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山子組

團山子組

團山子組--地層名稱(英文):Tuanshanzi Fm,位於天津薊縣下營鄉團山子村西山至小南山。

簡介


地層名稱:團山子組
地層名稱(英文):Tuanshanzi Fm
階代碼:Ch
地區代碼1:14

命名


1963年陳晉鑣命名。命名剖面位於天津薊縣下營鄉團山子村西山至小南山。

沿革


命名的團山子組,即1934年高振西等命名的串嶺溝頁岩上部的白雲岩。1959年1∶100萬張家口幅地質圖曾名“龐家堡灰岩”。1963年陳晉鑣建議將白雲岩組改名為團山子組,1964年“薊縣震旦系現場會議”予以認同,沿用至今。

特徵


岩石組合以含鐵白雲岩、粉砂質微晶白雲岩為主,其次為灰黃色砂岩和少量綠色粉砂質頁岩,可分三段:一段以深灰色鐵白雲岩及粉砂質菱鐵礦白雲岩為主;二段上部為深灰色中—巨厚層白雲岩、含砂微晶白雲岩,時見交錯層、波痕,下部為灰黃色鈣質細砂岩粉砂岩和深灰色泥砂質白雲岩薄層互層,鈣質粉砂岩底面常見沖刷模,有時見泥裂和岩鹽假晶;三段紫色板層狀砂質微晶白雲岩,夾灰黃色砂岩和綠色粉砂質頁岩,層面可見乾裂、波痕和岩鹽假晶。總厚479m。與下伏串嶺溝組呈整合接觸。一段含多細胞宏觀藻類Tuanshanzia fasciaria, Changchengia stipitata等;二段含疊層石 Kussiella tuanshanziensis,stratifera f.等及微古植物Asperatopsophosphaera bavlensis,Pseudozonosphaera verrucosa等;三段含疊層石Gruneria cf?? biwabikia等。其上部白雲岩U-Pb等時線年齡值為1778Ma(鍾富道,1977)。團山子組沉積期古地磁極性為負極性,古磁極位置-7.2 N,69.4 (張惠民等,1991)。本組遍布燕遼地區,在遼西地區與串嶺溝組分佈範圍相同,可分上、下兩部分,下部以碳酸鹽岩為主,上部則以碎屑岩為主,厚度>260~624m;凌源一帶發育完整(厚624m,富含微古植物Leiopsophosphaera crassa,Polyporata obsoleta。);義縣朝陽則明顯變薄(前者337 m,後者340 m);燕山東段:興隆寬城平泉一帶厚202~300m,以白雲岩為主;遵化遷安、灤縣一帶僅厚69m,碎屑岩增多;燕山西段:八達嶺宣化一帶厚57~167m,以白雲岩為主,頂部夾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產疊層石Conophyton rugiforme等。北京平谷該組中部富鉀粗面岩Rb-Sr全岩等時線年齡為(1606±19)Ma(陸松年等,1989)。

備考


編撰者:張鵬遠
作者1:陳晉鑣
年份1:1963
系名:中元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