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書院

太平書院

揚中建置前的教育由六邑分管。清康熙年間,泰興知縣宋生在太平洲建立"義學"1所(今永勝鄉紅光村王家埭),三間五架梁平瓦房,門樓鐫刻"太平義學"。光緒前早廢。

歷史背景


揚中建置前的教育由六邑分管。清康熙年間,泰興知縣宋生在太平洲建立“義學”1所(今永勝鄉紅光村王家埭),三間五架梁平瓦房,門樓鐫刻“太平義學”。光緒前早廢。原屋保存至1951年時,被拆去用於建造八橋中學。清同治五年(1866),六邑共建“太平書院”於龍王廟(今長旺中心小學處),郡守李仲良經建。院有匾額三塊:一為“太平書院”,巡撫李鴻章書;一為“學海觀瀾”,總督曾國藩書;一為“六邑觀摩”,郡守李仲良書。共撥圩田2274 畝、灘地1404畝,以供活動經費。書院后改稱“太平校士館”,民國初期活動廢止。田產由 縣收作學產。1940年1月11日,龍王廟與書院同被日本侵略軍焚毀。清光緒三十一年 (1904),上洲富紳田佩紳在太平庵(今人民小學)創辦蒙學堂1所,教授新學。是為揚中新 學教育之始。清末時期,揚中私塾教育遍及全邑,兩三自然埭(圩)即設私塾1所,共有私塾 300餘所,就讀學生7000餘人。教授《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四書”、“五經”等。在 清末的科舉考試中,應考中式者,有文舉人何士俊武舉人郭萬松,秀才30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