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十字軍東征的結果 展開
十字軍東征
中古歐洲歷史事件
十字軍東征(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進行的、持續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以收復阿拉伯穆斯林入侵佔領的土地的名義對地中海東岸國家發動的戰爭,前後共計九次。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徵,因此每個參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標記,故稱“十字軍”。
十字軍東征
參加這場戰爭的士兵佩有十字標誌,因此稱為十字軍。十字軍主要是羅馬天主教勢力對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地區作佔領並建了一些基督教國家,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為“十字架反對弓月”;但也涉及對“基督教異端”、其他異教徒和對其他天主教會及封建領主的“敵對勢力”的征服,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將矛頭指向了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天主教徒相信,十字軍的最初目的是收復被穆斯林統治的聖地耶路撒冷。當塞爾柱土耳其的穆斯林在安納托利亞對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國取得軍事勝利時,十字軍的戰役為響應拜占庭的求助而被點燃了。
曠日持久的戰役斷斷續續在黎凡特地區展開,戰爭中敵友雙方界線不完全是按宗教劃定,例如第五次東征時基督徒們與羅姆蘇丹國結盟。十字軍雖然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但實際上是以政治、社會與經濟等目的為主,伴隨著一定程度上的劫掠。
參加東征的各個集團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劫掠了天主教兄弟東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美國學者朱迪斯·M·本內特在他的著作《歐洲中世紀史》里寫道,“十字軍遠征聚合了當時的三大時代熱潮:宗教、戰爭和貪慾”。
到1291年,基督教世界在敘利亞海岸最後一個橋頭堡——阿卡被攻陷,十字軍國家的命運告終。
十字軍東征對西方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深遠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影響,其中有些痕迹當代尚存。
從第一世紀開始,創始於羅馬帝國境內猶太省(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的基督教迅速傳遍羅馬帝國。
4世紀時的基督教已是羅馬帝國的最大宗教,313年米蘭敕令使之合法化,並在380年時狄奧多西大帝任內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地區都處於羅馬帝國及其分裂后的拜占庭帝國境內,基督徒在聖地佔據壓倒性優勢。
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興起。伊斯蘭教穆斯林以武力脅迫非穆斯林入教和發動以宗教為旗號的戰爭,在此原則下,先知穆罕默德的後繼者——四大哈里發時期的穆斯林們實行了最大化武力,迅速向阿拉伯半島以外的地區擴張,中東的歷史格局從此發生巨變。
而此時拜占庭帝國和波斯的薩珊帝國因彼此的連年戰爭而筋疲力竭,人民厭戰,新興的穆斯林從中運動得利,以強迫和恐嚇威逼利誘同化人民。穆斯林在636年的約旦擊敗拜占庭軍隊,並於638年佔領了聖地耶路撒冷,穆斯林稱為古都斯。
在7世紀的剩餘時間裡,阿拉伯人不可阻擋地向北方和西方驅進。阿拉伯軍隊於711年渡過直布羅陀海峽,並擊敗了西哥特人;次年擴張至伊比利亞半島中部(今西班牙);到8世紀30年代,在歐洲西面,以北非柏柏爾人為主的穆斯林征服者挺進到法蘭克王國的心臟地帶,但在732年的圖爾戰役中被查理·馬特挫敗,其在西歐的擴張步伐遂被遏止,基督徒從此生活在穆斯林的統治下。
基督徒和教會和大地主喪失了他們的土地,而這些土地被收歸於伊斯蘭國家國庫、寺院以及他們的高層官員所有;當地民眾受到統治者的嚴重壓迫;阿拉伯人的政府所收的土地稅和人頭稅,比過去拜占庭帝國所征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耶路撒冷有奧米耶朝所建立的年集市,允許適當的商品販賣。在《聖阿丹南傳》里,對下列情況表示驚訝:“來自各國的無數商人群眾,常聚集於耶路撒冷來互相進行買賣。”
在869年耶路撒冷主教狄奧多西寫給君士坦丁堡的同僚的信里,讚揚了薩拉森人的寬大政策,因為基督徒可以建造教堂並依照他們自己的法律過活。
10世紀,拜占庭收復了周邊一些失地,但未收復耶路撒冷。909年,伊斯蘭教什葉派首領在突尼西亞以法蒂瑪和阿里的後裔自居,自稱哈里發,是為法蒂瑪王朝(中國史書稱“綠衣大食”),建都馬赫迪亞(969年遷至開羅)。
1009年,西方對穆斯林態度發生了巨變,日後聖地的統治權在十字軍出現前反覆在什葉派(開羅)和遜尼派(巴格達)政權之間交替。這一年,第六任埃及法蒂瑪王朝哈里發暴君哈基姆(Al-Hakim bi-Amr Allah)下令摧毀包括聖墓教堂在內的所有耶路撒冷基督教堂和猶太會堂,加深了對非穆斯林的迫害。基督教徒到耶路撒冷朝聖的路被封。在近東,朝聖者受新入主西亞的突厥奴隸軍人穆斯林侮辱的消息傳至西歐,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互相對立氣氛更加嚴重。
1039年,在埃及,哈基姆的繼任者收受了巨大的財物后允許拜占庭重建聖墓教堂,雙方關係再次和平。隨後,朝聖者被允許往來於聖地,同時突厥穆斯林統治者們也認識到朝聖者之於增加財源的重要性。但是期間對異教的迫害並未終止。然而,破壞已經造成,後來的塞爾柱人(另一支入主西亞的突厥人)加劇了基督教世界的堪憂。
實際上,來往朝聖的人們中有不少帶著朝聖者和商人的雙重角色。如10世紀末期,一些義大利商人利用拜占庭給他們的保護建立了同埃及與敘利亞的商業關係。他們對聖地表現出熱忱,在安條克和耶路撒冷為朝聖者建造旅舍。
後來,穆斯林與熱那亞和比薩艦隊作戰失利,加之諾曼人征服西西里(1090年),伊斯蘭勢力逐漸喪失了在地中海的優勢地位,義大利沿岸各共和國受到了有力的刺激。
主條目:收復失地運動和諾曼人
實際上基督徒對異教徒的“聖戰”的序幕在東征之前就已拉開,如1090年義大利南部皈依基督教的諾曼人從穆斯林手中收復了西西里島。
而最早的十字軍運動發生在西歐的邊緣——伊比利亞半島,西歐的基督徒與穆斯林的矛盾在此表現最為劇烈。早年阿拉伯人入侵併滅亡西哥特王國時,半島上就開始了收復失地運動。
11世紀,支援伊比利亞人對異教徒的戰鬥的外國騎士(主要來自法國)增多,同時半島北方基督教的卡斯蒂利亞王國與萊昂王國實現了聯合。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前夕,作為與東征部隊的呼應,教皇烏爾班二世便鼓勵這裡的基督徒們收復塔拉戈納。
十字軍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095年11月27日—1099年7月15日)共有兩隊。原本規定東征出發的時間是聖母升天日,也就是1096年8月15日,但是在這一年的2月份,就已經有一支隊伍急不可待地踏上了征程,這第一隊是由法國亞眠修道院的隱修士彼德(Peter the Hermit,約1050-1115)和“窮漢”瓦爾特(Walter the Penniless,卒於1096)等所率領,此支十字軍是由二萬名貧農組成,稱為「農民十字軍」。於1096年4月首先出發東征。途經匈牙利和拜占廷到達小亞細亞,但是,這支以農民為主的十字軍出征不久,已有好幾千人病死於途中。此支軍隊沒有紀律,也做出強迫歸信基督教和殺害猶太人的暴行。軍隊雖到達君士坦丁堡,卻在小亞細亞被塞爾柱人屠殺。
另一隊由歐洲貴族組織的十字軍,同年8月,法國國王腓力一世(Philip Ⅰ)的兄弟、韋爾芒德公爵于格(Duke Hugh of Vermondois)及其他封建主率領十字軍主力2.5-3萬人又出發東征。圖盧茲的雷蒙四世(Raymond Ⅳ of Toulouse,約1038-1105)、諾曼底的羅貝爾·柯索斯(Robert Ⅱ of Normandy,約1054-1134)、諾曼底的博希蒙德一世(Bohemond Ⅰ of Norrnandy,約1056-1111),諾曼底的坦克雷德(Tancred of Normandy,1076-1112)以及布永的鮑德溫(Balddwin,約1058-1118)和布永的戈弗雷(Godfrey,約1058-1100)倆兄弟等封建主率領的十字軍亦相繼東進。熱那亞和威尼斯的大商人還為十字軍組建了一支供應船隊。1097年4月,各路十字軍先後到達君士坦丁堡,並從拜占廷皇帝阿厲克塞一世那裡得到補給后渡海進入小亞細亞。是年6月,十字軍攻佔尼西亞;同年7月1日,十字軍又在多里萊烏姆(Dorylaeum)重創塞爾柱突厥人(多里萊烏姆之戰)。接著,十字軍乘勝進軍敘利亞,進佔埃德薩(Edessa)。1098年6月,十字軍奪取安條克城(Antioch),並在城下以少勝多大敗前來解圍的突厥人(安條克之圍)。1099年1-6月,十字軍進逼耶路撒冷。經過40天的圍攻,該城於7月18日被十字軍解放。隨後,十字軍又在阿什凱隆之戰中以劣勢兵力擊敗了法蒂瑪王朝的反攻。十字軍以狂熱的祈禱和縱馬踐踏血跡斑斑的穆斯林屍體來慶賀他們的勝利。十字軍隨即建立了四個十字軍國:埃德薩伯國,安條克公國,的黎波里伯國和耶路撒冷王國。於公元1144年,伊斯蘭教徒再度攻下埃德薩伯國。
主要經過
十字軍正規軍在約定的1096年8月開始向東進發。四支主要的十字軍選取了不同的行進路線,於1096年11月至1097年4月的時間段內在君士坦丁堡城牆外集結。韋爾芒杜瓦的于格最早到達,戈弗雷、雷蒙德、博希蒙德隨後而至。阿歷克塞對此次大軍的前來所做的準備更充分,這支正規軍基本未對拜占庭帶來侵擾。
現代難以對第一次東征的人數做出準確的估計。學者大衛·尼科爾認為隊伍中擁有30000至35000名十字軍,包括五千騎兵;雷蒙德的兵力數字最高,麾下坐擁8500步兵和1200騎兵。
1097年上半年,十字軍大軍越過海峽,隱士彼得和他手下的殘存的平民十字軍加入了新至的大軍中。此外,阿歷克塞派遣了曼努埃爾·伯托米特斯和塔第吉歐斯兩位拜占庭將領予以協助。十字軍將首戰目標指向了尼西亞。尼西亞原本是拜占庭統治下的城市,但淪陷后成為基利傑·阿爾斯蘭一世的羅姆蘇丹國都城。阿爾斯蘭正在安納托利亞中部與土庫曼人的達尼什曼德王朝作戰,低估了西來的十字軍,而將金庫和眷屬都留在了後方的尼西亞城內。十字軍隨即對這座城市展開了長時間的圍困。當阿爾斯蘭得知消息后,勒馬回頭,在5月16號這天向十字軍展開攻擊,但被出乎其意料的龐大隊列所逼退。在接下來的戰役中,基利傑·阿爾斯蘭一世損失慘重。
6月末,十字軍繼續穿梭在安納托利亞半島上,期間一直有拜占庭將軍塔第吉歐斯的部隊陪伴,而且他們也十分相信阿歷克塞會派遣更多的援軍來協助他們。為了便於統率,十字軍被分為兩支分隊,分別由諾曼人和法國人領導。兩隊約定在多里留姆城會師,然而行進更快的諾曼人於7月首日遭受阿爾斯蘭的攻擊。在尼西亞被擊退之後,阿爾斯蘭集結了更多的兵力,卷土殺回,以高機動性的騎射手將諾曼十字軍包圍。被圍的十字軍“部署成嚴密的防禦陣型”,將輜重裝備和非戰鬥單位藏於陣中心,並遣人突圍求援。法國人領導的十字軍隨後趕到,戈弗雷突破了土耳其人的戰線,阿希馬爾主教則從後方包抄;土耳其人原本希望殲滅諾曼十字軍,沒有預料到援軍到達如此迅速,猝不及防下敗走。
耶路撒冷圍攻戰
此後,十字軍長驅直入,但阿爾斯蘭在後撤的途中將所有有價值的東西都焚毀殆盡,因此快速的行進並不那麼歡欣。時至酷暑,十字軍缺糧少水,軍中許多人畜因此喪生。沿途一些信奉基督教的同胞有時會給大軍提供一些食物,但遠不及行軍作戰所需。個別將領為了總領導權而爭執,儘管他們中除阿希馬爾主教為公認的精神領袖之外,並沒有一位強勢到足以掌控全局的人。穿過奇里乞亞山口后,鮑德溫開進幼發拉底河畔的亞美尼亞,期間他惟一可以宣稱歐洲領土和財富的途徑隨著其妻子死於征途而泡湯,使得他在沒有回歐洲的理由。鮑德溫決心在聖地攫取一塊自己的封地,他認埃澤薩軍事長官埃澤薩的索羅斯(英語:Thoros of Edessa)為父。索羅斯雖為亞美尼亞人卻推行希臘教會,因而招致許多不滿。1098年,索羅斯在一場很可能由鮑德溫所煽動的暴動中被刺殺。3月,鮑德溫繼承成為新的統治者,建立了首個十字軍國家埃德薩伯國。
事件結果
第一次十字軍戰爭是200年間,十字軍東方戰爭中惟一對穆斯林取得完全勝利的戰事,收復耶路撒冷聖城,奪回主的聖墓,在當時的西方基督教世界引發了空前轟動,也是烏爾班二世至死未曾想象過的大捷。自然,它受到了整個基督教世界累世的傳誦,眾多隨軍教士及後世的教會編年史家都在竭力記述此役,讚美基督大能,如神跡般傳誦。同時,這場戰爭及其後拉丁東方的建立,更是影響了整個東地中海格局,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受到各方的強烈關切。拜占庭、亞美尼亞、突厥人、阿拉伯人,各種宗教背景、不同地位出身的史家都在著述陳辭,詳述此事,以資借鑒反思。第一次十字軍戰爭無疑是中世紀記載最為豐富、史料最為充分的歷史事件之一。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建立了埃德薩伯國、安條克公國、耶路撒冷王國和位於巴勒斯坦的的黎波里伯國四個“十字軍國家”,亞美尼亞難民組成的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等國也成為了十字軍的盟友。
回到西歐的那些曾到達耶路撒冷的十字軍成員被視為英雄。例如,為表彰法蘭德斯的羅伯特的戰功,他被冠以“Hierosolymitanus”的稱號。而在布永的戈弗雷的死後,他的一生流傳為傳奇。在西歐,許多政治局勢因某些人物離開故土去參加東征而受到重要的影響。比如羅貝爾·柯索斯參加十字軍后,他在英格蘭的王位被弟弟亨利一世繼承,而這間接導致了1106年的坦什布賴戰役。
同時,十字軍國家的建立大大緩解了塞爾柱人加於拜占庭帝國頭頂的壓力,拜占庭也在十字軍的幫助下收復了部分安納托利亞的土地,而且在12世紀度過了一段相對而言和平、繁榮的歲月。首次十字軍東征對於東邊的穆斯林王朝的影響顯得遲緩但重要。1092年,馬立克·沙一世死後,塞爾柱帝國走向動蕩與分裂,拜占庭向天主教會的求援使得塞爾柱人之後面對的是拉丁國家的協同防禦。東西教派的合作艱難維持了幾十年,然而地中海東岸從埃及到敘利亞直到巴格達的土地都在穆斯林國家的掌控下,有著各種呼籲將十字軍驅逐出去的聲音,在後來薩拉丁的阿尤布王朝連結周邊區域並收復耶路撒冷之時達到高潮。
大事年表
1095 烏爾班二世在克萊蒙費朗號召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法蒂瑪王朝佔領耶路撒冷。十字軍拿下安條克,博希穆德成為安條克君主(安條克之圍)。鮑德溫成為埃德薩伯爵。的黎波里成為公國。
1099.7 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戰役)。法蘭克人的王國在耶路撒冷建立。布永的戈弗雷當上國王,只接受“聖墓的保護者”的稱號。發生阿什凱隆之戰。
1100 威尼斯和法蘭克人王國締結貿易協定。
十字軍
1101 幾次派遣援軍均告失敗。
1102 鮑德溫在拉姆勒獲勝,占塞薩雷。
1103 十字軍攻佔聖-讓-阿克和比布洛。土耳其人在哈蘭打勝仗。拜占庭人要求拿回安條克。
1106 唐克雷德攻下阿帕梅。基里吉·阿爾斯蘭佔領梅利泰納。
1107 唐克雷德佔領拉奧迪塞。
1108 博希蒙德被俘於阿歷克塞一世。
1109 佔領的黎波里和貝魯特。建立的黎波里公國。
1110 鮑德溫一世佔領西頓。進攻的黎波里。
1112 薩勒諾的羅傑繼承唐克雷德為安條克君主。
1113 土耳其人進軍。鮑德溫一世在太巴列戰敗。
1115 十字軍與大馬士革的阿塔貝克結盟。發生特勒達尼特戰役。鮑德溫一世攻佔莫阿布。
1116—1118 鮑德溫一世進攻埃及。
1117—1118 阿拉伯人重新佔領薩拉戈薩。
1118—1131 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二世在位。
1119 特拉基布蘭之敗(血地之戰)。薩勒諾的羅傑戰死,安條克公國成為耶路撒冷王國的附庸
1123 雅法海戰,法蒂瑪海軍被威尼斯人打敗。
1124 十字軍佔領推羅。
1125 伊斯蘭教徒佔領阿勒頗,後來在阿齊茲為鮑德溫二世所擊退。
1126 鮑德溫到達大馬士革。
1128 贊吉控制阿勒頗。
1130 贊吉佔領哈馬,進攻安條克。
1131—1148 耶路撒冷國王富爾克一世在位。
1135 贊吉進入的黎波里公國。
1136 雷蒙成為安條克君主。
1137 富爾克在巴蘭(蒙特費朗)投降。
1138 安條克君主雷蒙承認約翰·康尼努斯為最高主權。
1139 富爾克和大馬士革結盟對付贊吉。
1140 贊吉從大馬士革撤兵。
1142 十字軍在奧龍特河被贊吉打敗。
1143—45 拜占庭人和安條克人又起糾紛,雷蒙屈服。
1143—51 托羅斯二世把拜占庭人逐出奇里乞亞。
事件簡介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年—1149年),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期建立的埃德薩伯國淪陷后,為了響應耶路撒冷王國的請求,由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和神聖羅馬帝國國王康拉德三世率領下發起,從歐洲出發(由於塞爾柱突厥人於1144年佔領埃德薩,是這次遠征的起因)。
十字軍國家
出動較早的神羅十字軍在小亞細亞被土耳其人擊潰。法國十字軍攻佔大馬士革的企圖也落了空,故這次遠征未達到任何目的。而伊斯蘭教則在埃及蘇丹薩拉丁的領導下獲得統一。西元1187年,在哈丁之戰,蘇丹薩拉丁所率領的回教徒擊敗了十字軍,重新佔領耶路撒冷。兩年後,十字軍國只剩下三個。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主要經過
第一批出發的十字軍包括弗萊芒人、弗里斯蘭人和英國人,他們乘船於1147年4月啟程,計劃通過直布羅陀,穿越地中海。他們在葡萄牙遇到風暴,停留在波爾圖。在那裡,他們遇到了葡萄牙的亨利派來的使者。亨利是個法國騎士,但成了葡萄牙的開國君主。他勸說十字軍戰士們幫助他圍攻穆斯林據守的里斯本。他們因為亨利允許他們在城破后洗劫,並且葡萄牙主教許諾他們將得到在東方一樣的精神獎勵,於是答應了。在他們的幫助下基督教軍隊攻破了里斯本,這也成為葡萄牙王國建立的重要起點。
康拉德的軍隊有約20000人,包括他的還是少年的侄子、未來的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很多德國人錯過了此前由法國人、諾曼人和弗蘭德斯貴族們主導的第一次東征,自然希望通過新的功績來為自己增添榮耀。
康拉德本人曾經在1125去過耶路撒冷,並作為騎士參加了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二世對大馬士革附近地區的遠征,有一定在中東作戰的經驗。但是追隨他征的德國十字軍里,有大量的農民與僕人。他們拋棄了自己的耕犁和工作,加入十字軍,也讓這支十字軍的質量大大降低。康拉德的德國十字軍在一路上都過得非常艱辛
他於1147年5月底出發,沿著第一次十字軍的陸路路線,從雷根斯堡跨過萊茵河和多瑙河。他們順利通過了匈牙利,但在拜占庭境內又發生了衝突,在阿德里安堡附近,一些鬧事者焚毀了一座東正教堂,結果遭到拜占庭守軍的驅逐。
9月7日,德國十字軍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馬爾馬拉海邊紮營。結果兩頭乾涸河床間的營地,突然遭遇了一場洪水襲擊,損失了許多裝備與補給。隨軍前進的非戰鬥人員傷亡慘重,一些人因心灰意冷而打道回府。3天後,他們抵達君士坦丁堡,在對岸的加拉塔區紮營。但又因為搶劫破壞,遭到了拜占庭守軍的打擊,以至於康拉德威脅要武力佔領這座城市。監視他們的突厥雇傭軍雖然人少,但擁有更高超的戰技與更好的裝備,德國人在衝突中沒有佔到多少便宜。在渾渾噩噩中行進的十字軍,並沒有注意到這些突厥人的出現,暗示著東方情況的微妙變化。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的路線
終於,拜占庭人把他們送過了海峽。皇帝曼努埃爾派他的瓦蘭吉衛隊長作十字軍的嚮導。在尼西亞,康拉德把隊伍里的大部分非戰鬥人員送到拜占庭控制的地區,自己率領主力於10月15日出發進入小亞細亞內地。
早在1146年,突厥人的羅姆蘇丹國就已經了解到了十字軍可能東來的動態。鑒於第一次十字軍帶來的打擊,蘇丹梅蘇德向曼努埃爾皇帝提出議和,並暫停了在東部的拓張。拜占庭也因此對十字軍的援助變得消極。
突厥人發現德國十字軍分成了兩路。一些非戰鬥人員和輜重,在少數軍隊的保護下,沿著愛琴海岸前進。他們行動速度緩慢,在港口城市以弗所附近開始轉向內陸。消耗了大量補給品的他們,成為了突厥人唾手可得的獵物。最終於11月16日前後,發起突襲的羅姆蘇丹軍隊,在勞迪希亞附近將其大部分殲滅。機動靈活的羅姆蘇丹騎兵
靈活的突厥騎兵
德國十字軍主力走的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路線。雖然前輩們在小亞細亞內陸遭遇了無數艱險,康拉德卻樂觀地認為這一地區已經被拜占庭收復。所以他們能輕易地得到補給與支援。但這些名義上屬於希臘皇帝的地方,但實際上缺乏有效管理,僅有希臘和突厥的農牧民共同耕牧。德國人到來時,聽聞風聲的他們已經開始加緊收割作物,並給羅姆蘇丹國提供消息。
從尼西亞到多里萊烏姆的征途中,德國人走了一段水草豐美的河谷。但是出了河谷之後,土地越來越荒蕪。隨著海拔的升高與時間的推移,氣候也越發寒冷。這都給德國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加上非戰鬥人員消耗了不少糧草,讓大軍受到斷糧的威脅。第二次東征時形勢小亞內陸依然是突厥人的天下十字軍的主要對手就是這些突厥式的騎兵部隊
突厥騎兵如狼群一般一路尾隨著十字軍。10月25日,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舊戰場——多里萊烏姆附近,突厥人對疲憊而憂慮的十字軍發起了總攻,這時十字軍正在一條小溪邊飲水。這也是一系列襲擾后,壓垮德國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突厥騎兵
根據同時代的亞美尼亞軍事家塔爾蘇西總結,當時的突厥軍隊在選擇戰場方面是非常講究的。最好的列陣地點,是前有河流與沼澤,後有山地丘陵的封閉地區。設置伏擊時,最好讓陽光與風向位於軍隊的背後。由於忌憚歐洲騎士的集體衝鋒,他們更加謹慎地控制與使用預備隊力量。在險境中奮戰的德國十字軍
康拉德的十字軍,自然成為了這些戰術的運用對象。大隊裝備低劣且缺乏訓練的普通步兵,在饑渴交加的情況下,很難對抗以逸待勞的突厥騎射手。穆斯林文獻里對法蘭克人的重甲騎士又恨又敬畏。面對人數眾多,能夠陣戰的法蒂瑪軍隊和阿拉伯城市步兵,騎士們夾槍衝鋒威力無窮。但是面對突厥騎射手這樣機動靈活的目標,他們必須先吃力地追趕對手,將突厥騎射手逼到無路可退的死角里。或者發動突襲,才能大顯神威。第一次多里萊烏姆之戰中,十字軍取勝的關鍵之一,就是勒皮主教阿德瑪爾帶領的南法騎士從背後衝擊穆斯林軍隊。善於使用長劍步戰的德意志騎士
突厥人還發現,德國騎士似乎沒有先輩們描述的法蘭克騎士那麼可怕。這主要是因為德意志地區的騎士,在作戰習慣上與法國人略有不同。同時代的拜占庭編年史作家就注意到,法國人長於騎馬作戰,能在衝鋒時保持良好的秩序。他們善於用槍矛殺敵,並在速度上勝過德意志人。後者則更精於步戰,精通使用長劍。
由於缺乏騎戰傳統,習慣步戰的德國騎士吃了大虧。在經歷了慘痛的損失后,康拉德三世接受男爵們的建議,返回拜占庭控制下的大城尼西亞。但是撤退最終演變成了被突厥人追殺的大潰敗,就連康拉德三世本人也受了傷。雖然軍中的精銳損失不大,但是大量普通戰士與平民被殺被俘,依舊極大地影響了全軍的士氣。
康拉德在尼西亞呆到11月初,路易帶領的法國人也來了。經過協商,康拉德和他的幾個貼身騎士加入了法國隊伍。十字軍主力只剩下法國人了。法國十字軍一路上沿著德國人的路線前進,穿過帕加馬(Pergamum)、士麥那(Smyrna)和以弗所(Ephesus)等拜占庭帝國勢力範圍。他們利用了友軍留下的橋樑與補給站,所以避免了很多麻煩。拜占庭方面對他們的記載顯示,法國十字軍的裝備比德意志人精良,且更加訓練有素。由於給養充足,軍隊里洋溢著節日一樣的快樂氣氛。
在1147年聖誕節,他們到達以弗所。在這裡康拉德患了病,與他的騎士一起回君士坦丁堡了。皇帝曼努埃爾一世不計前嫌,精心照顧他,將他治癒了。一旦痊癒,康拉德立即乘船前往聖地,他顯然已經受夠了小亞細亞陸地的艱險旅程。
突厥人也能通過很多渠道了解到這些情報,他們還注意到,法國十字軍是更加難對付的敵人。由於地中海的冬季雨雪較多,給軍隊行動增加了諸多不便。路易七世就讓騎士和重騎兵保衛隊伍的四周,把傷病員和非戰鬥人員留在隊伍中間行軍。在小亞細亞西部的行軍中,突厥人幾乎無隙可乘。
康拉德走後不久,路易的軍隊遭到了風暴襲擊,輜重損失很大,連一些人也被山洪沖走了。於是他們決定走內陸以縮短到安條克的行程。他們翻山越嶺,於1148年1月初抵達勞底加(Laodicaea),但這座城裡的給養已經被清光了。他們不得不在缺少給養和四面受敵的狀態下越過安納托里亞高原。法國人的行軍路線討巧不少
1148年1月1日,在準備渡過曼德爾河時,法軍前鋒遭遇了一些突厥騎兵。但突厥人沒有及時撤退,法國騎士發起衝鋒,狠狠打擊了對手。不時出現的突厥騎兵讓法國人非常疑惑:為什麼突厥人屢屢出現於拜占庭的土地上?這無疑加劇了拜占庭與法蘭克人的猜忌。
遭突厥騎兵和希臘居民聯手攻擊的法國十字軍
由於法國十字軍一路上通過強征與劫掠收集物資,引發了希臘人的不滿。一些希臘山民襲擊落單的傷病員,還給突厥人通風報信,這讓突厥人得以掌握對手的動向。在路上,他們發現了幾周前通過此地的德國非戰鬥人員的屍體。突厥人開始攻擊掉隊者。
1月8日,法軍開始翻越卡德摩斯山。在海拔較高的卡茲克-貝里隘口,法國人嚴謹的秩序和高效的指揮系統出了問題,突厥人找到了可乘之機。
由於山地地形崎嶇,法國人的隊伍被拉長,前後聯繫非常不便。前鋒的騎士們順利通過隘口后,統帥普瓦圖的傑弗里(Geoffrey of Poitou)沒有遵守軍令停下,而是擅自下山,在隘口的另一側紮營。但法軍主力與輜重,還有國王指揮的殿軍,仍然留在隘口的另一側。
在放走前軍的騎士后,突厥人一面佔據隘口,斬斷法國人前後軍的聯繫,一面襲擊後勤車隊。由於國王位於全軍的最後,最晚得知被伏擊的消息。當他想向上衝鋒時,上坡的地形又讓衝鋒的威力大打折扣。戰鬥中,很多皇家侍衛戰死,國王本人也險些被俘虜,一度躲到一棵樹上,他的護衛們在樹下保護著他,這才逃過了劫難。最後前鋒與后軍的費了很大的力氣才逐走突厥人。十字軍精銳力量最後坐船抵達聖地。
由於這次慘敗是王后的同鄉阿基坦人違反命令造成的,肇事者普瓦圖的傑弗里被遣送回國。
這一次襲擊后,十字軍的軍容和士氣極大地受損。突厥人則在冷漠圍觀中暗自竊喜。
有些希臘地方貴族有意讓自己的畜群和十字軍保持一天以上的距離,還收割走了各種穀物與草料。遭到堅壁清野的法國人,感同身受地體會到了第一次東征的先輩對希臘人的怨恨。
隨後,法國十字軍決定由聖殿騎士帶領隊伍前進,大家都宣誓決不逃跑。在騎士團大團長帶領下,隊伍保持了嚴格的紀律,走出了山地,2月中旬,抵達安塔利亞,那裡還有一些德國的殘兵敗將。
當他們來到安塔利亞時,拜占庭派來的接應艦隊不足以載走全軍。於是路易七世和他的精銳騎士們登船,於1148年3月19日登陸聖西門港。剩下的大隊步兵、非戰鬥人員與輜重隊則駐紮在城外,他們經常遇到突厥人的騷擾。一直到在當年5月,才千辛萬苦地抵達耶路撒冷。
為了獲得奴隸來源,突厥人甚至主動向饑寒交迫的法國平民和貧困士兵拋出“橄欖枝”。一份呈遞給法國國王的報告表明,和希臘人比起來,突厥人對法國倖存者甚至更加熱情。結果,有3000多個年輕的法國人,在沒有被強迫改變信仰的情況下跟著突厥人走了。路易七世抵達安條克中世紀手抄本上的大馬士革之圍。
路易和埃莉諾帶著這支騎士隊伍抵達了安條克,王后心情很好,因為這是君士坦丁堡之後的又一座大城市,而且其統治者不是別人,就是她的叔叔,圖盧茲的雷蒙德(普瓦捷的雷蒙)。雷蒙德建議路易進攻穆斯林的北方重鎮阿勒頗,埃德薩的喬瑟林也熱切地贊成,希望藉此收復和鞏固埃德薩。許多法國騎士也同意了,但路易仍在猶豫,因為喬瑟林和的黎波里的雷蒙德都想借法軍鞏固自己的地盤,一個想收復埃德薩,另一個想進攻蒙福爾,而作為一個虔誠的人,路易不想用自己的聖戰軍介入地方勢力的爭鬥。而且,由於安條克的雷蒙德是普瓦圖人,那些在路上吃過普瓦圖人苦頭的騎士根本不信任他。
雖然國王借口等待自己的步兵而遲遲不表態,但王后卻堅決支持自己的叔叔,使得情況更加複雜了。更糟的是,王后與她的叔叔私下裡打得火熱,由於他倆之間用法蘭克人聽不懂的朗格多克方言交談,結果關於王后私通的醜聞鬧的沸沸揚揚。
路易七世抵達安條克
4月,當耶路撒冷大教長來到安條克、通知大家康拉德國王已經到達聖地的消息后,路易終於決定不去征服敘利亞,而是直奔聖地。雷蒙德和埃莉諾都被他的決定激怒了。王后甚至當面提出反對,但路易不為所動。於是王后宣布她絕不離開安條克並考慮離婚。當晚路易命令護衛強行帶她出城,法國人就這樣離開了安條克。雖然王后實際上並沒有受到粗暴對待,但她與國王的關係無疑惡化了,在後來的十字軍中她再沒有發揮重要的作用。回國以後,她就與路易離婚,嫁給了比她小10多歲的英王亨利二世。而這次婚變結果被證明深刻地改變了法國和英國以後300年的命運。
6月,路易終於到達了耶路撒冷。在橄欖山腳下,國王受到了大教長和聖殿騎士們的歡迎。第二次十字軍最終抵達了目的地,即使在這時,仍沒有人確切地知道這次十字軍的目標是什麼。十字軍領袖們在6月召開會議,討論進攻方向。安條克的雷蒙德、愛德薩的喬瑟林沒有到會。於是南方統帥們主宰了這次會議。
實際上,自從埃德薩陷落以來,穆斯林沒有再取得突破。喬瑟林二世據守Turbessel,繼續領有埃德薩伯爵的頭銜。贊吉王朝的伊馬德丁·贊吉繼續把精力放在征服大馬士革上,而且,他在1146年9月14日被他身邊的一個太監所殺,使得穆斯林的勢力陷入低潮。
十字軍國家希望趁機收復埃德薩、進佔阿勒頗,但他們的努力被另一個穆斯林領袖、贊吉的次子努爾丁·馬哈茂德所粉碎。贊吉死後,長子賽福丁·加齊一世(Saif ad-Din)繼承了摩蘇爾,一對庫爾德將領Shirkuh和Ayub兄弟繼承了阿勒頗。而努爾丁·馬哈茂德則成了他們新的首領。
雷蒙德和喬瑟林於10月進軍埃德薩,喬瑟林攻入城中,但沒能攻克內城,功虧一簣。努拉丁從迎擊雷蒙德的途中回師,差點抓住喬瑟林。經過苦戰,喬瑟林受了傷,狼狽逃走。由於城內亞美尼亞人背叛了穆斯林,努拉丁這一次徹底摧毀了愛德薩,殺掉了埃德薩所有基督教的男性居民,婦女兒童被賣為奴隸。第二年,雷蒙德在安條克和馬拉士之間的Famuja伏擊努拉丁,將他擊退,但雷蒙德並沒能得到法國十字軍的支援。
在十字軍撤退後的1149年,努拉丁扭轉了整個局勢,他在穆拉德(Murad)泉附近全殲了安條克軍隊。雷蒙德被Shirkuh親手所殺,他的頭被放在一個銀盒子里送給巴格達哈里發。安條克暴露在努拉丁之下,是他履行自己在地中海水裡凈身的誓言的時候了。
十字軍進入聖地后,壓力就從北方的羅姆蘇丹,轉到了敘利亞地區的突厥勢力頭上。敘利亞穆斯林勢力的主基地大馬士革,在其編年史中,對這段歷史有著詳細的記載。
穆斯林突厥人,在1148年5月22日前後,發現有大量的法蘭克船隻來到了聖地的海岸。他們在阿卡與提爾這兩個港口登陸,並與住在那裡的法蘭克人匯合。雖然經歷了疾病、戰爭與飢荒,法蘭克人仍號稱有十萬人之眾,最終決定攻擊大馬士革。
中世紀晚期的手抄本畫面 十字軍開向大馬士革
在耶路撒冷,1148年6月24日後終於做出了進攻大馬士革的決定,雖然大馬士革是王國的盟友,但它是惟一不引起十字軍內部很大利害衝突的目標。威爾夫公爵等不願進攻大馬士革的十字軍回國了,但多數人參加了圍攻。
動員起來的大馬士革守軍,大馬士革的統治者阿納爾在得知情報后,馬上著手收集物資、準備武器,準備迎戰法蘭克人的進攻。穆斯林守軍還加固了那些他們害怕被襲擊的位置,並派人把手要道。為了切斷敵人軍營的補給線,守軍填滿了水井,堵死水源地。
最終,15000以法國人為主的十字軍,開始朝大馬士革進軍。跟著他們的還有許多後勤車隊、駱駝與和牛群,這令他們的軍隊規模十分驚人。在靠近目標后,全軍在大馬士革以南的一個村莊馬納茲·阿爾·阿斯凱爾紮營。由於那裡沒找到水,十字軍又被迫移動營地,來到城市東南方的阿爾·米扎,距離所需要的水源不遠。已經開始攻城的十字軍
大馬士革的守軍在7月24日集結起來,準備與法蘭克人對陣。許多人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其中有城市本身的守備部隊、突厥騎兵、加齊聖戰士與志願者。但面對戰鬥力較強的法國人,這些剛剛拼湊起來的部隊被很快擊退。
動員起來的大馬士革守軍
在整個12-13世紀,穆斯林世界的軍事理論都日趨傾向於運用智謀,而非蠻力來取勝。他們經常將嘴裡的法蘭克人與蠻勇划等號,卻又擋不住對方的強勢衝鋒。結果,更多軍事著作用大量的篇幅論述如何保存兵力,如何用計謀和地理條件獲勝。並告誡讀者:不到迫不得已不要開戰。
隨著十字軍的初戰獲勝,他們佔領了一直希望得到的水源,並在城市附近的果園裡面紮營。這些來不及被守軍摧毀的木材,被大量砍伐用於建造營地工事與攻城器械。守軍因此而感到泄氣,雖然他們在次日凌晨就組織了一次突襲,並將疏於防範的法蘭克人趕回了營地。但依然無力攻克防禦嚴密的堅固營壘。十字軍騎士在一整天的戰鬥中,都沒有抓住機會來衝破敵軍的陣線。逐步集結起來的突厥-阿拉伯混合部隊與大馬士革守軍激戰一整日的法國十字軍太陽落山後,十字軍返回了自己的營地。大馬士革的守軍則將大量騎兵留在城外待命,讓步兵守備隊返回城牆觀察敵軍動向。
大馬士革守軍在一天的激戰中,沒有被十字軍擅長的衝鋒擊潰,說明穆斯林的作戰能力也在進步。
已經開始攻城的十字軍
在具體的兵力構成上,參與大馬士革之戰的穆斯林軍隊由多個民族多個兵種組成。一直被保留的城鎮守備隊,繼承了昔日阿拉伯大征服時代的優良傳統。不僅有數量可觀的弩手,也有不少堅持日常射擊訓練的弓箭手。風格接近拜占庭樣式的重步兵,則為他們在戰場上構築起較為可靠的人肉壁壘。城市周邊的鄉村裡,還有大量自備武裝的加齊聖戰士。統治者本身就有一支精銳的古拉姆奴隸騎兵部隊,並可以從臨近封地獲得伊克塔封建騎兵與突厥部落的增援。守軍一度殺入十字軍的營地守衛大馬士革的城市步兵
周一早晨,在重新鼓起信心的守軍再次進攻。由於這天有很多弓箭手趕到(努爾丁正在源源不斷派來援軍),他們讓穆斯林的人數與武器增加不少。全軍分為左中右三翼,步兵在騎兵之前列陣,每兩人之間布置一個弓箭手。在步弓手完成一輪連續射擊后,突厥式的騎兵則從步兵陣后殺出,繼續釋放箭矢。密集的箭雨無差別落到十字軍騎士與步兵身上,也射死了許多馬匹和駱駝。但他們還是沒有殺入法蘭克堅守的大營。
守軍一度殺入十字軍的營地
十字軍在凌晨的撤退中損失慘重,已經知道無力再戰的十字軍,在周三(28日)的黎明開始撤退。雖然大馬士革的守軍懷疑這是一個詭計,是法蘭克人企圖將他們吸引到一個更開闊的地方進行反衝鋒。但他們還是毫不猶豫地利用大量騎兵,發起襲擾性射擊。當確定對手是真的準備逃跑后,更多部隊加入追殺。許多十字軍在之後的混亂中,命喪聖地戰場。
隨著路易七世帶到聖地的十字軍被擊潰,穆斯林世界不僅保住了重要的大馬士革,也在無形中阻止了整個第二次東征。一事無成的十字軍在恥辱中踏上了歸途。
事件結果
十字軍在撤退途中損失慘重
相比第一代十字軍突然亂入的時候,第二代十字軍們往往需要面對一個更加團結的穆斯林聯盟。在第二次東征開始前,那些來自東部的突厥軍閥,包括贊吉與努爾丁,就都在努力用各種方式整合敘利亞地區穆斯林的勢力。甚至計劃把位於敘利亞南部的大馬士革收入囊中。整個第二次東征無疑是穆斯林大反攻的預演。並繼而引發了更為著名和激烈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大事年表
1144 贊吉佔領埃德薩伯國。
1146 努爾丁繼承贊吉王位。聖伯爾納在韋茲來發出號召,由法王路易七世在和日耳曼皇帝康拉德三世率領十字軍展開第二次東征。
1148 包圍大馬士革失敗。康拉德和路易返回歐洲。
1149 努爾丁攻佔阿帕米亞,殺死雷蒙。
1153 鮑德溫三世佔領阿什凱隆。
1154 努爾丁佔領大馬士革。
1155—1156 雷諾洗劫塞普勒斯。
1158 鮑德溫三世重新佔領哈里姆。努爾丁在布塔哈戰敗。
1159 安條克承認曼努埃爾為君主。法蘭克人與拜占庭人聯合圍攻阿勒頗。拜占庭與努爾丁請和。
1160 雷諾被努爾丁俘虜。
1162 鮑德溫三世的繼承者阿馬爾里克一世繼位。
1164 努爾丁佔領哈里姆。
1167 希爾庫赫前去支援埃及。阿馬爾里克一世攻擊開羅。
1168 阿馬爾里克一世在埃及受挫。
1169 薩拉丁任埃及首相。法蘭克人與拜占庭結盟。包圍達米埃塔。
1170 阿馬爾里克一世在死海痛擊努爾丁,在加沙攻打薩拉丁。
1171 薩拉丁推翻開羅法蒂瑪王朝的哈里發。
1174 努爾丁和阿莫利一世去世。鮑德溫四世即位。薩拉丁攻佔大馬士革,開始爭奪敘利亞政權。
1177 薩拉丁敗於蒙吉薩,被鮑德溫四世擊敗(蒙吉薩戰役)。
1179 薩拉丁入侵泰爾。
1180 薩拉丁和鮑德溫四世休戰。
1182 薩拉丁進攻納扎萊特、太巴列、貝魯特。
1183—1184 薩拉丁佔領阿勒頗,劫掠撒瑪利亞和加利利地區。
1185 鮑德溫五世繼位,王位不久由居伊·呂西尼昂(呂西尼昂的居伊)繼承。
1187 薩拉丁在哈丁擊敗十字軍(哈丁之戰),攻克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圍攻戰)。
事件簡介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年-1192年),是由英格蘭王國、法蘭西王國和神聖羅馬帝國軍隊所組成的天主教聯軍,目的是收復被埃及(阿尤布王朝)穆斯林軍隊佔領的耶路撒冷。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在以少勝多擊敗突厥人後於小亞細亞墜水而死,神聖羅馬帝國軍隊隨即散去大半。英法聯軍經海路到達聖地,前進到阿卡。不久之後,英法聯軍的領袖發生糾葛,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因而下令撤回軍隊。理查一世雖然在與薩拉丁的戰鬥中取勝,但也因為國內政局問題和後勤兵力因素決定退兵。此後,埃及蘇丹薩拉丁與十字軍立約,准許非武裝的天主教朝聖者自由前往耶路撒冷朝聖,基督徒可以保留先前收復的領地,十字軍國家與伊斯蘭國家互開商路。
此戰因歐洲中世紀三大著名君主: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一世、法國國王“狐狸”腓力二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和伊斯蘭世界領袖薩拉丁而聞名。
主要經過
由德意志地區軍隊為主的神聖羅馬十字軍
1190年5月17日,神羅部隊經過戰鬥佔領了羅姆蘇丹國的都城科尼亞,將其洗劫一空(科尼亞戰役)。路上有時會碰到一些零散的阿拉伯輕騎兵的騷擾,除此以外一路上突厥人沒敢對這支大軍發動大的進攻。5月底,神羅部隊進入了亞美尼亞的奇里乞亞,從那裡,他們可以安全前往敘利亞了。然而,1190年6月10日一個酷熱夏天的傍晚,年近7旬的皇帝在騎馬渡過薩利弗河時,在依然冰涼的河中馬失前蹄。年邁的皇帝被重重地摔在一處岩石上,並因此淹死在河裡。
他的死被薩拉丁看作是安拉顯靈,沒有皇帝強有力的領導,條頓騎士戰鬥力巨減。其中一些人立即回家了,剩下的人乘船或走陸路去了安條克,在敘利亞神羅部隊因為一路的小戰鬥和酷暑損失嚴重,在安條克又遭到瘟疫的沉重打擊。
走到敘利亞北部的安條克時,只剩下了5000人。他們將老皇帝的屍體放在開水中煮沸,去掉逐漸腐爛的皮肉,只留下可以裝在袋子里的骸骨。殘存的帝國軍就在這袋嶄新的“聖物”感召下,趕到了南方的耶路撒冷王國境內。
只有一小部分人參加了圍攻阿克,當1191年1月20日,弗里德里希的兒子、斯瓦比亞公爵去世后,這支神羅的十字軍就徹底瓦解了。第三次十字軍的領導權落在了法國人和英格蘭人身上。
在帝國軍步履蹣跚地通過小亞細亞半島時,後來成為此次遠征主力的英法兩國十字軍,其實都沒有組建完畢。1189年的夏季,源自法蘭西的英國金雀花王朝,還在同名義是宗主的法國卡佩王朝對抗。已是暮年的英王亨利二世,不僅被年輕的法王菲利普二世針對,還慘遭法國妻子埃莉諾與兒子們的背叛。在遭遇突襲而死後,他的長子理查德繼位成為英格蘭國王。在幕後操控一切的菲利普,隨即拖著後來的獅心王一起,籌備東征的十字軍部隊。
獅心王理查德(Richard The Lionheart )是中世紀最偉大的騎士之一,符合騎士的每一條標準。他強壯而勇敢,是一個久經考驗的戰場指揮官。他高大英俊騎術、劍術俱精,喜愛詩歌,但對政治毫無耐心,對國家管理和日常事務也一樣無興趣。他時年33,剛登上王位,急於建立自己的豐功偉績。
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
菲利普·奧古斯都正好相反,是個優秀的管理者和政治家。他不喜歡錶面的榮譽和浪漫,也不喜歡戰爭。他身體不錯,但並不是很英俊,而且瞎了一隻眼睛。他只有25歲,但已經在位10年了。他的宮廷要比理查德的寒酸得多。
兩位執掌西歐大部分領地的君主,一起在國內徵收新的薩拉丁稅,並發動教會與地方貴族一起為自己背書。鑒於歷次十字軍行軍過程中的艱辛,他們一致決定需要走更為高效的海陸,避開危機四伏的陸上通道。英國人在自己的國內開始大量造船,而法王的巨額承包合同也被送抵了航海城邦熱那亞與比薩。前者將度過英吉利海峽與比斯開灣,抵達英王在法國西南部的領地阿基坦。再從這裡出發,繞過伊比利亞半島到馬賽集結。後者則會直接從熱那亞上船出發,與前者一起在西西里島會合。
到1190年,理查德一世麾下的8000英格蘭、威爾士與諾曼底軍隊,開始漫長的海上航行。他們在經過伊比利亞半島西部時,遭到了一次惡劣海況。部分英軍上岸后被葡萄牙國王桑丘一世說服,跑去圍攻穆斯林手裡的重要城市裡斯本。理查德自己則在7月於維茲雷會合法軍,渡河到里昂同法國宗主會面,敲定了去東方的具體路線后,再到馬賽去等待自己的主力抵達。
由於法軍的數量僅有2000,略少於理查德的英軍規模,所以在海上的航行較為順利。為他們服務的熱那亞人和比薩人,也比英王從國內外招募的雜牌船隊要更為專業。從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起,他們就不斷在地中海各地出擊,可謂是熟門熟路。
相比之下,英軍的船隊則由英吉利海峽兩岸的水手來共同承擔。為了彌補數量上的不足,英王還從北海對岸的丹麥和挪威招募來海員與船隻。但繞過伊比利亞半島的航行,依然非常艱辛。其中一半的航程暴露在信仰伊斯蘭的摩爾勢力控制區海岸。所以當他們在8月下旬抵達馬賽時,發現急躁的國王已經在半個月前就帶著800隨從出海了。奮起直追的他們,最終在一個月後趕到了西西里的重要港口墨西拿。這時的英軍艦隊,已經包括了180艘運輸用的帆船和39艘用於護航的槳帆船戰艦。
海上航行的另一個巨大風險是船隻相互分散。理查德的船隊不僅運載著兵士、裝備與馬匹,還有維持軍紀的巨額軍餉。船隊中還有被英王視為重要政治武器的女性貴族,也就是國王的親妹妹。結果,他們的船隻首先被強風吹散,並成為了西西里人的俘虜。
擔任海上運輸主力的柯克帆船
西西里的威廉二世國王已經為他們提供了船隻,但威廉死於1189年11月,繼承問題有爭議。西西里處在萊切的坦克雷德控制下,他將喬安娜女王軟禁起來,並截流了威廉留下來資助十字軍的經費。由於他的姑母康斯坦絲嫁給了巴巴羅薩的兒子和繼承人、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野心甚至高於乃父的亨利對西西里提出了繼承要求,唐克雷德忙於應付神羅的入侵,無暇顧及十字軍。
英格蘭人立即跟西西里人發生了爭吵。他們襲擊了一座小島,搶佔了希臘教士的房屋。坦克雷德於是將理查德的部隊拒之於墨西拿門外。1190年10月,當居民發生反對英格蘭人的騷亂時,理查德就在城邊修了一座堡壘。
理查麾下善於攻城的軍隊,在1190年的10月4日佔領了墨西拿。1190年10月8日,三位國王共同簽署了一項協議,唐克雷德給理查德20000盎司黃金,理查德和菲利普同意共同指揮十字軍,平分所得。還討論了理查德的婚事,計劃把菲利普的妹妹艾麗絲嫁給他,但以前有謠言說這個公主與他父親亨利二世有染,重視榮譽高於利益的理查德於是拒絕了這個提議。他的親愛的母親阿基坦的埃莉諾(就是那個路易七世的前妻)又給他撮合了另一門親事,那瓦爾郡主貝倫佳莉婭(Berengaria)。這自然使他與菲利普之間出現了不快。
他們在墨西拿過冬。在理查宣布延長與法王妹妹愛麗絲的婚期后,兩人第一次公開發生爭吵。不歡而散的結果是法軍船隊在第二年3月,先一步離開西西里,直接前往提爾,並在5月加入了圍攻海港城市阿克的聯合大軍。理查的船隊則故意晚一個月,在4月10日起航,並且再次因風暴襲擾而變得四分五裂,先在克里特停留,然後又到了羅得島。有2艘船沉沒了,但載著西西里女王喬安娜和理查德未婚妻貝倫佳莉婭的船安全抵達塞普勒斯的利馬索(Limassol)。這一次,負責運載他未婚妻與軍餉的船,相繼落入了塞普勒斯僭主科尼努斯之手。
理查德的十字軍在短時間內控制了塞普勒斯
塞普勒斯正處在一個反叛君士坦丁堡的希臘貴族伊薩克·杜卡斯·科穆寧(Isaac Ducas Comnenus)統治下,他憎恨所有法蘭克人,粗暴對待了喬安娜女王,女王害怕被抓作人質,拒絕上岸,她的船在港外停了一周,直到1191年5月8日,理查德也到了。
科尼努斯不僅扣押了理查德未婚妻,還將英軍的軍餉全部私吞。在面對隨後抵達島上的理查德時,這位僭主表現得客客氣氣,願意將人與財物都歸還給英王。但當他加強了自己堡壘的防禦后,便對英軍下達了逐客令。
理查手下的軍隊,在經年累月的西歐封建衝突中,都非常熟悉堡壘攻防戰。無論是威爾士邊區的徵召力量,還是弗蘭德斯來的城市雇傭軍,又或是海峽兩岸的采邑軍事貴族,都是熟悉戰爭的老手。他們的迅猛攻擊,很快讓塞普勒斯島上的希臘人意識到自己的軍事實力有多麼不堪。
理查德征服后的塞普勒斯島 成為了十字軍的一個重要中專站
伊薩克逃到附近。1191年5月11日,兩人見面會談,同一天,國王蓋伊、呂西尼昂的戈弗雷(Geoffrey of Lusignan)、安條克的波希蒙德和一些聖殿騎士也從聖地來尋求理查德幫助。
蓋伊在薩拉丁攻克耶路撒冷后被釋放,並為自己的江山而組織了一支成分複雜的新十字軍部隊。包括菲利普麾下的法軍在內的大量武裝,正在嘗試收復重要港口阿克。但沒有善戰的理查德與英軍,這座城市註定難以被攻克。蓋伊無疑希望理查德的軍隊,立刻到聖地去支援他的反攻大業。
因為菲利普剛一到提爾就加入了蒙福爾的康拉德那一派。於是理查德人多勢眾,決定拿下塞普勒斯。
12日,理查德與貝倫佳莉婭在利馬索舉行了婚禮,13日,英格蘭後援艦隊也到了。理查德開始征服塞島。伊薩克眾叛親離,5月底就投降了。理查德帶著戰利品於1191年6月5日出發了。塞普勒斯作為理查德的後方基地,從此成了十字軍國家的一部分。
菲利普在理查德沒到塞普勒斯時就抵達了提爾,他和蒙福爾的康拉德是堂兄弟,所以關係密切。兩人在1191年4月20日加入了圍攻阿克。菲利普下令製造攻城塔和其他措施,但沒人聽他的,大家都等著善戰的英王到來。
中世紀手抄本上的 阿克圍攻戰
漫長的圍困讓傳染病在軍營內橫行。經歷過1187年耶路撒冷之圍的西比拉女王與耶路撒冷大主教,都沒有熬過前一年的冬天。
理查德於1191年6月8日到了,立即接管了指揮權,他表現出了超常旺盛的精力。已經是鰥夫的前國王蓋伊,因妻子西比拉的病死而不再佔有王國繼承權的第一順位。理查德顯然支持蓋伊繼續擔任國王,並大力支持他發起的阿克圍攻戰。但法王與帝國卻站在西比拉的妹妹伊莎貝拉一邊,並為耶路撒冷王國尋覓好了新的男性執掌者。理查德顯然爭不過這些高舉政治正確的大陸貴族,只能以行動和實力說話。
理查馬上著手指揮部下用船隻的木材打造新的攻城器械。當理查與菲利普都患病時,雖然他的病更重,但他卻更快地回到陣地上。為了鼓勵攻城,他甚至下令花高價買從阿克城牆上挖下來的磚石。
但圍攻進展緩慢,薩拉丁一直在附近騷擾十字軍。到了7月初,阿克挺不住了,守軍同意投降,他們以薩拉丁名義簽署協議,釋放2000基督徒俘虜,交出20萬金幣的贖金並送回真十字架。他們派了一個人游泳去報告薩拉丁。然而薩拉丁也無法履行這些條件。至少真十字架已經不見了。
1191年7月12日城市移交給了十字軍。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是神羅部隊的首領,他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的代表,將他的軍旗插在了與兩位國王軍旗同等的位置上。但英格蘭人挑釁性地將他的旗丟進了壕溝,利奧波德記住了這件事。
在城內,各國統帥達成協議,蓋伊仍是耶路撒冷國王,但他死後康拉德和伊莎貝拉及其子孫將繼承他的王位。菲利普因患慢性病和與理查德不合,與康拉德在1191年7月31日回到提爾,1191年8月2日啟程回國了,但留下了勃艮第公爵和一部分法國部隊。
薩拉丁支付了第一筆贖金,但理查德並沒有按規定釋放戰俘。不久,由於薩拉丁未能滿足全部條件,他下令處決戰俘。1191年8月21日,包括婦女兒童在內的2700穆斯林被在城牆外當著薩拉丁軍隊的面處死了。薩拉丁在震怒之餘,也立刻下令處死一批基督徒俘虜,作為對英王的回禮。這引發了穆斯林軍隊的進攻,但被擊退。這些死者後來被伊斯蘭教追認為烈士。22日,得到醫院騎士團與聖殿騎士團增援后,理查德率軍離開阿克,向耶路撒冷前進。
薩拉丁部下的很多埃米爾已經厭倦了作戰,加上理查德的善戰,所以他不想採取進攻性行動,只是緊緊跟著十字軍,尋找敵人的失誤。理查德明白敵人的用意,他帶著軍隊,在8月的酷暑下保持著嚴格的紀律,沿海岸線南下,他的艦隊隨時進行補給。十字軍也避免遠離主力進行危險作戰。
支撐十字軍國家的重要力量 醫院騎士團與聖殿騎士團
為了應對擁有大量突厥式輕騎兵的薩拉丁軍隊,理查德下令11000多十字軍組成一個碩大的空心方陣。聖殿騎士團擔任開路先鋒,醫院騎士團在全軍最後位置上殿後。來自英格蘭、威爾士、阿基坦、弗蘭德斯和法國的大量步兵,成為掩護側翼的行軍縱隊。重步兵以密集陣列前進,掩護內側的弓弩手與輜重部隊。數量有限的英軍騎士同國王本人一起,也位於空心方陣的中心位置。全軍緊緊貼著海岸行軍,杜絕了被騎兵圍攻的危險,並從艦隊獲得支援和其他補給。
為了阻止理查德南下 薩拉丁竭盡全力
1191年9月7日,薩拉丁在阿蘇夫附近終於發動了進攻。必不可少的前哨襲擊戰中,突厥輕騎兵屢屢遭到十字軍步兵的頑抗。後者的弓弩手在重步兵掩護下,從容的向準備抵近射擊的敵人開火。無法撼動步兵陣線的穆斯林人,只能一次次重複無功而返的騷擾。他們甚至還出動標槍手去支援輕騎兵進攻,希望用標槍打擊前排的持盾步兵。但這些散兵游勇一樣在密集的弓弩火力下潰敗。
於是薩拉丁下令騎兵將攻擊重點放在十字軍的前衛與後衛兩部上。善於騎射的突厥人也奈何不了步兵陣列,卻能非常好的重挫武裝僧侶團的騎兵。尤其當薩拉丁全力進攻后,整個十字軍隊伍都被在雅法以北的阿蘇夫鎮附近停下來,進行防禦。殿後的醫院騎士團損失尤為嚴重,最終不得不違反理查德定下的不準擅自出戰命令,發起衝鋒。這個意外的失誤同樣讓穆斯林措手不及,大量部署在右翼的穆斯林輕騎兵被騎士們的衝鋒擊潰。
將錯就錯的理查德下令展開全線反擊。1200名十字軍騎士分為三隊,從左右兩翼及中央位置殺出,瞬間就摧垮了形成包圍之勢的突厥騎兵。他們在步兵火力的掩護下,利用薩拉丁一方出現的暫時性混亂,猛打猛衝。薩拉丁的埃米爾們嚇壞了,很多倉皇逃走,薩拉丁戰敗了。此戰穆斯林陣亡了七千人,包括32位埃米爾。薩拉丁在伊斯蘭世界的威望也被極大地削弱了。
十字軍疲勞了,需要休整。理查德的軍隊在阿蘇夫獲勝后,順利地佔據了屢次易手的海港雅法。理查德在雅法加強防守,作為進攻耶路撒冷的基地。由於經常發生暴動,他將塞普勒斯賣給了聖殿騎士團。
理查德繼續進攻,十字軍在需要休整的冬季出擊,向內陸的耶路撒冷挺進。因為裝備、戰術、戰鬥力上的差距,薩拉丁難以繼續用大兵團壓迫的手法來阻擋英王的前進步伐。但薩拉丁還是使出了堅壁清野的抵抗策略,通過整體遷徙沿途村鎮和填埋水井等方法,讓十字軍無法獲得任何補給。突厥騎兵則在外圍和補給線上,不斷襲擾,爭取最大程度地讓對手補給吃緊。1192年1月初,理查攻到離耶路撒冷12里處,但由於天氣惡劣被迫撤回。另一支穆斯林軍隊已經從埃及來增援聖城了,而且城防也加強了,他收復聖城的計劃越發困難。
理查德於是繼續自己的南進戰略,準備將戰艦停靠於港口阿斯卡隆。此舉的目的在於建立一個靠近埃及的海軍基地。一旦計劃成功實施,則十字軍就多了一個截斷阿尤布王朝在埃及和敘利亞兩地快速調動的前哨站。但薩拉丁在他的軍隊抵達前,就下令拆毀城市,讓這個計劃無疾而終。
許多法國騎士由於拿不到軍餉回國了,而且與他不合的康拉德仍受到很多當地騎士的支持。而阿克的比薩人和熱那亞人又發生了爭吵,他只得親自前往調解。更糟的是,他收到了消息,他的弟弟無地王約翰正在國內陰謀反對他,菲利普也準備對英格蘭重新開戰了。他必須立即與薩拉丁達成和約,趕回國內。
1192年4月理查德回到阿克,召集騎士們商討王國大計,幾乎所有騎士都提出支持康拉德,理查德適時轉變了立場,同意立康拉德為王,並要求他帶領他的騎士加入十字軍作戰。仍在提爾的康拉德聞訊,舉行了慶祝,因為王國終於擺脫了哈丁戰敗的罪人。但在4月28日,當康拉德與博韋(Beauvais)主教吃完飯後歸途中,他被“山中老人”派出的兩個刺客所殺。他的妻子伊莎貝拉嚇壞了,把自己關在城堡里,除了理查德外誰都看不見。理查德的外甥、香檳的亨利趕到提爾。大家於是宣布他為伊莎貝拉的丈夫,立他為王。他年輕,英俊,勇敢,很得人心,比蓋伊強得多。
亨利留戀自己在法國香檳的封地,猶豫了一下,但作為他的義務答應了。於是1192年4月30日,兩人訂婚,一周后完婚,亨利成了新的沒有耶路撒冷的耶路撒冷國王。
十字軍東征
作為補償,理查德讓買下了聖殿騎士團手中的塞普勒斯島作為他的王國,呂西尼昂家族從此統治塞普勒斯長達近200年。
薩拉丁家族內出現了叛亂,他不得不去處理。5月,理查德南下攻佔靠近埃及的達勒姆鎮。理查德成為了第一個將戰略重心完全對準埃及的十字軍領袖。
然而如此超前的戰略意識,卻不能為十字軍中的其他領袖所認同。勃艮第公爵不願意將自己的人馬繼續置於英王麾下,也非常害怕深入埃及后遭到決定性慘敗。為此,他強烈建議直取耶路撒冷。爭論最終引發的了不可調和的意見分歧,勃艮第人的部隊自行脫離隊伍,理查德的英軍也就只能放棄對埃及的圖謀。
6月7日,他在城外遭遇了薩拉丁。兩軍僵持了1個月,理查德不敢冒險攻城,薩拉丁也不敢冒險野戰。7月4日,英王最後決定撤退,回到雅法,與薩拉丁展開了和談。他已經無心戀戰了,在和談期間他就前往阿克,準備一旦達成和約就立即回國。
然而,薩拉丁趁他不在之際突襲雅法,雅法經過3天抵抗陷落了。穆斯林軍隊大肆洗劫屠殺。守軍借著敵人燒殺之際退入城堡繼續抵抗,直到薩拉丁重新恢復了軍隊的秩序。理查德必須與薩拉丁進行一次決戰,才可能獲得和平。
為了及時趕到雅法,他只帶了80騎士、400弓箭手和約2000步兵,於1192年7月31日急行軍(據說是乘船行進)到了雅法,此時守軍代表已經在薩拉丁帳篷里談判投降事宜了。但當守軍看到他來了后,大受鼓舞,立即突圍,穆斯林軍隊正分散著,對他的到來大為驚訝。理查德解了圍進城,而薩拉丁在數里之外才重新將部隊組織起來。
十字軍東征
雙方又開始和談,但仍無法達成一致。1192年8月5日凌晨,薩拉丁以主力對理查德的小部隊發動了進攻,企圖在英軍主力從凱撒里亞到來前一舉將其殲滅。理查德只有54名能戰鬥的騎士和15匹馬了,他將騎士和步兵在城外一字排開,在陣地前豎起一些樹樁以延緩穆斯林騎兵的衝擊,他的士兵們將盾牌豎在地上作為移動的牆,將長矛也頭朝外插在地上。他在兩個步兵間安排一個弓箭手。
穆斯林發動了7次千人規模的衝鋒,都被擊退了。下午,理查德帶著他的十幾個騎士竟然發動了反擊,薩拉丁驚奇地看著如此少的人進攻如此多的軍隊的情景,不禁大為驚嘆。當理查德的坐騎被打死後,薩拉丁又給他送去了2匹好馬,說,如此英勇的戰士不應該沒有馬騎。
到了傍晚,十字軍守住了陣地,薩拉丁退回耶路撒冷。理查德因為敵眾我寡無法追擊,而且他發燒病倒了。薩拉丁給他送來高山頂上采來的新鮮冰雪、水果,但在和談上依然不讓步。
法王和帝國貴族 對理查德的戰績非常嫉恨
事件結果
最後,1192年9月2日,雙方終於簽訂了和約。浪漫的理查德曾想將妹妹艾麗絲嫁給薩拉丁的弟弟,把耶路撒冷作為給新郎新娘的禮物。但聖城最後仍保留在穆斯林手裡,基督徒可以自由出入聖地朝聖。十字軍在海岸地帶的城鎮、除阿斯卡隆外仍歸基督徒所有。阿斯卡隆交給薩拉丁,但不設防。雙方在巴勒斯坦休戰5年。
大事年表
1187 泰爾大主教號召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和英王“獅心王”理查一世率領。
1188 除了的黎波里、泰爾和安條克外,薩拉丁佔領法蘭克人的全部領土。
1189 居伊·呂西尼昂(呂西尼昂的居伊)包圍聖-讓-阿克。
1190 腓特烈一世進入小亞細亞,佔領科尼亞,后溺死。
1191 腓力二世和獅心王理查率十字軍東征。理查攻克塞普勒斯,佔領阿卡。薩拉丁在阿蘇夫會戰戰敗。
1192 居伊·呂西尼昂(呂西尼昂的居伊)從理查手中獲得塞普勒斯。出身香檳區的亨利二世成為耶路撒冷國王。泰爾的領主德·蒙特菲拉特,被阿薩辛派刺殺。理查在雅法打擊薩拉丁,挫於耶路撒冷城前,返回西方。後於奧地利被俘。
1193 薩拉丁去世。
1194 阿馬爾里克二世繼承居伊·呂西尼昂(呂西尼昂的居伊)的塞普勒斯王位。
1197 亨利二世去世。重新佔領貝魯特。伊貝蘭(Ibelin)的約翰一世成為領主。
十字軍進入君士坦丁堡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年—1204年)由教皇英諾森三世發動,目的本是要通過進攻穆斯林阿尤布王朝的埃及,作日後行動的基地,來解救被穆斯林控制的耶路撒冷。十字軍主要由法國和北義大利城邦組成,在沒有足夠的金錢付給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況下,十字軍按威尼斯共和國貴族將領的建議轉去攻打扎拉城(現克羅埃西亞的扎達爾)。
當時,威尼斯的總督名為恩里科·丹多洛,為一名失明的人,根據史學家記載那時他已逾八十,帶著威尼斯的商船隊跟著十字軍一起前進,他向十字軍保證可以幫忙解決錢糧的問題,但另一方面,他也利用十字軍佔領匈牙利的扎拉,此時,一個轉機徹底改變了這次十字軍東征的命運,一位名為小阿列克修斯的東羅馬王子要求丹多洛總督幫他奪回東羅馬帝國王位,並換取幫忙付給十字軍欠威尼斯商人的糧錢的承諾,於是,丹多洛利用這東羅馬國內的糾紛轉而進攻君士坦丁堡,最終在1204年4月13日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對城中居民搶劫和破壞后血腥屠殺三天。
大戰過後,威尼斯共和國佔去原東羅馬帝國八分之三的領土(包括愛琴海,亞得里亞海沿岸許多港口和克里特島)。而十字軍則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國和兩個附庸於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國的國家,分別是雅典公國和亞該亞侯國。1261年,拉丁帝國被推翻,東羅馬帝國復國。
主要經過
聯軍船隊便輕鬆地通過了毫不設防的拜占庭領海,在1203年7月抵達君士坦丁堡。在熟悉地形的威尼斯人的指引下,他們選擇登陸加拉太半島,從脆弱的金角灣發動進攻。
君士坦丁堡
威尼斯人在洶湧的水流中衝上了灘頭,打開擋板放出法蘭克騎士。熱血沖腦的法蘭克騎士一下船就由臉色發青恢復到活力充沛,他們牽出自己的戰馬後,立刻在隨從協助下跨上馬背,拽著長槍對拜占庭軍發動了衝鋒。
拜占庭軍被殺得措手不及,來不及結成陣形就丟盔卸甲地逃往加拉太南部,控制金角灣鐵鎖的「加拉太塔」要塞里。
現存的加拉太塔是熱內亞人於1348年返回君士坦丁堡重修的新塔,但是舊塔的高度也僅僅比新塔要矮十公尺而已,不難想像當年的十字軍將士看到此塔時的愕然神情。
加拉太塔有個別稱叫「熱內亞堡壘」,因為熱內亞人為了鞏固自己在君士坦丁堡的勢力,而以西歐最先進的攻城守城技術,武裝並建造了這座高達五十公尺、城壁厚達兩公尺以上的巨大要塞,此塔配備有弩炮、投石機、希臘火放射器,並從加拉太區牽起一道通往君士坦丁堡的巨大鎖鏈,用以攔阻船隻沖入金角灣。
雖然後來加拉太塔在本次戰役中被第四次十字軍攻陷並破壞,但當熱內亞人在君士坦丁堡重獲勢力,以及培拉區租借權后,又於1348年重修了加拉太塔,這一次高達六十公尺、城壁厚3.75公尺,地基深達16公尺,並配備有新式大炮作為武裝。可以說,加拉太塔是拱衛君士坦丁堡的戰略鎖鑰。
法蘭克騎士原本著急地趁勝追擊潰走的拜占庭軍,但卻因為加拉太區的地勢是向塔逐漸增高的緩坡,騎士們不知不覺間成為了塔中駐守的熱內亞傭兵瞄準的絕佳標靶。
待接近到射程距離之後,熱內亞弩兵的利箭齊射,致命箭雨射得十字軍人仰馬翻,一時之間陷入不利狀態;但威尼斯艦隊從海上以各式艦載式弓弩炮實行岸轟,在進行了大約半天的炮擊后,於十一日傍晚法蘭克騎士跳下馬背,以徒步狀態對殘破不堪的加拉太塔發起衝鋒,湧入要塞之內格殺了剩餘的拜占庭軍與熱內亞傭兵。
加拉太塔淪陷后,騎士們又連夜趕工不眠不休地切斷金角灣鐵鎖和水際的阻礙樁,終於在七月十二日凌晨打開了金角灣,以供威尼斯艦隊駛入。
至此,十字軍取得了進攻君士坦丁堡的橋頭堡,統帥們集結於加拉太的臨時司令部,討論接下來的進攻方略。一部份騎士提出意見,指出從加拉太區眺望君士坦丁堡,發現拜占庭人連海岸也都修了城牆,看起來並非那麼容易登陸;但是丹多羅激勵他們,畢竟臨時加蓋的海岸城牆比起正面的提奧多修斯牆要矮上一半,從海面上進攻無疑是較為簡單的戰法。
孟菲拉特侯爵提案,由他率領一半的部隊登陸金角灣深處的布拉赫奈宮所在的布拉赫內區,協同威尼斯艦隊裡外夾擊一小段提奧多修斯牆,而這個戰略很快就獲得了一致通過。
於是威尼斯艦隊趁夜輸送了孟菲拉特侯爵率領的三千五百名十字軍將士,登陸金角灣內側,並將攻城武器與紮營設備一併登陸,當拜占庭人發現時,法軍早已在君士坦丁堡的北側城牆外結成堅強營寨,雖嘗試派兵加以驅逐,但卻屢屢被十字軍打退。
同時,丹多洛總督正在積極籌備攻城作戰,威尼斯水手拆除了槳帆船上易於著火的帆布、索具,在甲板上灑上一層厚灰,於船殼外包裹了浸濕的毛皮與石棉,好用來防範著名的希臘火攻擊。經過一周的準備,七月十七日時,威尼斯艦隊與十字軍同時發動了總攻擊。
法蘭克人操作著威尼斯艦隊上拆下來的攻城武器,不停轟擊提奧多修斯牆;同時威尼斯的平底登陸艦則披著鐵甲裹著防火墊,冒著猛烈箭雨和希臘火攻擊,裝載陸戰隊員橫越金角灣,準備強行登陸君士坦丁堡。
由於威尼斯登陸艦事前有作好防火對策,所以拜占庭希臘火的攻擊成效有限;等到接近海岸城牆時,威尼斯登陸艦架起大約12公尺高的雲梯,讓士兵衝上海岸城牆展開肉搏戰,在戰況最佳時,威尼斯海軍攻陷了25座海岸城塔,並在城區內殺燒擄掠,縱火焚燒市街,但是拜占庭皇帝以勇猛著名的瓦蘭吉衛隊(Varangians,由北歐和俄羅斯地區的維京戰士組成的傭兵集團)出擊之後,威尼斯人被殺得丟盔卸甲逃回船上,坐鎮旗艦的丹多洛總督聽聞消息,震怒地帶領艦隊高官組成督戰隊登陸,好不容易才阻止了崩潰進一步擴大。
所幸此時戰況好轉,由於法蘭克騎士近乎魯莽的勇猛,他們不可思議地正面攀上了提奧多修斯牆,這迫使拜占庭軍把主力的瓦蘭吉衛隊調回北方戰線。拜占庭皇帝阿列克謝三世親率七千五百人前往迎擊,但卻被法蘭克騎士的豬突猛進打退,這對守軍的民心士氣還有皇帝本人的戰鬥意志都造成了極大打擊。
除了軍民對於現任皇帝阿列克謝三世的無能、不信賴與皇帝缺乏正當性之外,長年的腐敗和財政的透支,腐蝕了陸海軍的作戰士氣,除此之外流亡並主導這次君士坦丁堡攻防戰的阿列克謝王子,也對分化了城內軍民意見起到了一定程度作用。
七月十八日晚上,阿列克謝三世搜颳了宮中的大量財寶(大約價值二十萬馬克的一千磅黃金),拋下城中數十萬軍民百姓,偷偷搭船從君士坦丁堡南岸的方向,潛逃到色雷斯去了。日後阿列克謝三世在尼西亞帝國被逮捕並軟禁於修道院中。
失明的伊薩克二世也被首都民眾釋放並恢復統治,他的兒子、也就是引狼入室的阿萊克修斯被順利加冕為共治帝--阿歷克塞四世·安格洛斯。
攻上君士坦丁堡城頭的十字軍戰士
雖然伊薩克父子成功復仇,但自己又很快就陷入絕境。一面是承諾給予聯軍的報酬無法如數支付,另一頭還有長期憎恨西歐人和政府苛捐雜稅的民眾更是難以安撫。君士坦丁堡四分之一的市區被破壞、艦隊與士兵死傷殆盡。
儘管阿萊克修斯四世瘋狂搜刮教會財產並徵收新稅,卻只湊夠了10萬銀馬克交給對方,也沒有兌現提供補給和援軍餘下承諾。
因此,十字軍領袖們極為不滿,認為阿萊克修斯四世毫無誠意,還拒絕了後者分期付款或抵押土地償還的提議。更加危險的是,拜占庭人與西歐人之間的敵對情緒變得極為強烈,雙方的衝突導致首都頻繁發生暴亂和火災。;最嚴重的一次衝突發生在1204年十二月,當時幾名喝到爛醉的法蘭克騎士縱火燒掉了君士坦丁堡城內的清真寺,火勢擴大延燒到薩拉森人與猶太人居住的貧民區市街,結果使一萬五千名市民成為無家可歸的難民。唯有教皇英諾森三世,難得對前線的他們予以支持,堅持要求皇帝兌現諾言、並允許十字軍採取必要的行動。
入城后大肆狂歡的十字軍
阿列克謝三世殘黨的領袖慕特索夫洛(Mourtzouphlos)似乎也察覺到這種民氣可用,於是暗自煽動市民襲殺威尼斯與法蘭克官兵,難民們憤怒地在街上襲擊落單的十字軍將士,並縱火破壞威尼斯商館。大多數君士坦丁堡市民想要乾脆把第四次十字軍趕走,不付賬就是不付賬。
阿列克謝四世於是被挾在十字軍與抗戰派市民之間,成了不知如何是好的夾心餅乾,他只得央求丹多洛總督與孟菲拉特侯爵,請他們將十字軍暫時撤往城外好減低市民的不滿。十字軍方面勉強接受了這個提案,分別撤往布拉赫內區的攻城營地和金角灣對岸的加拉太區,並且賠償了一部份災民的損失,還維修了後來令他們攻的非常辛苦的君士坦丁堡城牆,但這些亡羊補牢的舉動沒能挽回民心。
丹多洛總督也注意到了君士坦丁堡內部不穩的政情,就判斷出拜占庭帝國似乎沒有付帳的打算了;於是丹多洛密令小他六十歲的獨子拉尼爾·丹多洛(Ranier Dandolo)返抵威尼斯,去率領一支增援艦隊,裝載更多攻城武器速速趕來君士坦丁堡,以備有事發生時能夠有足夠實力應變。
一如丹多洛總督的預料,處於不穩氣氛下的君士坦丁堡真的發生了動亂,事變發生在1204年一月27日。這天,拜占庭的強硬派領袖慕特索夫洛派出七艘火船襲擊君士坦丁堡碼頭,趁著威尼斯人與法蘭克人忙於救火之際,發動政變軟禁皇帝阿列克謝四世與其父艾薩克二世;十字軍方面搞清楚狀況之後,譴責慕特索夫洛的做法,要求釋放阿列克謝四世,結果反倒使得慕特索夫洛在2月加冕為阿歷克塞五世·杜卡斯。聯軍則因缺乏補給而開始在城市周邊大肆劫掠,並且拒絕了阿萊克修斯四世的求救。
十字軍與拜占庭人之間經常爆發各類衝突
隨後,阿萊克修斯五世開始集結軍隊,攻擊四處尋找補給的十字軍。但攻勢被挫敗,新皇帝也險些被殺。他在當年2月試圖與丹多洛總督議和,但他拒絕接受威尼斯人的苛刻要求。於是就處死了阿萊克修斯四世,並驅逐了首都的所有西歐人。聯軍領導人這才匆匆決定,再度攻佔君士坦丁堡,並且萌生出瓜分拜占庭領土的新計劃。
公元1204年4月8日,聯軍二度圍攻君士坦丁堡。
鑒於上一次遭到威尼斯人從金角灣攻打,以致君士坦丁堡城破的慘痛經驗,這一次拜占庭軍從一開始就加強金角灣側的防禦,並在沿岸布下了許多暗樁,導致威尼斯第一波登陸艦靠近時進退不得,接著遭到弩炮與希臘火攻擊而死傷慘重。
法蘭克人的攻擊也沒討到便宜,雖然他們勇猛作戰,但是瓦蘭吉衛隊的武勇亦不輸西歐騎士,連續幾天攀城肉搏的結果是不分勝負。
四月九日,帶領威尼斯本國趕來的增援艦隊司令拉尼爾·丹多洛見到此一情況,提出新戰術,也就是將平底登陸艦跟槳帆戰艦以鐵鏈相連,組成「連環船」,划槳手們以特製的長鐵斧去砍伐暗樁,以提高在充滿障礙水域中的突破力和生存性。同時,增援的六十艘艦艇和四千水手適時地填補了先前戰鬥的損害,威尼斯人將攻城武器陸續組裝起來,等待時機到來。
二度圍攻君士坦丁堡的十字軍
四月十二日,天上吹起強勁北風,恩里克·丹多羅見機不可失,遂命令所有威尼斯水手與法蘭克騎士登船,乘著風勢一舉沖向君士坦丁堡。相較於先前有條有理的攻城戰,這一次十字軍的攻擊可說是極為大膽地孤注一擲,威尼斯艦隊挾帶著極快速度沖向岸際,驚慌的拜占庭軍立刻發射希臘火,但他們沒有料到北風將希臘火燃起的濃煙與灼熱空氣吹回城內,反倒使守軍陷入一片混亂。
趁著拜占庭軍的防備出現漏洞,許多威尼斯戰船與登陸艦毫無減速之意地一頭撞上城牆,海岸城牆傾倒崩塌,到處發出轟然巨響,岸際堆滿擱淺艦艇,金角灣上則被希臘火染成一片火海。
最早爬上城塔的人是法蘭德斯伯爵包德溫,他帶著同鄉的七十位騎士殺退瓦蘭吉衛隊,攻陷布拉赫內區,並打開提奧多修斯牆的大門,豎起十字軍大旗;不讓法蘭克人專美於前,威尼斯戰艦也撞毀了四座城塔,從船上跳下來的威尼斯兵宛如餓虎撲羊地沖入市區內展開劫掠。
攻擊也製造出遍及全城的火災,迅速瓦解了剩餘守軍的抵抗意志。到4月12日夜,眼見無法說服瓦蘭吉衛隊繼續作戰,阿萊克修斯五世只得帶著少數軍隊逃離首都。後者也在13日向十字軍投降。
事件結果
君士坦丁堡完全陷落,十字軍和威尼斯人在隨後的三天內徹底洗劫了這座城市,奪取了價值高達90萬銀馬克的戰利品。聖索菲亞大教堂被洗劫一空,皇家圖書館被縱火燒毀。即使是非常厭惡拜占庭人與希臘正教、積極擁護拉丁帝國建立的維拉哈都因,也對這種史上空前的駭人暴行感到震撼,他提到「造成的損失就連最精於算數的威尼斯人,都無法準確估計」。
當殘存的拜占庭官員和守軍撤離首都后,中央政府崩潰的拜占庭帝國便已不復存在。
顯然,1204年的十字軍攻佔君士坦丁堡事件,是由諸多因素共同導致的偶然事件。與履行諾言的十字軍相比,濫開空頭支票無腦求助外敵、卻又無力控制局面的阿萊克修斯四世,或許才應對這一事件承擔更大的責任。
更重要的是,早在十字軍入侵之前,拜占庭帝國就已經被頻繁的內亂和邊境襲擾折磨得奄奄一息。也沒有可靠的盟友,能夠幫助自己化解危機了。在軍隊遭到削弱、國庫已經枯竭的情況下,既不能在戰場上擊敗十字軍、也不能用金錢換取和平。可以說,正是拜占庭帝國的內部紛爭給了十字軍乘虛而入的機會、並使它落得任人宰割的下場。
再度攻上君士坦丁堡城頭的十字軍戰士
1202 英諾森三世發動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1203 伊薩克二世複位,與其子阿歷克塞四世同為皇帝,並竭力搜刮貢稅,以償付十字軍的錢款,引發君士坦丁堡市民暴動。
事件簡介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1217年—1221年),是受教皇所支配的最後一次十字軍。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諾森三世要求信徒組建一支新十字軍。不過,此教令得不到歐洲的君主們的支持。於是,教皇要求教士進行佈道宣傳,將信徒、社會地位較低的貴族和破落的騎士加入十字軍。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蘭大堂主持召開了宗教會議,宣布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為目標的十字軍,通過戰勝埃及的穆斯林王朝進而重新奪取耶路撒冷。
1217年,十字軍先到地中海東岸的十字軍城市阿卡開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國年邁的皇帝約翰、塞普勒斯的于格一世和安條克公國的王儲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間,十字軍按慣例沿途擄掠。在1218年6月,開始包圍達米埃塔。但在幾個月的戰爭中,疾病困擾著十字軍。適逢此時,穆斯林蘇丹阿迪爾死了。1219年11月,達米埃塔失守。十字軍終打開了勝利之門。
1221年,十字軍企圖進攻開羅。戰役中,穆斯林軍隊藉尼羅河水截斷十字軍的路,並包圍十字軍。9月,穆斯林收復達米埃塔。第五次十字軍戰爭終告失敗。
由耶路撒冷國王德·布里埃納,以及匈牙利國王安德烈二世率領。1217敗於塔波爾山。
主要經過
1216年,約翰得到了第五次十字軍發動的消息,他與穆斯林的和約在1217年到期。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在組建初期比較順利
1217年8月23日,安德魯二世率領十字軍開始登上威尼斯人準備的艦隊。鑒於第二次十字軍的失敗與第三次十字軍的部分成功,走海路的模式已經得到了一致認可。這樣就可以避免效率低下的陸地進軍,迴避小亞細亞半島上的尼西亞希臘人與羅姆突厥人襲擊。
為了不再因資金不足而被威尼斯商人要挾,教廷在謀划階段就動足了腦筋。不僅宣布參與者將會得到救贖,連出資捐助者也享有同樣的期許。當然,包括匈牙利國王在內的大小貴族,也在肉身參與的同時,自掏腰包支付了一部分費用。
同時,為了避免威尼斯人與騎士領主們再次變卦,作為教皇全權代表的加爾瓦尼大主教也一併前往。他不僅是教廷派駐十字軍部隊的監軍,也具有重大決策方面的一票否決權。
匈牙利國王 安德魯二世
第三次東徵結束后十字軍就一致認可了海路進軍的必要性
這年10月9日,十字軍來到了作為中轉站的塞普勒斯島。在英王理查一世出售該島的所有權后,這裡大部分地方就成為了前耶路撒冷國王蓋伊(呂西尼昂的居伊)的領地。同時,著名的醫院騎士團和威尼斯共和國,也在島上設有獨立的分支機構。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前後的聖地基督教勢力
因此,塞普勒斯就成為了十字軍在東方的最重要基地。一行人在那裡得到了寶貴的休整時間,並補充了淡水等補給品。蓋伊的繼承者塞普勒斯國王于格和島上的醫院騎士,也自動加入了這支十字軍。他們的經驗是軍中大部分士卒所缺乏的。
此後,重新起航的艦隊抵達了當時的耶路撒冷王國首都——阿克港。當地已經是新國王約翰的自留地,並有堅持戰鬥的聖殿騎士和條頓騎士支持。一次重大會議也在當地召開,連安條克公國的博希蒙德四世也趕來參與。在大局面前,原本已經分崩離析的各聖地勢力,暫時又聯合到了一起。所有人都同意主動出擊,抓住不可多得的戰略機遇。
在天主教歐洲忙於內部傾軋的時候,他們在聖地的傳統對手也每況愈下。由薩拉丁親手建立的阿尤布王朝,已經在他死後出現了地區分化。當第五次東征的十字軍在黎凡特登陸后,阿尤布勢力僅僅依靠著薩拉丁的後繼者阿里-阿迪爾在維持。
阿迪爾在其統治的大部分時間裡,享受著同十字軍勢力的脆弱和平。他主張與阿克等港口城市通商,以降低十字軍王國的戰爭慾望。同時,因為十字軍勢力的長期存在,敘利亞地方派們也必須仰仗開羅的宮廷支持。並非阿尤布嫡系的各敘利亞穆斯林勢力,則嘗試兩頭要好處。同十字軍貿易換匯,並享受埃及蘇丹的軍事保護。三方在20年裡保持著微妙的平衡,但教皇主導的第五次東征,終究在1217年打破了這個局面。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前後的聖地基督教勢力
11月,安德魯二世指揮著大部分十字軍開始朝著耶路撒冷方向前進。厲兵秣馬的他們,擁有超過1萬人的騎士和各類騎兵,以及至少同等數量的步兵。有了哈丁之戰與阿爾蘇夫戰役的前車之鑒,十字軍沿途都靠著約旦河的水源前進。重步兵被要求組成數個碩大的空心方陣,將弓弩手、騎士和輜重都保護在當中。敘利亞本地的輕騎兵和突厥雇傭兵,則策馬在四周警戒。這種做法雖然會影響行軍速度,但保證了大軍的安全。
10日這天,十字軍抵達了約旦河與加利利海邊上的重鎮--貝特賽達。這是阿尤布王朝在當地的眾多堡壘之一。蘇丹阿迪爾的軍隊也已經完成集結,準備攔截行動遲緩的對手。但他們的數量不足以壓制數萬十字軍,承平日久也消磨了他們的戰鬥技能和意志。當阿尤布人使用薩拉丁時代的經典突厥戰術時,發現大量的弓騎兵對於嚴陣以待的十字軍沒有太大效果。後者的遠射部隊,在前方的人肉盾牆掩護下,展開從容不迫的還擊。數目有限的古拉姆重騎兵和城市步兵,也無法撼動步兵陣線與騎士集團的反擊。覺得局勢不妙的他們,迅速放棄了正面抵抗,撤退到城市和附近的要塞中固守待援。
十字軍原本有希望擴大戰果,但後勤的調度失誤還是葬送了野戰成果。長期的戰亂,已經讓巴勒斯坦地區的樹木資源變得非常有限。製作攻城武器的木料,都需要從後方運輸。但這一工作的緩慢,讓十字軍無法攻克黎巴嫩和泰伯山上的穆斯林要塞。長期的圍困和集中駐紮,反而引起了疾病的流行,安德魯二世也因此病倒。
1218年年初,安德魯二世萌生了退意。他帶著擊敗穆斯林軍隊的威名和從戰區附近搜羅來的古代文物,返回了匈牙利。匈牙利人為主的十字軍部隊,也一併踏上了回鄉之路。知道無法繼續下去的塞普勒斯和安條克人,也只能無功而返。第五次東征的第一階段就這樣草草結束。
阻擋十字軍的最大勢力 薩拉丁建立的阿尤布王朝
作為對偏離了正道的第四次十字軍後果的態度,英諾森三世最終寬恕了洗劫君士坦丁堡的騎士們,恢復了他們的教籍,但對於收復聖地的大業,他並沒有善罷甘休。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忙於指導對異端阿爾比派和在西班牙的十字軍,直到1215年,這些運動告一段落,他在自己權力的頂峰、第四次拉特蘭會議上宣布發動新的十字軍。然而第二年,他還沒來得及看見十字軍的發動就去世了。
他死後3天,選出了新教皇洪諾留三世(Honorius III)。霍諾留斯立即寫信給各國君主,一些法國和德國騎士響應了號召,弗里斯蘭人同意派艦隊參加。1217年,這支十字軍在義大利集結過冬。
本應宣告結束的東征,在原班人馬離開后又迎來了第二批執行者。1218年4月,神聖羅馬皇帝派來的小股援軍抵達了阿克,隨行的還有荷蘭伯爵威廉帶領的低地部隊和弗里斯蘭艦隊。除了德意志地區的騎士外,不少是來自自由城市的雇傭軍騎兵和步兵。
十字軍騎士 步兵與敘利亞本地的基督教輕騎兵
這支新生力量,並未立刻重複前人的嘗試路線。考慮到軍中的大部分成員,已經從擅長策馬衝鋒的武士,變為了適宜防禦作戰的城市雇傭軍。他們也不準備冒風險再直接進攻耶路撒冷。阿尤布的軍隊在前一波人撤走後,已經加強了對黎巴嫩等地的控制。強行闖關的結果,不會有多麼好看。
威廉等人便向耶路撒冷國王約翰和安條克公爵博希蒙德,兜售起自己的戰略創新。十字軍即便拿下耶路撒冷也難以堅持防禦。阿尤布人一面調集軍隊增援北方,一面開始拆除聖城的所有防禦工事。所以,不如由海路另闢蹊徑,直到近東穆斯林勢力的大後方埃及。如果摧毀了阿尤布在開羅的宮廷,敘利亞地方派便群龍無首。政治、經濟和意志力上的摧殘,將比軍事打擊本身更有成效。
當然,為了在遠征時期保護聖地的基督教地盤,他們還需要新的人手。但奇里乞亞的亞美尼亞人,暫時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援兵力。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人也因路途遙遠,無力出兵。
於是,通過安條克公國與亞美尼亞人的幫助,十字軍聯繫到了往日的對頭——羅姆蘇丹國。後者開始厭倦了同十字軍的衝突,並非常忌憚阿尤布王朝的擴張。因此,突厥人同意南下敘利亞,主動劫掠阿尤布王朝的城市。十字軍的首次入侵埃及計劃,便得以順利實施。
5月24日,他們離開阿克駛往尼羅河三角洲。1218年5月27日,從阿克港起航的十字軍部隊,突然抵達了埃及的尼羅河口。
他們並不準備攻打更大規模的亞歷山大港,而是直接瞄準了東面的港口杜姆亞特(達米埃塔)。因為這樣所需的兵力更少,但位置更靠近聖地。
十字軍沿著約旦河南下 挺進到加利利海附近
雖然因為天氣原因,義大利人駕駛的船隻是分散抵達的,但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對此更加缺乏防範。持續了好幾天的漫長登陸,就在幾乎毫無阻攔的情況下完成。當後續部隊抵達時,白天上岸的小規模先鋒,已經建立了一個建議的設防陣地。他們在6月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忙於構築更大規模的營地,並準備下一步的戰鬥。零星的守軍騷擾,在萬人級別的十字軍看來並不是什麼問題。
6月24日,十字軍開始向內陸的杜姆亞特城挺進。大部人沿著尼羅河的支流前進,其餘人則通過水路進發。阿尤布人在河口位置建立的防禦高塔,擋在了他們面前。除了這座要塞和安裝在頂層的配重投石機外,還有一條鐵鏈封鎖了水道。十字軍在嘗試從水上接近塔樓時,發現水位太淺,會讓海船擱淺。於是,原計劃的快速挺進,就成為了漫長的圍困。已經有所準備的阿尤布人,用各種遠射武器抵抗,挫敗了數次強攻。
一直到8月24日,十字軍才將改造好的攻城船開到高塔要塞附近。他們將2艘柯克帆船做了改造,合併成一個浮動的木質平台,平台之上有新建的塔樓和雲梯。即便在守軍火力覆蓋的淺灘處被擊沉,也足以起到致命的效果。十字軍還在上層的木質結構外,覆蓋了浸濕的獸皮,預防守軍的火攻之策。終於,堅守了兩個月的高塔,在第二天宣布投降。
聖殿騎士與阿尤布王朝騎兵的戰鬥
接著,十字軍繼續逆流而上,攻打已經得到了阿尤布動員力量增援的杜姆亞特主城。城中的60000-80000居民,大部分都已經撤離。數千守軍則進駐了不大的城市。阿尤布人的機動力量,則在城市外待機而動。城市本身由一條護城河包圍,內側還有三道城牆保護,28座前後交錯的塔樓,為守軍提供了極佳的火力覆蓋。
由於薩拉丁時代開始用外族部隊替換本地的阿拉伯軍事力量,所以阿尤布軍隊在戰鬥力提升的同時,也在規模上有了縮減。在大量野戰軍趕往敘利亞作戰時,阿迪爾只能通過動員民兵組織和自己留在開羅的精銳應付。杜姆亞特則成為了非常關鍵的棋子,足以拖住規模龐大的十字軍部隊。他甚至下令將船隻拖到港口處自沉,以便堵塞敵人的水路通道。所以十字軍在正式攻城前,需要花不少精力來疏通水域。在發現這種做法會遭到守城部隊的火力覆蓋后,他們就轉而疏通一條已經廢棄的運河,用作通向城市的新路線。
十字軍也在等待義大利艦隊的增援,弗里斯蘭人這時候等不及回家了,引起了大家的不滿。
後世人所繪的荷蘭伯爵 威廉一世
9月,當瘟疫和補給品精確問題浮現后,來自教廷的監軍也一併抵達。新來者以阿爾巴諾主教[紅衣主教佩拉吉烏斯(Pelagius)]為首,開始準備接管耶路撒冷國王約翰的指揮權。由此引發的各種扯皮,大大拖累了正在進行的土木作業。
9月,十字軍開始向城牆發動進攻。10月,尼羅河西岸的阿爾-卡米勒兩次企圖打破對岸十字軍的營地,均遭失敗,不得不修築工事、在河裡沉船以自保。
11月,十字軍無法過河,於是他們重新清理了一條久已廢棄的運河,企圖用船沿河而上進攻達米埃塔的另一側。
但等到11月的冬季臨近,運輸補給的船隊又遭遇了風暴襲擊。總攻被迫推遲到了第二年春季。期間,他們得到了蘇丹阿迪爾病死的消息。後者的軍隊也因為長期紮營而受到了疾病侵襲。
1219年2月初,新繼位為蘇丹的阿爾-卡米勒得到了情報,他的一個握有實權的埃米爾、庫爾德酋長Imad-ad-Din正在策動庫爾德部隊陰謀反對他。他在叛軍營帳里當場破獲了這次陰謀,但他懷疑開羅的局勢也不穩定,於是2月4日當晚,他趕回開羅了。
撤退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軍隊在靜態對峙中的作用太過有限。不如用騎兵為主的野戰力量,攻擊需要進一步移動位置的對手。然而,在十字軍主力依然建制完整的情況下,這種薩拉丁時代留下的突襲戰術也不太管用了。
但撤退顯得毫無秩序,5日晨,埃及人發現他們的庫爾德統帥被抓了起來,蘇丹本人也不在了,立即陷入混亂,四散奔逃。布里恩的約翰外出偵察,發現情況,於是十字軍歡快地佔領了埃及營地。埃及軍隊在上游重新組織起部隊,但無力反擊了。佩拉吉烏斯以這場勝利和早先的預言為根據,成了與約翰平起平坐的統帥。
不久,蘇丹的使節來到十字軍營寨議和,提出了優厚的條件:歸還全部耶路撒冷王國,締結30年的和約,換取十字軍撤離埃及。阿爾-卡米勒的弟弟al-Mu'azzam已經在1月拆毀了聖地所有的堡壘,所以他可以把沒有防禦能力的地區送給十字軍。約翰國王和當地及法國騎士願意接受這一條件,但佩拉吉烏斯和義大利人、兩大騎士團則拒絕接受。雙方爭執不下,佩拉吉烏斯利用自己的教會代表身份壓倒了約翰。蘇丹又派了使節來,另加30000bezant作為補償,但仍被拒絕了。
位於尼羅河三角洲東部的港口 杜姆亞特
儘管依靠騎兵的機動性優勢,阿尤布軍隊又將十字軍的進展延緩到了夏季,但他們還是在以龜速推進。
3月,蘇丹的軍隊獲得了增援。十字軍仍然拿不下達米埃塔,包括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在內的一些人回國了。然而5月,另一批援軍來到,十字軍又從南部在埃及軍隊的威脅下發動了新的進攻。6月,他們的3次進攻都失敗了。埃及人也進行了反攻,31日他們甚至打到了聖殿騎士團的營寨里。
佩拉吉烏斯不顧騎士們的反對,堅持攻城。8月中,埃及進入旱季,河水下降,戰船開不到城邊去架攻城梯了,十字軍中開始怨聲載道,統帥們決定對城外的埃及軍隊發動一次總攻來扭轉局勢。
8月29日,疲憊不堪的十字軍也放棄了原先的沉穩,進行了一次對阿尤布軍隊新營地的突襲。但急躁的心情讓來自五湖四海的十字軍出現了協調混亂。當大部分騎士衝到卡米爾的營地時,還有很多人沒有及時跟進。阿尤布軍隊利用這個機會,靠步兵逼退了數目有限的騎士。接著,包括早期的馬穆魯克騎兵在內,大部分阿尤布野戰軍發起了迅速反撲。隊形散亂的十字軍被擊潰,吃到了第五次東征以來的第一場敗仗。
十字軍的行動遲緩 也給了守軍以足夠的準備時間
但卡米爾卻已經不願意在有限的地域內,繼續消耗自己的部隊。他主動再次提出了和平解決方案,希望用耶路撒冷作為交換,讓十字軍退出尼羅河口。他還將歸還在哈丁之戰中奪取的聖十字架,並願意出資為耶路撒冷修建新的城牆。
十字軍也在長期的征戰後,感覺精疲力盡。他們對杜姆亞特的進攻已是強弩之末。但以阿爾巴諾主教佩拉吉烏斯為首的教廷監軍,開始動用自己的否決權。義大利人則希望擁有一個在埃及的港口基地,聯合了騎士團一起支持監軍們的決議。在他們的逼迫下,和談無疾而終。
這場漫長的對峙,就這樣又持續到了1219年的11月。達米埃塔城內的情況也惡化了,城市被圍半年多,糧食耗盡。蘇丹的軍隊向城內送糧的企圖也失敗了。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0月底。
卡米爾蘇丹首先耐不住性子,撤出了城內外的守軍,將一座空城留給了敵人。後者在進城后,又開始了教權與世俗權力的爭鬥。教廷的監軍有義大利海商和騎士團撐腰,在數量上壓倒了約翰國王,在道義上壓過了神羅皇帝派來的德國士兵。結果,約翰也就帶著耶路撒冷軍隊返回聖地。
在整個1220年,第五次十字軍東征的鬧劇還沒有結束。教廷依靠有限的兵力,控制了尼羅河口的基地。但因為他們的態度,根本不可能與阿尤布王朝達成任何休戰決議。這就讓以貿易為生的城市,失去了一切生機。所有補給還需要義大利人從海上為他們輸入。
已經退回南部的阿尤布軍隊,也放心大膽的對這隊入侵者棄之不顧。主力部隊開始重點解決敘利亞的漫長戰爭。先前南下的羅姆突厥人,大部分已經離開了敘利亞。這讓阿尤布王朝在北方的勢力得到了保全和穩固。他們利用這個空窗期來休養生息,並為之後的戰爭做好了準備,將曼蘇拉(Mansourah)的冬營建成了一座堅固的堡壘。
阿爾巴諾主教這才預感到局勢發展得詭異。他開始不停地向羅馬的教廷求援,並要求弗雷德里克二世履行參加十字軍的承諾,帶著更多生力軍到杜姆亞特來換防。後者顯然更樂於見到教廷的失敗,自然以沉默是金的手法,進行著低調的拆台。
杜姆亞特雖然失守 卻嚴重消磨了十字軍的銳氣
在1221年5月,腓特烈二世象徵性地派來了一部分軍隊和巴伐利亞的路易公爵。路易建議立即發動進攻,獲得了一致同意。6月29日,十字軍出城安營,準備出征。
倒是身處耶路撒冷的約翰,知道形勢的危機。他只能趕在危機爆發前,搶先發起下一輪進攻,在7月7日趕回。但他能帶到埃及的軍隊實在太少,還是要依靠杜姆亞特城裡的守軍作為軍隊主力。這些人的宗教情結與戰鬥士氣,早已被漫長的服役期給消磨殆盡。
1221年7月,第五次東征的十字軍,自己走上了命運的審判席。約翰帶著大部分十字軍強行南下,希望繼續之前的好運,讓他們能夠威脅到開羅。但已經不用兩線作戰的阿尤布人,開始出動更多騎兵對其進行騷擾。在缺乏水路支援的情況下,十字軍中的德國士兵開始拒絕前進。
埃及人在Sharimshah遭遇他們,立即撤退。十字軍追擊到Bahr as-Saghir河邊,安營紮寨。這裡是埃及人選擇的戰場。十字軍已經進入了給他們安排的死亡陷阱。當他們來到尼羅河與Bahr as-Saghir河構成的夾角地帶時,他們穿過了一條幹枯的運河,他們不會想到這條河是可以注水的。而且,佩拉吉烏斯認為開羅在望,沒有帶足夠的給養。十字軍無法拿下Mansourah,於是在這塊夾角地帶築城。
幾周時間過去了,佩拉吉烏斯不理會當地人對他們的警告,繼續駐紮在這塊死地上。約翰再次建議接受蘇丹的和約,但這次根本沒人聽他的。8月,尼羅河水漲了起來,灌進了那條河裡。幾天功夫,埃及艦隊就開進運河,截斷了十字軍的退路。整個軍隊都被包圍了,而給養也只夠20天的時間。8月26日,在眾人的催促下,佩拉吉烏斯終於下令撤退,但已經晚了。士兵們在出發前喝光了剩下的酒,迷迷糊糊上路了。條頓騎士團燒掉后,火光給了埃及人信號。蘇丹下令淹掉十字軍的退路,使他們立即發現自己陷入了沼澤和汪洋的壕溝中,這時,埃及人進攻了。
新繼位的阿尤布王朝蘇丹 卡米爾
騎士團和約翰手下的騎士英勇抵抗,挽救了一部分軍隊。但多數醉醺醺、在夜裡陷入泥濘的步兵被消滅了。十字軍殘部只好又回到營地,此時給養已經被條頓騎士燒沒了。佩拉吉烏斯坐著一艘船和其他一些船突破了埃及的封鎖,回到達米埃塔。
約翰和數千殘兵一起成為了阿尤布人的俘虜。這也是王國歷史上第二位被阿尤布王朝俘虜的國王。
由於軍事上的徹底失敗,十字軍方面完全失去了討價還價的資本。在卡米爾同意釋放所有俘虜的情況下,只能乖乖交出佔據近兩年的杜姆亞特。第五次東征也就此宣告徹底失敗。這不僅對聖地的十字軍國家有很大的打擊,也進一步損害了教廷對世俗勢力的干預威權。
約翰成為了第二個被俘虜的耶路撒冷國王
事件結果
這次十字軍就這樣結束了。耶路撒冷沒有得到,即使連真十字架也因為早已丟失而沒有歸還。十字軍看起來是功虧一簣,所以約翰國王、佩拉吉烏斯主教、弗里德里希皇帝都遭到了指責。皇帝因為專註於國內事務、沒有親自領導十字軍而引起大家的不滿。
第五次十字軍也是這個時代最後一次多國發動的十字軍,後來的東征都是由法、德等國單獨發動的。而由教會鼓動的普遍參加的十字軍運動就告一段落了,直到14世紀末抵抗土耳其人的十字軍。
自從聖城陷落以來,已經40年了,經過巨大的努力,西方人仍然沒能收復耶路撒冷。十字軍的狂熱也漸漸消退下去。
然而在歐洲,卻有一個人非常樂於見到這次十字軍的失敗。
他就是一直被教廷打壓和抵制的弗雷德里克皇帝。正是他的不合作態度,讓第五次東征在關鍵時刻出現后力不濟的情況。但也是第五次東征的失敗,讓他看到了施展自己能力的機會。數年後的第六次十字軍東征,便成為了這位神聖羅馬皇帝的個人秀。
大事年表
1218—1219 十字軍佔領達米埃塔。聖·弗朗索瓦在埃及。
1221 十字軍遠征開羅,達米埃塔失守。
事件簡介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1228年-122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為耶路撒冷第二王國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恆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
主要經過
腓特烈二世於1215年在亞琛被他的監護人英諾森三世加冕為帝,當時他還很年輕。教皇希望他能發動一次成功的十字軍,但接下來的時間他忙於鞏固自己在德國、義大利和西西里的地位。1221年,當他正準備出發去參加第五次十字軍東征時,義大利發生了叛亂,使他不得不留了下來。
神聖羅馬帝國版圖
第五次十字軍失敗后,條頓騎士團長赫爾曼馮薩爾察(Hermann von Salza)來拜見皇帝,建議他娶年輕的耶路撒冷王國女王尤蘭達為妻。1225年8月,剛加冕的女王被馬爾他伯爵亨利從阿克送到義大利。11月9日,31歲的皇帝與14歲的女王在布林迪希結婚。作為個人來說,這是一次悲慘的婚姻,尤蘭達不久就向父親抱怨皇帝勾引她的堂姐妹,皇帝將她送往巴勒莫,在那裡這個17歲的皇后在生下一個兒子、康拉德后6天就去世了。但這次婚姻在政治上是成功的。耶路撒冷王國跟帝國聯成了一體,作為聖地國王的弗里德里希可以去實現他10年前的誓言了。
1223年,在Ferentino會議上皇帝當著教皇和約翰國王的面重申了他的誓言,並定下了1225年6月24日這個期限。但到了這一天,他發現仍無法兌現,於是在第二天又在聖日耳曼諾(San Germano)宣布1227年8月15日為新的期限,並煞有其事地保證,提供1000騎士、100艘船、50艘戰艦至少作戰2年,還在羅馬存了10萬盎司金子作為保證金。
但新教皇格列高利九世不喜歡他,威脅要將他革出教門。1227年夏,他在阿普利亞集結軍隊,由於瘧疾在軍中橫行,7月底林堡公爵先帶著幾千人出發了。皇帝在布林迪希於9月8日登船,還沒出海就和圖林根伯爵一起病倒了。經過三天的考慮,他聽從了顧問的勸告,在奧特蘭托上岸治療。但教皇不聽他的解釋,立即將他革出教門。
1228年6月28日,被革出教門的皇帝帶著第二隻部隊出發了。格列高里聽說他沒有來申請寬恕就走了,認為是對自己的不敬,於是第二次將他革出教門。皇帝聽說后只是一笑了之。
但他的一些部下不願跟隨一個被革教籍的人出征,很多人回家了。所以當他抵達巴勒斯坦后,他的軍隊已經大大縮小了。同時,由於尤蘭達去世,很多當地騎士不再把他看作是合法的國王,使他的行動受到了阻力。
皇帝在塞普勒斯度過了1228年夏季,9月抵達阿克,教皇的革教令也到了。兩大騎士團宣布跟他斷絕關係,只有條頓騎士團和他手下的騎士們還勉強支持他。皇帝發現自己無力發動戰爭,他決定通過談判達到目的。
這時的阿尤布王朝也在經歷著一場內戰,埃及蘇丹卡米勒和大馬士革蘇丹穆阿扎姆之間正因阿尤布王朝的亞洲領土和統治權問題進行著兄弟間的殘殺。為了對付穆阿扎姆,卡米勒決定藉助十字軍的力量來打擊自己的穆斯林兄弟。早在腓特烈二世在巴勒莫未出發時,卡米勒的使者就與他達成一項協議,腓特烈二世派兵支持卡米勒對敘利亞蘇丹的戰爭,而卡米勒將耶路撒冷交付給他作為回報。1227年底阿爾-卡米勒的兄弟、大馬士革總督阿扎姆去世,他的兒子年幼,於是阿爾-卡米勒趁機圍攻大馬士革。他還向在阿克的弗里德里希派去使者,盡量拖延時間。
十字軍東征
雙方的情形很相似,都無力作戰,都想獲得一些象徵性的勝利。1228年11月,腓特烈二世嘗試引穆斯林出戰,但蘇丹固守不出,使得他撤退,加固了雅法。由於大馬士革久攻不下,蘇丹決定與十字軍議和,1229年2月,雙方走上了談判桌達成和約。
耶路撒冷、伯利恆、拿撒勒、蒙福爾和托倫城堡以及從耶路撒冷到雅法的走廊地帶歸還基督徒,可以在耶路撒冷修建城牆;穆斯林保留在聖陵和阿克薩清真寺的權利,可以自由出入聖城;簽訂10年的停戰協議;歸還雙方戰俘。
阿爾-卡米勒在名義上吃了虧,他的阿訇們也公開指責他,穆斯林都很不滿。但他清楚,在這種形勢下他可以隨時收回聖城,所以他可以不理會這些指責。
但西方仍在指責皇帝,認為他沒有在戰場上堂堂正正的打敗異教徒,而聖城由於沒有防禦能力,仍要依靠穆斯林的意願而生存。實際上,他對蘇丹的感情恐怕比對自己在西方的敵人融洽得多,在談判中,蘇丹將一封企圖謀害他的信交給他看,他大聲說道:"看,這就是基督徒之間的友誼。"
3月17日,腓特烈二世進入聖城,只有德國人和義大利人陪同他,連教長也沒來,城市大部份是冷冷清清的。18日是星期日,皇帝到聖陵教堂作彌撒,卻連個牧師都找不到,但他大膽地給自己加冕為王了。然後他來到也是空無一人的聖約翰醫院,在那裡建立了宮廷,裝模作樣地發布了一些命令。19日,凱撒里亞大主教來了,要將城市置於自己手下。皇帝怒了,憤然離去,23日回到阿克,那裡他的部下和當地騎士已經鬧成一團。於是他決定回國。
5月1日晨,皇帝啟程回國了。當地貴族都不認可他的自加冕行為,不承認他是聖地的國王,他的這次訪問式東征也加劇了東方各派間的矛盾。
事件結果
由於聖地名義上的收復,各國沒有熱情再發動遠征了;教會與皇帝的矛盾不久變得尖銳起來,以至於發動了對皇帝的十字軍;義大利人與穆斯林的商業關係很密切,不想讓戰爭影響他們的生意。這樣,十字軍的大潮一去不復返了。
大事年表
1229 與埃及蘇丹卡米爾簽訂雅法協定,耶路撒冷重歸腓特烈二世,為期十年。腓特烈二世在耶路撒冷加冕,建立了一個優雅尚智的宮廷。
1232 聖-讓-阿克自治區成立。
1239 十字軍在加沙戰敗。第七次十字軍東征開始。
1244 基督教徒在加沙失敗(拉佛比埃戰役)。伊斯蘭教徒(卡爾茲米安的土耳其人)最後佔領耶路撒冷。
1247 土耳其人佔領太巴列和亞實基倫。
事件簡介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1248年-1254年),由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發動,教皇英諾森四世支持,遠征埃及。十字軍很快便攻取了埃及杜姆亞特,但卻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況。熬過瘟疫后,十字軍進攻開羅,但是被由將領拜巴爾率領的欽察奴隸騎兵(馬穆路克)打敗。結果,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圖瓦伯爵被殺,路易九世在曼蘇拉(Mansura)被俘(曼蘇拉之戰)。
1250年,當時的蘇丹被其馬穆路克軍官推翻,故法國以大筆贖金贖迴路易九世,但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和與他的士兵才能被釋放回國。
主要經過
第七次十字軍的發動完全是法王路易九世的努力。國王一次患重病時,許願康復后發動十字軍。病癒后,這位虔誠的國王立即認真開始了遠征的組織工作,整整用了3年時間。這個時代正是法國經濟的繁榮時期,他向社會各階層收取特別稅,包括教會也不例外。這次東征完全靠的是法國王室的財政支持,十字軍此時已經變成了一種國家政策。
由於路易使用馬賽和熱那亞共和國船隻,威尼斯共和國一開始就對此抱有敵視態度。這隻隊伍中包括少量的蘇格蘭和英格蘭人,但主力完全由法國人構成,包括路易的王后普羅旺斯的瑪格麗特、2個弟弟和眾多的堂兄弟。他們於1248年8月出發了。9月18日,他們抵達塞普勒斯的利馬索,會見了塞普勒斯國王亨利、兩大騎士團大團長和其他當地騎士。經過討論大家決定這次十字軍仍攻打埃及。
為了避開尼羅河三角洲冬天的風暴,路易決定在塞普勒斯過冬。此時,蒙古人的勢力已經進入近東,路易還向蒙古派去了使臣,企圖與之達成聯盟。他拒絕了君士坦丁堡、安條克和聖殿騎士團請他干涉地方事務的要求,一心於埃及,只是給安條克的波希蒙德派去了600弓箭手。
1249年春天,其他部隊也到了莫里亞。但路易原先只準備了數周的給養,而威尼斯人不肯幫助,熱那亞人忙於打仗,所以現在給養和船隻都不夠了。又經過一次風暴,路易直到5月才出發,只帶了軍隊總數的1/4,剩下的只能在後面儘力趕到埃及。
6月4日,路易抵達海岸,5日晨,他親自率軍在埃及登陸。依靠他本人和伊柏林的約翰的英勇戰鬥,他們在灘頭打退了埃及人。埃及將領Fakhr ad-Din趁夜退入達米埃塔城,他感到無力守城,於是向河上游退去,多數穆斯林居民也跟著撤退了。6日,路易凱旋進入了達米埃塔。
由於尼羅河進入汛期,大家都記得第五次十字軍的慘劇,於是十字軍在城裡停留,等待後續部隊。路易在十字軍各部的領導中顯示出他的公正賢明,但十字軍的給養消耗得太快了。這時,年老患病的埃及蘇丹再次提出以耶路撒冷換達米埃塔的建議,但又被心高氣傲的十字軍拒絕。
開羅的政局變幻莫測,阿尤布王朝蘇丹已經奄奄一息,握有實權的奴隸軍隊馬穆魯克因為從達米埃塔撤退而丟了顏面,急於發動政變挽回自己的地位。阿尤布派貝都因人鎮守Mansourah堡壘,阻擋十字軍前進。到了10月,尼羅河水退去。路易受到了他的弟弟、普瓦圖的阿方索(Alfonso of Poitou)的增援。11月20日,十字軍離開達米埃塔繼續前進,留下王后、耶路撒冷大教長守城。
11月23日,蘇丹病死於Mansourah。蘇丹王后珍珠小枝(Sultana)封鎖消息,從敘利亞召回她的兒子Turan-shah,依靠忠於蘇丹的Fakhr ad-Din控制局勢。馬木路克部隊此時已經騷動不安了。12月7日,十字軍與馬木路克騎兵在Fariskur爆發戰鬥,21日,十字軍抵達Bahr as-Saghir河岸,與埃及人隔河安營。雙方都沒能成功的渡河發動進攻,直到1150年2月。
2月8日,十字軍在一個科普特人的指導下從一個渡口成功過河。打先鋒的是路易的一個弟弟、阿圖瓦的羅伯特(Robert of Artois),路易下令在他發布命令前禁止擅自進攻,但他的這個弟弟並不以為意。
羅伯特剛過河就決定發動進攻,不理會聖殿騎士團長的警告,埃及人還在進行早間活動,絲毫沒意識到十字軍的到來,於是羅伯特殺入埃及軍營,將他們趕進Mansourah城。包括Fakhr ad-Din在內的抵抗者都被殺了。
但羅伯特並不滿足於佔領敵營,他認為這是個攻佔Mansourah、進而攻佔開羅和整個埃及的關鍵時刻。但他的騎士們隊形已經分散了,而且一旦進入狹小的城市街道,重裝騎士就像坦克一樣失去了機動優勢。聖殿騎士團長威廉、英國統帥索爾茲伯里伯爵都警告羅伯特,但他還是不聽,帶領法國騎士進了城。聖殿和英國騎士為了避免他孤立無援,也只得跟了進去。而此時路易仍在渡河,絲毫沒意識到災難的降臨。
城內,馬木路克在一個新的領袖領導下重新組織起來,這個人就是拜伯爾斯。他把部隊安排在城周圍,放十字軍進來,然後反擊。城內居民也參加了反擊,用石頭砸騎士,並把他們的馬撲倒。騎士們陷入狹小的空間中毫無還手之力,全被屠殺了。290名沖入城內的聖殿騎士,只有5人跑了出來;羅伯特在逃進一間屋子時被撲倒殺掉了;科西(Coucy)和布里恩伯爵被殺;大團長威廉被打瞎了一隻眼;索爾茲伯里伯爵和所有英國騎士都被殺了。還有一些人淹死在護城河裡。布列塔尼的彼得公爵帶傷游過河來向路易報告噩耗。
路易立即組織軍隊,建起浮橋讓他的弓箭手渡河,正在這時馬木路克發動了進攻。雙方激戰了一下午,埃及人差點取得勝利,但路易依靠個人勇氣保住了軍隊,弓箭手到達后,埃及人撤退了。十字軍在重大損失下也只得回營。接下來的3天,馬木路克又連續發動進攻,十字軍終於打退了敵人,雙方形成僵局。
2月28日,新蘇丹Turanshah抵達開羅,下令封鎖尼羅河口,斷了十字軍的補給,32艘船的基督教艦隊被擒,飢荒開始在十字軍中肆虐。路易現在提出以達米埃塔換耶路撒冷的建議,但Turanshah拒絕考慮。
4月5日凌晨,十字軍在夜幕下渡河離去,但他們忘了毀掉浮橋,結果埃及人追擊而至。路易指揮後衛部隊阻擊敵人,但當晚他病倒了,第二天軍隊就走不動了,傷寒和瘧疾泛濫。半夜,路易的護衛們把他安置在Sharimshah的一間屋子裡。這時埃及人已經把他們包圍了。蒙福爾的菲利普只得與蘇丹商討投降事宜。十字軍就在這種混亂狀態下投降了,裝載病號和傷員的十字軍船隊也被俘虜了。
現在只剩下達米埃塔的瑪格麗特王后的一點騎士和義大利守軍了。而王后正懷著9個月的身孕。埃及人缺乏食物供養龐大的病號俘虜,於是在以後7天處決了其中300人。路易被帶到Mansourah看押和治療。他已經非常虛弱,身上帶著鐐銬接受治療。在路易被俘后3天,王後生下一子,取名約翰,同一天當她獲悉義大利人打算放棄達米埃塔時,她把他們的領袖招到她的床邊,勸他們堅守城池以換取與穆斯林談判的籌碼。不久母子被送往阿克,談判由羅伯特教長繼續,但她的勇氣使路易的獲釋成為可能。
5月2日,在埃及宮廷和軍隊駐紮地Fariskur,蘇丹舉行了大型宴會。一些馬木路克士兵在會後在拜巴爾斯授意下企圖殺他,蘇丹負傷逃到尼羅河對岸的塔樓上。馬木路克追擊,燒掉了塔樓,蘇丹跳進尼羅河,拜巴爾斯不顧他的懇求追進河裡親自殺了他。然後選出了一個傀儡蘇丹,但從這天起埃及就落入了拜巴爾斯和馬木路克的手中,長達300年。
不久,羅伯特教長來談判,拜巴爾斯要價50萬磅圖爾幣。5月6日,達米埃塔投降,換取了路易的獲釋。他在聖殿騎士團的幫助下先支付了一半贖金、20萬磅。同日,他前往阿克,大批傷員留在了達米埃塔,當十字軍撤退後,他們被穆斯林全部屠殺了。
5月12日,路易抵達阿克,籌集另一半贖金贖回他的部下。他的財政儲備已經枯竭,他母親攝政太后布蘭卡寫信給他讓他馬上回國。但他讓他的弟弟和其他人於7月回去,自己和1400部下留了下來。
此時,弗里德里希二世之子康拉德是聖地名義上的國王,但他無意來東方,於是路易承擔起管理聖地的責任。由於馬木路克政變,開羅與大馬士革分裂了。薩拉丁的一個曾孫阿勒破的An-Nasr Yusuf佔據大馬士革,與路易談判。1250年冬,敘利亞人進攻埃及,但被擊退了。
1251年,路易利用敘利亞阿尤布人與埃及馬木路克的矛盾,用300穆斯林戰俘換回了3000十字軍戰俘,並許諾幫助埃及對付大馬士革。路易也學會了在東方的種種策略。
1252年,路易修復了雅法的一些城鎮,與敘利亞和埃及人沒有發生衝突。
1253年,由於蒙古旭烈兀的進攻,巴格達哈里發號召敘利亞與埃及聯合起來對付蒙古人。於是與十字軍的關係被放在了一邊。
路易在聖地的工作挽救了十字軍國家。他的公正賢明使聖地的騎士團結了起來,他妥善處理了安條克和耶路撒冷的繼承問題。但到了1254年,他必須回國了。他母親已經於1252年去世,國內無君,1253年末法國與弗蘭德爾和英國出現了衝突,1254年4月24日他依依不捨的離開了東方。
事件結果
十字軍東征
第七次十字軍損失慘重,毫無成果,而且在埃及促成了一個強力軍事政權的上台,這對十字軍來說當然不是福分。但接下來的蒙古人入侵摧毀了近東的穆斯林勢力,從而延長了一段十字軍國家的壽命。
1270年,路易在他的另一個弟弟、西西里國王安茹的查理一世鼓動下,又發動了一次對突尼西亞的遠征,這位虔誠的國王最後死於北非荒漠中,死後被奉為聖徒。
大事年表
1248 法王路易九世(聖路易)在塞普勒斯登陸。
1249 路易九世佔領達米埃塔。
1250 曼蘇拉之戰,路易九世投降,放棄達米埃塔以換取自由。馬木留克騎兵篡奪埃及政權。
1250—1254 路易九世重組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后離開東方。
1260—1277 馬木留克騎兵的蘇丹拜伯爾斯在位。
1265 拜伯爾斯佔領塞薩雷和阿爾蘇夫。
1268 拜伯爾斯佔領雅法和安條克。
事件簡介
第八次十字軍東征(1270年)由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為報1250年兵敗之仇,不聽法蘭西貴族及近臣的勸阻,領導雇傭騎士,進軍突尼西亞穆斯林哈夫斯王朝。
十字軍在突尼西亞登陸不久,全軍染上瘟疫,一路上有大批士兵死亡,路易九世亦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兒子兼繼承人腓力三世,及兄弟安茹的查理很快與穆斯林議和,下令撤退。
十字軍以失敗收場,此後,教皇曾多次號召組織十字軍,但都未能實現。
主要經過
公元1269年9月,第八批十字軍的西班牙分隊,首先從加泰羅尼亞境內的巴塞羅那起航。但因為詹姆斯一世向來與教廷關係緊張,所以並未得到任何官方祝福,甚至收到過教皇寫來的勸退信。但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驅使下,這個國王還是和幾個兒子共同前往東方戰場。加之手裡還握有蒙古帝國的聯繫方式,自然對即將展開的聖戰充滿幻想。
然而,喜怒無常的地中海天氣,很快就重創了阿拉貢艦隊。詹姆斯意識到此行的風險過於巨大,便在中途率領大部分殘軍退回本土。只有兩個王子佩特羅與費爾南德斯,繼續帶領少量武裝登陸聖地。但在阿克港逗留期間,發現拜巴爾斯的馬穆魯克軍隊佔有絕對數量優勢。於是也效仿狡猾的父親,提早將麾下人馬全部帶回西班牙。
直到此時,真正的十字軍主力還在法國境內集結,進行著踏上征途前的最後準備。路易九世和大部分貴族,都在巴黎聖母院內開完誓師大會,然後才趕往南部海岸的馬賽港。那裡不僅有陸續抵達的四方人馬與運輸船隻,還有一支熱那亞商團提供的護航力量。如果沒有太大紕漏,那麼他們將沿著前次東征的舊線路前進,抵達耶路撒冷王國治下的塞普勒斯島。然後再登陸阿克港,直面馬穆魯克人的龐大軍團。稍後,才輪到愛德華王子的英格蘭分隊。他們將在晚些時候動身,從內陸橫穿整個法蘭西,並搭乘第二批來到馬賽港的船隻。
路易九世在臨行前才將目標改成突尼西亞
但就在這批十字軍要出發的前夕,路易的宮廷參謀們突然對計劃作出調整。這是因為國王的弟弟查爾斯(查理一世),已經成功從德國人手中拿下了西西里島和那不勒斯。這讓觸及穆斯林世界的最佳捷徑,從去往巴勒斯坦轉變為登陸突尼西亞。統治當地的哈夫斯王朝,是一個非常重視商業利益的本地柏柏爾人政權,並且很早就與熱那亞商團有密切往來。這讓越發注重現實的法國智囊團看到,突尼西亞才是讓他們吹響反攻號角的最佳目標。爾後東進利比亞,可以從弱側威脅馬穆魯克埃及,變相為聖地的教友們解圍。甚至還有一種聲音認為,只要形成大兵壓境態勢,就能強迫當地蘇丹轉投羅馬教廷麾下。
此外,先前的數次十字軍成敗經驗已充分表明,盲目出兵聖地是效率最低的戰略選擇。但直取埃及的兩次嘗試也頗為不順,顯得需要更加合理的第三種選擇。於是,突尼西亞就不僅因位置距離近而獲得青眼,也由於沒有類似馬穆魯克那樣的強大武人集團,顯得更容易為跨海孤軍征服。其首府就坐落在當年的迦太基古城基礎上,本身依然是不錯的港口,絕不會像藏在內陸的開羅那樣難以觸及。
以突尼西亞為核心區域的 哈夫斯王朝
結果,當路易的十字軍在1270年的7月1日從艾格莫爾特起航,便已經將目標重新設定為突尼西亞城。追隨他共赴艱險的女婿西奧博爾德,也在次日率領第二批船隊從馬賽出發。在熱那亞導航員的指引下,成功到撒丁島南部的卡利亞里港會師,再直接衝上北非海岸。至於查爾斯麾下的第三批船隊,則會從西西里島出行。通過由法國駐軍控制的馬爾他,到突尼西亞水域追趕其他兩支部隊。
公元1270年7月18日,路易九世的十字軍本部親臨突尼西亞海岸。在對方沒有得到預警的情況下,不費吹灰之力就控制住灘頭陣地。少量負責巡弋的柏柏爾騎兵匆匆趕來,也很快被下馬騎士+弩手的重裝配置給驅散,任由對方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紮營。
從法國南部下海的第八批十字軍戰士
不過,偌大的突尼西亞城卻不容易為小股十字軍所折服。根據事先的計劃分配,查爾斯的西西里-那不勒斯分隊將承擔許多攻堅任務。以至於在他們趕來之前,其餘將士都只能在原地慢慢等待。糟糕的中世紀營地規劃,讓整片區域的環境很快就出現迅速惡化。加之時間很快進入最為炎熱的8月,使得瘧疾等流行病很快在整個十字軍營地內傳播。跟隨父親路易遠征的約翰王子,就因年紀尚小而很快染病去世。諷刺的是,他的出生日期正好在法王的上次十字軍行動。降生的地點,則是尼羅河三角洲的重鎮達米埃塔。所以,他的死亡也被許多人視為噩兆。
很快,長期操勞的路易九世自己也被確診。由於弟弟的援軍遲遲未到,對於突尼西亞城的進攻也就看上去是遙遙無期。隨之而來的後勤困難和無所事事,加劇了疾病在士兵之間的傳播速度。法王本人對此毫無辦法,只能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里苦等兄弟前來。最終在當年的8月25日,等到查爾斯的那不勒斯-西西里聯軍開始登陸,這位先後領導兩次十字軍東征的聖徒國王才得以安心合上眼睛。但即便如此,由微生物所造成的損害,也嚴重限制它們對城市的進攻效率。缺乏激情地保持圍困外,幾乎就不再有其他新的辦法。
事件結果
到了10月30日,精疲力盡的雙方都不願意將戰事拖延下去。新的情報顯示,拜巴爾斯的馬穆魯克軍隊正在籌備西征行動。不僅是遠道而來的十字軍不想與之遭遇,苦苦守衛祖產的柏柏爾蘇丹更不甘心就這樣淪為埃及附庸。雙方立刻開始蓄謀已久的和談,並順利簽署了旨在要十字軍全部撤離的《突尼西亞條約》。當然,穆斯林統治者必須付錢為基督徒們的戰爭開支買單。同時承諾向對方開放市場,並保證僧侶能到自己治下的城鎮定居。
十字軍東征
然而,就在十字軍們準備打道回府的前一天,新的後援還在不斷從海上抵達突尼西亞。這次,輪到愛德華王子的英格蘭分隊出場。但他們的準備周期過於漫長,以至於錯過了靜態戰事,也沒能趕上和平條款的修訂過程。因此,不僅發現自己沒仗可打,甚至連分享蘇丹賠款的資格都沒有拿到。已經接過十字軍大權的查爾斯,反過來要勸說英國人停止敵對行動,保證停戰協議的順利執行。作為交換條件,他將開放西西里的港口提供補給,以便對方能繼續去其他穆斯林佔領區進行聖戰。這場雷聲大雨點小的第八次十字軍東征,便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落下帷幕。
由於路易的死亡和東征行動的再次失敗,由羅馬教廷背書的十字軍事業繼續在歐洲各地遭到質疑。尤其在遭到過國王殘酷鎮壓的普羅旺斯等南法區域,許多文人墨客都創作了諷刺教權及其世俗合伙人的靡靡小調。這對於後來的逐漸冒頭的一系列大事件,有著不可替代的推波助瀾作用。
精明的統治階層,也確信去聖地作戰沒有前途。撈到好處的既得利益者,更不準備再冒險打破自己的豐厚收入。特別是成功統治南義大利的查爾斯,就因貿易開放而喜上眉梢,並且直接捲走了1/3的戰爭賠款。但對十字軍東征這個整體事件而言,短期收益的暴漲就意味著長遠規劃的無人問津。
路易九世的退場 意味著十字軍時代的即將結束
事已至此,十字軍時代的結束已是板上釘釘的趨勢......
事件簡介
第九次十字軍東征被公認為最後一次目標為聖地的大規模十字軍東征。這次十字軍東征常常與第八次十字軍東征相提並論。它發生於1271年—1272年。 路易九世在第八次十字軍東征中奪取突尼西亞的失敗導致英格蘭的愛德華王子決定馳往阿卡城,這便是第九次十字軍東征的開端。據說,第九次十字軍東征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十字軍的騎士精神“蕩然無存”,和以拜巴爾為首的馬穆魯克勢力在埃及的興起。它的失敗預兆著十字軍在地中海東岸最後據點的陷落。
主要經過
第九次十字軍東征
緊隨著馬穆魯克在1260年在阿音扎魯特對蒙古人的勝利而來的,便是忽禿思(Qutuz)的遇刺,這使拜巴爾登上了王位。登基之後,他便展開了對十字軍的一系列進攻,阿蘇夫(Arsuf)、Athlith、海法、薩法德(Safad)、雅法(Jaffa)、阿斯卡隆(Ascalon)和凱撒里亞,一座座城市陷落了,基督徒們想要尋求來自歐洲的幫助,可援軍的腳步卻是遲緩的。
1268年,拜巴爾拿下了安條克城,從而摧毀了安條克公國的最後殘餘,確保了北線的安全,與此同時使得馬穆魯克得以威脅十字軍小國之一的的黎波里伯國。
早在1268年,英格蘭就因教皇的再三呼籲和感召,決定參加新一輪十字軍東征。但比較保守的亨利三世,並不願意效仿前人的冒險舉動,親自前往東方世界作戰。畢竟,正是由於早年的獅心王理查過度沉迷聖戰,才將王位間接讓給自己的爺爺約翰。留下的巨額虧空與財政緊縮,又讓自己的父親在與法王的爭霸中落敗。因此,整個王國很早就淡出了十字軍陣營,甚至沒功夫對聖地的事情有多少關注。
於是,意圖為履歷鍍金並增加個人權勢的愛德華王子,就成為英國重返十字軍事業的領頭人。由於自己位並不受父親喜愛,他很早就被迫在獨立領地內帶兵作戰。先是參與鎮壓威爾士貴族叛亂的邊境衝突,隨即又因父親和國內大貴族們的矛盾而投身英格蘭內戰。儘管因各種限制而飽受潰敗或遭俘虜,卻也磨練出許多同齡人所不可能具備的軍事素養,為自己在東方戰場上的決策有很大影響。
當然,英格蘭王室的糟糕財政狀況,根本不能支撐起愛德華的十字軍大業。為此,他不得不以封臣身份去求助於法國,並成功在缺乏助手的路易九世那申領到大筆貸款。這些錢足夠他運轉一支超過千人規模的小部隊,以及雇傭將他們送達聖地的遠航船隻。至於更多軍餉,則仰仗於自己在聖地戰場上的具體發揮。
可惜,愛德華王子的備戰工作還是有些過於拖沓。為了穩妥起見,他和大部分騎士都選擇首先登陸諾曼底,然後從內陸橫穿整個法蘭西,再由南部的馬賽港起航。這樣就可以繞開依舊由穆斯林控制的直布羅陀海峽,並順著熱那亞人控制的歐陸-撒丁島-北非航線,以最低風險達到突尼西亞前線。不過,漫長的陸上行軍過程,也讓他的部隊錯過了夏秋兩季的大規模圍城。甚至不能趕上《突尼西亞條約》的簽署過程。以至於在事後的贖金分成中,英國人被他們的法國盟友給完全排斥在外。
不過,撈到最多好處的西西里國王查爾斯(查理一世),還是有意無意地慫恿愛德華繼續東征。這倒不是因為他有多麼看好聖地事業,更多是希望借他人之手,為自己初創的海上帝國打開東方市場。因此,英國艦隊被獲准隨自己的人馬一同返回西西里島,並在當地港口獲得能支持繼續前行的補給。英格蘭王太子也不願意就此半途而廢,便抓住這個逆流而上的冒進機會,通過十字軍控制下的塞普勒斯島,成功抵達聖地基督教勢力的絕對核心--阿克港,以援助那兒的安條克公爵、的黎波里伯爵博希蒙德六世對抗馬穆魯克們對的黎波里伯國和耶路撒冷王國的殘餘發動的入侵。
公元1271年5月9日,愛德華麾下的第九批十字軍為垂死掙扎中的聖地送去一絲希望。儘管只有225名騎士、1000名普通步兵、8艘柯克帆船和30艘小型槳帆戰艦,卻已經是晚期十字軍國家獲得過的最大力度援助。
正當拜巴爾正在圍攻充斥著大量基督徒難民的的黎波里時,聯軍於1271年總算趕到了。憑藉塞普勒斯和阿卡作為後盾,愛德華成功打擊了拜巴爾的補給線,解除了的黎波里之圍。
當年夏季,尚未完成新環境適應的英軍便開始尋求戰機。但愛德華也深知部隊的數量太少,沒有去和馬穆魯克正面交鋒的底氣,只能以各種騷擾手段去引誘對方偏離既定路線。例如當拜巴爾斯親自帶兵圍攻條頓騎士團的蒙爾特城堡,英國人就在王子的率領下襲擊了拿撒勒。但除了焚毀房屋和蹂躪農田,幾乎沒有其他任何動作。反而讓部分將士因高溫天氣而中暑,也絲毫沒能動搖穆斯林的圍攻決心。最後,騎士團的城堡被完全摧毀,而十字軍的行為又在本地激起了大規模民怨。
愛德華一趕到阿卡城,便立即著手建立一個法蒙聯盟,向伊兒汗國的統治者、穆斯林之敵阿八哈派遣信使。使團由雷金納德·羅塞爾(Reginald Rossel)、Waus的戈德弗魯瓦(Godefroi of Waus)和派克的約翰(John of Parker),意在尋求蒙古的軍事援助。在一份日期標註為1271年9月4日的回復中,阿八哈同意合作並詢問他應該何時向穆斯林下手。
1271年秋季,新的一波來自英格蘭和休三世統治下的塞普勒斯的援軍趕到,為首的是愛德華之弟蘭開斯特伯爵埃德蒙(Edmund)。援軍的到來使王子吃下了定心丸。此時的他正忙於襲擊誇昆(Qaqun)。
1271年10月末,一支蒙古軍隊到達敘利亞,並在阿勒頗以南地區四處掠奪。然而,阿八哈主力卻陷入與土耳其人作戰的泥潭,只能從安納托利亞抽出薩馬加(Samagar)率領的一萬騎兵和塞爾柱輔助部隊增援基督徒們。儘管規模不大,這些蒙古人仍給南到開羅地區的穆斯林民眾帶來了巨大的恐慌(他們還記得怯得不花的赫赫威名)。
但蒙古人沒有能夠停留多久,在匆匆擊潰阿勒頗的一支突厥守軍后,拜巴爾在11月12日發動了一次反攻,蒙古人的軍團帶著少量戰利品被趕回了幼發拉底河彼岸。
此時,英格蘭王太子已將自己在威爾士邊區的作戰經驗,幾乎原封不動地移植到東方戰場。在無力靠決戰扭轉局面的狀況下,這種間接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削弱對方的實力。於是,部分為躲避蒙古帝國擴張而西遷的突厥部族,便突然遭到十字軍勢力的強襲。由於突厥人平時經常為馬穆魯克主力充當斥候或前哨部隊,也樂於在新封地內不斷襲擾聖地的基督教國家,所以招致最殘酷的懲戒待遇。包括1名埃米爾在內的1500人在交戰中被打死,另有放牧在本地的5000頭牲畜被全盤擄走。但十字軍還是不敢為攻克城堡而在某地逗留太久,直接放棄了重新奪回內陸區域的可能性。
12月,拜巴爾兵臨阿克城下,並且將真正的重心放在迪黎波里。一旦這座更靠北方的港口城市陷落,那麼十字軍的阿克總部也就會徹底陷入孤立無援境地。好在蘇丹依舊對擁有很大實力的蒙古人更為警惕,不敢太過分散自己的核心力量。當英格蘭騎士衝出阿克的低烈度包圍圈,他們便非常謹慎地從迪黎波里同步撤走。
在中間這段時間,拜巴爾懷疑十字軍可能對他的大後方埃及發動海陸聯合進攻。覺得局勢岌岌可危,他決定建造一支艦隊來破壞這一策略。造完艦隊之後,他企圖登陸塞普勒斯以破壞十字軍的後勤基地並將塞普勒斯國王休三世的艦隊引出阿卡城來孤立呆在聖地的愛德華王子及其統領的十字軍而非直接進攻十字軍。然而,在海戰中,拜巴爾的艦隊靠喬裝打扮的方式接近塞普勒斯南部港口利馬索爾。結果,在義大利海商和聖殿騎士團的迅猛反擊中,初次下海的馬穆魯克海軍遭到毀滅性打擊。不過,休斯三世還是為保護偌大的島嶼而停止增兵聖地,讓拜巴爾斯的計謀間接得逞。
這次勝利后,愛德華明白:想要平息十字軍國家內的不安,就得建立一支足以光復耶路撒冷的軍隊,因此他試圖調解休和他手下缺乏熱情的塞普勒斯騎士之間的矛盾。他悲觀地發現,即便小小的聖地國家內部也是山頭林立,相互掣肘的熱情遠高於一致對外。
於是,愛德華王子和休開始和拜巴爾蘇丹談判;1272年5月,雙方於凱撒里亞簽訂了一份有效期為10年10個月又10天的和平協議。條約一簽訂完,埃德蒙王子便立即動身趕回英格蘭,而愛德華則留下觀察合約的執行情況。在合約簽訂之後的第二個月,拜巴爾試圖暗殺愛德華。愛德華手刃了刺客,卻被淬毒武器所傷,傷口潰爛。返回英格蘭的計劃不得不推遲。1272年9月,王子離開阿卡駛向西西里,在島上修養的那段時間,他先聽到他兒子約翰的死訊,幾個月過後,他又得到了父王亨利三世去世的噩耗。1273年,愛德華取道義大利、加斯科尼和巴黎返回故土。最終,於1274年夏,他總算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國,並在1274年8月19日加冕為英格蘭之王。
愛德華的夥伴西奧博爾德·維斯康蒂(Theobald Visconti),也就是後來成為教宗的額我略十世在1274年的第二次米蘭大公會議(Council of Lyons)上號召再次發動十字軍東征,可無人響應。愛德華走後,基督徒內部紛爭再起,安茹的查理(Charles of Anjou )在和休三世、聖殿騎士團和威尼斯 的權力鬥爭中取得優勢,以圖奪取十字軍國家統治權。在行賄安條克的瑪麗(Mary of Antioch)使她放棄對耶路撒冷王國的治權要求后,他開始動手對付休三世,在王國的殘餘中挑起內戰。1277年,聖塞維尼諾的羅格(Roger of San Severino)為查理拿下了阿卡。
儘管內戰會削弱十字軍的力量,這也使十字軍團結在一個人(也就是安茹的查理)的統一領導下成為可能。然而,由於威尼斯人提議發動一場對君士坦丁堡而非馬穆魯克的十字軍東征使得這一希望破裂。那裡的米海爾八世重整了破碎的拜占庭帝國,並將不受歡迎的威尼斯人趕出了帝國領土。熱衷於光復聖地的額我略教宗自然不會同意這個計劃,然而在1281年,新當選的教宗瑪定四世卻支持它。然而在作戰中,這支軍隊卻遭受慘敗。查理軍事力量的削弱給了西西里人民可乘之機,在米海爾八世的鼓動下,1282年5月31日,西西里民眾發動了西西里晚禱起義,推翻了安茹伯爵的統治,查理被迫打道回府。這是西方最後一次對拜占庭以及盤踞在聖地的穆斯林發動的遠征。
在剩下的9年中,馬穆魯克的胃口顯得越來越大。他們提高稅收,加劇了對西方朝聖者的迫害,這一切都破壞了當初的條約。1289年,葛拉溫(Qalawun)蘇丹集結了一支大軍並率領他們入侵的黎波里伯國的殘餘部分,在一場血腥的攻城戰後,首都的黎波里終於陷落了。在艱苦的守城戰中,基督徒表現出的極度狂熱給馬穆魯克造成了近乎是毀滅性的打擊,以至於蘇丹的長子同時也是最能幹的兒子也在攻城戰中陣亡了。他休養生息了兩年以重組軍隊來給基督徒最後一擊。1291年,一隊來自阿卡的朝聖者遭到襲擊,十字軍方面則殺了敘利亞大篷車隊中的十九位穆斯林商人作為報復。葛拉溫獅子大開口要求高額賠償金,對方卻以沉默回應。因此,蘇丹以這事為借口包圍了阿卡城,終結了最後一個獨立十字軍國家的國祚。葛拉溫在圍攻期間死去,只留下家族中惟一倖存的成員卡里爾榮登大寶。隨著阿卡城的淪陷,耶路撒冷王國正式宣告滅亡。十字軍的活動中心北移到托爾托薩,最後不得不無可奈何地遷往塞普勒斯。
十字軍東征
事件結果
聖地上的最後一處據點阿瓦德島(Ruad Island)在公元1302年或1303年被攻陷。就在烏爾班二世首召聖戰208年後,聖地上的十字軍時代就此告終。
大事年表
1270 路易九世死於突尼西亞。
1274—1275 馬木留克騎兵劫掠奇里乞亞。
1277 安茹的查理覬覦耶路撒冷的王位,后奪取聖-讓-阿克。
1282 塞普勒斯的亨利二世成為耶路撒冷國王。
1287 埃及蘇丹嘉拉溫佔領的黎波里。
1291 嘉拉溫的繼承者阿什拉夫·哈利勒攻佔聖-讓-阿克(阿卡圍城戰)。敘利亞的十字軍王國滅亡。
說法一
1212年,在教宗和封建主的支持下,三萬名兒童組成了一支十字軍(Children's Crusade,也稱童子軍),歷史稱之為兒童十字軍。兒童十字軍在法國馬賽啟程渡海,準備完成大人們未竟的事業。最終,這些孩子不是在風暴中葬身大海,就是被船主給販賣到埃及。在德國,兒童也參軍。大部分兒童因飢餓和疾病死在途中,其他則流浪乞討。最不幸的幾千個兒童被拐賣。
說法二
兒童十字軍,即十字軍中以少年兒童為主的民間十字軍,指的是發生在1212年,於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后的一系列歷史事件或虛構傳說,通常有以下幾個元素構成:一個法國(一說德意志)少年見到異象;欲使聖地(指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和平地皈依基督教;兒童於是進發,至義大利;被作為奴隸拐賣;後來變賣兒童的船主被處以死刑,而許多兒童直到17年後才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解救,回到祖國。
自從Peter Raedt的研究工作在1977年發表后,現階段學界普遍認為參與者並非“兒童”而是德國和法國流浪漢組成的隊伍,其中一些人企圖前往聖地,而其他人從未作此想。早期關於此事件的記敘多不可靠,且長期以來一直多有出入。
十字軍東征
與十字軍作戰的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的主要兵種是輕騎兵。交戰時,他們先用箭擊潰十字軍的部隊,然後將其包圍,實施逐個攻擊,把它們分隔成數個孤立的部分加以殲滅。
恩格斯寫道:“……在十字軍遠征期間,當西方的‘重裝’騎士將戰場移到東方敵人的國土上時,便開始打敗仗,在大多數場合都遭到覆滅。”
十字軍遠征持續了將近200年,羅馬教廷建立世界教會的企圖不僅完全落空,由於本著收復被阿拉伯邪惡入侵的土地結果各種原因造成了失敗,使教會的威信大為下降,後世史家評論說:“在某種意義上說,比失敗還更壞些。”十字軍在搶奪了聖地耶路撒冷后,進行了空前的血洗。單在一所寺院里,就有約1萬名避難者慘遭屠戮。十字軍一個指揮官寫給教皇的信里說,他騎馬走過屍體狼藉的地方,血染馬腿到膝。寺院、宮殿和民間的金銀財物被搶劫一空,許許多多的古代藝術珍品被毀。這場屠殺以後,十字軍到所謂的寺院前去舉行宗教儀式,隨後又投入了新的燒殺擄掠。《耶路撒冷史》記載說,十字軍佔領該城后,不分男女老幼實行了慘絕人寰的30天大屠殺。“勇士們”為了掠取黃金,剖開死人的肚皮到腸胃裡去找。後來,因死人太多,乾脆把死人堆架起來燒成灰燼,再在屍灰里扒尋黃金。十字軍攻佔君士坦丁堡時,對該城燒殺搶掠一星期,將金銀財寶、絲綢衣物和藝術珍品搶劫一空,使這座繁榮富庶的文明古城變成了屍山火海的廢墟。為了分贓方便,就把金屬雕塑熔鑄成塊件。法國編年史家維拉杜安寫道:“自世界創始以來,攻陷城市所獲的戰利品從未有如此之多。”十字軍這種強盜行徑,充分暴露了其宗教的欺騙性和虛假性。
十字軍東徵實際上打開了對東方貿易的大門,使歐洲的商業、銀行和貨幣經濟發生了革命,並促進了城市的發展,造成了有利於產生資本主義萌芽的條件。東征還使東西方文化與交流增多,刺激了西方的文藝復興,阿拉伯數字、代數、航海羅盤、火藥和棉紙,都是在十字軍東征時期內傳到西歐的。
十字軍東征,促進了西方軍事學術和軍事技術的發展。如西方人開始學會製造燃燒劑、火藥和火器;懂得使用指南針;海軍也有新的發展,搖槳戰船開始為帆船所取代;輕騎兵的地位與作用得到重視等。
十字軍東征[中古歐洲歷史事件]
從12世紀開始,即大約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之後,回憶錄和歌曲形式的文學詩歌興盛起來。在中世紀黑暗年代的沉寂之後,十字軍史詩的發展和擴散被一些學者稱為“12世紀的復興”。
很多人乾脆就沒有回歐洲,尤其是那些在歐洲沒有繼承土地機會的不是長子的人。留下來的人在聖地建立了軍事、文化和商業前哨。他們在第一次東征后建立起來的要塞,常常是歐洲封建制度的移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與阿拉伯世界眾多圖書館的接觸為歐洲封閉的學者們開闢了全新的世界,他們逐漸看到那些用阿拉伯語保存了若干個世紀的豐厚的古希臘典籍。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伴隨著暴力的互動。從某種方面來說,十字軍東征在傳播知識層面的積極作用超過了它的負面影響。
十字軍東征還將歐洲的旅行者和商人同一個發展中的世界融合了起來。對中東奢侈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意味著歐洲必須拿出自己的物品來交換,由此促進了歐洲羊毛和紡織業的發展。十字軍東征和中東拉丁王國的結束意味著獲得亞洲貿易品的難度增加,但需求卻並未因此而減少。一些歷史學家推測,15世紀中東對歐洲商人的關閉加快了航海探險的步伐,並最終導致新大陸的發現。
華盛頓美國大學伊斯蘭研究中心主任阿克巴·阿赫邁德說:“十字軍東征給我們創造了一個揮之不去的歷史記憶,一個歐洲長期進攻的記憶。”它的影響深刻:對當時可能是全球最強大、最具破壞力的穆斯林文明來說,東征及其造成的破壞打擊了伊斯蘭世界,動搖了穆斯林的信心;而對歐洲來說,十字軍東征則是一個起點,它推動著歐洲從一個黑暗的孤立時代走向開放的現代世界。
數個世紀以來,對於歐洲的基督徒來說前往聖地朝拜是一項最為普遍的活動。雖然重要的宗教中心都在歐洲,但許多重要聖地卻在巴勒斯坦。塞爾柱土耳其人的興起,讓前往耶路撒冷和其它中東地區的旅行危險性驟增。土耳其人對非穆斯林沒什麼好處,並且結束了阿拉伯人與基督徒之間尚稱和平的關係。同時,土耳其人在小亞細亞佔領有價值的土地,給予拜占庭極大的壓力。1095年,為了響應來自拜占庭皇帝請求協助的要求,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了由基督教戰士所組成的十字軍,企圖從穆斯林手中重新奪回巴勒斯坦。
徵募十字軍一事激起歐洲騎士的熱烈響應,一方面是出於本身激烈的信仰,一方面教皇也保證只要為聖戰而死均可得到上天國的回報。此外另一個誘因,是收復被阿拉伯入侵所奪取的土地與財富.
到了1097年,一支含及朝聖者和教派信徒的三萬大軍由君士坦丁堡橫越到小亞細亞。儘管領袖之間一直爭鬥不休,而十字軍與拜占庭支持者間的承諾也告破裂,這支東征的隊伍依舊踉蹌前進。在此過程中,土耳其人只受到程度不高的侵亂。法蘭克的重騎士和步兵並沒有跟阿拉伯的輕騎兵和弓兵作戰的經驗,但騎士的耐力和體能讓他們贏得一連串勝利的戰役。安條克於1098年因內部變節被佔領,耶路撒冷則在1099年因駐軍虛弱不足以抵擋攻擊而淪陷。基督教徒經常在勝利后不分年齡、信仰或性別對居民進行屠殺,名聲因而大壞。雖然許多十字軍在戰後返回家園,但也有若干強悍的戰團留下來建立與歐洲相仿的封建王國。
在巴勒斯坦的十字軍統治者,在人數上遠遠落後於他們試圖要控制的異教徒人口,因而採取興建城堡與雇請傭兵的方式掌控穆斯林,不過,法蘭克的文化和宗教卻博得了該地區居民的好感。十字軍從他們安全的城堡基地出發,向抵抗的阿拉伯人作出攻擊和攔截。百多年來敵我雙方都是以典型的游擊戰作對抗。法蘭克的騎士雖然強大但移動速度慢,而阿拉伯人儘管無法抵擋這些重騎兵的衝擊,卻能以輕騎加以包圍,使其部隊失去作戰能力,好在沙漠里設伏來捕捉他們。雖然十字軍建立的王國控制了沿岸地區,在補給和增援上不虞匱乏,但是定期的入侵和百姓的不滿情緒,皆表明了他們在經濟上的失敗。
由具備作戰能力的基督教僧侶所組成的戰鬥團旨在為聖地而戰。聖殿騎士團和救傷團的騎士成員主要是法蘭克人,條頓騎士團的成員是日耳曼人。雖然這些十字軍兇猛而果決,但人數上卻永遠不足以維持地區的安穩。
部分的十字軍王國曾經存在一段時間,因為他們學會談判、妥協,並且利用不同的阿拉伯族群之間的利益衝突讓其自相殘殺。然而一個阿拉伯領袖的出現,統一了各個穆斯林的族群,這位領袖就是在1174年成為埃及和敘利亞蘇丹的沙拉丁。1187年,他在沙漠中打敗十字軍並再次奪取耶路撒冷。
在另一個世紀里,由於僅僅取得一次罕有的短暫成功,歐洲人數度誓言重新控制聖地和耶路撒冷。多達八次以上的十字軍東征,在遭到反擊敗陣之前,大多僅能取得沿岸地區以及內陸上的些許進展。第四次的十字軍東征甚至沒能抵達巴勒斯坦,反而在威尼斯總督的領導下洗掠君士坦丁堡,為拜占庭帶來一次難以復元的無情打擊。最惡劣的一次十字軍東征就是發動於1212年的兒童十字軍,幾千名歐洲兒童遠渡至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卻在那裡被出賣作奴役。
十字軍所遺留下來的,除了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新的敵意與封建體系的惡化,同時也暴露出新的文化。此外,由於很多領主陸續破產並在死後遺留土地給國王,造成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不少農奴成為十字軍后不再回來。新的辭彙隨著東征后加入到歐洲的語言裡面,例如cotton(綿)、muslin(平紋細布)、divan(沙發床)和bazaar(市場)。歐洲人還帶回許多新奇的紡織品、食物和香料。這些新鮮貨品的需求,加速了貿易活動,義大利的商業城邦國家(尤其是熱那亞和威尼斯)亦因此得到發展。這種需求尚促進了自十四世紀開始的大發現時代。十字軍所帶回來的金銀財寶並增加了地方上的貨幣供應,大力提升經濟的成長。
十字軍東征,間接地促進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出現。歐洲人東征東方后,發現了在歐洲已經消失了卻仍在當地存在的古希臘文化的殘存,歐洲人將他們帶回后,最終導致了文藝復興的出現。
東征的成功激發了12世紀法國詩人文學創作的靈感,他們開創名為“武功歌”的體裁來歌頌戈弗雷以及其他十字軍的戰功。其中的部分——如《安提奧奇之歌》——是接近歷史題材的;而其他一些作品則完全是魔幻題材,描述與巨龍的戰鬥,或是將戈弗雷與傳說中的天鵝騎士聯繫在一起。《Crusade cycle》就是一部較為出名的武功歌。 首次東征也為後世的藝術家提供了題材。1580年,托爾誇托·塔索撰寫了虛構史詩《被解放的耶路撒冷》。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亨德爾根據塔索的著作編寫了歌劇《里納爾多》。類似的,19世紀的詩人托馬索·格羅西以朱塞佩·威爾第的歌劇《倫巴第人在第一次十字軍中》為基礎,創作出一部同名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