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柞鎮

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下轄鎮

蘆柞鎮地處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南部,東與磨山鎮庄塢鎮相鄰,南與南橋鎮、長城鎮接壤,西與向城鎮為鄰,北連卞莊街道辦事處,人民政府駐蘆柞西村。

歷史沿革


因鎮政府駐地位於“蘆柞村”,故名蘆柞鎮。
蘆柞鎮位於北緯34°45′37.12〞、東經118°04′18.30〞,北距蘭陵縣城10千米。
抗日戰爭前屬郯城縣,1940年屬臨沂縣抗日民主政府。1947年屬蒼山縣長城、磨山兩區,1958年初,屬長城、磨山兩鄉。是年秋,屬長城、磨山兩公社,1984年4月,析長城、磨山兩公社部分,建蘆柞鄉。2001年原蘆柞鄉撤銷,歸卞莊鎮管理,2011年8月,與原三合鄉合併為蘆柞鎮。

地理環境


地形

鎮境全部為平原,地勢平坦,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40米,最高點海拔42米,最低點海拔36米。

氣候

屬暖溫帶季風區中的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平均氣溫12.8℃,1月平均氣溫-3.6℃,;7月平均氣溫26.7℃。平均氣溫年較差30.3℃。生長期年平均206天,無霜期年平均192天,最長218天,最短16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647.6小時,年總輻射127.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76天(一般為2月28日~12月3日)。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極端年最大降水量1121.6毫米,極端年最少降水量247.6毫米。

水文

境內河道東泇河、沙溝河、小汶河、吳坦河等四條主要河流,境內河道最長9千米。

礦藏

礦藏及其它自然資源]境內礦產資源較少。

行政區域


蘆柞鎮轄65個村民委員會。
村蘆柞東蘆柞西蘆柞一蘆柞二蘆柞三
大古庄小古庄剡子官莊前吳坦后吳坦
北王樓小卞莊長楊庄前宋庄后宋庄
順河庄墩頭南哨高庄西哨一
西哨二西哨三三合一三合二前田營
李田營王田營常庄大橋頭崔橋
西秦庄東秦庄圩子邱皇路呂皇路
邵皇路劉皇路任皇路栗皇路大吳皇路
小吳皇路西小店東小店雙廟后河西
尤堡顧庄趙村廠東陶庄
尤庄東王莊金庄劉庄大楊樹
前周後周王堡斜溝任河灣
胥河灣李河灣韋河灣趙河灣劉家崗

人口民族


2011年,轄區總人口84221人。總人口中,男性43909人,佔52.1%;女性40312人,佔47.9%。14歲以下18341人,佔21.8%;15-64歲55579人,佔66%;65歲以上10301人,佔12.2%。總人口中全部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0.49‰,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長率4.39‰。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千米,總面積96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93.8平方千米,佔97.7%;水域2.2平方千米,佔2.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77人。
現人口數量為81846人(2017)。

經濟


[農業]耕地面積10.3萬畝,人均1.2畝,全部為水澆地,以種植小麥、玉米、大蒜、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9600萬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7%。2011年,生產糧食5萬噸,人均595千克,其中小麥2.4萬噸,玉米2.6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大蒜,2011年大蒜種植面積6萬畝,產量30萬噸。
畜牧業以豬、貂、肉雞、蛋雞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5萬頭,年末存欄3萬頭,貂飼養量為80萬隻,年末存欄50萬隻,肉雞、蛋雞年飼養量分別為65、35萬羽。
[工業]大蒜產品加工、肉製品加工以及圍繞貂產業鏈的貂籠、飼料、水泥預製等加工業得到蓬勃發展。以蒼山縣六和虹郡食品有限公司、蒼山縣晟亞水貂養殖廠、魯南保平貂業有限公司、任氏食品有限公司、蒼山縣海發食品有限公司、蒼山縣華海冷藏公司等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對蘆柞經濟的發展起到強力助推作用。
[商業外貿]2011年共有商業網點2600家,從業人員6530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3298萬元,比上年增加26%,城鄉集貿市場7個,年成交額4120萬元。
[財政金融]2011年財政總收入1363萬元,比上年增加223萬,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38萬元,比上年增加129萬元,從各種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09萬元,增值稅9萬元。
2011年末,境內有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4家銀行,各類存款25698萬元,比上年增加16%,各項貸款餘額13800萬元,比上年增加15%。

交通


路網發達,境內有蒼邳線,卞南線縣道,東臨京滬高速,西臨京福高速,省道229沂邳路貫穿南北。

公共交通

鎮境內二廟、蘭陵至縣城客車經過,日發客運汽車52班次,日均容量近千人次。

社會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處65處,各類文化專業戶19戶,各類圖書室72個,藏書20萬冊,音樂、美術、書法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130人。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兒園17所,在園幼兒2700人,專任老師80人;小學22所,在校學生7870人,專任教師36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初中在校學生1132人,專任教師126人,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61萬元,比上年增30%,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比例為4%,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30個,有65個村實行合作醫療,參保率達100%。有床位210張,固定資產總值68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0名,其中:執業醫師13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25人。2011醫療機構完成診療5萬人次。

體育

2011年末,先後建成學校體育場9個,6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5%。

廣播電視

現有線電視用戶9000戶,入戶率達75.7%。傳送節目40餘套。
[社會保障]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84戶,人數1651人,支出1386840元,比上年增長10%,月人均70元。社會福利費200元,敬老院床位75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01人(包括家庭分散供養)。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05人,支出25.2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5人,支出1.3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1人次,共支出1萬元,比上年增長11%;農村臨時救濟1850人次,支出6.9萬元,比上年增長1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1人。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萬元,接收捐款衣被400件。
2011年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45萬人,參保率54.2%。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局2處,郵政業務總量199萬元,報紙、雜誌累計發15萬份,郵電所建於1981年,開展電報、電話等業務,1998年全鎮實現電話村村通,建成程式控制電話本地網,電話用戶3000個。
共有電話用戶4560戶,寬頻用戶2270戶,行動電話用戶18569戶。新增農資分銷業務、中郵傳送廣告業務、郵政儲蓄、代售航空機票、代收各種電話費、代理保險等業務。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局2處,郵政業務總量199萬元,報紙、雜誌累計發15萬份,郵電所建於1981年,開展電報、電話等業務,1998年全鎮實現電話村村通,建成程式控制電話本地網,電話用戶3000個。
共有電話用戶4560戶,寬頻用戶2270戶,行動電話用戶18569戶。新增農資分銷業務、中郵傳送廣告業務、郵政儲蓄、代售航空機票、代收各種電話費、代理保險等業務。

鎮區市政建設

給排水
鎮區主要道路兩側分別鋪設排水管6000米。
供電
1998年,有蘆柞、三合2處變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