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樓山
仙樓山
仙樓山,海拔333米,方圓600商,拔地而起,屏列於福建浦城縣城東。西漢建元六年(前135),餘善被封為東越王,在這裡依山築城臨浦,並建烽火台于山巔,又在山下築有行宮,後人遂將此台稱為越王台,其山亦稱為越王山。相傳宋時有東京道人李陶真自武夷山止止庵徙居於此,其後明末有張澤元、杜足元相繼留下,詩、書、畫兼佳的柳霖、黃子頓接踵而至。他們在清乾隆十九年(1754)構築迎仙樓,仙樓山之名也就由此而起。
仙樓山
紅花仗綠葉,游山喜有亭。遊人沿石階拾級而上,迎面而來的是迎仙樓,過迎仙樓而上,一座仿北京天壇的小亭進入眼帘。宋朝道人李陶真"揮手並俯止止庵,結廬仍在小天堂。"故此亭名"小天堂"。沿著山脊的曲徑,穿過蔥籠林木,進入山巔,可見茹然的越王亭。雖然餘善霸跡人去台空,亭柱上"拒漢摩兵烽火難溫霸業夢,築城興浦仙林猶幸越王亭"這對聯,喚起游;人幽思難禁,供人憑弔。
沿山徑順勢而下,可達喚鶴亭o喚鶴亭附近有鐵笛岩,舊有亭已記。李陶真好依岩吹鐵笛,宋人黃妹〈鐵笛亭〉誇其笛聲"一聲蒼壁裂,再奏蚊龍悲。"道人騎鶴而去,後人盼其轉固,築喚鶴亭。舊亭已妃,新建一亭,仍稱喚鶴亭。
紅十軍解放浦城紀念碑
過喚鶴亭行二三百米,建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葉飛題字的"紅十軍解放浦城紀念碑"。1932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在方誌敏率領下,人閩作戰,在閩北獨立團協同下,攻克浦城,使浦城城區人民首次沐浴革命曙光。距葉飛題字碑200米,有一座高達21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每年清明時節,成群結隊的人們到此追憶先輩的業績,緬懷革命忠魂。
仙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