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象

脈象

脈象,是指脈搏的快慢、強弱、深淺的情況。脈象是中醫學名詞,指脈搏的形象與動態,為中醫辨證的依據之一。脈象要素指脈象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位、數、形、勢等四個方面。中醫學名詞。指脈搏的形象與動態,為中醫辨證的依據之一。一般分為浮、沉、遲、數四大類。晉 王叔和 《脈經》細分為二十四脈,明 李時珍 《瀕湖脈學》增為二十七脈,明 李中梓 《診家正眼》增為二十八脈。

簡介


● 英文名稱:Pulse Conditio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切診

古籍摘選


● 察其腑臟,以知死生之期,必先知經脈,然後知病脈。(《素問·三部九候論》)

名詞解釋


● 醫生手指所感受到的脈搏跳動的形象。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脈象的變化是脈診的主要內容,它與脈搏的頻率、節律,顯現的部位、長度、寬度,脈管的充盈度、緊張度,血流的通暢流利度,心臟搏動的強弱等因素有關。脈象的辨識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覺,脈象常從脈位、脈數、脈形、脈勢四個方面加以分析歸納。

脈象要素

● 脈位:指脈搏跳動顯現的部位、深淺和長短。正常脈搏的脈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關、尺三部均有脈。脈位異常的病脈包括:脈搏超越三關者為長脈;脈動不及三關者為短脈;脈位表淺者為浮脈;脈位深沉者為沉脈。
● 脈數:指脈搏跳動的頻率和節律均勻情況。正常成人,脈搏頻率約為70~90次/分鐘,脈律整齊,沒有歇止。脈數異常的病脈包括:一息五至以上為數脈;一息不滿四至為遲脈;出現歇止者,有促脈、結脈、代脈;脈律快慢不勻者,為三五不調。
● 脈形:指脈搏跳動的寬度、大小、軟硬等形態。脈形主要與脈搏跳動的幅度、脈管的充盈度等因素有關。脈形異常的病脈包括:脈管充盈,搏動幅度大者為洪脈;脈管充盈度小,搏動幅度小者為細脈;脈體柔軟無力者為濡脈、緩脈;脈管彈性差、欠柔和者為弦脈。
● 脈勢:指脈搏應指的強弱、流暢等趨勢。脈勢主要由心臟和阻力影響所產生的流利度;由血管彈性和張力影響而產生的緊張度等決定。正常脈象,應指和緩,力度適中。脈勢異常的病脈包括:應指有力為實脈;應指無力為虛脈;脈來流利圓滑者為滑脈;脈來艱澀不暢者為澀脈。

正常脈象

● 正常脈象的特點概括稱為“有胃”、“有神”、“有根”。
● 表現為脈象不大不小,從容和緩,節律一致,尺部沉取有一定的力量,並隨生理活動、氣候、季節和環境等的不同而有相應變化。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