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里村
潯里村
浙江省衢州市廿八都鎮潯里村是古鎮旅遊重點村,鎮政府所在地。距江山市61公里,浦城縣55公里,廣豐縣50公里。距黃衢南高速公路出口處50m。
2008年與鄰近五福村進行合併,全村現有468戶,1525人,黨員58人,水田面積783.4畝,山場面積11768畝。2008年村集體收入32.5萬元,人均收入6850元。
2020年8月26日,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潯里村,省級農家樂特色村。歷史悠遠,文化厚重,極具代表性的36幢民居、11幢公共建築,沿著老街鋪展開來,形成了近兩公里的明清古街,其建築風格融南方風格於一爐,集浙式、徽式、贛式、閩式、歐式於一體,雕樑畫棟,飛閣流丹,相得益彰。
村裡的古民居大多規模宏大、風格獨特。姜遇鴻舊宅,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古民居,房屋建築面積近兩千平方米。舊宅中有天井36個,二樓各個房間都是互通的,四通八達。與姜遇鴻舊宅緊挨著的,是另一幢兩層舊宅,兩宅的高牆間成了一條長弄,人站在弄堂中間說話,便可聽見迴音——故稱為“迴音壁”。
舊宅間的弄堂小巷多是石子鋪就,而舊宅牆壁轉彎處多呈圓弧狀。在一些舊宅的院牆上,還留有一些時代痕迹,如大躍進年代的標語“鼓足幹勁抓生產,放開肚皮吃飽飯”,門楣上“一心為公”等字樣。但無論走進哪家舊宅,那圍繞天井和上堂的牛腿、垂蓮、窗扇、雀替、橫樑、斜撐、樘門,無一不是精工細作的浮雕或透雕工藝,非常精緻;大門上雕飾集木雕、磚雕、石雕“三雕一體”的精美門樓,每座房屋又極少雷同。
位於潯里街北端的文昌宮,建成於清朝宣統三年,裝飾豪華,氣勢不凡,是全鎮最堂皇的建築。門框上有4個門當,只有帝王才可以擁有。一般來說,文昌宮只有縣城才有。反映了廿八都鄉民一種強烈的企願:子孫學而優則仕。
文昌宮為三進三天井格局,左右為廂房,以檐廊連結。正殿為兩層重檐歇山頂樓閣,四面飛檐出挑,高大雄偉。檐角邊掛著的鈴鐺發出清脆的聲響,和著鳥鳴聲,彷彿從另一個時空傳來。建築內以精湛的木雕藝術和豐富的彩繪最具特色,所有的梁、枋、脊檁、天花板,均繪有山水、人物故事以及龍、鳳、花鳥等圖案412幅。令人驚奇的是,這些畫歷經幾百年的侵蝕,竟然清艷無損。
秉書洋貨店、隆興錢莊、女特工訓練營、浙閩楓嶺營總府,潯里老街經歷了繁榮與沒落,走過了榮光與沉靜。
讓人驚奇的是,全村1500多人口,卻交流著13種方言,繁衍著142個姓氏,被稱為“百姓古村、方言王國”。村民至今傳承祖先遺留下來的對山歌、跑旱船、踩高蹺、牽木偶、滑石頭等民間藝術。
潯里村位於江山市南面,在廿八都集鎮中心,當年因危山險峰護佑躲過了戰爭烽火,得以存留。與小橋流水的江南古村不同,她具有深山古村的幽深雄渾之美。“不知道江南古鎮里,還有那個地方像廿八都鎮潯里村那樣成片成群,整條街道整條衚衕,保存著如此完好的明清建築。”著名作家汪浙成先生這樣評說。
公元878年黃巢起義軍久攻宣州不成,便在浙西仙霞嶺開闢350公里山道,由浙入閩,攻取福建諸州。於是,留下了從浙西進福建的惟一古道和歷史上著名的仙霞嶺,同時也在這裡留下了一個由古代北方退役軍人和各地商人組成的移民小世界——廿八都鎮潯里村。
集鎮中極具代表性的36幢民居、11幢公共建築,絕大部分在潯里村。沿著楓溪鋪展開來,形成了近2公里的明清古街,其建築風格融南北方風格於一爐,集浙式、徽式、贛式、閩式於一體,雕樑畫棟,飛閣流丹,相得益彰。在這樣的老街上行走,彷彿回到一千多年前。
讓人驚奇的是,潯里村所在的古鎮交流著13種方言,繁衍著142種姓氏,被稱為“百姓古村、方言王國”。潯里古村民俗風情更為奇特,南北交融的外來文化在這裡匯聚、碰撞,並經過上千年的相互同化和揚棄,形成了奇特的“文化飛地”。村民至今守護著祖先遺留下來的對山歌、跑旱船、踩高蹺、牽木偶等民間藝術。
建築上,最為宏偉精緻的是三進三層的文昌宮。當年,鎮上文化人在此集會,外來大學士在此講學。整個建築梁、枋、檀、藻井都畫滿了教導人讀書做人的精細工筆彩繪,有“懸樑苦讀”、“卧冰求魚,孝敬父母”等340幅,小到尺余見方,大至三四米寬的壁畫。
置身潯里街,不僅能觀賞到保存完整、規模宏大、風格迥異的古建築群,欣賞“土味十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還能了解百家姓氏,品嘗各種特色菜肴和明清時期葯膳。
2008年4月,廿八都古鎮被列入浙江省重點建設項目,保護與旅遊開發項目動工建設。項目規劃面積37公頃,總投資2億元,分三期建設,一期投資7800萬元,重點打造潯里村“一口三線、七大節點和十三個陳列館”的古鎮景區瀏覽格局。2009年10月,這座2007年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2008年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山歌)之鄉的古村,開啟了塵封千年的面容,笑迎四方賓客。
2019年12月25日,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2020年3月,入選浙江第二批省級農村引領型社區名單。
2020年8月26日,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