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晉西北地區,東起同蒲路北段,與晉察冀北嶽區相接;西至黃河,與陝甘寧邊區隔河相連;南至汾(陽)離(石)公路,與晉軍駐區毗鄰;北至清水河,與大青山區連接。
境內轄區38縣,為八路軍控制的縣城有興縣、臨縣、保德、河曲、偏關、岢嵐6城。
1937年9月28日,第一二〇師師部率第三五八旅進入神池、八角堡地區。主力向同蒲線、雁門關出擊,半月間在雁門關截擊敵運輸汽車千餘輛,一度奪取雁門關,截斷敵後方交通線,配合了忻口戰役。之後,師政治部和教導團幹部700多人,組成工作團,以岢嵐縣為中心,在靜樂、興縣、五寨等14個縣開展工作。中共晉西北臨時省委隨同工作團,在各地恢復與發展了黨的組織,成立了岢嵐、靜樂、臨縣、興嵐、保德等地委或縣委。
太原失陷后,國民黨元老、進步人士、“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簡稱“總動員委員會”)主任續范亭,被閻錫山任命為山西省第二行政區(晉西北區)保安司令。續率領“總動委會”機關及保安司令部所屬部隊轉入晉西北。這時,由前線潰退下來的晉軍趙承綬騎一軍、傅作義第三十五軍、郭宗汾第三十三軍、何柱國騎二軍、楊愛源第十九軍、王靖國第十一軍,齊集晉西北,分駐各地。當時,中共公開活動受到很大限制,在多數地區是以“犧盟會”、“總動委會”名義開展工作。經過兩三個月活動,晉西北各地普遍建立了各級半政權性質的“動委會”,在寧武、神池、五寨、保德等9縣普遍組建武裝自衛隊。1937年10月,以共產黨員雷任民為政治委員的國民兵軍官教導第九團由忻縣轉移晉西北,爭取與建立了臨縣、興縣、嵐縣3縣政權,領導了該地區“犧盟會”,協助第一二○師開闢了這個地區。至年底,晉西北抗日根據地中心區已具雛型。
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抗日戰爭爆發后,1937年9月下旬,遵照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指示,賀龍與關嚮應等率八路軍第一二〇師主力挺進抗日前線,進入晉西北管涔山脈地區。一二〇師在給敵人沉重打擊的同時,會同當地黨的組織和民眾抗日武裝,廣泛發動武裝群眾,開展兵民結合的武裝鬥爭。不久,續范亭等率領的山西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簡稱“動委會”或“戰動總會”)和山西新軍部隊1萬餘人也進入晉西北地區。在中共晉西北臨時區委及犧盟會、動委會的配合下,八路軍廣泛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統一戰線政策,安定社會秩序,建立武裝自衛隊和工、農、青、婦等抗日救亡團體,開闢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到1938年1月,一二〇師即由出師時的8200人增至2.5萬人。晉西北各縣都建立了1000至2000人的抗日自衛軍或游擊隊。
1938年2月起,一二〇師對同蒲鐵路北段及太原、忻縣間的公路展開破襲戰,有力地打擊了日軍。日軍調集萬餘人兵力分五路向晉西北發動圍攻,妄圖摧毀晉西北抗日根據地。一二〇師與日軍激戰20餘天,殲敵1500餘人,收復被日軍侵佔的7座縣城,粉碎了日軍的圍攻,鞏固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1938年5月14日,毛澤東電示朱德、彭德懷、賀龍等,在平綏路以北沿大青山脈建立游擊根據地。7月,一二〇師派出由李井泉等率領的大青山支隊,從五寨進入雁北地區,8月,向綏遠挺進。9月初,越過平綏鐵路進入大青山地區,同當地黨組織負責人楊植霖領導的蒙漢抗日游擊隊會合。9月下旬,大青山支隊留一部在綏中活動,主力進到武川、百靈廟以西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到12月,開闢了以大青山為依託的綏西、綏南、綏中三塊游擊根據地,並逐步同晉西北根據地連成一片,構成晉綏抗日根據地。
黨領導根據地的抗日武裝,同廣大漢、蒙、回等各族人民一起,團結戰鬥,多次粉碎日偽軍的“掃蕩”,同時堅決反擊閻錫山發動的反共事變,使晉西北成為中共統一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1940年初,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晉西北軍政委員會,作為統一領導晉西北、晉西南、大青山地區各項工作的最高領導機關,由賀龍任書記,關嚮應任副書記。11月,經中共中央批准,成立晉西北軍區,賀龍為司令員,關嚮應為政治委員,續范亭為副司令員。1942年5月,為了進一步加強黨對根據地各項工作的統一領導,中共中央決定撤銷晉西北軍政委員會,成立中共中央晉綏分局,統一領導晉西北、晉西南、大青山3個地區的黨政軍民各項工作。8月,晉綏分局成立。晉西北軍區亦改為晉綏軍區。
從1944年開始,黨領導的各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對日、偽軍發起局部反攻。晉西北區軍民在春季、秋季攻勢中先後進攻靜樂、交城、忻縣等地區的日、偽軍,開闢了大片新的游擊根據地,斃傷敵900餘人,俘敵1000餘人,收復土地770餘平方公里。1944年,共解放村莊3100多個,解放人口40餘萬。同時,大青山解放區軍民也積極開展游擊戰,綏西、綏南區恢復到1942年前的局面。
1945年春,八路軍、新四軍繼續進行對日寇展開攻勢作戰。在春季攻勢中,晉綏部隊對離(石)嵐(縣)公路、五(寨)三(岔)公路沿線敵據點發起攻勢。在夏季攻勢中,晉綏軍民從6月19日開始圍困靜樂縣城並對公路沿線的日軍展開進攻,基本上把敵人擠到鐵路沿線和少數幾條公路線附近。
1945年8月,中國軍民展開對日本侵略軍的全面反攻。8月11日,晉綏軍區向附近日、偽軍發出限令投降的最後通牒。晉綏部隊一部向平綏路以北進攻,一部沿黃河北上攻擊歸綏,一部在南線由同蒲路西側反攻太原。8月15日至19日,先後攻克太原市外圍的日軍據點,並一度攻入太原以南的晉源縣城,對太原形成包圍。9月下旬,晉西北全境解放。此外,奉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命令,晉綏根據地的呂正操、林楓等率一批部隊和幹部進軍東北,開始了新的征程。
八年抗戰中,一二〇師和晉綏軍區部隊共作戰10114次,斃傷日偽軍100740人,俘虜日偽軍18389人。晉綏根據地民兵配合主力或單獨作戰18718次,斃傷日偽軍7733人,俘虜日偽軍1876人。我軍指戰員犧牲13700餘人,傷3萬餘人。
晉綏抗日根據地巍然屹立在黃河以東,在陝甘寧邊區的門戶上給敵人豎起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使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進犯陝甘寧邊區,保衛了延安和黨中央,並確保了黨中央與敵後各根據地聯繫的交通線。
1938年2月20日起,日軍從南北兩線多路圍攻晉西北中心區,佔領偏關、保德、寧武、岢嵐、河曲、神池、五寨7座縣城,國民黨軍隊潰逃。第一二〇師師部指揮第三五八旅、第三五九旅,在同蒲路北段原平、陽曲地區毀橋破路,連續攻佔平社、豆羅、關城、田家莊等車站和據點,阻敵南進。2月28日,師主力急返嵐縣,3月6日起,集中主力4個團,加獨立一支隊等部隊,打擊深入岢嵐、五寨之敵。經過圍困岢嵐、五寨,夜襲三井鎮,組織義井鎮虎北村戰鬥、神池鳳凰山伏擊戰,共殲敵1500餘人,至4月1日,收復7座縣城。晉西北根據地穩定。
5月,第一二〇師派出由李井泉等率領的大青山支隊,從五寨進入雁北地區。8月向綏遠挺進,9月初,越過平綏鐵路,同楊植霖領導的蒙漢人民抗日游擊隊會合。9月下旬,大青山支隊留一部分武裝在綏中活動,主力進到武川、百靈廟以西地區進行游擊戰爭。到12月,開闢了以大青山為依託的綏西、綏南、綏中三塊游擊根據地,逐步同晉西北根據地連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