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五中

吉安五中

吉安五中前身系民國初年創辦的城隍廟小學,后改為城西鎮小學,抗日戰爭時期改稱為中山小學,1970年改為江西省吉安市第五中學至今。始設初中班,1973年設高中班,1983高中停辦,成為一所初級中學。近二十年來,該校升學考試成績始終位居吉州區之首,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大量合格人才。該校畢業的學生,已有數十名學生被保送或考入清華、北大,並有不少學生已在讀博士或博士后。該校師生踴躍參加各種教學和學科競賽,獲獎級別和獲獎人數年年居吉州區、吉安市同類中學之首。

吉安五中校址


吉安五中校址設吉安市吉州區中山東路80號。

辦學規模


2002年全校有教職工132人,其中教師120人。教師中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33人,大學專科學歷的77人,中師學歷的5人;獲中學高級教師職稱的18人,一級教師職稱的53人,二級教師職稱的47人。設教學班30個,在校學生1600餘人。

榮譽


在2000年9月至2002年7月兩年的時間內,教師獲獎達到100人次,學生獲獎達到116人次。1994年,該校還獲全國“希望杯”數學競賽全國團體總分第四名的好成績。1997年,戴貞桂教師獲全國優秀美術教師光榮稱號,並出席全國表彰大會。2001年王麗華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1998年肖冉老師先後參加全省、全國青年數學教師說課、講課、優秀課比賽,獲全國二等獎、省一等獎。該校在抓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加強第二課堂,開展文體活動。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00年、2001年連續兩年獲全區中小學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名,2000年獲全市合唱節比賽一等獎的第一名,2001年全區首屆中小學藝術節節目一等獎,2001年首屆全市中小學電腦信息競賽團體總分第一,最佳組織獎。1999年該校組隊代表吉安市參加全省青少年集郵知識競賽獲三等獎。2001年該校組隊代表吉安市參加全省“紅心永向黨”黨的知識競賽獲二等獎。近幾年,該校有100餘人次的學生書畫作品獲國家、省、市、區級獎,部分書畫作品選送到外國參賽或展出。1995年,該校獲全國民歌、音樂知識大賽集體優秀獎;獲省自學考試10周年先進集體,省“二.五普法工作達標單位”稱號,1999年,該校被授予“吉安地區文明單位”,2001年被授予“吉安市文明單位”。

學校宗旨


該校在爭創“一流辦學條件、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教學質量”中,樹立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向管理要效益,向科研要質量的辦學指導思想,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學生健康個性,培養動手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合格加特長”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生存,學會創新。對差生採取“嚴中有愛,因材施教,責任到人,全程跟蹤”的十六字要訣,認真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該校還率先成立了家長委員會,構築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並在逐步完善,發揮其參與和監督管理的職能。該校倡導“團結、進取、求實、創新”的校風,“團結、嚴謹、踏實”的教風,“嚴、勤、鑽、恆”的學風。在教師中開展“熱心教育、對黨忠誠;鑽研業務,精益求精;服從分配,勇挑重擔;大膽負責,任勞任怨;熱愛學生,團結同志;互幫互學,取長補短;管教管導,全面負責;遵紀守法,以身作則”的八大作風建設。在學生中開展“爭創五好班級,爭當三好學生”的活動,加強學生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樹立遠大理想,做“四有”新人的教育。該校在教學上加大改革力度,各學科建立自主性教育的課堂模式。1989年以來,推行“數學目標實驗教學”,成效顯著,1993年該試驗被列入國家科委科研項目和省教委推廣試驗項目。化學、美術列為全省教改試點學校,英語聽力教改試驗、物理教學試驗列入全市教改試點項目。該校先後被評為江西省現代教育示範學校、吉安市德育工作示範學校、素質教育示範學校、基礎教育示範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團隊工作示範學校等。

學校特色


1972年,該校創建了吉安市第五中學教學儀器廠,是國家教委教學儀器生產定點廠,該廠生產的感應起電機獲國家教委授予優秀產品稱號。1998年增加了服裝生產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