花”刪改成“七朵金花”,又從“七朵金花”改成“五朵金花”。整個故事講的是:在美麗的雲南,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盛會,使一對白族青年阿鵬與金花相識並相愛。他們在蝴蝶泉邊定情,相約明年再會。翌年山茶花開時,阿鵬如期而至,但未見金花蹤影。痴情的阿鵬便開始了遍及蒼山洱海的尋訪。他不知金花的姓氏地址,連續與4個金花鬧出一段段有趣的誤會。最後,在定情的蝴蝶泉邊,阿鵬終於找到了他心愛的金花。
夏衍看了修改後的劇本很是滿意。不久,《五朵金花》的劇本在刊物上發表並獲得了好評。中宣部和文化部將執導《五朵金花》的任務交給了長影導演王家乙。夏衍叮囑王家乙:“不要搞政治口號,要表現出山河美、人情美,這部片子的主題就是社會主義好!”

影片拍攝

《五朵金花》 電影
《五朵金花》 電影
王家乙看到劇本后,為慎重起見,他又帶著作者趙季康及作曲家雷振邦一行5人來到大理看外景。在大理古城住了四五天,王家乙卻怎麼也找不到拍電影的感覺。雷振邦問趙季康:“能不能把對話改成對歌?”
趙季康一聽精神一振,說:“可以啊!”並即興朗誦了一首“陽雀飛過高山頂,留下一串響鈴聲……”
王家乙聽了趙季康的朗誦,情緒一下子上來了,說:“好,好,就按這個調子寫。”
“大理三月好風光,蝴蝶泉邊好梳妝,蝴蝶飛來採花蜜,阿妹梳頭為哪樁……”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趙季康思如泉湧,一口氣寫完了《五朵金花》中所有的歌詞,雷振邦又花幾天工夫為歌詞譜好了曲。
劇本定稿后,《五朵金花》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投入了拍攝,僅用了幾個月便完成了全部攝製工作。1959年10月,《五朵金花》作為國慶10周年獻禮片在全國公映。影片上映后場場爆滿,經久不衰,深受全國觀眾的喜愛,片中的主題曲直到今天仍廣為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