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蚋

蚊蚋

蚊蚋,漢語辭彙,拼音wén ruì,意思是蚊子。

詞目


蚊蚋

拼音


wén ruì

引證解釋


1、蚊子
亦作“螡蚋”。蚊子。
唐 項斯 《遙裝夜》詩:“蚊蚋已生團扇急,衣裳未了剪刀忙。”
清 唐孫華 《秋雨不止書悶》詩:“梧竹清有聲,螡蚋跡如掃。”
清李漁《閑情偶寄·頤養·行樂》:“時蚊蚋之繁,倍於今夕,聽其自嚙,欲稍稍規避而不能。”
”魏巍《東方》第五部第六章:“這支七個人組成的小分隊,在草叢裡忍受著密密的蚊蚋的侵襲,直到凌晨三點多鐘,還不見敵人的影子。”
2、比喻壞人
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比常念淮右以靡弊困頓三州之地,蚊蚋蟻蟲之聚,感凶豎喣濡飲食之惠,提童子之手,坐之堂上,奉以為帥。”
宋孫奕《履齋示兒編·雜記·人物通稱》:“蚊蚋亦名白鳥。杜寄劉峽州云:‘江湖多白鳥,天地有青蠅。’杜修可云:‘……﹝白鳥﹞一謂蚊虻也,以譬小人。’”
瞿秋白《餓鄉紀程》三:“人人只知道‘時乖命蹇’,那知生活的帳子里有巨大的毒蟲以至於蚊蚋,爭相吸取他們的精血呢?”

相關詩詞


二月雨後有蚊蚋
年代:【唐】作者:【梅堯臣】
春夜一二蚊蚋飛,久不見之尚可喜。
而今稍喧來聒人,向後更暖奈爾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