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能源學院

公辦大學

山徠西能源學院(ShanxiInstituteofEnergy),簡稱”山能“,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是國家教育部批准,山西省人民政府舉辦,山西省教育廳管理的一所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是山西綜改試驗區重點建設項目、山西省應用型本科試點院校、全國地方高校“產教融合”建設試點院校。 

學院前身為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始建於1984年。1991年,山西煤礦安全技術培訓中心併入。1993年,山西煤炭工業管理局環境監測中心站(山西煤炭工業管理局環境保護研究所)併入。1996年,山西通寶育傑學校劃歸學院管理。2013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決定籌建山西能源學院。2016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基礎上建立山西能源學院。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兩個校區,佔地760餘畝,總佔地面積4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0.651億元,圖書館紙質圖書63.47萬冊,電子期刊21.81萬冊;設有13個教學系部,開設24個本科專業;有在校生7865人,其中本科生6048人。

歷史沿革


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
1984年6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建院,廳(局)級建制,隸屬山西省煤炭工業廳(1985年至1998年隸屬煤炭工業部),由山西省教育廳業務指導。建院之初,主要任務是為煤炭行業培養大學專科學歷的在職人員和開展礦、處級管理幹部培訓。1985年9月首次招生。
1991年,山西煤礦安全技術培訓中心併入,設為安全培訓部,對外仍保留了原有牌子和職能,繼續承擔全省煤礦負責人和各類幹部的安全技術培訓。
1993年,山西煤炭工業管理局環境監測中心站(山西煤炭工業管理局環境保護研究所)併入,對外仍保留了原有牌子和職能。
1996年,山西通寶育傑學校劃歸學院管理。
2000年,經山西省教育廳批准,在開展成人教育和培訓的同時,開展高職教育。 
山西能源學院
2009年,為滿足山西煤炭行業轉型發展對人才和技術的需求,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基礎上籌建山西煤炭學院。
201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省高校園區為學院劃撥620.15畝土地,作為學院新校區,新校區正式開工建設。
2013年,根據山西省國家綜合能源基地建設的需要,山西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正在籌建中的山西煤炭學院改為籌建山西能源學院。
2014年7月,學校以太原理工大學(能源學院)的名義招收本科生。9月,新校區具備入住條件,全校師生全部搬遷。
2016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基礎上建立山西能源學院。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撤銷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和山西能源學院籌建處建制,在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基礎上建立山西能源學院,由山西省教育廳負責管理。 
2020年9月,通過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和授權專業專家組評審。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院系設置專業
經濟系能源經濟、金融工程
管理系財務管理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區塊鏈工程
電力工程及自動化系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礦業工程系採礦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安全工程系安全工程
機電工程系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機器人工程
地質測繪工程系資源勘查工程、測繪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資源與環境工程系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環保設備工程
能源與動力工程系能源與動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新能源工程系油氣儲運工程、能源化學工程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專任教師355人,外聘教師110人,摺合教師410人,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6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7.75%;具有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148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1.69%;具有研究生學位(博士和碩士)的專任教師247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9.58%。有山西省級高層次人才3人。 
“三晉英才”支持計劃:董光華、王永安、孟文俊

學科體系

質量工程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山西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山西省“1331工程”優勢特色專業1個;山西省級精品共享課程(培育)1門,有校外實習、實訓基地46個。 
山西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採礦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 
山西省“1331工程”優勢特色專業:能源與動力工程
山西省級精品共享課程(培育):能源經濟學 
2019徠年,學校出版教材2種,立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0項,省部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1項,2019年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一般項目5項,教師主持的《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共建與研究》項目獲得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山西省“1331工程”優勢特色學科1個。 
山西省“1331工程”優勢特色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山西省重點實驗室1個,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產學研新型研發機構(培育)1個,與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勘查研究總院、華北科技學院聯合成立煤礦智能化開採精準地質勘探研發中心。
山西省重點實驗室:高性能輸送帶實驗室山西省重點實驗室(與太原科技大學、山力鉑納橡膠機帶有限公司聯合組建) 
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產學研新型研發機構:山西省太陽能光伏發電聯合實驗室(培育) 
山西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光伏電池組件及應用工程研究中心(與晉能光伏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同組建) 

科研成就

2021年1月,學校和太原科技大學共同完成的“礦井提升裝備運行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獲2020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三等獎(科技進步獎)。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承擔了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太陽能光熱利用中的流動和高效傳熱研究,晉煤集團煤基多孔碳在低濃度煤層氣分離濃縮中的吸附機理研究、鬆軟低滲煤儲層煤層氣排采多相流流動規律研究等一批有重要影響的科研項目,承擔了國家能源局山西省能源轉型基礎條件研究項目。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20年9月,山西能源學院圖書館有紙質圖書63.47萬冊,電子期刊21.81萬冊,學位論文85.77萬冊,音視頻960小時,當年新增42200冊,2019年圖書流通量為0.26萬本冊,電子資源訪問量71.66萬次。 
學術期刊
《山西能源學院學報》前身是《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期刊是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收錄期刊、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的學術期刊之一。期刊的主要欄目有:煤電技術研究、教育教學研究、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科學技術研究和社會科學研究等欄目。

學術交流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與山西省內外37家能源及相關企業、科研院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與山西省測繪地理信息院、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米優光電簽署校企合作協議。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旗
紅色長方形旗面,中央印有明黃色毛體校名“山西能源學院”。
校徽
山西能源學院
山西能源學院
校徽採用雙同心圓形設計,寓意同心同德、銳意進取。外圓環內上方為毛體校名“山西能源學院”,下方為大寫英文校名。中央熊熊燃燒的紅色火炬象徵能源給人類帶來光明和希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後方綠色山脈、藍色天空代表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良好的生態環境,綠色和藍色還表示能源大省正致力於綠色發展、清潔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整個圖案寓意山西能源學院“服務能源行業,推動山西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實現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辦學宗旨和奮鬥目標。

精神文化

校訓
立德強能,篤學善行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董峰
黨委副書記、院長梁衛國
黨委副書記張春有、馬光生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杜鋒
副院長李桂平
黨委委員、副院長孫光輝、孟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