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理財

網際網路理財

網際網路理財是指通過網際網路管理理財產品,獲取一定利益。中國網際網路路信息中心(CNNIC)2016年在京發布第38次《中國網際網路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10億。其中,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網民上網設備中,手機在上網設備中佔據主導地位。同時,僅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達到1.73億,佔整體網民規模的24.5%。

背景


易觀與隨手記聯合發布的《2017大眾理財認知與行為指數分析》報告稱,過半數用戶認為理財在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用戶傾向於在線上渠道進行理財和投資,用移動端APP、PC端客戶端及網頁的佔63.5%;花時間學習理財及財務知識的用戶不到四成;論投資金額,“90后”最愛網際網路理財,“80后”“70后”在股市投入的資金最多。

風險


不管在什麼平台上,用什麼方式運作,“葫蘆里賣的還是以前的葯”。據合肥市公安局發布的電信網路詐騙十大典型案例,警方提醒,這些案例有一個共同點:犯罪嫌疑人從各大網站、社交平台搜尋所要詐騙對象的信息,加好友或者直接打電話,抓住對方貪圖小利、渴望暴富、追求異性等心理,逐漸獲取信任和好感,伺機精準詐騙。比如誘騙被害人投資藍寶石、紅酒、茶葉等商品,進行虛擬電子盤交易。待投資后,向之發布虛假走勢圖,用反向操作等手段騙取被害人錢財。或誘騙被害人到平台上虛假交易所謂的燃油、白銀、銅、期貨等,但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再通過“止贏不止虧”方式最終讓其資金全部虧損等。不過,與銀行等傳統理財平台相比,網際網路理財也呈現一些新特點。比如通過微信公眾號等網際網路平台宣傳短期高收益,甚至一些平台人員不用直接對接投資者;部分平台沒有顯示資金的投向;所謂的投資,就是通過一個APP充值,選擇相應項目或推薦好友加入等完成任務,到期獲得收益;投資者多為年輕人,包括白領,可能明知道是騙局卻抱有僥倖心態;部分人使用信用卡套現,甚至貸款投資等。蘇寧金融研究院網際網路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認為:這樣的理財平台並非P2P。沒有任何一個合法的模式可以長時間、大規模地賺取這麼高的收益率。若沒有合理的贏利模式支撐,很可能就是龐氏騙局了。這樣的集資事件,每年都可能查處很多起,只要貪圖高收益的人性不變,這類事情就不會禁絕。所以必須持續不斷地進行投資者教育。法規尚不明確 新型投資方式應謹慎多地證監局從去年初開始,就陸續對移動端涉及貴金屬投資的微盤、微交易、雲交易提出風險警示。微盤、微交易、雲交易等投資方式,是一種依託於網路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通過微信公眾號或者手機APP軟體、電腦客戶端進行操作,以微投資、“普惠金融”為口號的新型投資方式。這些平台中的投資金額較低,一般100元起投,有的甚至宣稱最低8元即可起投。投資者可直接用微信支付下單交易。微盤實際上對應的是大宗商品現貨市場電子盤,是將原來的大盤交易轉為小盤交易。但一些平台採取批量撥打電話進行推介、利用網站廣告彈窗宣傳、“投資致富”美女主動加微信好友推介等方式,在宣傳內容上打出“1分鐘收益75%”“3分鐘開創盈利時代”“5分鐘上手交易”等。由於被監管層認為涉嫌聚眾賭博甚至詐騙,部分微盤交易改名為“商貿公司”“電子商務公司”等。專家提醒投資人,由於微盤、微交易、雲交易屬於新型投資方式,相關法律法規不明確,廣大投資者應謹慎,以免遭受損失。投資顧問有“門檻”互金模式難判斷根據證監會公布的《證券、期貨投資諮詢管理暫行辦法》,證券投資諮詢人員是有“門檻”的。從事證券、期貨投資諮詢業務的人員,必須取得證券、期貨投資諮詢從業資格並加入一家有從業資格的證券、期貨投資諮詢機構后,方可從事證券、期貨投資諮詢業務。但通過微信等網際網路理財,投資者連銷售者、投資諮詢顧問的面都見不到,無法判斷其從業資格,監管難度也更大。
監管因此,從2017年初開始,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開展“回頭看”清整活動以來,移動端交易平台就一直是重點監管的對象。當前,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工作仍在繼續開展。監管也正在追隨金融新模式的發展。一直以來,我國交易場所存在監管主體缺位情形,也尚未出台針對場外現貨交易平台監管的法律法規。聯席會議將辦公室設立在證監會,但場外交易市場監管並非證監會的職責範圍,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受到監管。清理整頓“回頭看”要求,各省級政府應切實負起清理整頓和屬地監管的職責,用半年時間進行集中清理。為實現長效監管,要儘快出台完善交易場所監管辦法。因此,當前北京、福建、江西、河南、山東、陝西、四川和內蒙古等地陸續發布並試行當地的交易場所管理辦法。一些地方人大立法也開始涉及交易場所監管,如出台《山東省地方金融條例》《河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針對當前類金融業態繁多,非法活動形式各樣的情況。各地金融監管部門也緊跟行業和技術的發展趨勢,其中廣州市金融局依託廣州商品清算中心試點“廣東省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平台”,涉及外匯平台、類期貨等金融活動的監管,實現了交易場所的事前事中事後全覆蓋監管。廣州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負責人李傑指出,金融風險防控是未來幾年的工作重點。2018年需要把廣東金融風險防控工作做深做實做細,力爭對省內除深圳以外20個城市實現覆蓋;對更多的行業進行監控,如以電子商務、生物科技為外衣的非法集資活動。金融業務開展的重要支付環節也於日前拉開監管大幕。除銀行不斷收緊與交易場所合作,央行開始排查銀行支付機構參與非法網際網路外匯交易情況,公布了40家涉嫌非法的網際網路外匯交易平台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