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竹鎮

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下轄鎮

司竹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位於周至縣北部,轄北司竹、龍泉、南淇水、六家、北徠淇水、油坊頭、新廟、馬坊、宋家、馬村、李旺寨、中合、李家莊、駱駝營、王唐、竹護、紅豐、金官、南司竹、阿岔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北司竹村,距縣城7.5千米。面積34.6平方千米,人口28866人(2018年)。

截至2020年6月,司竹鎮下轄10個行政村。2018年,司竹鎮戶籍人口28866人。2011年,司竹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39億元。

歷史沿革


西寶公路橫貫東西,並支出肖(家村)司(竹)兩條公路。秦漢時這裡有竹園千畝,竹板寬皮厚,是當時書寫文書檔案的好材料,因此由國家派官員專門管理。漢代起名司竹監,其駐地名司竹府,即在今鄉政府駐地司竹府村。古迹有漢武帝時重築的長楊宮遺址。
建國初為鄉,明代改設為淇水、辛庄、禮皇三里。
清末設為阿岔、司竹2所。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為司竹聯保。
1949年後,設司竹區。1958年改公社。1962年,成立司竹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34.6平方千米,人口28866人(2018年)。2011年10月,撤鄉建鎮。
司竹鎮
司竹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司竹鎮地處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東北部黑河沿岸。東與終南鎮接壤,南與樓觀鎮相連,西與辛家寨鎮為鄰、北與富仁鎮隔黑河相望。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9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8千米,總面積33.6平方千米。距縣政府4千米。

地形地貌

司竹鎮地處秦嶺北麓的關中平原中部,地勢南高北低。

氣候

司竹鎮屬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水分

司竹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黑河、九峪河、蘆河等3條,境內總流長20千米。

自然災害

司竹鎮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洪澇、泥石流、滑坡等。

行政區劃


1996年,轄龍泉、南淇水、六家、油坊頭、新廟、北淇水、阿岔、馬坊、宋家、馬村、李王寨、中合、李家莊、駱駝營、王唐、竹戶、紅豐、金官寨、南司竹、北司竹20個行政村。2011年撤鄉設鎮。截至2011年末,司竹鎮轄北司竹、南司竹、北淇水、南淇水、中和、駱駝營、阿岔、油坊頭、龍泉、金官寨、李旺寨、紅豐、李家莊、馬村、六家莊、竹護、王唐、宋家村、新廟、馬坊20個行政村;下設90個村民小組。34個自然村。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司竹鎮下轄10個行政村 。人民政府駐司竹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124115202220南淇水村
610124115204220北淇水村
610124115205220油坊頭村
610124115207220馬坊村
610124115209220馬村
610124115213220駱駝營村
610124115214220王唐村
610124115219220阿岔村
610124115220121司竹村
610124115221220金豐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司竹鎮轄區總人口27116人。總人口中,男性14200人,佔52.4%;女性12916人,佔47.6%;14歲以下3719人,佔13.7%;15—64歲21142人,佔78%;65歲以上2255人,佔8.3%。總人口以漢族為主。2011年,司竹鎮人口出生率8.89%,人口死亡率5.82%,人口自然增長率3.0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83.9人。
2018年,司竹鎮戶籍人口28866人。

政治


項目建設

2009年重點項目:
1、投資150萬元完成龍泉、駱駝營兩村街道水泥硬化5公里。
2、投資29萬元完成紅豐、金官、宋家、駱駝營、馬村新打機井16眼。
3、投資10萬元完成油坊頭村街道路燈安裝工程。
4、投資45萬元,水泥硬化宋家村至馬村段1.5公里。
5、投資30萬元完成沼果結合工程200戶。
6、投資60萬元完成油坊頭村人畜安全飲水工程。
7、投資60萬元完成駱駝營村人畜安全飲水工程。

工作動態

司竹鎮
司竹鎮
 全力提升兩率一度努力構建和諧司竹
為了提升司竹鎮“兩率一度”工作,促進全鎮治安維穩形勢持續穩定好轉,10月28日,司竹鎮組織召開三季度警民聯席會議,傳達貫徹全縣提升“兩率一度”工作推進會會議精神,鎮黨委書記王禎、鎮綜治辦全體成員、司法所所長、派出所所長、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有關村書記參加了會議。會上,鎮黨委書記王禎通報了上半年全鎮綜治工作成績,各成員積極表態發言,激烈探討,與會人員一致達成如下意見:一是鎮政府立即組織召開司竹鎮推進“兩率一度”工作動員大會,全面安排部署平安創建工作;二是鎮政府全力做好宣傳工作,在沿街、各路段顯要位置刷寫標語橫幅8條,發放調查問卷,打響“齊心協力保穩定、團結一致構和諧、眾志成城促發展”的口號,努力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三是鎮綜治辦以及司法所積極化解矛盾,做好村民定期走訪工作,爭取將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四是派出所加大巡邏巡防力度,加大出警力度,保障出警速度,全力做好為民服務各項工作;五是積極與教委聯繫,爭取在學校內開展定期的平安創建宣傳活動。

計劃生育

司竹把握四個核心計生工作成效顯著
自司竹下半年計劃生育工作動員大會召開以後,鄉村兩級幹部齊心協力,通力合作,計生工作出現新亮點,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我鄉已經完成手術結紮7例,指紋錄入、三查率達60%以上。
在工作中,我們不斷研究和改進措施,我鄉開展計生工作逐漸體現出四個特點:一是“緊”,全鄉幹部統一思想,全力以赴,放棄雙休日和休息時間,提出大幹50天口號,嚴格執行早8:30、晚18:00點名查崗制度,加班加點緊鑼密鼓地開展結紮等三查任務,完善多類報表卡冊和全員人口資料庫等基層網路建設工作。二是“實”,在全鄉領導帶動下,幹部真抓實幹,發揚特別能吃苦、能戰鬥、能奉獻的精神,確保不走過場、不流於形式,杜絕人情,嚴執政策,做到能扎盡扎,充分利用廣播、黑板報等形式多樣宣傳,確保育齡婦女人人查、村村清,每村三查率達90%以上。三是“嚴”,鄉領導高度此項工作,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對無故離崗的,提出批評並經濟處罰。嚴格考核獎懲,決不姑息遷就,每早會發放工作進度表,對每做一例手術的,現場獎勵包抓辦公室300元。嚴格實行一票否決制,把計生工作納入年終工作考核,並將考核結果作為下半年雙委會換屆工作的重要依據。四是“細”,工作中,我們充分考慮對象戶實際情況,為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對家庭困難的,資助500元;對家中人手緊缺的,幫忙僱人照顧孩子;手術后,由主管領導帶隊一一看望,並送去慰問品。

優撫救濟

90歲老人保健補貼證辦理程序
1、年滿90周歲的周至籍老年人持老人身份證(戶籍貼照證明或戶口本)到鎮民政工作站或縣民政局老工辦領取90周歲以上老人保健補貼發放審批表(一式兩份)並按要求如實填寫。
2、經村委會審查屬實簽字蓋章,由鎮民政工作站審查合格簽字蓋章后,帶上三張近期免冠一寸照片上報縣民政局老工辦。
3、縣民政局老工辦審查簽字蓋章后,於每月15日前上報市老齡辦。
4、市老齡辦審核批准后,保健補貼證下發到鎮民政工作站,由鎮民政工作站下發給申報老人,老人持證到鎮民政工作站領取相應的保健補貼。

經濟


綜述

2011年,司竹鎮財政總收入32萬元,比上年增長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萬元,比上年增長58.8%。從各主要稅種看,企業所得稅29246元,人均財政收入7800元,比上年增長22.2%。
2018年,司竹鎮有工業企業14個;其中,規上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45個。
司竹鄉在新農村建設中,結合當地實際,將優勢農產品向優勢主產區集中。2008年,在水草豐盛的西南片紅豐等村,形成以養殖秦川牛為主的養殖業。在中部獼猴桃優生區油坊頭、龍泉等村,以“西安萬畝綠色獼猴桃”項目為依託,形成了獼猴桃精品園5000畝。在東北片阿岔村等村,形成了以種植黃瓜、四季豆、芹菜、蘿蔔種、大蔥為主的蔬菜基地2000多畝。為了發展壯大這些優勢產業,司竹鄉與農、林、水、電、交通等部門協作,先後修建了27.5公里鄉村路,實施了地埋管、噴灌等項目,推行獼猴桃“單枝上架、配方施肥、定量掛果、生物防治”四大技術和“良種壯苗、設施栽培、輪作套種、配方施肥、綜合防治”的蔬菜栽培技術;畜牧業狠抓了良種繁育、飼草、疫病防治等工作,使農民的種植、養殖水平以及產業化建設能力得到提高。
依託這些優勢產業,全鄉迅速崛起了80多家貨運信息部,逐漸練就了一批市場意識超前、頭腦靈活的農民果經紀。他們在獼猴桃、蔬菜銷售季節,外引內聯、主動出擊找客商。阿岔村農民王自謀辦的貨運信息部每年組織銷售獼猴桃、蔬菜等農產品1000餘萬噸,年收入8萬多元。同時,全鄉專門搞果業和相關產品的企業已達20多家,建起氣調庫和冷庫282座。相關企業和冷庫惠及2餘萬農民,並使全鄉農業初步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體系。
各項優勢產業的發展壯大,催生了一批專業新村莊。建設、農業等部門結合各村實際免費為村民設計出多種房屋建設模式,使新村莊建設各具特色。來到司竹鄉南司竹村,只見一棟棟二層小樓掩映在一片片綠葉婆娑的獼猴桃園中,錯落有致,一條條水泥路伸向遠方,房前屋后一陣陣果香沁人心脾。走進屋內,一樓的小冷庫可使果農將獼猴桃貯存起來獲取更大的利潤,二樓科學合理的單元樓式的結構讓果農感到特實惠。

第一產業

2011年,司竹鎮耕地面積2.5萬畝,人均0.8畝。2011年,司竹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
種植業
司竹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司竹鎮糧食生產5242噸,人均195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獼猴桃、蔬菜。

第二產業

2011年,司竹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39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8%。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司竹鎮征訂報紙0.4萬份、期刊1200冊,業務收入8.3萬元。固定電話用戶0.0508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689萬戶。
司竹鎮
司竹鎮

文化


特色產業

在水草豐盛的西南片紅豐等村,形成以養殖秦川牛為主的養殖業。在中部獼猴桃優生區油坊頭、龍泉等村,以“西安萬畝綠色獼猴桃”項目為依託,形成了獼猴桃精品園5000畝。在東北片阿岔村等村,形成了以種植黃瓜、四季豆、芹菜、蘿蔔種、大蔥為主的蔬菜基地2000多畝。為了發展壯大這些優勢產業,司竹鄉與農、林、水、電、交通等部門協作,先後修建了27.5公里鄉村路,實施了地埋管、噴灌等項目,推行獼猴桃“單枝上架、配方施肥、定量掛果、生物防治”四大技術和“良種壯苗、設施栽培、輪作套種、配方施肥、綜合防治”的蔬菜栽培技術;畜牧業狠抓了良種繁育、飼草、疫病防治等工作,使農民的種植、養殖水平以及產業化建設能力得到提高。

地名由來

西周穆王植竹於此,稱元池(樂池),漢稱戶杜竹林,設竹丞。唐宋設司竹監,明設司竹局,后以歷代設府竹於此,得名司竹。

風土人情

阿岔村的傳說
○何俊峰
董永與徠七仙女的傳說
西漢初年,在今周至縣司竹鄉東北方向的黑河南岸上,有一個茂林修竹、風景秀麗的小村莊。村中有一董姓人家,只有父子二人。子董永,幼年喪母,全憑父親既當爹來又當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把董永拉扯大。董永自小孝敬父親。父下田耕作,他追至田頭;父上山打柴,他候在路邊。父返家,他急急為父伺俸洗塵上飯。父勞生疾,董永出走四里八鄉為父跪請醫者延治。小小年紀,孝名廣布鄉里。
一年夏天,董永父親從河北岸勞作歸來,黑河突發洪水,董父鳧水受寒一病不起,不久即在貧病交夾中離開人世。董永當時只有十七八歲,家徒四壁,無力葬父。只好求告村中一富翁,願賣身貸款葬父親。喪事畢,董永即去富翁家,作工以償貸項。途中,遇一少女,雖布衣裙釵,卻姿容妙曼。擋住去路,懇為永妻。永尚驚疑,少女急牽董永衣袖至路旁槐樹前,求作媒證。老槐樹身竟裂開一縫,走出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手拄龍頭拐杖,聲如洪鐘,願為作媒。董永見該女子貌美如花,又不嫌其貧寒,欣然允婚。二人同至富家。富翁除讓董永在田間勞作外,更命永妻織縑三百匹,方可盡償身份。永妻閉門在戶,拈香召喚。一時間,從空中輕輕飄入仙女六位,幫助永妻紡織絹帛。每當董永從田間歸來,看到嬌妻織成的柔光細滑、色澤艷麗的彩絹,不僅發出嘖嘖讚歎聲,更把嬌妻緊緊擁抱,愛不釋懷。一個月滿,永妻織夠三百匹縑,交與富翁。雙方返家準備“你耕田來我織布,歡歡喜喜過日月。”剛剛走到老槐樹前,忽然,飛沙走石,烏雲蔽日,一路天兵天將下界,令永妻返回天宮,向玉帝復命。董永此時方知,一月來互敬互愛,勤勞紡織的嬌妻竟是天宮的七仙女下凡。因他孝聲聞天,玉帝特意派七仙女下界幫其贖身的。一日夫妻百日恩,一月夫妻永世親。在饑寒交迫,為人傭工中交結的患難夫妻怎能分離!董永淚流滿面,死死拽住七仙女的袍袖不放。七仙女也哽咽不止。無奈天命難違,一對恩愛夫妻分作天上人間。留下了長久的遺恨。
後來七仙女將一對兒女送到董永家鄉。董永去世后,當地人為董永修廟宇建祠堂。在堂內彩塑了董永和七仙女的金身,世世代代祭祀不息,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也一代代流傳了下來。現在阿岔村的董家堡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姓董,據說他們就是董永的後代。當年為董永和七仙女做媒的老槐樹遺址尚在。
董永祠水井救劉秀
在阿岔村小學董永祠原址前,有一口看似普普通通並不起眼的水井,但正是這口水井神奇的救過漢光武帝劉秀的命,而名揚四方。
相傳,西漢末年劉秀被王莽的大將軍蘇顯圍追堵截,一路逃至阿岔地界,眼看追兵將至,離村莊尚遠,身邊除了董永祠外,周圍全是一片光禿禿的莊稼地,無處藏身。此時祠堂上鎖,院牆又高,怎麼也翻不過去。情急之下,見門前有一井便啥也不顧,縱身跳下。追兵眼看著劉秀就在前邊不遠的董永祠附近,便砸鎖撬門,搜遍整個祠堂的角角落落,也不見劉秀蹤影。忽發現門外有井,便不由自主向內張望。說來也怪,劉秀藏身的井內,此時競在中間結了一層密密麻麻的蜘蛛網。追兵們心想,井內若藏有人,那層蜘蛛網怎能完好無損呢?拿人心切,便又一溜煙向前追去。劉秀在此大難不死,不久后東山再起,一舉殲滅王莽做了後漢皇帝。
骨魂廟
在阿岔村葛家堡西北方,有廟名叫骨魂廟。廟裡供奉的骨魂神像,形似骷髏,手裡捧著一顆紅心的神名“地藏王”。說起地藏王和手裡捧的那顆心,還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相傳,這地藏王就是唐玄宗時期的愛國將領張巡。據《舊唐書·張巡傳》記載,張巡為睢陽守將,安祿山、史思明起兵作亂,兵臨睢陽城下,攻城數月,相持不下,便封鎖城池,斷其糧草。張巡率軍民奮勇抗擊,誓死不降,擊退叛軍數十次進攻。眼看城內援絕糧盡,人心恐慌,軍心有所動搖。張巡揮淚斬馬,分與將士與饑民。十日過後,馬已斬絕,連樹皮草根也所剩無幾,睢陽城搖搖欲墜。要緊關頭,將軍夫人捨身成仁,毅然捐出自己身軀和生命,讓士兵餐其肉充饑,飲其血止渴。一時間,士氣大增,軍民誓死與叛軍相拚。張巡手捧妻子掏出的那顆還在跳動的心,率軍民在城樓誓師而呼:“臣智勇俱竭,不能阻遏強寇,保守孤城,臣若戰死為鬼,誓與賊為厲,以答明恩”。城下叛軍聞言見景一時竟嚇退十里。不久,援兵趕到,大破叛軍,睢陽城終未失守。可張巡將軍卻活活餓死在城樓之上,坐而不倒,怒目猙獰,身軀已瘦成骷髏一般。由於張巡有“臣若戰死為鬼,誓與賊為厲”之語,民間遂以張巡為驅鬼辟疫之神。其形象則赤發青面,吻出四牙,狀極獰惡。張巡死後,地府閻君感念其壯志,特奏明玉帝,封其為地藏王,專管那些在戰亂中死去的孤魂。后被民間尊為骨魂爺,也稱老王爺。阿岔西四村清代何姓,葛姓,蘇姓等鄉紳深佩其愛國之心,號召人們效法張巡。於是出資捐物在村西北選空地修孤魂廟祭祀地藏王,確立寒食之日為孤魂廟會。廟會之日,唱大戲耍社火,賽紙,賽鑼鼓紅火熱鬧,四里八鄉的善男信女都要來這裡為那些天不收、地不管的孤魂野鬼燒紙送錢糧。
阿岔村
外鄉的人,一提阿岔這個村名竟感覺好奇,咋叫了這樣一個令人費解的名字呢?
相傳,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繼承祖父遺志,完成統一大業,帶領蒙古大軍,揮師南下,一統中原。當他的軍隊來到恆州,準備北渡渭水攻克興平、咸陽兩縣,行至渭河岸(現阿岔村北畔)一帶時,但見此地,稻田連片,纖陌縱橫,岔道遍野,許多兵將不是馬陷泥潭,就是迷失方向。當忽必烈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走出阿岔地界時,不禁仰天長嘆:“啊,岔路真多矣!”這位元朝世祖皇帝真是金口玉言,他的部下乾脆就把這個地方叫作阿岔村。於是這個奇特的名字就一直沿用到今天。說起阿岔的岔路多,這裡還流傳著”三十一條路,三百一口井”的順口溜。這“三十一條路”在當時可是名符其實。但這“三百一口井”卻有些以訛傳訛的成分。非三百個人合用一口井,也不是三百零一口井,而是這口井的邊上長著三棵枝繁葉茂的柏樹,取柏樹的“柏”之諧音,戲言而已。這口井至今尚在,且完好無損,水質甜美,仍然在飲用。
【何俊峰】司竹鄉阿岔村人,生於1964年。周至文藝編輯部編輯,二曲詩社社長,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出版詩集《故鄉聽雨》。

交通


交通
司竹鎮境內東西有西寶公路1條,南北有油鹿路、肖司路2條縣級主幹道,101路和102路2條公交線路。
運輸
2011年,司竹鎮客運總量36萬人次。

社會


教育

截至2011年末,司竹鎮幼兒園3所,專任教師21人;小學8所,在校生1262人,專任教師12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83人,專任教師8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司竹鎮教育經費達117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17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17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117萬元。

科技

截至2011年末,司竹鎮有周至縣獼猴桃試驗站1個。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司竹鎮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20平方米,村文化室20個,農家書屋20個,村村通廣播室21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年放映240場次,觀眾達9.6萬人次,文化廣場20個,公共圖書室21個,藏書12萬餘冊。截至2011年末,司竹鎮有線電視用戶2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體育

截至2011年末,司竹鎮體育場地21個,8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司竹鎮衛生院1個,病床12張,其中公共衛生機構床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7人,其中執業醫師11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司竹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161人次,住院手術52台次,出院病人279人次。2011年,司竹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5199人,參合率99.7%,孕產婦死亡率為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0.01‰,嬰兒死亡率0.005‰,新生兒死亡率0.005‰。

社會保障

2011年,司竹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01戶,人數1206人,支出108.6萬元,比上年增長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4人,支出1.66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醫療救助6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4人次,共支出2.5萬元,比上年增長0.9%;農村臨時救濟86人次,支出2萬元,比上年增長5%。2011年,司竹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100人,緊急轉移安置172人,農作物受災面積6000畝,倒塌房屋177間,直接經濟損失150萬元,救災支出147.25萬元,比上年增長0.9%。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5人。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衛會命名司竹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