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

浙江大學附屬二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黃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二院腫瘤科主任醫師,副書記,腫瘤幹細胞生物學研究 專業。

人物經歷


1986年畢業於原浙江醫科大學醫學系,1996年獲腫瘤學博士學位(導師鄭樹教授),1986年起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二院腫瘤科工作,2001晉陞為主任醫師,2003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先後於1994,10--1995,10和2002,11--2003,2以訪問學者或高訪學者身份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進行腫瘤基礎和臨床轉化性研究。
2008.10-12在法國行政管理學院學習醫院管理。
2008年起先後擔任浙大二院副書記、副院長、濱江院區黨委書記。
現任浙江省腫瘤微環境及免疫治療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省腫瘤免疫診治新技術創新國際合作基地主任。
從事醫療、教學、科研工作20餘年。擅長治療:乳腺疾病、胃腸惡性腫瘤、轉移性腫瘤、甲狀腺疾病等早期診斷、外科治療及術后綜合治療選擇等,具有處理腫瘤疑難雜症的臨床經驗。

主要貢獻


已負責完成10餘項資助課題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和省自然基金及衛生廳人才專項等,現主持在研的“973”計劃前期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主要研究方向:1)、腫瘤(尤其乳腺癌、消化道等)早診早治與腫瘤標誌物(群);2)、腫瘤幹細胞研究;3)、中藥抗腫瘤機制與評價。
已在包括《PNAS》、《TOXIOLOGY》、《Cellular Microbiology》等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SCI收錄10餘篇。主編《臨床醫學英語》,參編《結直腸腫瘤: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等三部。
重點圍繞乳腺癌早診早治、腫瘤微環境調控與免疫治療等研究方向,在國際上提出以人新型免疫細胞γδT17和CD39+γδTregs為核心的免疫代謝抑制微環境的關鍵調控機制,並評價其臨床生物學功能及意義。基於人新鮮腫瘤樣本結合臨床病理信息,開展重塑腫瘤微環境的新型免疫細胞功能探索、治療性抗體研發等轉化研究,並建立了多學科合作團隊與自主創新科研體系。
全省乳腺癌篩查、規範化診治;全國多中心CTC臨床註冊研究和腫瘤免疫ADC藥物臨床Ⅰ期研究等。參與多部中國乳腺癌診治指南編寫。開展乳腺分子成像技術(BSGI)早期預測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臨床研究(NCT02556684);國內開展基於乳腺標記技術的乳腺癌精準外科治療手術,參與制定可視化乳腺組織定位標記夾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乳腺學組)。

獲獎記錄


曾主持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霍英東優秀青年教師獎(科研類)二等獎和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各一項,參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一層次和高層次衛生創新人才培養對象,獲第四屆白求恩式好醫生稱號。排名第一先後獲浙江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和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擅長領域


乳腺癌早期診斷、外科治療(保乳、重建和微整形等)及術后綜合治療選擇等;
腫瘤疑難雜症的處理。

研究方向


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新技術;
乳腺癌外科治療新方法;
乳腺腫瘤微環境與免疫治療新藥物。

學術任職


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乳腺疾病學組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和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
浙江省抗癌協會乳腺癌專委會主委
中華醫學會循證醫學分會常委兼浙江省主委
中國免疫學會理事
浙江省免疫學會副理事長兼臨床免疫專委會主委

學術期刊編委


《中國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專家組成員

科研項目


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和面上項目,浙江省重點項目和省部共建重大項目等;負責完成科技部重大新葯創製課題、“973”計劃前期預演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浙江省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和人才基金等。

發表論文


已在包括《IMMUNITY》、《PNAS》等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包括以通訊作者在國際期刊《IMMUNITY》上發表封面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