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醫院

股份制醫院

嚴格意義上的股份制醫院,應該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利益主體,以集股經營的方式自願結合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它是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相對分離、利於強化企業經營管理職能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

存在原因


目前,我國的醫療體制改革,允許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醫院建設,從而股份制醫院大量出現,這些醫院大多是我國裁軍的部隊醫院、國有或集體企業的醫院回歸社會、甚至有些是某個地方規模數一數二的人民醫院與大企業合作開發,參考股份制企業的運作機制,除了少數經營效果令人滿意外,大多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考究起來,與股份制的運作不夠規範有關。

主要特徵


①發行股票
發行股票,作為股東入股的憑證,一方面藉以取得股息,另一方面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
②具有企業內部組織結構
股東代表大會是股份制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是最高權力機構的常設機構,總經理主持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③具有風險承擔責任
股份制企業的所有權收益分散化,經營風險也隨之由眾多的股東共同分擔
④具有較強的動力機制
眾多股東由於利益上的原因關心企業的運營狀況,從而使企業的重大決策趨於優化,使企業發展能夠建立在利益機制的基礎上。

主要形式


①政府(或企業)參股
原政府所屬的企業、部隊醫院,經過資產核算後作為政府股份,或者,政府再注資后與企業管理層、員工按照不同的持股比例組成。這種醫院,實際上沒有脫離原來的模式,政府或企業甩掉包袱后,企業為了生存下去,泥沙俱下,各種不規範的方法一齊上,結果是窮了和尚、富了方丈,患者利益沒有得到保障,醫院名聲卻遭到沉重打擊,也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②政府(或企業)控股
與大的國有企業、或大的醫學院附屬醫院進行的股份制合併,醫院資產核算后,政府持有大多數股份,擁有對日常經營和管理的絕對的控制權。這種企業中,政府主要是對院長的任命,股東實際上還是政府,只是分解成不同的個體,在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醫院仍然以效益優先,卻丟掉了社會責任,出現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③企業內部職工持股
按照當時醫院職工人數、資產和負債,管理層、企業職工按照一定的比例持有全部股份份額。這種醫院也存在著問題,其原來所服務的地域範圍的人不一定還要到這樣的醫院就醫;而其原來的學術權威大多已經跳槽,新的學術權威沒有培養成,需要引進,新進人員的能力一般比較強,這是股份怎麼計算也成了問題,弄不好就會使得這些人再次跳槽。
④民營或境外企業控股
產權明晰的一些醫院,與大資本合作建立的股份制醫院,企業的董事會、股東大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結構比較合理,按道理應該取得不錯的成績。然而,目前這樣的醫院成功的案例卻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